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提高火力发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以达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进行了利用火力发电厂排烟余热进行温差发电的实验。搭建实验平台,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单个半导体温差发电器件在输出功率最大时的匹配负载,以及在匹配负载下改变热端温度,得到了温差发电器件的温度—功率曲线。设计了一种将该温差发电器件用于排烟余热进行发电的方案,并以徐州某电厂为例进行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低温热源余热的回收再利用研制了温差发电模块.温差发电模块由4只温差发电组件电串联、热并联构成.温差发电组件采用了新的制作工艺,引入化学镀镍和整体焊接工艺技术,提高了焊接浸润性和可靠性.利用电子负载模拟实际应用对温差发电模块进行了放电试验,绘制了电流-电压-电功率和温差-电功率曲线.测试结果表明温差发电模块在焊料允许温度范围内,温差越大发电功率越大,其中在热面温度200℃,冷面温度30℃时开路电压和电功率为24.96 V和8.96 W.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对发动机废弃能量进行回收利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综述了采用温差发电技术进行发动机能量回收的研究进展。在介绍温差发电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其在发动机能量回收方面的应用历史进行了回顾,从发动机尾气能量回收和冷却系统能量回收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提高换热器效率、降低热阻、提升温差发电系统可靠性、基于温差发电技术生命周期评价等内容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中加入温差发电模块能否强化传热、降低光伏电池温度这一问题,结合温差发电的基本原理及传热学理论,采用有限容积法,研究了负载电阻、冷端对流换热系数对温差模块电学特性和传热特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负载电阻的增加,回路中的电流逐渐减小,电压升高,输出功率会在最佳匹配电阻下达到最大值;负载电阻的增大同时也会导致温差模块传热性能降低,当电阻小于相应温差下对应的临界值时,温差模块会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冷端对流换热系数对系统的传热性能的影响较大,当热端与环境温度之差为150 K,冷端对流换热系数为500 W/(m2·K)时,温差模块的发电效率可达到2.14%,是相同条件下对流换热系数为50 W/(m2·K)的3倍。  相似文献   

5.
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差发电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发电方式,它可以合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海洋热能、工业余热废热等低品位能源转化成电能。介绍了温差发电技术的原理,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对温差发电中存在的发电效率低、温差电组件使用寿命短、可靠性不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同时指出随着热电材料和温差电组件性能的提高,温差发电技术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以太阳能集热技术与半导体温差发电有机结合得到太阳能温差发电技术,该技术有着无噪音,寿命长,性能稳定等特点,是绿色环保的发电方式。简单介绍了太阳能温差发电的原理,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对自行设计的太阳能温差发电系统进行了介绍,并指出太阳能温差发电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根据实际温差发电器的结构及尺寸建立三维数学模型,模拟了温差发电器的热电耦合工作过程,分析了在发电器两端陶瓷片恒温工作状态下回路中负载电阻值对发电器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负载会影响半导体内部温度分布并导致出现最大输出功率时的负载与发电器内阻不一致而出现漂移,结合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计算得出此时匹配负载的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太阳能进行温差发电是一种新能源发电的思路.温差发电模块经过储能和逆变接入电网。为系统提供辅助和绿色的电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分频型和联合型集成太阳能光伏发电和温差发电的复合系统的原理,分别建立了聚光光伏和温差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对不同聚光比和换热系数下的发电系统效率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分频型复合发电系统效率优于联合型复合发电系统.随着聚光比增大,在冷却良好条件下分频型复合发电系统总效率随之增大,而联合型复合发电系统的总效率随聚光比增大而降低;同时换热系数越高,发电系统的性能越好,但存在一限值.  相似文献   

10.
周卫琪  张军波  罗丁  汪若尘 《电源技术》2021,45(8):1066-1069
针对目前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搭建温差发电实验平台获取温差发电模型,验证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算法的可行性.分析热电片的开路电压与温差的工作特性,并绘制负载特性曲线,结合改进的二分梯度MPPT控制算法,以提高温差发电回收效率.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开路电压法(OCV)和扰动观察法(P&O),提出的MPPT算法在跟踪精度和速度上实现了较大的提升,对后续温差发电实验及算法研究可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