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通过用H2O2对某金矿金精矿进行助金的氰化浸出试验研究,探讨了在实际浸出过程中矿浆pH值对H2O2稳定性的影响,H2O2用量对矿浆放氧速度,溶氧量和金的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助金浸出可大大缩短金的浸出时间,提高浸出率。  相似文献   

2.
某小型金矿槽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矿石粒度、矿石含泥量、装料方式及充气量等因素对槽浸工艺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槽浸工艺金浸出率与全泥搅拌氰化金浸出率基本相同,高于堆浸工艺。  相似文献   

3.
某含铜金精矿氰化浸出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铜对金的氰化浸出过程有严重影响,含铜金精矿往往须送冶炼厂火法处理而不能就地产金,严重影响矿山效益。为此,对辽宁某含铜金精矿进行了旨在提高金浸出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方法,金浸出率只有43.11%;将精矿脱药处理,浸出率可提高7.11个百分点;将脱药后的精矿用氨-氰混合液浸出,在氨和氰化钠的用量比为5.92:8的最佳比例下,金的浸出率可大幅度提高到90%以上;若采用炭浆法用氨一氰混合液进行浸出,浸出率可进一步提高到93%以上。  相似文献   

4.
某浮选金精矿的氰化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可利  华杰 《金属矿山》2003,2(8):21-22,44
研究了某浮选金精矿的氰化浸出过程,考察了金精矿粒度、氰化钠浓度、氧化钙浓度、浸出时间及液固比等对该浮选金精矿氰化浸金率的影响。在最佳浸出条件下,其氰化浸金率可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5.
优化条件试验表明,对原生程度高的矿石,浸出工艺条件的变化对金浸出率影响不大,但采用边磨边金浸工艺,可提高金浸出率3.5%。对原生程度低的矿石,即现生产矿石,影响金浸出率主要因素为磨矿细度和氰化钠用量。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某难浸金精矿为了使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金精矿的浸出率,减少氰化钠的用量,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针对金精矿浸出率低、资源浪费等问题,对该金精矿进行了化学氧化、碱浸、焙烧、碱浸—焙烧等一系列预处理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去除金精矿中砷、锑等杂质的干扰,使被金属硫化物包裹的微细粒金裸露,可使金的浸出率由36.25%提高到93.51%;浸出率提高的同时减少了氰化钠的用量,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含锑难冶炼金矿碱性浸出脱锑生产工艺中的金伴随浸出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此现象使金进入到锑浸出液中,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本文根据碱性硫化物在氧化环境中的不稳定性以及碱性多硫化物浓度对于金、锑浸出过程中的反应级数差等理论,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研究了空气氧化、二段浸出对碱性硫化体系浸锑过程中的抑制金浸出的效果。在浸出矿浆中通入4.5L/(L*min)的空气,氧化浸出4h后,Sb浸出率63%,Au浸出率0.86%。采用两段浸出法,Sb浸出率为89%,Au损失率为浸出4.2%,相比一段浸出Au损失率降低6.0%。  相似文献   

8.
镇源浮选金精矿细菌氧化——硫脲浸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镇源难处理浮选金精矿作了细菌氧化-硫脲浸金的试验研究,细菌氧化在模拟堆浸的不充气搅拌和矿浆液固比为1:1的操作条件下进行,使用菌株I,氧化42天,金的浸出率达83.51%;使用菌株Ⅱ,氧化14天,金的浸出率达85.16%;而对金精矿直接进行硫脲浸出,金的浸出率不大于7%。此项技术为开发利用镇源特大型金矿提供了一条路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砷金矿中金的浸出行为,探讨了高砷金矿中砷的脱除效果和影响金的浸出率的原因。研究证实,氨性硫代硫酸钠溶液对高砷金矿中的金具有优异的浸出性能,该方法省去了各种复杂的预处理过程,金的浸出率从常规氰化法的15%提高到约90%。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某金矿氰化尾矿的摇床重选精矿的物质组成研究和多种提金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利于金的直接氰化浸出的原因是硫化物包裹金占有率高,浸出的有害杂质As、Cu、Bi、Sb含量较高,与Au关系密切,相互胶结和共生,沸腾炉焙烧后,焙砂As、Se脱除率高,金属硫化物基本上完全转化为疏松多孔状的铁氧化物,提高了金的浸出率,金的浸出率达96.95%,认为是适合于处理某金矿氰化尾矿的摇床重选精矿的提金工艺。  相似文献   

11.
国外某含砷金精矿含金29.92g/t、砷10.27%,针对该高砷金精矿,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碱预浸、常规浸出、助浸剂强化浸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浸出60h,金浸出率为86.83%,加浸出剂2强化浸出48h,金浸出率达到92.95%,助浸剂2强化浸出不仅能提高金浸出率,而且能加快金的浸出速度,强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某含硫、砷难处理金矿的浮选金精矿,采用常规氰化及硫脲浸出,其金浸出率均较低,仅分别为31.52%和33.71%。为此,笔者进行了细菌氧化预处理研究,并考察了硫脲浸出的条件以及磁场对硫脲浸金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采用细菌预处理和磁场强化浸出联合工艺,金浸出率可达90.06%。  相似文献   

13.
对内蒙某低品位原生金矿进行了生物氧化浸出实验研究,考查了配入硫磺以及硫精矿对降低酸耗,以及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磨矿细度-74 μm 80%,酸浸1 h,矿石酸耗为31 kg/t;全泥浸出24 h,金浸出率为51%~55%;生物搅拌浸出,氧化6 d,硫氧化率为80%,金的浸出率提高到91.4%;生物柱浸,矿石粒度 12 mm 80%,生物氧化170 d-转型-氰化浸出180 d较直接氰化浸出360 d,金浸出率提高3.72%~23.54%;柱内配入硫磺及硫精矿不利于金的氰化浸出;柱外生物氧化硫磺可以减少硫酸酸耗15.7 kg/t。   相似文献   

14.
某氧化型金矿石氰化浸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氧化型金矿石金含量高达7.76 g/t,但浮选工艺回收效果极不理想。采用分段浸出工艺对磨矿细度、氰化钠用量、浸出时间等重要工艺技术条件进行了研究,还对影响金浸出的铜离子进行了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浸前氨水预处理有利于削弱铜对金浸出的负面影响,在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技术条件下,金浸出率达到了90.11%,达到了工业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5.
某石英脉型微细粒嵌布低品位金矿石选矿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某石英脉型微细粒嵌布低品位金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根据矿石性质,采用浮选-浮选尾矿氰化浸出-浮选精矿焙烧后氰化浸出工艺流程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可获得金品位为61.88 g/t、砷含量为4.21%、金回收率为77.57%的金精矿和作业金浸出率为75.85%、对原矿金回收率为17.02%的尾矿浸出液,两者的金回收率合计达到94.59%。金精矿经焙烧预处理,焙砂砷含量降到0.38%、金品位提高到88.40 g/t;焙砂氰化浸出的作业金浸出率达93.28%、对原矿金回收率为72.36%,金精矿焙砂和浮选尾矿氰化浸出的综合金回收率为89.38%。  相似文献   

16.
何美丽 《矿冶》2020,29(6):62-66
福建某斑岩型金矿品位低、规模大,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可见金的粒度较粗,为高效利用该低品位金矿,开展新型浸金剂金蝉全泥浸出试验和柱浸试验,结果表明:全泥浸出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矿浆浓度25%、加石灰调pH 值11.0左右、初始金蝉浓度为500 mg/L和过程中控制金蝉浓度不小于300 mg/L条件下浸出20 h,金的浸出率为93.43%,金蝉耗量为1.02 kg/t;柱浸在矿石粒度为-30 mm条件下喷淋浸出23天,金累计浸出率和金蝉累计耗量分别为86.54%和1.22 kg/t。  相似文献   

17.
某低品位金矿石综合回收金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低品位金矿石的物质组成和矿石的结构、构造及金的赋存状态,决定用堆浸的方法来处理该低品位矿石。通过柱浸进行了不同粒度的渗透性、CN-浓度及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等条件试验,确立了较佳堆浸的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堆浸,堆浸结果为该金矿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曲面法对活性炭-硫氰酸铵浸出金精矿生物氧化渣过程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硫氰酸铵浸金过程中加入活性炭能进一步提高金浸出率; 金浸出率随硫氰酸铵浓度和pH值增加而升高、随着活性炭添加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硫氰酸铵浓度和pH值的交互作用对金浸出率影响明显,各因素对金浸出的影响程度为:硫氰酸铵浓度>pH值>活性炭添加量; 在硫氰酸铵浓度0.85 mol/L、pH=11.58、活性炭添加量3.37 g/L的适宜工艺条件下,金浸出率预测值为93.93%,平均实验值为94.00%,二者误差值仅0.07%,模型能够对金浸出率实现准确地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9.
甘肃某金矿强化浸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畅  谢海云  姜亚雄  庄故章  周平  童雄 《矿冶》2012,21(1):46-49
针对甘肃某矽卡岩型金矿石浸渣金品位偏高、金浸出率低的问题,对含金3.70 g/t的金矿石,进行了预氧化、边磨边浸、助浸剂助浸、富氧浸出等多种强化浸金方案对比试验,获得金浸出率91.08%~92.16%的较好指标。本试验研究对该类型金矿的氰化浸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