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锥形束CT(CBCT)与MOSAIQ两系统用于测量胸部放射治疗(放疗)摆位误差情况。方法 2011年2月-9月,随机选择21例用热塑模固定的胸部调强治疗患者,进行同次摆位的CBCT图像采集和电子射野影像(EPID)正侧位图像采集。将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图像经iViewGT系统传输至MOSAIQ系统图像处理模块中与计划生成的数字重建图像(DRR)正侧位片进行匹配,分别记录两套系统图像匹配结果在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前后)方向的平移误差及CBCT的旋转误差值,计算其均值、标准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共获取图像106组,每组内包含一次CBCT图像和EPID图像。CBCT和MOSAIQ系统下EPID匹配结果平移误差在X、Y、Z方向分别为(0.103±0.240)cm、(0.086±0.342)cm、(0.017±0184)cm和(0.005±0.214)cm、(0.004±0.0.315)cm、(0.113±0.239)cm;旋转误差在X、Y、Z方向分别为(0.792±1.173)°、(0.130±1.407)°、(0.793±0.960)°,其中≤3°的概率分别为98.2%、97.2%、99.1%,最大绝对值分别为5°、3.4°、3.3°。两套系统在X、Y、Z三个方向的平移误差经配对样本检验,在Y方向P〉0.05,在X和Z方向上P值均〈0.05,两系统的测量差值有直线负相关关系。结论 CBCT和EPID在测量胸部放疗靶区中心的平移误差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建议在做胸部放疗时有CBCT的情况下应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腹部肿瘤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以提高其放疗精度。方法应用Syn-ergyIGRT加速器治疗24例腹部肿瘤患者,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技术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以及分别以x、y、z轴旋转形成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 24例患者共行458次CBCT,x、y、z、u、v、w轴自由度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15±0.07)cm、(0.08±0.13)cm、(-0.02±0.12)cm、0.76°±0.25°、-0.20°±0.27°、0.20°±0.19°。其中y方向摆位误差最大、z方向次之、x方向摆位误差最小。x、y、z方向的摆位外扩分别为0.57cm、1.09cm、0.66cm。结论 IGRT的应用明显减少了腹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提高了治疗精度。为减少摆位误差影响,建议临床耙体积(CTV)外放计划耙体积(PTV)时,在x、y和z方向上分别外扩0.60cm、1.20cm和0.80cm。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T)的摆位误差,计算不同肺叶靶区外放边界,为精准放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SBRT的患者300例,回顾性分析其CBCT影像资料,根据体位固定方式分为热塑体模組和负压真空垫组,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值,计算每个肺叶的靶区外放边界值。结果两组患者左右、头脚、前后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6±0.21),(0.21±0.18)]cm、[(0.25±0.23),(0.29±0.22)]cm、(0.26±0.12),(0.20±0.18)]cm。在前后和头脚方向,两组摆位误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右肺下叶、左肺上叶、左肺下叶在X、Y、Z方向的外放边界分别为0.4 cm、0.4 cm、0.5 cm,0.6 cm、0.6 cm、0.6 cm,0.6 cm、0.7 cm、0.6 cm,0.4 cm、0.5 cm、0.4 cm,0.8 cm、0.8 cm、0.8 cm。结论放疗患者于每次治疗前行CBCT扫描可以有效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的精确性;计算每个肺叶靶区外放边界值,可以为放疗医生靶区外放提供参考,在消灭肿瘤的同时并明显降低正常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CBCT)分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随机选取18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行CBCT扫描,每周1次。获得在左右(X)、头脚(Y)、腹背(Z)方向上的误差值。结果在X、Y、Z方向上总体误差分别为(1.64±2.16)mm、(2.92±3.60)mm、(1.57±1.85)mm;摆位误差的绝对值在X方向上94.3%≤5 mm、Y方向上89.8%≤5 mm、Z方向上93.2%≤5 mm。结论采用CBCT技术在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地对摆位误差进行实时验证,并为靶区的外放范围提供参考,从而为临床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千伏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肺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分析,确定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外扩至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边界的大小。方法:2019年1—12月在我院全程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63例肺癌患者,将首次及之后每周放疗前CBCT扫描得到的CBCT图像与定位C T图像匹配,获得左右,头脚和背腹方向的摆位误差值,并计算CTV外扩至PTV的边界MPTV。结果:63例患者共获得474幅CBCT图像。分析得到X左右方向的误差为(2.0570±1.5562)mm,Y头脚方向误差为(2.1709±1.6432)mm,Z背腹方向误差为(1.8291±1.3726)mm。根据摆位误差得到MPTV在X左右、Y头脚、Z背腹方向分别为2.8612 mm,3.2930 mm,2.9881 mm。结论:应用CBCT测量和分析肺癌治疗前的摆位误差规律,并计算CTV外扩边界的大小,可以为本科外扩CTV边界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文保  周霞  邵洁  闫婧 《浙江临床医学》2014,(12):1894-189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固定技术在盆腔肿瘤体外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进一步提高精确放射治疗的摆位精度。方法将接受体外放射治疗的64例盆腔肿瘤患者分为两组:A组应用俯卧位定位板;B组俯卧位定位板+热塑体膜。各例病例分别在直线加速器的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下拍摄正、侧位射野验证片,与CT模拟定位图像重建的DRR图像进行比对,得出摆位位移数据。将A、B组摆位位移数据整理,分析出各组的摆位误差。结果 A、B组各方向摆位误差如下:左右(X轴):(1.269±1.292)和(1.281±0.016)(P<0.05);头脚(Y轴):(1.926±1.816)和(1.936±1.830)(P>0.05);腹背(Z轴):(1.956±2.239)和(1.962±2.163)(P>0.05)。结论在定期的EPID验证条件下,采用两种不同固定技术,单纯应用俯卧位定位板的固定技术在左右(X轴)方向上优于俯卧位定位板+热塑体膜,而头脚(Y轴)方向、腹背(Z轴)方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颈胸上段食管癌两种固定方式放疗摆位误差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颈、胸上段食管癌使用颈肩膜、体膜两种固定方式放疗时的摆位误差,为临床治疗更优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66例拟行放射治疗的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平均分成A、B两组。A组定位时采用热塑颈肩膜固定,B组采用热塑体膜固定。利用CBCT对每位患者首次治疗前摆位误差进行测量,然后使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A组在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上测量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0±0.14)、(0.15±0.15)、(0.23±0.15)cm,而B组为(0.16±0.13)、(0.24±0.16)、(0.18±0.12)cm,A组误差数据优于B组,特别在头脚(Y)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肩膜固定技术可以减少颈、胸上端食管癌患者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两种不同体表标记方式对患者颈椎摆位误差和危及器官剂量影响的三维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32例患者,按患者就诊时间先后分为A组和B组,每组16例,B组患者固定面膜采用常规3点标记方式,A组在B组的基础上于患者左右锁骨头中间增加1个定位点,用于引导患者的颈部摆位。每个患者每周进行一次锥形束CT(CBCT)扫描,共获取6套CBCT图像,通过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的配准,分析患者的6个颈椎(C_(1)~C_(6))在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在ECLIPSE 15.5计划系统中,根据摆位误差的大小,调整靶区中心的移床参数来模拟摆位误差,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得出危及器官颈髓的受量。【结果】两组患者的C_(1)、C_(2)、C_(3)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_(4)、C_(5)、C_(6)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可减少1.4~3.3 mm、0.7~3.3 mm和1.5~3.1 mm,颈髓受量的增加明显减少。【结论】4点标记方式提高了鼻咽癌患者的颈椎摆位精度,减少了颈髓的照射。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图像引导技术分析乳腺癌患者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51例乳腺癌患者分别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年龄、肿瘤位置进行分组,比较手术方式、年龄、肿瘤位置在左右(X轴)、头脚(Y轴)、腹背(Z 轴)方向上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 以手术方式分组,保乳术组和改良根治术组在X、Y、Z 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无统计学意义。按同种手术方式,以不同年龄、不同肿瘤位置进行亚组分析,在同种手术方式不同年龄组对比中,接受保乳术的老年组患者在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大于中年组患者(P = 0.044)。而其他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无统计学差异。在同种手术方式不同肿瘤部位对比中,改良根治术组中左侧乳腺癌患者在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大于右侧乳腺癌患者(P = 0.008),其它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放射治疗时需降低对左侧乳腺癌患者紧张情绪,而对于老年患者应当相应增加图像引导频率,提高治疗精准度。  相似文献   

10.
图像引导下鼻咽癌放射治疗中颈部变形旋转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仁明  何垠波  张英杰  李燕  王谨  柏森 《华西医学》2010,(12):2147-2150
目的利用不同匹配区域对锥形束CT(CBCT)与定位CT(FBCT)分别配准,测量出鼻咽癌放射治疗中颈部的变形误差。方法分析2007年4月-2008年12月收治鼻咽癌患者23例,调整治疗床前198次CBCT扫描。将鼻咽部扫描CBCT图像匹配区域分为上下两个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其中上匹配区域为:上界为蝶窦上缘,下界为颈4下缘,侧界包括下颌骨外轮廓,前界为上颌窦1/2,后界为平棘突后缘;下匹配区域为:上界约颈4下缘,下界约胸2-3下缘,侧界包括椎体外轮廓,前界包括皮肤,后界平棘突后缘。匹配方式选择骨,比较匹配结果差异。结果选择上与下匹配区域结果除Y(头脚)方向旋转误差无统计学差异外,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值在X(左右)、Z(前后)、Y(头脚)方向平移分别为(1.14±2.80)、(0.47±1.41)、(0.58±3.88)mm,旋转误差X、Y、Z方向分别为(0.90±1.98)、(0.80±2.03)、(0.68±1.90)°。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中颈部区域存在一定变形误差,通过CBCT引导发现变形误差并进行正确纠正是必须的,结合临床实际及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变化为重新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ExactTrac x-Ray(ETX)与Cone Beam CT(CBCT)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NSCLC-SBRT)中分次间及分次内的误差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2例行SBRT的NSCLC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行CBCT扫描,图像配准范围为肺部肿块并兼顾胸腔轮廓与脊柱等骨性标记,获得移位误差后进行修正并开始治疗。在治疗开始及结束分别选择0°与1800进行2次ETX拍片验证(ETX-0,etx-180),从而获得分次内移位误差,图像配准范围为胸腔轮廓及脊柱等骨性标志。CBCT获得图像与定位CT图像配准得到左右(X)、上下(Y)、前后(Z)方向的平移误差和绕前后(R)方向的旋转误差,ETX拍摄获得双斜位片,与计划DRR配准后得到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记录两种验证方式的移位误差值,对CBCT及ETX验证进行组间配对t检验。结果分次间CBCT扫描在X、Y、Z、R方向的平均移位误差分别为(0.38±0.26)cm,(0.49±0.37)cm,(0.32±0.19)cm,(0.85±0.60)cm。分次内在X与Y方向,ETX_180较ETX_0平均移位误差分别增加21.7%与19.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Z与R方向,ETX验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SBRT分次间行CBCT图像引导能明显减少摆位误差,分次内行ETX拍片验证能有效监测单个治疗过程中的移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托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存在斑块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住院患者57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连用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径、流速及斑块大小的改变及对患者血脂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患者颈动脉内径[左侧(0.99±0.11)cm、右侧(0.98±0.08)cm]与治疗前[左侧(0.94±0.09)cm、右侧(0.95±0.07)cm]比较有所扩大(P<0.05),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左侧(0.57±0.20)cm2、右侧(0.54±0.18)cm2]减小,与治疗前[左侧(0.86±0.17)cm2、右侧(0.82±0.16)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降低血清TC、TG、LDL-C和升高HDL-C的作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减小颈动脉斑块及调节血脂、改善血流动力学上有较为肯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疗(IGRT)系统在食管癌调强放疗摆位修正的应用.方法应用医科达公司的synergy机载KV-CBCT对23例食管癌调强患者每次照射前获取X线容积图像(X-ray volumetric images,XVI)与计划CT图像及其靶中心进行匹配,获取X、Y、Z三个方向的误差,并分析纠正误差.结果23例患者均坚持完成放疗,共做了474次CBCT,其中治疗前320次,摆位误差在X(左右) Y(头脚)Z(前后)三个方向≥3mm,分别为(-0.04±4.63)、(0.07±9.69)、(-0.15±4.33)mm.结论千伏极CBCT在食管癌调强放疗摆位中可以提高等中心摆位精度,检测并调整摆位误差,有效减少放射野边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The goal of radical radiation therapy is to eradicate tumor cells by delivering maximum dose to the target volume. This requires accurate daily positioning of the patient to minimize the chances of a geographical miss of the target and minimize dose to surrounding normal tissue.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find the best immobilization device to improve reproducibility and setup of patient positioning for men with prostate cancer with inconclusive results.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retrospectively, the consistenc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prostate patient positioning using a simple foot immobilization device compared with patients treated without any immobilization device.MethodsA retrospective chart analysis was completed on 40 patients with histo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adeno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 between April 2007 and May 2007. Twenty char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men treated without any immobilization device and 20 char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men treated with the foot strap immobilization. Incidence and frequency of isocenter shifts were the primary end points of this study. Direction and magnitude of shifts were secondary end points.ResultsThe frequency of isocenter shifts were greater in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out immobilization (35%) than with patients treated with foot strap immobilization (10%). Required shifts were in either the superoinferior direction or in the right/left direction. No shifts were required in the anteroposterior direction. Magnitude of shifts greater than and equal to 1.0 cm in magnitude was seen only in those treated without immobilization.ConclusionThe foot strap is a simple and inexpensive method of improving daily setup reliability and reducing the need for isocenter shif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