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野地瓜茎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设计对野地瓜茎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利用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评价不同提取工艺下野地瓜茎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野地瓜茎提取物中3种绿原酸得率最佳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3%、提取温度72℃、料液比1∶26(g/mL),经验证试验总评归一值为0.920 1±0.023 0。与预测值(0.928 0)的偏差为0.85%,二项式拟合效果好;最佳工艺下野地瓜茎提取物对 DPPH 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4.32±0.52)、(67.52±0.89)μg/mL;相关性分析显示3种绿原酸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构树根皮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不同因素对构树根皮总黄酮和多酚提取量的影响。运用DesignExpert 11软件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构树根皮乙醇回流提取工艺,并进行工艺验证。最后对提取得到的构树根皮乙醇提取物进行DPPH·、ABTS+·、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的测定,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响应面分析表明,构树根皮总黄酮和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117 min、料液比1:16 g/mL、乙醇浓度70%。此条件下,构树根皮总黄酮和多酚提取量分别为23.93±0.30 mg/g和14.69±0.56 mg/g,与预测理论值接近。抗氧化实验表明,构树根皮乙醇提取物对DPPH·、ABTS+·和羟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5.256μg/mL、0.259 mg/mL和0.310 mg/mL,且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当提取物浓度为1.0 mg/mL时,总还原能力达到1.484±0.062。此优化实验有效可行,构树根皮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构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青海地皮菜为原料,研究其总三萜提取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地皮菜总三萜工艺优化,并测定地皮菜总三萜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总还原能力,以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最终得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乙醇浓度9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地皮菜总三萜的得率为1.38%,与模型预测值1.41%基本相符。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地皮菜总三萜质量浓度为1.60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最大,为48.43%;ABTS+自由基清除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为3.20 mg/mL时,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最大,为81.43%;羟自由基清除率与浓度无明显线性关系;地皮菜总三萜的总还原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当浓度为3.20 mg/mL时,总还原能力达到1.818。以上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对地皮菜总三萜的提取条件优化合理可行,且地皮菜总三萜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法优化结香花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结香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优化因素,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法优化结香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利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检测结香花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结香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0%,液料比35:1,提取温度83℃,提取时间85 min,总黄酮得率22.76 mg·g-1。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能力,且与总黄酮含量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75和0.98 mg·mL-1。  相似文献   

5.
猴头菇不同活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筛选提取溶剂,制备出抗氧化活性较好的猴头菇提取物。以蒸馏水、乙醇、丙酮为溶剂提取猴头菇不同部位的成分,考察各提取部位对·OH、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对·OH、DPPH·、及ABTS+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当浓度为2.0 mg/mL时清除率分别为65.64%、62.15%和63.84%,可知以50%乙醇为提取溶剂,可制备出具有抗氧化活性最佳的猴头菇提取物。  相似文献   

6.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山银花总三萜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抑菌和抗氧化活性。以总三萜得率为评价指标,在考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山银花总三萜提取工艺,并分别采用倍比稀释法和清除自由基法研究山银花总三萜提取物对10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山银花总三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6(g/mL)、超声温度63℃、超声时间6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山银花总三萜的得率为3.37%±0.02%,与模型预测值3.36%基本一致。山银花总三萜提取物对供试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且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化脓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均在12.5 mg/mL以下;且对DPPH和ABTS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清除效果与总三萜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优化后的山银花总三萜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且其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和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高效提取日本荚蒾果实中总三萜,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和响应面分析联用方法得到最优提取方案,并分析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12.5(g/m L)、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74 min的工艺条件下总三萜得率为9.07%,与模型预测值9.16%有良好的拟合性。4个因素影响日本荚蒾中总三萜提取率的顺序为超声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温度。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自由基清除率随总三萜质量浓度增加有所升高并趋于稳定,总三萜质量浓度提高到2.5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稳定在89%,ABTS+自由基清除率稳定在78%。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石榴皮安石榴苷的超声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及提取次数对提取石榴皮中安石榴苷含量的影响,优化安石榴苷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通过测定其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安石榴苷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均对安石榴苷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乙醇浓度影响最大,料液比影响最小,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3%、料液比1∶26(g/mL)、超声功率200 W、提取时间40 min,提取1次,在此条件下安石榴苷含量达到(88.16±0.10)mg/g。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安石榴苷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OH、·O2-和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01.0、227.0、341.6、35.81 μg/mL。其抗氧化活性均在一定浓度范围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循环超声提取枇杷果肉中的三萜酸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基础上,选择液料比、乙醇浓度、循环转速、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以三萜酸提取量为指标进行响应面分析,并研究三萜酸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5.5∶1(mL/g)、乙醇浓度70.0%、循环转速811 r/min、超声时间43.5 min,在该条件下三萜酸提取量为(1.789±0.080)mg/g;在三萜酸提取物浓度为0.48 mg/mL时,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OH、·O2-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0.11%、77.86%、52.76%、45.34%。对4种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148、0.102、0.382、0.510 mg/mL。  相似文献   

10.
以提取精油后的地椒残渣为原料,以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超声波辅助提取地椒总黄酮工艺,并通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OH自由基清除实验对地椒总黄酮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地椒总黄酮的最优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63%、液料比35:1(m L/g)、超声温度65℃、超声提取40 min,黄酮得率可达(4.28±0.08)%,与理论预测值误差较小。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95.3±0.9)%和(87.9±0.7)%,地椒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为地椒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两种提取方法对猴头菇、杏鲍菇、松茸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三种食药用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本文采取浸提和热回流方式分别提取了猴头菇、杏鲍菇和松茸子实体多酚。通过改进的Folin-酚法测定了各提取物多酚含量,分别采用了DPPH和ABTS法测试了三种食用菌在不同提取条件下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后以MTT法对提取物在UVB所致的HaCaT细胞光损伤的防护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提取物总多酚的含量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热回流法对多酚的提取效果较高,该法提取猴头菇、杏鲍菇和松茸的多酚含量分别为(2.684±0.02)、(4.781±0.06)、(5.028±0.05)mg/g;热回流法的松茸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非常强,其IC50分别为(0.534±0.03)和(0.271±0.01)mg/mL;当三种食药用菌提取物剂量达100 μg/mL均可显著(P<0.05)提高细胞存活率。综上所述,三种食药用菌中热回流法的松茸提取物多酚含量最高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其多酚含量与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呈正相关,而对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以东北赤灵芝为实验原料,灵芝三萜得率为评价指标,优化超高压及有机溶剂浸提工艺,并对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灵芝三萜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高压辅助提取灵芝三萜的最佳工艺为:压力为350 MPa、料液比1:20 g/mL、保压时间7 min、乙醇浓度90%,三萜得率为1.154%;有机溶剂浸提法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5 g/mL、乙醇浓度90%、提取温度75 ℃、提取时间3 h,三萜得率为0.925%。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液在浓度为3 mg/mL时,对DPPH和羟自由清除率分别为59.64%±2.44%,62.31%±1.57%,IC50分别为1.8和2.0 mg/mL,而有机溶剂浸提液浓度在3 mg/mL时,仅为41.87%±2.72%、43.36%±2.36%,且灵芝三萜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现良好的相关性。本研究为灵芝三萜的提取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黑化后的红枣为试材,研究其三萜酸提取工艺条件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进行超声波提取黑化红枣三萜酸工艺优化,并测定黑化红枣三萜酸纯化前后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以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黑化红枣中三萜酸的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50%乙醇浓度,液料比23:1 mL/g,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300 W,在此条件下,三萜酸含量为1.313±0.01 mg/g;黑化红枣三萜酸粗提物和纯化物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571、0.053和0.186、0.059 mg/mL,总还原力则与样品浓度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该工艺简单、合理可行,黑化红枣三萜酸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的芒果核仁多酚提取方法,分别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和热回流提取法制备芒果核仁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两种方法的工艺参数,探究提取方法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利用清除1,1-二苯基-2-苦肼自由基(DPPH·)、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阳离子自由基(ABTS+·)、超氧阴离子(O2-·)和羟自由基(·OH)的能力评价所得粗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法的芒果核仁多酚提取得率较高,其最佳提取溶液为60%乙醇,其最佳工艺为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200 W,超声温度79℃,液料比38∶1(mL/g),该条件下多酚提取得率为11.62%;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法所得芒果核仁多酚对DPPH·、ABTS+·、O2-·和·OH的半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02、0.24、592.98 mg/mL和38.76 mg/mL,清除能力均强于热回流提取法所得芒果核仁多酚;此外,超声辅助提取法具有省时和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天水大红袍花椒籽黑色素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NaOH浓度1.11 mol/L、提取温度59 ℃、料液比1:23 g/mL、提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天水大红袍花椒籽黑色素得率为7.60%±0.05%,与模型预测值(7.75%)接近,且其相对误差为0.66%,说明该模型回归项良好,拟合度好,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可行。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花椒籽黑色素对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以及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66.07%±0.96%、61.27%±0.97%、62.19%±0.83%,说明天水大红袍花椒籽黑色素对·OH、DPPH·和ABTS+·均具有良好的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鹧鸪茶为原料,选取超声辅助浸提法提取多酚化合物,探讨了超声功率、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和羟自由基法评价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鹧鸪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浸提温度70℃、料液比1:25 (g/mL)、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10.72±0.52)%(以干重计,w/w)。鹧鸪茶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0.0054±0.0003)、(0.077±0.004)、(0.114±0.006)mg/mL,说明鹧鸪茶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黑果腺肋花楸叶黄酮(Flavonoids from Aronia melanocarpas’ leaves,AMF),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胆酸盐结合能力。以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AMF的提取工艺,并以DPPH·、ABTS+·清除率及总还原能力为指标,考察AMF的抗氧化活性;以胆酸钠、牛黄胆酸钠、甘氨胆酸钠为结合对象,考察AMF的胆酸盐结合能力。结果表明,AMF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61:1 mL/g、乙醇浓度60%、超声功率100 W、超声时间59 min,黄酮得率为24.22%±0.29%,与模型预测值(24.27%)接近。最优工艺制备的AMF对DPPH·、ABTS+·清除率较强,其IC50值分别为0.32、0.16 mg/mL;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总还原能力较好,其吸光值为1.09;AMF对胆酸钠、牛黄胆酸钠、甘氨胆酸钠具有较强结合能力,结合率的IC50值分别为0.76、3.01、6.49 m...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红蓝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以红蓝草为原料,探究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红蓝草多糖得率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红蓝草多糖提取工艺,通过测定红蓝草多糖对DPPH·、·OH、ABTS+·等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探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31 g/mL、浸提温度85 ℃、浸提时间118 min、提取3次的条件下,红蓝草多糖得率最高,可达11.05%。在一定范围内,红蓝草多糖清除自由基能力与多糖的浓度呈量效关系,红蓝草多糖溶液清除DPPH · 、 · OH和ABTS + ·等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18、0.73、0.64 mg/mL,说明红蓝草粗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探究红蓝草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及抗氧化活性,为今后红蓝草多糖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益生菌发酵玉竹产水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比较发酵与未发酵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本文以枯草芽孢杆菌LY-05为发酵菌株,水溶性多糖含量提高率为指标,研究了玉竹添加量、氮源种类、无机盐种类、接种量、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及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发酵玉竹产水溶性多糖的影响。在单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对多糖含量提高率影响较大的因素,采用响应面试验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检测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及总还原能力,评价发酵与未发酵的玉竹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为:玉竹添加量4%,酵母提取粉3%,NaCl 1%,接种量3%,温度35 ℃,转速160 r/min,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多糖含量达到7.83 mg/mL,较未发酵(4.56 mg/mL)提高了71.78%。抗氧化试验表明,在一定浓度下,发酵后玉竹多糖的DPPH、ABTS、OH由基清除率及总还原力均有所提高,且呈现多糖浓度依赖性。发酵后多糖POP2对ABTS自由基清除的半抑制浓度(IC50)2.21 mg/mL,对OH自由基清除的IC50为0.49 mg/mL。此项研究表明,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玉竹可以明显提高玉竹多糖的提取效率。通过发酵产生的玉竹多糖,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