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直秋云 《健康必读》2008,7(5):29-30
目的探讨海极星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海极星妇科聚焦超声治疗仪对2800例慢性宫颈炎女患者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聚焦超声治疗后白带增多,腰骶酸胀基本缓解,痊愈1708例(61.0%),显效854例(30.5%),有效190例(6.78%),无效48例(1.72%)总有效率为98.28%。结论海极星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无创,安全,并发症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562例,其中286例采用CZF型聚焦超声治疗仪治疗(超声组),276例采用激光治疗(激光组)。结果超声组治愈270例(94.40%),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8.60%;激光组治愈率259例(93.84%),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8.55%。两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阴道排液、阴道流血、结痂、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具有无创、高效、安全的优越性,治疗后恢复快,是目前治疗宫颈炎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CZF-Ⅰ型聚焦超声治疗仪对28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聚焦超声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治愈170例,显效8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8.2%,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安全、无创、疗效显著、不良反...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方法:对82例子宫肌瘤予以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并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瘤体的超声影像学变化。结果:收治82例,总有效率96.4%,无效3例,占3.6%。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无创无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评价聚焦超声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采用聚焦超声治疗的25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其疗效.结果 255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痊愈194例(76.08%),显效22例(8.63%),有效15例(5.88%),无效24例(9.41%).结论 聚焦超声是当前治疗慢性宫颈炎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朱津保 《现代保健》2010,(27):174-175
目的采用聚焦超声技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海极星CZF-1型超声妇科治疗仪治疗外阴白色病变38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探讨超声治疗的临床意义。结果38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经治疗后显效20例(52,63%),好转15例(39.47%),无效3例(7.89%),治疗有效共35例,总有效率92.11%。随访3年,复发1例,复发率2.85%,癌变率为0。结论聚焦超声治疗为外阴白色病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仪对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167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使用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同时对轻度、中度、重度糜烂的临床疗效及单纯型、颗粒型和乳头型糜烂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167例患者痊愈88例,总痊愈率为52.69%,总有效率为95.81%。轻、中度糜烂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重度糜烂(P<0.05),但轻度与中度糜烂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治愈率明显高于颗粒型与乳头型(P<0.05),但颗粒型糜烂与乳头型糜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仪对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轻中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和单纯型糜烂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波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及护理特点.方法:应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15例,并定期随访和复查.结果:治愈8例(533%),显效6例(40%),有效1例(67%),总有效率100%.结论:聚焦超声波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方便的新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rrjk》2017,(2)
目的:对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1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聚焦超声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100例患者中64例患者治愈、36例患者有效,整体具有100.0%治疗有效率。结论: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应用超声治疗能够收获显著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对绝经与生育年龄妇女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采用临床试验,应用海极星超声波妇科治疗仪对绝经和生育年龄妇女的宫颈糜烂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运用高能聚焦超声治疗绝经妇女不同程度宫颈糜烂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1.91,P﹥0.05)54例绝经年龄妇女宫颈糜烂经高能聚焦治疗轻度糜烂7例全部治愈;中度糜烂25例治愈、5例显效、2例无效;重度糜烂10例治愈、3例显效、2例无效。54例生育年龄妇女宫颈糜烂经高能聚焦超声治疗,结果轻度糜烂6例全部治愈;中度糜烂27例治愈、3例显效、1例无效;重度糜烂12例治愈、3例显效、2例无效。不同程度宫颈糜烂的疗效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Hc=2.10,P﹥0.05),两组妇女不同程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比较,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对绝经和生育年龄妇女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均有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间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病例108例,均采用HIFU治疗,通过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术中术后反应及影像学改变来观察HIFU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0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9%,疗效显著率为82.4%,治疗中无皮肤灼伤、骶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疗效肯定,对患者损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董晖  曹兆竹 《现代保健》2012,(22):65-67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8年8月-2010年10月在章丘市中医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已婚患者97例,对其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治疗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确定肌瘤个数、大小、部位、形态、回声特征、血流分布情况,于术后3个月、半年、1年随访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声像图变化,评价疗效。结果:97例子宫肌瘤患者HIFU治疗后49例瘤体不同程度缩小,边缘呈环形增强,部分边缘模糊,内部回声增强明显,瘤体内血流信号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1例瘤体轻度缩小或无缩小,边缘回声无改变或稍增强,内部回声稍增强或强弱不均,瘤体内部血流信号减少,临床症状部分改善;7例瘤体增大,内部回声强弱不均,瘤体周边及内部血供丰富。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率为92.78%(其中显效49例,占50.51%;有效41例,占42.27%),无效7例占7.22%。结论:瘤体体积缩小、血流信号消失和临床症状改善是衡量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可靠指标。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重复多次治疗,是保全子宫的无痛无创治疗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6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TNM分期Ⅱ-Ⅳ期)随机分为两组:单纯TACE组32例;HIFU联合TACE组33例.在TACE治疗后2~3周,接受HIFU治疗.结果:HIFU联合TACE治疗组患者的AFP明显下降,部分患者AFP完全降至正常,其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而TACE治疗组患者的AFP亦有明显下降,且两组治疗对肝功能影响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结论:HIFU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ACE,此联合治疗有望成为中晚期肝癌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无创外科治疗肝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曹毅君  谭洁  戴洁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96-1897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就诊的轻度、中度、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共285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后效果。结果轻度、中度、重度宫颈糜烂治愈加有效率分别为100.0%,86.2%,57.6%。治愈率加有效率与糜烂深度和糜烂面积有关。聚焦超声对轻度、中度宫颈糜烂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显著高于重度宫颈糜烂(P〈0.01)。颗粒型及单纯性宫颈糜烂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显著高于乳头型(P〈0.01)。结论聚焦超声是一种有效治疗轻中度宫颈糜烂以及单纯型和颗粒型宫颈糜烂的方法,但对重度宫颈糜烂,尤其是乳头型临床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18例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HIFU治疗,治疗区域为脾脏中下及周围区,单次治疗时间平均为(29.4±8.6)min,平均治疗次数为(16±7.1)次,定期观察外周血象及超声检查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白细胞和血小板显著升高(P〈0.01),红细胞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发热1例,局部皮肤潮红1例。B超检查脾脏治疗区域回声明显增强。随访三个月,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无明显变化。结论脾脏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安全的微创方法,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脾亢的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能聚焦超声与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0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高能聚焦超声刀治疗,B组采用GP方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50.0%,B组总有效率为30.0%.6个月生存率A组为70.0%,B组为50.0%,A组有效率和6个月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P<0.01) 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20.0%,B组为55.0%,A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采用JC 200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治疗子宫肌瘤患者58例(88个肌瘤),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靶肌瘤内部凝固性坏死发生率为98.9%(87/88),凝固性坏死体积占靶肌瘤体积98.9%。治疗后3个月,肌瘤最大径平均缩小11.04 mm,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5.4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1,P=0.000)。不同大小子宫肌瘤治疗后的缩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患者症状均获得改善,有效率100%。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不同大小的子宫肌瘤行HIFU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蒙药结合超短波、超声波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 97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药,治疗组口服蒙药同时结合超短波、超声波治疗,连续10d。结果联合治疗组,显效39例(占79.59%),有效10例占(20.41%),无效0例(占0%),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药结合超短波、超声波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EDV)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本院诊治,并经组织病理学标本检查证实为NEDV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15~75岁,平均为(43.0±14.5)岁.对其按照NEDV组织病理学标准进行分类: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型(SHV)为43例,硬化性苔癣型(LSV)为29例,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型(LSCSH)为14例.采取HIFU治疗前,对86例患者的病灶标本进行组织活检,并随机采集30例患者的病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进行活检;治疗6个月后复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变组织中ER,PR及survivin的表达水平.采取"外阴瘙痒评分法"、"外阴白色病变面积计算法"和"四度皮肤弹性评估法"判断HIFU治疗的客观疗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86例患者于HIFU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①采用"外阴瘙痒法"进行疗效判断的有效率为100%,同时白色病变面积由(11.21±7.50)cm2缩小为(6.60±3.17)cm2,外阴瘙痒评分降低率与白色病变区面积缩小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ER,PR与survivin在SHV型,LSV型及LSCSH型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U治疗前,ER,PR在正常外阴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病变组织,survivin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ER,PR在局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survivin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在NEDV组织表达增高,而ER,PR表达降低,这可能与NEDV发病有关.HIFU治疗前、后,根据ER,PR及survivin在NEDV组织的表达情况,可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的MRI信号变化,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GE SignaHDe 1.5T超导型磁共振对经HIFU治疗前及术后一周内的8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17个肌瘤)行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病灶是否出现凝固性坏死及其血供变化,从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病灶内部出现凝固性坏死、血供明显减少者表明治疗效果佳;病灶内部未出现凝固性坏死,血供改变不明显者,治疗效果欠佳。结果:对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经HIFU刀治疗的8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17个肌瘤)进行回顾性分析。83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MR平扫、增强扫描。术后病灶信号发生明显改变者106个,术前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术后T1WI稍高信号或等信号,T2WI低信号或稍高信号,即表现为凝固性坏死,LAVA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部位血供明显减少。11个子宫肌瘤术前、术后MRI信号改变不明显,LAVA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部位血供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通过MRI观察子宫肌瘤HIFU刀治疗前后的信号和血供改变,评价其治疗效果,是目前评价HIFU刀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最佳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