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众所周知,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只要辨证准确,不论伤寒或杂病均可应用,为历代医家所喜用。但在具体运用时,还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察机明理清·吴谦在《医宗金鉴》中说:“但知仲景桂枝汤治伤寒,而不知仲景用桂枝汤治虚劳,若知桂枝汤治虚劳之义,则得仲景心法矣。”说明桂枝汤既可治伤寒,又能治虚劳。它既可作解表剂,又可作补益剂,功效是多方面的,但共病机均为营卫失调。如《伤寒论》太阳篇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相似文献   

2.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治伤寒已蜚声遐迩,而治虚劳则很少为人所论及。唯清代吴谦认为:“但知仲景用桂枝汤治伤寒,而不知仲景用桂枝汤治虚劳也,若知桂枝汤治虚劳之义,则得仲景心法矣。”一语道出了仲景用桂枝汤治虚劳之良苦用心。但桂枝汤何以能治虚劳,吴谦举之不明,历代医家也很少悉意阐发。本文主要就《金匮·血痹虚劳病篇》及后世医家的有关论述,对桂枝汤加减治疗虚劳病之机理等问题作一讨论,以就正于医林贤达。  相似文献   

3.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由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甘草组成。本方能解肌驱风,调和营卫,滋阴和阳的功能,发汗而不伤正,止汗而不留邪,启正汗而止邪汗的作用。方中桂枝解经解肌,白芍和营敛阴,二药合用,一散一收,调和营卫,配以生姜、大枣、甘草助其调和营卫之功,桂芍等量合用,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张仲景既用它治外感病,也用它治内伤杂病,但无论将它用于哪证候范围,都有汗出,恶风的表现,汗出,恶风就是使用桂枝汤的主症,反映了营卫不和的病机。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汗证疗效较佳,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桂枝加龙牡汤方载仲景《金匮·虚劳篇》,该方原为治疗阴阳两虚的虚劳证而设,用桂枝汤取其和阴阳、调营卫,用龙骨入心,牡蛎入肾,俾使心肾交通,潜阳入阴,起到阳固阴守的作用。用治阴精耗损太过而致阴损及阳的病人,每收振衰起颓之功。笔者根据内经《素问·评热病论篇》“汗者,精气也”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一向被中医界誉为方书之祖,而桂枝汤又是<伤寒论>的第一首方,因此柯韵伯称:"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伤寒论>中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变化后约有20余处,后世医家认为本方"乃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之方","桂枝汤最切实用,外感风寒初起用之,内伤气血不和亦用之.妊妇用之,产后亦用之".故桂枝汤非仅治太阳经的病,其它杂病亦可用之.方中主药虽同,然经化裁加减后所主治症候截然不同,由此可知桂枝汤法并非一方仅治一病,而是方因证而立,亦因证而变.<伤寒论>桂枝汤法的加减变化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思想.现就桂枝汤法的加减变化进行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6.
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被称为"仲景群方之魁,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之总方也"。《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以桂枝汤加减化裁的属桂枝汤类的方剂有20多首,主治中涉及疼痛之证,内而脏腑经络之痛,外而头项腰背四肢之痛,仲景均以桂枝汤加减化裁,审证求因,"无一药无一方专门治痛而无一药无一方不能治痛",选药精当,结构严谨。《桂枝汤类方治疗疼痛证治规律浅探》一文从桂枝汤及其类方所治疼痛相关条文方药分析,探讨仲景治疗疼痛的证治规律,为临床辨治疼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麻杏甘石汤见于《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本方所治属太阳病变证,两条见症相同而成因各异。一为误汗而成,一为误下所致,但均为邪气入里化热,热邪壅闭于肺,迫肺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柴胡桂枝汤治疗验案3则。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之轻证的方剂,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该方治疗一些疑难病症,收到奇效。本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用半量,合剂而成。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以治太阳之表;以柴胡汤和解少阳,宣散枢机,以治半表半里。文中"双手掌胀痛"一则,证属枢机不利,经络气血营卫失和;"感冒后低热缠绵不愈"一则,证属太阳少阳并病;"三叉神经痛"一则,证属外邪侵袭,经络营卫气血失和,均采用柴胡桂枝汤治疗,收到满意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该3则病案再一次证明:只有抓住了疾病的本质—病机,才能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9.
一、调和营卫,解肌祛风风邪客表,营卫失调,证见发热头痛、恶风汗出、鼻鸣干呕、脉浮缓之表虚证,仲景宜用桂枝汤治之。方中,以桂枝为君,解肌能和卫阳;配芍药滋敛能和营阴。二药相伍,解表则卫阳通畅而不伤营阴,滋敛则营阴调和而不滞阳气,配合巧妙,是治疗太阳中风证之主方。正如柯琴评价桂枝汤时所说:“此  相似文献   

10.
桂枝汤临床应用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枝汤源出《伤寒论》,为治太阳中风之名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具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名医方论》称:“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凡中风、伤寒、杂症、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用之。”...  相似文献   

11.
正桂枝汤原是仲景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主方,因其能调和营卫,解肌表之邪,其辨证加减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且疗效明显。《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本方及其加减方反复出现,其变方之多是其他方无法比拟的,故被历代医家广为推崇。清代医家黄元御对其应用更颇具特色,笔者临证多以黄氏桂枝汤组方思路治疗内伤杂病,屡试屡验。兹就临床应用与体会介绍如下,冀以扩展桂枝汤临证运用思路。1关于黄氏桂枝汤系列方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问:“桂枝汤”、“桂枝甘草汤”、“当归四逆汤”、“五苓散”、“桃核承气汤”中各取桂枝的哪些作用? 答:上五方虽均有桂枝,但因组方原则不一,方药配伍有别,治证各异,故方取桂枝之用亦不相同。“桂枝汤”用治肌腠疏松,风寒外盛,营卫失和之太阳表虚证。故用桂枝宣通卫阳、解肌祛风为主,并佐芍药合以调和营卫。“桂枝甘草汤”用治过汗伤及心阳之  相似文献   

13.
营卫皆属“气”,由脾胃化生,肺气宣布而濡养全身。心总司一身血液的生成及运行,气血与营卫是“体”与“用”的关系,而营又生血,故心主血即心主营。营卫养心,若营卫失和则心失所养而致诸如汗证、心悸、不寐、胸痹、心水等心系病证的产生。治疗上宜根据阴阳虚实不同,予桂枝汤及其类方加减运用,侧重于温阳或滋补营血,使营卫调和而通行,则心损可康。  相似文献   

14.
正桂枝汤为群方之冠,《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均将其列为开篇第一方,充分说明了该方的重要性,也说明历代医家对该方的青睐程度。柯韵伯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全国名老中医刘学勤教授认为该方滋阴和阳,调和气血,外调营卫,内和脾胃,不论内伤外感,但属营卫不和或脾胃不和者,均可加减应用,该方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无汗可发,发汗以止汗,发汗而不伤正,有汗可止,止汗而  相似文献   

15.
妇女经断前后,肾阴阳俱虚,脏腑气血失调,营卫不和是其机体阴阳失衡的表现。烘热汗出为绝经期综合征主要症状,营卫不和为其病机特点。桂枝汤作为调和营卫法的代表方,应用范围广泛,不单用治伤寒,亦可用于治疗各种汗证。针对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烘热汗出之营卫不和的病机特点,提出以调和营卫为法,采用桂枝汤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烘热汗出,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桂枝汤为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第一方,以治疗太阳中风证为专功。清朝名医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评价本方时说:"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治疗痛证,内容丰富,现述要如下。1.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头身痛太阳中风,风寒外束,经脉受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治用桂枝汤(13、1)。若虚寒下利兼表证,腹胀满,身体疼痛,或既有吐利里证,又有身痛表证,也可酌用桂枝汤(371、386)。  相似文献   

18.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书中有17条提及用桂枝汤方,其内容涉及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等篇。然对该方的作用,历代医家有谓其为“发汗剂”和“敛汗剂”之争,兹讨论于下。“发汗”与“敛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所谓发汗,“发”是一种由内向外的趋向亦即桂枝汤作为一种原动力向外发散。因桂枝汤能敛阴和营治疗自汗,又说桂枝汤具敛汗作用。那么,桂枝汤究竟是发汗还是敛汗,只得从《伤寒论》所述桂枝汤之因机证治来判定。太阳主表,统摄营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卫阳有固外司汗孔开合的作用。太阳中风证汗出,其病理是腠理疏松之人,感受风寒之邪,卫阳被邪所伤,失去了卫外固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桂枝汤源于《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此方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传统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该方药用历史悠久,配伍严谨,疗效卓著,其主治并不局限于太阳中风之表证,而是能够用于治疗多脏腑、多病证之良剂。笔者临床常用本方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方义简析桂枝汤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篇》之主方,用于太阳病中风证。临床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  相似文献   

20.
谈谈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的方药共有112方,其中以桂枝汤加减化裁者有19方之多。本文就桂枝汤的临床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桂枝汤的药物组成看桂枝汤的作用柯琴在评价桂枝汤时说:“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所云头痛、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