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淮北市2004~2007年度麻疹流行病学特点,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度麻疹疫情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度总计报告麻疹疑似病例738例,其中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374例。报告确诊病例中本地病例36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4.36/10万。以春季高发,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为主,46%的病例麻疹疫苗(MY)免疫史不详,27.8%的病例无MV免疫史。全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基本正常,敏感性高,麻疹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为加速控制和消灭麻疹,应提高初始及4周岁复种麻疹疫苗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湖北省1998~2007年麻疹流行状况,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湖北省1998~2007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和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湖北省1998~2007年共报告麻疹29000例,发病率波动在2.17/10万-8.2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4.93/10万。近10年来麻疹疫情报告资料显示,每年3~6月为发病高峰,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62.89%。男女比为1:0.69。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15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占发病总数的81.81%。全省各市(州、林区)均有麻疹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武汉市、黄石市、黄冈市、荆州市、荆门市、恩施州。近4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11458例个案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仅占16.29%,其中麻疹疫苗免疫1次者占11.66%,免疫2次者占4.63%,无免疫史的占39.54%,免疫史不详占44.18%。1999~2007年全省共报告83起麻疹暴发疫情,均经过实验室确认。结论湖北省麻疹发病率已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滁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进一步促进麻疹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滁州市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个案资料,统计、分析麻疹流行特征,并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和防控措施。结果2002~2006年5年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2.65/10万。2006年麻疹发病率由2005年的7.59/10万降至1.77/10万,低于5年间平均发病率。麻疹的发病高峰正常年份在3~6月份。暴发流行年出现3~7月份、10~12月份两个高峰,分别占当年病例总数的56.00%、40.60%。574例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1.08%,免疫史不详的占60.10%。小于8月龄儿童麻疹病例占5.05%。32例8月龄~1周岁的病例中无免疫史占68.75%。结论及时有效接种MV,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现行的麻疹疫苗初始免疫程序有必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嵩县麻疹流行特征及发病因素,为制定嵩县麻疹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嵩县2002年-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年—2006共报告麻疹病例876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32.44/10万,麻疹死亡率0.57%,2003年发病率最高为92.41/10万,2005年发病率最低为3.89/10万.全县16个乡中有13个乡有麻疹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3月-6月,占总病例数的88.7%(777/876),病例以7岁-12岁小学生为主(占总数的79.22%),学龄前散居托幼儿童次之(占15.63%)。登记完整的663例麻疹病例中,有44.04%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2002年-2006年嵩县共报告麻疹暴发疫情17起,有3起经实验室确诊。结论继续做好麻疹疫苗的基础和加强免疫工作,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最经济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惠州市1999~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惠州市1999~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探讨目前的控制现状和今后对策。方法 对1999~2002年惠州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并采集部分疑似病例早期血清标本进行麻疹及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 1999~2002年惠州市麻疹发病率分别为2.22/10万、7.69/10万、7.20/10万、4.99/10万,发病季节高峰为4~5月,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7.63%,外来人口发病占23.02%,79.69%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698例,其中临床诊断634例,实验室确诊53例,排除11例。85份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的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62.35%,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4.06%(9/64)。结论 要加快惠州市麻疹控制步伐,亟待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并重点做好10岁以下儿童的查漏补种和外来人口免疫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徐汇区2004-2008年控制与消除麻疹工作进展的分析,提出控制流动人口和成人麻疹发病增多的措施。方法对徐汇区麻疹疫情及监测工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徐汇区常住人口麻疹病例数为38.86%,流动人口麻疹病例为61.14%。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4.05/10万。2005-2006年下降速度最快。4-5月份为麻疹发病高峰。男女发病比为1.5:1。麻疹发病年龄<1岁的为32.7%,>30岁的为47.39%。流动人口病例有免疫史的为13.95%。市辖区常住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1.13/10万,城乡结合部年平均发病率为2.43/10万。结论应继续做好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工作,重点控制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特别是加强外地流动儿童的常规及强化免疫工作。加大强化免疫力度,消除大量积累的易感人群。加强高发地区监测;加强全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及免疫成功率的监测;加强育龄妇女婚前麻风抗体监测。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龙岗区2000~2004年麻疹控制与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岗区近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龙岗区发病率波动在20.48-49.80/10万之间,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9.40/10万,呈高度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的流行模式;0-7岁为麻疹的高发年龄;4-6月为麻疹的高发季节;报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7.20%,元免疫史的占64.72%,免疫史不详者占28.09%;外来人口病例占总病例的97.31%。结论:该市应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提高其免疫覆盖率,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及干预作用以控制麻疹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德保县麻疹流行情况,为今后制定指导加速麻疹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德保县1990—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德保县共报告麻疹65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24/10万。1990—1999年共报告53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75/10万;2000—2006年共报告1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0/10万,较1990—1999年的年平均发病率下降了69.52%。发病季节高峰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71.52%(467/653),有明显的季节高峰。1994、1999、2000年分别发生麻疹暴发1起,共发病444例,占总发病例数的67.99%。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2.34%(603例)。报告病例中有32.47%的病例(212例)未接种麻疹疫苗,33.38%的病例(218例)免疫史不详。结论德保县1990—2006年麻疹发病由高发状态且以暴发为主转变为低发状态且以散发为主。今后在抓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适时开展大年龄组的儿童强化免疫,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9.
1995~2000年广西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广西麻疹流行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广西1995-2000年麻疹疫情资料。结果:1995-2000年广西麻疹发病率波动在7.21/10万-12.86/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9.75/10万。全年均有病例发生,5月份最多,9月份最少。男女之比为1:0.76,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0-14岁发病数占87.61%,学生占43.20%。全区各县市均有病例报告,但主要集中在南宁、百色、河池地区。除1995年外,其余5年每年均有10余个县发病率超过国家规定的麻疹发病率控制标准(30/10万)。1999-2000年报告的9419例病例中,麻疹疫苗免疫1次占32.01%,免疫2次占4.92%,未免疫占21.69%,免疫史不祥占41.38%。结论:广西需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增城市新塘镇麻疹流行情况。方法对新塘镇2006-2007年麻疹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两年共发生麻疹252例,年均发病率为40.81/10万;本地人口年均发病率为22.64/10万,外地人口年均发病率为50.32/10万,外地人口年均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口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6.15,P〈0.001)。麻疹发病以〈5岁儿童为主,占76.19%;5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中麻疹免疫史不详占35.26%,无麻疹免疫史占47.83%,有麻疹免疫史占16.91%。结论新塘镇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相当严竣,外地人口的散剧儿童是引起麻疹病例增多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管理,加强计划免疫宣传,及时掌握外地人口儿童信息并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武汉市麻疹暴发原因,提高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麻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全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944例,其中诊断麻疹1827例,发病率为23.25/10万。麻疹发病呈散发和暴发并存模式,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在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占23.16%,无免疫史占41.94%,免疫史不详者占34.90%。暴发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MV常规免疫不落实、传染源管理不善。结论 加速麻疹控制应采取以加强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为主的免疫策略,同时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质量,加强疫情报告和管理,预防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1996—2000年麻疹流行特征和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近几年麻疹流物特征和分析控制麻疹策略与措施。方法 对1996-2000年的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疹发病率已降至5.00/10万以下,1996-2000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3.06/10万,比1991-1995年平均发病率下降了67.72%。麻疹发病以学龄儿童为主,10-14a儿童麻疹所占比例逐年上升,3-6月为发病高峰。结论 保证2次以上麻疹疫苗的接种和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预防麻疹爆发和控制麻疹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六盘水市1997-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麻疹流行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对六盘水市1997-2005年麻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5年共报告麻疹病例7700例,死亡41例,年平均发病率30.46/10万,年平均病死率0.53%,2003年发病率最高为49.32/10万,2005年发病率最低为0.66/10万。全市各区均有病例发生,全年均有发病,3-6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占总病例数的47.36%(3647/7700),病例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数的86.36%)。登记完整的932例麻疹病例中有44.85%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2001-2004年六盘水市共报告麻疹暴发疫情25起,只有2起经实验室确诊。结论要预防和控制麻疹应继续做好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消灭免疫空白点;增加投入,确保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加强健康教育,使儿童家长认识到计划免疫是防治一些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曲靖市2001—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更好地指导今后麻疹控制工作。方法对曲靖市20012010年麻疹疫情及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0年全市共报告麻疹5686例,2001—2010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31/10万、6.82/10万、7.01/10万、18.41/10万、22.48/10万、17.52/10万、18.57/10万、3.65/10万、1.86/10万、0.2/10万。病例分布广,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以局部点状爆发为主,局部爆发影响着全市的发病强度,病例集中在〈7岁儿童,属小年龄发病模式。结论麻疹发病主要与未免疫和免疫失败有关,其次与实际接种率不高及误诊有关: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为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和麻疹流行的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在麻疹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后在抓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适时开展大年龄组儿童的强化免疫,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预防和控制麻疹发病,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6):492-495
通过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喀什地区2009-2013年麻疹病例基本信息及免疫史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以麻疹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的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VE)对含麻疹疫苗接种率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009-2013年,共报告麻疹病例64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3.23/10万;4~6月为麻疹发病高峰,高发县区相互毗邻,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29.68/10万);散居儿童占总病例的81.61%。8月龄~3岁儿童MCV估算接种率86.69%~92.87%,病例中MCV首针及时接种率为5.73%。麻疹排除报告发病率年均2.65/10万。喀什地区麻疹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部分年份波动较大;为进一步控制麻疹疫情,需提高MCV两剂接种率和首剂及时接种率,进一步提高麻疹监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蓬莱市麻疹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有效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蓬莱市历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56-2006年,蓬莱市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24.89/10万,死亡率2.34/10万,病死率1.87%;整个发病趋势呈阶梯状下降,可分为3个时段,第1时段为高发病率(653.92/10万)、高死亡率(12.93/10万)阶段;进入第2个阶段为麻疹疫苗推广阶段,发病率(43.17/10万)、死亡率(0.27/10万)急剧下降,分别下降了93.39%和97.91%;第3阶段为计划免疫阶段,较第2阶段,发病率又下降了98.15%,并且出现零病例死亡。3个阶段发病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每隔二三年出现1个高峰,1985年后17a间为零病例,即使2002年后,发病的为成年人,呈现年龄后移位。发病季节高峰为冬春季,占全年发病总数83%以上;发病以〈10岁儿童为主,占75.45%;第1和第2阶段都有不同程度规模的局部暴发。结论 自从1967年该市推广使用麻疹疫苗,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加强疫情监测和预测预报,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和覆盖率,对控制麻疹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麻疹疫情动态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为制定防治工作重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双桥区2007-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结果全区2007-2011年报告疑似麻疹199例,经血清学检测确诊135例,其中区外流动人口83例,占确诊总病例数61.5%,本区病例52例,占确诊总病例数的38.5%。本地确诊病例年平均发病率3.12/10万,流动人口确诊病例年平均发病率4.99/10万。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45岁。135例麻疹病例中,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42例(31%);未免疫的63例(47%),免疫史不详的30例(22%)。结论麻疹发病以婴幼儿和成人为主,流动人口发病率较高是不容忽视的群体。应加强8月龄儿童麻疹类疫苗接种的及时率,加大流动儿童的规范化免疫成功率,控制成人麻疹疫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桂林市2006-2010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掌握全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桂林市2006-2010年共报告麻疹5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8/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县。常住人口发病率为1.40/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为8.24/10万,2个发病率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500.83,P〈O.01)。男女发病之比为1:0.67。≥15岁人群、1-14岁人群和〈1岁幼儿发病率分别为31.20%、28.68%和40.12%。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4月为发病高峰。对516例麻疹病人的免疫史进行分析,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12.98%、53.88%和33.14%。结论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麻疹疫苗(MV)基础接种率不断提高,麻疹的发病率逐年下降.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流动人口MV接种率,加强高危人群的强化免疫,扩大加强免疫的年龄段,建立健全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和消除麻疹最为积极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汕头市潮阳区2000~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汕头市潮阳区2000~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4年汕头市潮阳区共报告麻疹病例237例,麻疹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19/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组儿童,占病例总数的73.00%(173/237),<1岁组和1~2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分别为43.34/10万和31.35/10万;全区各镇各街道均有麻疹病例报告,季节分布呈双峰,分别在4~6月、12月至次年1月,各占病例总数的33.33%和21.94%;61.16%的报告病例无免疫史,30.36%免疫史不详。结论汕头市潮阳区麻疹仍存在高接种率高发病率现象,为降低麻疹发病率,减少麻疹暴发,应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初始接种率,并尽快在全区范围内对8月龄至5岁儿童中开展初始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龙岩市麻疹流行状况,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岩市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资料进行分。结果龙岩市2007年报告麻疹确诊病例49例,报告发病率为1.70/10万;流动人口发病25例,占病例总数的51.02%;发生爆发疫情2起,发病19例,占病例总数的38.78%;确诊病例中10~14岁年龄组最多,占32.65%,小于8月龄儿童和成人也占较大比例;病例中有免疫史的16例,占32.65%。结论龙岩市2007年麻疹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据高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棒种率是消除麻疹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