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黏附给药系统新剂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樱 《医药导报》2009,28(2):220-222
系统查阅国内外有关生物黏附给药系统及生物黏附制剂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生物黏附制剂可黏附于特定部位来控制药物释放速率,提高药物浓度,减少不良反应,增加疗效。其开发积极推动了制剂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17,(8):1075-1079
胃肠道生物黏附给药系统是指利用黏附性材料与胃、肠黏膜黏液层/上皮细胞之间的生物黏附作用,延长药物滞留时间或特定部位作用时间的给药系统,在药物的口服给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胃肠道生物黏附的优势、新型的生物黏附材料、体内外评价方法及其当前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新型口服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 要生物黏附给药系统通过黏附性的高分子材料延长药物在用药部位的滞留时间来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由于黏附性能与缓控释效果和药物吸收密切相关,因此评价生物黏附给药系统的黏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用于生物黏附给药系统的生物黏附性能的体外评价方法,包括最小剥离力测定法、黏膜组织表面留存量测定法、黏膜组织表面黏附滞留时间测定法、溶胀性能测定法和流体黏度测定法等,并对其中部分评价方法的操作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生物黏附制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参考近几年国内外文献30余篇,介绍利用生物黏附材料作为制剂载体,以给药途径的不同阐述生物黏附新剂型的研究进展。结果目前生物黏附制剂给药途径一般分为口腔给药、眼部给药、鼻黏膜给药、胃肠道给药和阴道盆腔给药。利用各种具有生物黏附功能的辅料,制备不同剂型的制剂,给药后黏附于特定给药部位,可以控制释药速率,提高靶部位药物浓度,进而提高疗效。结论归纳总结国内外生物黏附制剂最新研究进展,生物黏附制剂具有良好的缓、控释释药及靶向给药等优势,具有较高的市场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鼻黏膜生物黏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影响鼻黏膜黏附和药物吸收的因素、鼻黏膜生物黏附给药系统的种类、鼻用生物黏附制剂的安全性等3个方面介绍了鼻黏膜生物黏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生物黏附给药系统(GBDDS)是指利用聚合物与胃、肠黏膜黏液层/上层细胞表面之间的生物黏附,延长药物制剂在胃肠道停留时间或特定部位作用时间的给药系统,在缓控释给药系统中占重要地位.现对胃肠道生物黏附作用的机制、影响因素、生物黏附材料的种类和生物黏附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开发新型口服给药系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凝集素介导的生物黏附微粒制剂研发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第二代生物黏附微粒制剂的概念及黏附机制,介绍了影响凝集素黏附性能的因素和凝集素的类型,并对该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生物黏附释药系统作为一种新颖的药物释放系统,以特有的靶向性,缓、控释等优势成为很有前途的给药系统。其中凝集素介导的第二代生物黏附给药系统具有特异靶向性,微粒制剂又在提高药物稳定性、控制药物释放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生物黏附给药新剂型的发展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娜  林华庆 《中国药师》2007,10(11):1133-1135
生物黏附给药系统(bioadhe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BDDS)是现代给药剂型中一个新兴分支。生物黏附制剂是一类以生物黏附材料为药物载体,通过生物黏附作用长时间黏附于黏膜而发挥疗效的药物制剂。与其他给药剂型相比,生物黏附制剂有以下主要优点:①载体多由具有生物黏附材料所组成,对黏膜都有不同程度的黏附作用,可以延长释药  相似文献   

9.
廖娟  杜青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2):1272-1275
口服生物黏附微粒释药系统是通过黏附聚合物的使用,使各种药物存留在上皮细胞膜上的时间延长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本文就生物黏附微粒系统的材料、制备方法、性能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兰  杨芳  齐香君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2):995-998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在治疗肠道疾病方面具有使用方便、结肠部位药物浓度较高的优点;其应用类型有3种:利用结肠特殊生理特性、靶向免疫调节细胞和生物黏附原理的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现对此3种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和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张琪  唐琪晶  王聪  蔡铮 《中国药房》2012,(13):1239-1241
目的:综述口服生物黏附给药系统(BDDS)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文献,综述了口服BDDS的黏附机制、生物黏附材料、生物黏附性能的评价方法以及应用情况。结果与结论:口服BDDS的黏附机制主要包括非特异性生物黏附机制与特异性生物黏附(细胞黏附)机制;非特异性生物黏附材料包括纤维素类、非纤维素多糖类、蛋白类和聚乙烯类材料等,特异性生物黏附材料中最常用的为凝集素(一种糖蛋白);可通过黏附力测定法、灌流冲洗法等体外法和肠道灌流法、荧光标记法等体内法对生物黏附性能进行评价;口服BDDS不仅能延长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还可实现在食道、胃、小肠及结肠的定位释药。口服BDDS已逐渐显示出其优势,特别是在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口服给药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刘德杰  张慧  安飞  翟光喜 《药学研究》2016,35(8):479-483
生物黏附微球能特定黏附在多数黏膜组织上,延长药物保留和释放时间,实现药物局部或全身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给药频率,提高病人的顺应性.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生物黏附微球通过消化道黏膜、鼻黏膜、口腔黏膜、阴道黏膜等给药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细胞黏附微球的研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胃内滞留释药系统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近年来胃内滞留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胃内滞留释药系统可增加以胃肠道上部吸收为主的药物的吸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目前胃内滞留释药系统主要有5种类型:胃内漂浮型、胃内黏附型、胃内膨胀型、胃底沉降型和磁性胃内滞留型。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特异性生物黏附给药系统是一类兼具靶向特异性和生物黏附功能的新型口服给药制剂,通过以配体修饰载药微粒,实现特异性生物黏附功能.介绍了4种不同配体材料(凝集素、维生素B_(12)和B_1、甘露糖和鞭毛蛋白)介导的 胃肠道特异性生物黏附给药制剂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难透膜水溶性药物多为基因工程药物或传统中药中水溶性活性成分,近年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但由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在临床上往往需要注射给药,开发此类药物的口服制剂是近年来药剂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改善此类药物口服吸收的方法,包括利用化学修饰、载体主动转运吸收、吸收促进剂、微粒给药系统、生物黏附给药系统和酶抑制剂等方法。部分药物通过此类方法已经成功进入临床试验,个别药物已经上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近年来中药口腔生物黏附制剂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中药口腔生物黏附制剂是一种新型的药物释放系统,是以生物黏附材料为药物载体,通过生物黏附作用,长时间黏附于黏膜而发挥疗效,从而延长制剂在口腔中的滞留时间,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药量,使制剂产生最佳疗效。结论中药口腔生物黏附制剂对于治疗口腔局部病变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玉米醇溶蛋白黏附控释片,考察其体外黏附性能和释药行为以及体内药动学特性。方法:以玉米醇溶蛋白为骨架和黏附材料,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制备胃肠道生物黏附控释片,并将其与市售普通片剂和自制控释片进行体外黏附性能和释药行为以及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结果:用玉米醇溶蛋白包衣的5-氟尿嘧啶黏附控释片具有良好的组织黏附性,体外释放在12小时之内符合零级释放,达到了控释目的,且与参比制剂相比,其在大鼠胃肠道的滞留时间更长,药物释放更平稳,缓释效应明显。结论:玉米醇溶蛋白对胃肠道黏膜具有良好的生物黏附性,将其用作包衣材料制各黏附控释片,可实现药物在胃肠道的缓控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盐酸黄连素生物黏附包衣片并研究其性质。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确定生物黏附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卡波姆934P的用量及配比与制剂体外释放度及黏附力的关系,并对释放度进行释药动力学模拟,根据各模型拟合的残差平方和(Re)、赤池信息准则计算值(AIC)和拟合度(r)值来研究其释药规律。根据Peppas方程特征参数判断其释药机制。结果: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卡波姆对阻滞药物的释放及黏附力影响较大,且卡波姆的效果强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生物黏附包衣片以Hixson-Crowell方程拟合最佳,药物释放机制为非Fick扩散。结论:盐酸黄连素生物黏附包衣片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能和pH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了解生物粘附制剂的类型、性质,以及腔道给药新进展,对近期文献进行检索、分类和整理.结果发现,生物黏附制剂研究比较活跃.但性能优良的生物黏附材料的品种较少,生物黏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生物黏附制剂的实验研究方法有待改善.生物黏附制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口服疫苗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微粒口服疫苗给药系统、生物黏附和pH敏感给药系统以及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