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2017年秋季(11月)、2018年春季(5月)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东侧海域开展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鱼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及ABC曲线等。结果表明,本次在调查海域共获得并鉴定出鱼类种类有55种,隶属于10目29科45属。其中,春季为25种,秋季为44种;春季优势种有4种,分别是红鳗虾虎鱼、绿鳍鱼、鲐鱼和竹荚鱼;秋季优势种有3种,分别是龙头鱼、六丝钝尾虾虎鱼和七星底灯鱼,两季没有共同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布情况是丰富度指数(D)秋季高于春季,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则春季高于秋季。根据非参数多维标序技术NMDS和等级聚类CLUSTER分析,可将春季鱼类划分为2个群落,秋季鱼类划分为3个群落。从ABC曲线可以看出,春、秋两季调查海域的鱼类种群干扰程度是春季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2.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鱼类区系和资源状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6年~2007年4次调查结果,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共分布25种鱼类.其中土著鱼类16种,由裂腹鱼亚科、条鳅亚科及鮡科3个类群组成,属典型的高原鱼类区系.高原裸鲤、兰格湖裸鲤和黄斑褶鮡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干支流新纪录种.渔获物主要是由拉萨裸裂尻鱼、双须叶须鱼、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巨须裂腹鱼等组成,构成鱼类产量的9...  相似文献   

3.
舟山黄大洋海域春夏季鱼类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10年5月、11月对黄大洋进行的2次拖网调查所获鱼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黄大洋春秋两季共出现鱼类48种,隶属于13目、28科,其中春季出现鱼类28种,秋季35种。春季优势种主要为六丝钝尾虾虎鱼、龙头鱼、棘头梅童鱼等,秋季龙头鱼和黄鲫在尾数和生物量上都占绝对优势。根据不同季节ABC曲线变化,黄大洋春秋季鱼类的丰度曲线均在生物量曲线之上,说明其鱼类群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秋季鱼类渔获率普遍高于春季,这主要与鱼类的生态习性有关,水平分布上黄大洋东面站位的渔获率两个季节均高于西面站位渔获率,其主要受水文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4.
于2008年4月、7月、10月和2009年1月对钱塘江上游昌化溪流域的鱼类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设7个采样点,共获鱼类2949尾,26.826 kg,经鉴定有43种,隶属于4目10科32属.采用多样性指数研究鱼类多样性,结果表明:夏季鱼类多样性指数最高,许联村和首益村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并根据优势度指数确定6个优势种;生境类型复杂程度和水温变化,是影响鱼类群落多样性的最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贵州发现了2.44亿年前的一种大型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并将其命名为"盘州暴鱼"。盘州暴鱼的发现揭示了疣齿鱼科生态适应多样性,更新了人们对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复苏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区黄颡鱼寄生虫病原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调查了洞庭湖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的黄颡鱼寄生虫病原多样性 .结果显示 :在黄颡鱼的体表、鳃、胃、肠、膀胱、血液、肾、眼球等体内外寄生有 2 3种寄生虫 ,包括 1种动鞭毛虫、3种粘孢子虫、2种纤毛虫、4种单殖吸虫、7种复殖吸虫、1种棘头虫、3种线虫、1种鳋类和钩介幼虫 .  相似文献   

7.
浅析老龙口工程鱼道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道是水利枢纽中为鱼类洄游而兴建的一种过鱼建筑物,是保护天然渔业资源、达到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措施。通过鱼道模型试验确定了老龙口鱼道结构型式,水力性质。  相似文献   

8.
鱼类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3个层次.介绍了我国丰富多彩的鱼类多样性,分析比较了鱼类多样性与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及关系,对渔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的演变含义,以及把它作为我国渔业发展的战略进行了综述,探讨和提出了我国为实施渔业可持续发展而亟须进行的鱼类多样性保护的一些措施和行动.  相似文献   

9.
基于AFLP分子标记探讨福建近海竹荚鱼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福建近海竹荚鱼群体的遗传分化,对竹荚鱼闽东(30尾)和闽南(30尾)群体进行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8对选择性引物在2个群体6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33条条带,其中多态位点286个.闽东和闽南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63.28%、61.89%,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71 8、0.172 2,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67 3、0.267 3.与其他鱼类对比显示,福建近海竹荚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说明其种质资源尚未遭到明显破坏;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分子生物学方差分析(AMOVA)均显示竹荚鱼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而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基因流(Nm)显示2个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无明显独立的遗传结构.群体的位点差异数分布和显性基因型频率分布显示2个群体有相似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竹荚鱼闽东和闽南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差异,可将福建近海的竹荚鱼划归同一个管理保护单元.近期扩张、较强的扩散能力和洋流可能是造成福建近海竹荚鱼群体间遗传同质性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鲌亚科鱼类在我国有较广泛的分布,但有关其种群遗传学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本文从鲌亚科鱼类在我国的地理分布、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阐述鲌亚科鱼类种群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种群间系统发育关系、群体历史动态和谱系地理格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概括遗传多样性研究在鲌亚科鱼类分子育种、种质鉴定等方面的应用.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鲌亚科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高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评估,加快优良种质的培育,实现鲌亚科鱼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2009年9月对大瑶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鱼类调查,结果发现大瑶山有鱼类37种,隶属4目13科31属,鲤科鱼类是最大类群,优势种为瑶山鲤(Yaoshanicus arcus)、横纹南鳅(Schistura fasciolata)和溪吻鰕虎鱼(Rhinogobius duospilus).主要为山区溪流性小型鱼类,以杂食性和底栖鱼类为主,底栖鱼类占总数的64.86%.杂食性占43.24%,植物食性占16.21%,动物食性占21.62%,碎屑食性占18.92%.生境丧失和过度捕捞是造成鱼类多样性下降主要原因,提出了保护鱼类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2年8月和10月分别对南河上游河段(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和中下游河段(南河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上游河段有鱼类4目10科34属40种,中下游河段有鱼类4目9科33属38种,且均以鲤形目为主.优势种是、银鲴、彩副鱊,并具有较多湖北省级保护鱼类.南河鱼类生态类型多样,以定居性,肉食性鱼类为主.调查表明,南河水系发达,污染少,是鱼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南河水系及水生生物的保护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 ,采集标本 5 0 0余号 ,经整理分属 2目 3科 7属 7种 .调查得出 :由于该地区地处秦岭南北 ,岭南为长江水系 ,岭北为黄河水系 ,南北共同分布的鱼类仅有一种 ,为拉氏鱼岁 ,占总数的14 .2 8% .长江水系 4种 ,占总数的 5 7% .黄河水系 2种 ,占总数的 2 8.6% .另外发现自然保护区的鱼类种类较少 ,秦岭以南的汉江水系鱼类区系属长江中上游鱼类区系 .秦岭以北的渭河水系鱼类区系主要为黄河中上游鱼类区系 ,其中有高原鱼类区系成分 .在调查中 ,首次发现了秦岭细鳞鲑在石砭河的分布 ,这也是其至今在秦岭分布的最东端 ,在动物地理演化分布上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对于秦岭细鳞鲑提出了以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主的一系列保护对策 .  相似文献   

14.
1999-2002年对位于辽宁省朝阳县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27目69科354种,其中鱼类2目4科32种,两栖类1目3科5种,爬行类3目4科14种,鸟类15目43科266种,兽类6目15科37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辽宁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6种.是辽西地区野生动物分布上的高密度区.  相似文献   

15.
记述河南新乡地区淡水虾体外寄生等足类1新记录:中华急游水虱Tachaea chinensis Thielemann,1910.标本采自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新乡市区的农贸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的说明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与其它地区藓类植物区系之间的关系,真正揭示该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的特征,通过选取国内其它8个邻近地区,与子午岭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在物种丰富度、极点排序、聚类分析、区系地理成分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与庞泉沟、七老图山和小五台山的藓类植物亲缘关系较近,神农架、佛坪、三工河、峨嵋山的藓类植物区系与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相差较远,大围山与该区亲缘关系最远。此结果与1963年陈邦杰教授关于苔藓植物的区系划分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果树资源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河南鸡公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有丰富的野生果树资源,经调查有18科,39属,108种(含变种).种类最多的科是蔷薇科,有12属,41种,占总种数的38%;种类最多的属是悬钩子属,有17种,占总数的16%.含野生果树资源10种以上的大科有4科,共75种,占总种数的69.4%.按食用方式分类,水果类有67种;干果类有7种;淀粉类有13种,饮料类21种.鸡公山的野生果树资源明显多于近纬度其他地区,且高价值的野生果树较多。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唐河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区系及其特点,生态类群及其适应性,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秃杉母树资源及人工林生物量、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秃杉母树40株,其中保护区内28株,平均胸径82.1cm,平均树高43.05m.16年生秃杉生物量为75.40kg,各组分之间分配比例存在差异。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随年龄增加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圭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园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圭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植物约1600种,其中可供园林应用的有近500种.根据在园林应用上的不同,将圭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划分10类.这些野生园林植物资源具有种类繁多、珍稀特有植物丰富、开发利用价值高等特点.还论述了圭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园林植物资源的应用前景,并对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