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34(4):283-283
单面涂层可吸收药物支架经香港医院管理局批准在全港医院使用。这种新支架具药物涂层支架有效性及裸金属支架安全性于一身,其功效已在许多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它提供冠心病患者更安全及可靠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洗脱支架已经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的重要选择,在显著降低再狭窄的同时,仍然存在发生支架内血栓的风险。本文介绍新一代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爱克塞尔支架,关注其设计结构,作用机制以及创新特点。着重综述围绕该支架所进行的临床试验,通过临床试验的结果证实其临床应用的近期和中期的有效性,以及具有降低支架内血栓发生的安全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支架集采前后患者相关费用与支架等类别耗材使用变化。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1 97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住院医保结算病例数据,依据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选取其中的1 317例经皮心血管操作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伴重要或并发症与伴随病的病组患者数据。按照冠状动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前后将其分为集采前组(667例)和集采后组(650例),进行患者医用耗材费用和患者医用耗材用量以及冠状动脉支架等耗材使用对医用耗材费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冠状动脉支架集采对经皮心血管操作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住院日和平均支架使用数量无统计学差异。集采前组与集采后组的患者诊疗总费用、医用耗材费用、药品与耗材费用和药品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16、-23.546、-22.917、-5.724,P<0.05);集采前组的患者支架费用[16 260(13 300,32 272)元]、导管导丝球囊鞘耗材数量[5(4,8)套(件)]、导管导丝球囊鞘耗材费用[8 719(5 805,15 372)元]高于集采后组的患者支架费用[1 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rem 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PCHD)合并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早中期的安全性。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338例PCHD患者分为未合并糖尿病组214例和合并糖尿病组124例,均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记录临床诊疗和护理资料数据。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长达2年的电话随访和门诊检查,观察患者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早中期发生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未合并糖尿病组同合并糖尿病组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病例,两组术中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合并糖尿病组同合并糖尿病组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随访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CHD合并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早中期安全性并不受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的影响,同PCHD未合并糖尿病患者一致,但是其远期安全性还有待扩大样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涂层可降解药物支架缩短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治疗时间,以涂层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SYNERGY)为例分析减少使用的药物成本,以及降低出血事件节约的社会经济成本。[方法]以EVOLVE Short DAPT临床试验结果为基础,结合文献估算相关疾病直接经济负担。[结果]以中国大陆地区2018年冠心病PCI数据推算,2018年急性心肌梗塞的直接经济负担约为264.51亿元。针对高出血风险冠心病患者,接受SYNERGY支架治疗后给予3个月DAPT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以2019年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预计数为基础推算,相比于12个月的DAPT治疗方案,当有30%PCI手术患者采用SYNERGY支架并接受3个月的DAPT治疗时,每年药物使用减少成本为2.47亿元,60%的患者使用时会减少成本4.94亿元,90%使用时将会减少7.41亿元。另外,每年的脑出血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2.11亿元和1.48亿元。[结论]SYNERGY支架缩短DAPT治疗时间,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能够节约药物使用成本,并减少因出血事件产生的直接经济负担,具有一定的成本经济性,建议在临床使用及市场准入等决策中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药注射剂的不断投入上市,有关该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经济性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合理用药是药物安全使用和有效使用的基础,因此药物上市后对药物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使用进行评价,不仅能为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还能为该药的使用提供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医院不同费别患者用药基本情况,加强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为临床和药政部门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工作的健康发展,抽取本院门诊2003-2004年不同费别的处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药师为临床医学提供科学合理的药学服务,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方法:总结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高水平医院的方式方法,并参考相关文献,结合某市北仓区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法.结果:在临床实践中,药师可以通过临床医生积极参与临床诊疗,协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药学相关的知识咨询服务,监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生,处理记录,撰写病历等方式为临床工作提供药学服务.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药师的积极参与和提供科学合理的药学服务可以有效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安全性.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建立医院临床科室成本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利用6所医院临床科室的数据,采用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的筛选。结果最终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17项。结论完善医院临床科室成本效益评价指标,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为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某三甲医院2009年全年使用克林霉素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病历;参考药品说明书、卫生部有关规定和指导原则等,制定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合理性评价标准;评价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有效病例260例,其中预防用药219例,占84.2%;治疗用药41例,占15.8%;符合适应证标准有256例,占98.5%;符合用法用量标准有182例,占70.0%;符合药物禁忌证标准有243例,占93.5%;符合药物相互作用标准有257例,占 98.9%,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综合判断结果为用药合理有65例,占 25.0%;基本合理有84例,占32.3%;不合理用药有111例,占42.7%;260例使用克林霉素注射剂后病历中记载发生有药品不良反应的有8例,占3.1%.结论 某院克林霉素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加强合理应用知识的宣传培训,不断规范医师用药行为,只有正确掌握用药适应证,把握正确剂量、疗程和用法,加强用药监控,才能确保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评价与干预措施实施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分设干预组,非干预组,对干预前后同期出院的甲状腺,乳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腹子宫肌瘤和子宫肌瘤+附件手术病例,进行干预对照研究。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平衡药费由1601.27元下降为1489.59元,抗菌药平均费用由740.20元下降为352.03元(P<0.01);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合理+基本合理)有显著提高,由干预前的31.35%上升为干预后的91.81%(P<0.01)。结论 实施的合理用药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我院住院药房不适宜用药干预记录表的分析,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住院药房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不适宜用药干预记录表进行统计,评价分析。结果总医嘱为85000条,不合理用药疑问医嘱868条,占10%。结论住院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在用法用量,重复用药方面,更需要药师与临床医生之间加强沟通,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医院卫生技术评估(HB-HTA)是专门针对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评估的方法学工具,可辅助医院进行卫生技术管理与决策。HB-HTA与DRG均是医院管理的工具,二者价值理念相同、现实作用相近,可推动医院向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服务提供的发展方向迈进。在DRG改革中,HB-HTA可通过对卫生技术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评估,对同一病种的不同诊疗过程、技术和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分析和比较,帮助医院进行成本核算,优化"服务包"的安全有效性和成本效益,促进医院对DRG改革进行战略性回应。此外,HB-HTA还可覆盖到DRG短时间无法覆盖和不适宜以DRG支付的医疗服务,辅助医院对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进行整体性探索。未来,应在医院内部重点打造"HB-HTA+DRG"式医院精细化管理模式,同时要理顺组织体制、注重大数据开发和使用、加快HB-HTA试点工作并建立动态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医院药品使用动态监控与干预管理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依托,将临床用药数据进行专项分类统计,对异常波动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并采取系列干预措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临床合理用药的指标结果。结果药品使用异常波动的监控与干预管理可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患者负担。结论药品异常波动的监控与干预管理方法简单有效,是医院实行药品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管理、提升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强力举措。  相似文献   

15.
对宁波市某区24家基层医疗机构2012—2018年门诊电子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显示:处方合理率为93.45%,门诊患者抗生素处方比例、静脉输液处方比例、激素处方比例等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处方金额从58.08元上升到79.74元。可见,宁波市某区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升,但还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建议进一步强化行政干预,加强基于HIS的处方集中点评,建立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目录,强化分级管理,加强居民合理用药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医院高值医用耗材管理的现状,并阐述了我院如何利用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来提高医院高值耗材管理水平,通过对高值耗材进行全程跟踪,保证医用耗材的使用安全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规范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探索合理干预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普外科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对其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3个阶段连续性综合干预,并对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以考查干预管理效果。结果通过3个阶段连续性干预管理,抗菌药物应用率由干预前100.00%分别下降为干预后3个阶段的60.47%、46.30%、33.33%;用药频次由干预前1.65次/例分别下降为干预后3个阶段的0.85、0.67、0.39次/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明显提高,分别由干预前0上升为干预后3个阶段的44.19%、69.44%、79.31%;干预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干预前988.17元分别下降为干预后81.25、118.50、115.15元。结论医院制定的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及采取的综合干预管理措施有效、可行,为医院拓展其他Ⅰ类切口手术以及外科Ⅱ、Ⅲ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合理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管理探索了有益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卫生医疗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实施,医院在卫生技术准入和管理中的作用逐渐加强,对以医院卫生技术评估为代表的循证支持决策的需求也在增加。本文基于对我国开展医院卫生技术评估试点医院评估项目问题和经验的总结,并结合国际上典型国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探索提出我国医院卫生技术评估的发展路径:一是技术路径,包括评估的技术类型、评估流程和评估结果等,并从五个维度提出了我国开展医院卫生技术评估需要重点关注的十个因素;二是治理路径,即如何引入和引导利益相关方以独立的方式参与评估。我国开展医院卫生技术评估试点项目和理论研究的发展目标是尽快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医院卫生技术评估方法、流程及相关制度,发展策略是加强国家指导和与全国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相结合以强化认知共识;与医疗联合体建设相结合推进决策转化应用;注重在医院内部通过成果实施、传播和升华培养评估文化;加强卫生技术评估决策转化监管与评估。  相似文献   

19.
顾天红  杨俊 《医疗卫生装备》2012,33(5):124-124,129
介绍了医院高值医用耗材管理的现状,阐述了医院如何运用循证管理来提高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水平,通过对高值医用耗材的全程跟踪,保证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安全和质量控制,提高了医疗质量,和谐了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智能管理系统进行手术室高值耗材全流程闭环管理,为手术室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运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将我院高值耗材进行一物一码标识和自动识别,通过RFID智能终端与医院手术室原有HIS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无缝对接,构建医院医疗物联网(HIOT)系统.根据我院手术室实际场地及工作流程进行高值耗材智能全流程闭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