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9.0级地震前后华北形变场变化特征与地震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晶  刘峡  方颖  刘琦 《地震》2012,32(2):64-72
本文分析了华北主要断裂带基于2011年日本9.0级地震同震位移场的应变变化, 结合华北地区近几年形变异常分析日本9.0级地震前后华北地区形变场的变化特征, 分析了日本9.0级地震对华北地区的影响以及未来值得关注的地区。 日本9.0级地震的发生使得华北地区EW向主压应变有所释放, 不同地区的同震响应存在差异, 部分趋势性变化在日本9.0级地震后有所恢复, 目前郯庐带中南段及附近区域的挤压应变背景和断层活动水平增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2008 年汶川8. 0 级和2011 年日本9. 0 级地震时甘肃境内台站井水位和井水温同震效应特征有明显差异:汶川8. 0 级地震时,绝大部分井水位和井水温都记录到同震效应,且变化幅度比较大,持续时间比较长;相比而言,日本9. 0 级地震虽然释放的能量更大,但因震中距和震源方位的影响,只有部分井水位记录到明显的同震变化,井水温没有明显变化;两次地震时古浪观测站井水位都记录到井水位变化,但日本9. 0 级地震时的变化幅度大于汶川8. 0 级地震,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大地震仅偶尔发生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但往往形成巨大的奇异震害。本世纪死亡万人以上和财产损失5000万美元以上的地震已达45次之多,名列前矛者如下:1976年7月27日中国河北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2万人,损失数十亿美元;1920年12月16日中国宁夏海原8.5级地震,死亡23.4万人;  相似文献   

4.
王建燕 《地球》2011,(5):48-50
日本地震过去近两个月了,其引发的核泄露事故的蝴蝶效应仍在扇动它的翅膀。“达到7级”、“超标100倍”、“15万吨”、”放射性污水”……类似这些消息依然时常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也令各国民众心神不宁。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地震危险性在日本,公众对地震危险性的认识水平是高的。1923年的关东地震造成约12万人死亡(当时日本总人口约为5000万);美国若发生与此相等的地震则会造成60万人死亡。如今,日本全社会对东海地震的预报都很了解。东京都政府估计,该预期的地震可能会造成3万人死亡。(许多人认为这个估计是保守的;其他日本政府机构也已作出估计,但结果尚未公布。)所预报的东海地震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由关东地震的12万人减少到3万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木制建筑(房屋)的比例减少了。  相似文献   

6.
基于通化地震台四分量应变观测,通过K-L最佳直线拟合及傅立叶滑动去年周期对数据进行处理,进一步分析日本9.0级地震前后应变变化特征。结果表明,K-L最佳直线拟合和傅立叶滑动去年周期,可以较好地消除通化台应变观测中的长趋势变化项和年变成分,使应力应变的微动态变化更加显著地表现出来;通化台四分量应变在日本9.0级地震前的压性变化与同一构造带的另外两个台站分量应变观测的大幅压性变化一致;日本9.0级地震使通化台面应变出现持续约8个月左右的扩张变化,变化性质与由GPS计算得到的同震位移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7.
1 基本参数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04年10月23日16时56分(北京时间)日本新泻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置:373°N,1390°W,震源深度33km。据美国地质调查局NEIC测定,此次地震震级为69级;日本气象厅测定的震级为68级。目前已发生有感余震共计440多次。2 构造背景  日本位于著名的环太平洋——被称为火环的地震活动板块边界上。日本经常发生地震与几个不同尺度的构造板块相互运动有关,包括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鄂霍次克海板块以及阿穆尔河板块。10月23日的强烈地震发生在日本海沟东大约350km的鄂霍次克海板块内,在该海沟处,太平洋板块…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2011年日本本州海域9.0级地震、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和2008年6月14日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7.0级地震前后山东莒县井水位、水温同震响应的资料变化对比分析,对区域应力进行探讨,认为日本本州海域9.0级地震的发生,是对莒县井及周边区域应力的卸载。2011年日本本州海域9.0级地震,可能对山东及周边地区近期震情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5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表1),其中包括3次8级以上地震,即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5月30日日本小笠原群岛8.0级地震和9月17日智利中部近海8.2级地震(图1)。2015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西段和欧亚地震带。2015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1.1全球8级地震持续活跃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以东海域发生9.0级特大地震.今村明恒(1936)、茂木清夫(1976)认为日本8级大震的高活动期与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比较吻合;吴佳翼等(1979)认为日本海沟发生大地震后1年4个月至2年4个月,华北地区发生强震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强震分布的规律来看,地震与断层,特别是与活动断层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我国的鲜水河断裂希,地震活动的频度高、强度亦大。美国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在150年内共发生了30次大地震,在2000万年内错动了300余公里。1964年日本新潟7·5级地震,就是从断层的角度,事前被列为大地震危险区内的,因而震前有所准备。  相似文献   

12.
1993年震情     
冯浩 《地震》1994,(3):95-96
1.全球地震活动 发生7级以上地震8次,释放能量65×10~(15)焦耳,属地震活动中等偏弱之年。这些强震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而且西带活动水平稍强。最大的地震是8月8日马里亚纳南端关岛地震。这次地震和1月15日日本北海道地震皆属中源地震,但因强度大,皆造成损失。连同6月8日千岛群岛的中源地震,围绕欧亚板块发生3次中源强震是近年来少有的。1993年造成生命财产巨大损失的并不是7级以上强震,而是一些中等强度、发生在大陆内部的地震,例如9月30日发生在印度中部德干高原的6.4级地震使得数万人死亡,十多万人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13.
从认识日本9级大地震参数、震源机制、地震序列等基本信息入手,描述了日本东海岸9级大地震的主要特征,初步分析了该地震与日本海沟、南海海沟、千岛海沟地震带8级大震活动的时空关系及其成因,讨论了日本海沟、日本岛弧强震活动与中国强震活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这次国家地震局召开的中国地震学术交流与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会议,是中国地震界的一次盛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全国的地震工作者,特别是那些战斗在边远山区与条件极其艰苦地区的地震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在历史上和建国以来,都发生过多次大地震.例如,16世纪在陕西华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死亡80多万人;本世纪初,在宁夏海源发生了8.5级大地震,死亡20多万人;建国以后,1966年在邢台地区相继发生了6.8级和7.2级两次大地震;1975年在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大地震,特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22日在赤峰—开原断裂中段发生了内蒙古通辽5.3级地震,对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地震形势产生双重影响。基于K值、G-R关系、能量释放比例RE和M-T等指标判定通辽5.3级地震为主震-余震型。根据1900年以来东北地区中强地震时空演化规律分析认为,大兴安岭和松辽盆地5级以上地震具有基于时间相依的空间对跳现象,通辽5.3地震是继2008年6月10日阿荣旗与鄂伦春交界5.2级地震之后,对跳发生于松辽盆地东南边缘的一次中强地震;对比东北地区以往震例分析认为,通辽5.3级地震既具有符合历史统计规律的普遍性,又具有不同于历史统计规律的特殊性。根据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9.0级强震前后东北地区中等以上地震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认为,海拉尔盆地及大兴安岭过渡带、环渤海地区至开鲁盆地的"菱形"区域是日本9.0级地震之后我国东部地区响应最为强烈的地区。由于同时受到日本9.0级地震和鄂霍次克海8.2级深震前所未有的双重影响,2013年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史无前例的发生了8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未来东北地区很可能将重启新的地震活动格局。  相似文献   

16.
薛艳  朱元清  尹继尧  宋治平  刘杰 《地震》2012,32(3):67-77
本文应用Morlet小波变换定量分析了日本不同区域地震活动的周期特征。 结果表明, 日本各区域存在着稳定的地震活动周期, 其中北部地区的显著周期为20年和50年左右; 中部地区为100年左右; 南部地区20年和50年左右。 1840年以来8级以上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显示, 日本南部地区仍存在可能发生特大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全球地震按数量20%发生在日本。造成的损失也很大。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的9.0级地震是日本有历史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18.
上周连续两个早晨,东京的市民被较大地震从睡梦中震醒。第二次是9月25日的里氏6.4级(或中强破坏性)地震,东京伤73人,两位老人由于心脏病发作死去,医生说:“他们是吓死的。”这些地震是在关东大地震57周年纪念日后不到一个月发生的。关东大地震发生在9月1日的中午,死亡10万多人,猛烈的大火使东京和横滨成为废墟。地震在日本已成习惯。在世界上每年记录到的地震中,日本的这些岛屿约  相似文献   

19.
李晓帆  孟令媛  闫伟 《中国地震》2015,31(1):133-140
2011年3月日本MW7.3地震51h之后,发生了东日本MW9.0地震并引发巨大灾难。地震学家多角度、多方法探讨了两次地震之间的关系,结果判断日本MW7.3地震是东日本9.0级地震的前震。本文计算了MW7.3前震和2005~2011年沿日本海沟一系列7级左右地震对MW9.0地震的静态库仑应力,结果显示其并未直接触发MW9.0主震,但对主震震中位置及周边区域的应力加载效应是明确的。利用Suito等(2011)基于GPS数据计算的板间地震滑移速率,分析了一般地震与有广义前震的地震在震后和同震释放能量的不同来分析2005年以来日本海沟发生的5次7级左右地震与MW9.0地震的关系。总的来说,日本MW7.3地震是东日本MW9.0地震的前震,从长时间尺度的GPS时间序列分析来看,2005~2011年日本海沟一系列7级左右地震可能是东日本MW9.0地震的广义前震。  相似文献   

20.
李金贵 《地球》2011,(4):101-102
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让人们深刻见识到海啸的威力。3月11日,日本9.0级强震引发的海啸又再次牵动了人们的神经。我国濒临太平洋,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及几百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沿海地区及岛屿有众多居民。人们不禁要问,如果我国也发生海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