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改进血肿碎吸针在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4—24h内行血肿碎吸术。结果随访4—20个月。按ADL分级,共分4级,死亡2例。结论改进颅内血肿碎吸针治疗脑出血创伤小,致残率、死亡率均低,头颅CT和MRI检查时不出现伪影,碎吸针导管尾端接胶皮帽注药操作方便,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微创清除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观察其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北京万特福公司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穿刺引流。结果2例死于脑疝,3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肾衰竭,1例死于应激性溃疡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58例治愈好转,其中ADL1级23例,ADL2级29例,ADL3级5例,ADL4级1例。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快速清除血肿,有效减轻脑损伤,较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方法 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8例;微创穿刺碎吸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9例.根据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两组病例的预后情况,分别计算恢复率、重残率、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对未发展到脑疝晚期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引流和微创穿刺碎吸两种手术方式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穿刺碎吸组的恢复情况要好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引流组,存活下来的患者的重残率低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引流组(P<0.05).结论 微创穿刺碎吸术与小骨窗术二者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微创术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开颅术,重残率低于开颅术.因此,微创术适合基层医院治疗未发展到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及为合并脑疝或脑疝前期患者赢得开颅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2008年8月~2012年8月对25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在显微镜下分离外侧裂,经岛叶无血管区进入血肿腔,行血肿清除术。术后按照严格的内科治疗,控制血压,神经营养,康复治疗,进行ADL评分。结果术后存活24例,死亡1例(4.0%)。24例术后3个月按ADL评分:Ⅱ级13例(54.2%),Ⅲ级8例(33.3%),Ⅳ级2例(8.3%),Ⅴ级1例(4.2%)。结论经侧裂-岛叶人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穿刺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CT定位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穿刺针长度,电钻将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送入血肿靶点,抽吸血肿后,血肿腔内分次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出残存血肿,动态复查CT了解血肿清除情况并结合病人临床症状择期拔针。结果死亡33例,病死率18.3%(33/180)。随访64例,3~6个月后按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life,ADL)分级评定,ADL1级12例,ADL2级20例,ADL3级24例,ADL4级6例,ADL5级2例。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简便、快捷、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自发性小脑出血的超早期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自发性小脑出血(其中高血压脑出血39例,脑动、静脉畸形出血3例)在手术显微镜下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及止血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发病4~5 h手术8例,5~6 h手术16例,6~7 h手术18例.结果 术后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清除量达80%~90%者10例,>90%者32例,无再发出血.术后死亡4例,死亡率9.5%.术后随访3个月~5年,随访的28例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6例,Ⅳ级4例,Ⅴ级1例.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有助于减少术后再出血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对颅内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各类颅内血肿92例。其中高血压脑出血72例,急性硬膜外血肿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6例。结果本组死亡6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无二次出血病例。生存的病例术后6个月随访,用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疗效,ADL1(恢复日常生活)硬膜外血肿及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高血压脑出血20例;ADL2(生活自理)28例;ADL3(生活需要帮助,可扶行)20例;ADIA(卧床,有意识)4例;ADL5(植物状态)无。本组治疗良好率92%。结论微创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远期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8.
CT定位颅内血肿碎吸加尿激酶抽吸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定位颅内血肿碎吸加尿激酶抽吸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王敏,黄显雄1993年2月~1994年5月,我们采用经CT定位,经皮穿颅血肿碎吸术后,置引流管注入尿激团抽吸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6例病人,男17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术后24小时内复查CT显示,26例血肿清除90%以上,8例血肿清除70%~80%以上。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术后再出血所致的脑疝,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术后生存34例,随访3~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I级7例,Ⅱ级13例,Ⅲ级9例,Ⅳ级4例,V级1例。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精细,止血确切,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良好,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直切口锁孔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价值。方法根据CT提示血肿在头皮的投影设计手术切口部位,通过4~5cm皮肤直切口,直径2cm的骨窗,切开皮层到达血肿腔清除血肿。结果血肿完全清除17例,18例清除率达到90%,4例清除率达到80%。术后再出血2例。4例术后3周内死亡:2例死于循环呼吸功能衰竭,1例死于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手术死亡率10.2%(4/39)。35例随访0.5—3年,平均2.1年,术后6个月ADL分级:1级9例,2级12例,3级9例,4级4例,5级1例,死亡4例。结论显微镜下直切口锁孔微创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可以解除血肿的占位压迫效应,有效止血,防止再出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血肿的临床价值. 方法自2001年6月起,应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血肿42例. 结果本组术后一月进行疗效评定,基本痊愈11例,显著好转19例,好转8例,无变化4例.有效率达71.4%,显效率达9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9±2.1.治疗期间发生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11例,随访3个月无死亡病例. 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血肿,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引流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微创手术,但不宜于超早期内(<7 h)手术.  相似文献   

12.
简易定向锥颅脑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简易定向锥颅脑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3例,死亡9例(占16.9%),效果满意,重点介绍了操作技术,适应证与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疗效评估。作者认为,目前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简易定向锥颅脑内血肿碎吸术,是一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介入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符合适应症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软通道”微创介入血肿清除外引流术。结果42例患者术后再出血3例(再出血率7.1%),随访3~6个月进行ADL评定:I级6例、Ⅱ级18例、Ⅲ级10例、Ⅳ级3例、V级2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率81%,死亡率7.1%。结论“软通道”微创介入血肿清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微小、预后良好的术式,特别适合基层医院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微创穿刺抽吸术,对照组以内科保守及外科开颅手术等对应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及3个月后ADL分级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脑出血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3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对患者随防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第4、7、14天对存活的32例患者进行CT检查,血肿完全消失者分别为22例、8例、2例。术后6个月ADL评分Ⅰ级7例,Ⅱ级11例,Ⅲ级7例,Ⅳ级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病死率15.8%。死亡原因:血肿破入脑室者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直视下血肿清除彻底、创伤小、止血效果确切、可迅速降低颅内压等优点,应作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探讨治疗脑出血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 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1年2月,3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经血肿中央长轴枕外侧入路在MRI三维立体定位引导下确定血肿靶点并穿刺,沿穿刺通道于神经内镜下清除血肿,血肿腔内置管引流,术后注入尿激酶溶解残留血肿并引流. 结果术后随访37例,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7.6个月).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采用ADL评分,Ⅰ级10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4例,Ⅴ级2例.Ⅰ~Ⅲ级为疗效满意,Ⅳ、Ⅴ级为疗效不佳,良好率达83.8%,不佳率为16.2%. 结论 MRI能显示出被挤压、移位的外侧裂血管,提供了全面清晰的三维结构影像信息,MRI三维引导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共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治疗组60例,单纯药物治疗组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组有效率高,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4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CT显示基底节区出血,血肿量≥30ml(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为35~110ml,平均为58.3ml),排除手术禁忌,采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术后重症监护并进行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高血压,预防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康复治疗;随访3~6个月后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进行分级。结果头颅CT测量残余血肿量,血肿清除量在90%以上为35例,血肿清除量在80%以上为7例;消化道出血4例,水电解质紊乱7例,较严重的肺部感染2例(需气管切开);1例患者死于术后再出血导致的脑疝;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Ⅰ级6例,占14.6%;Ⅱ级12例,占29.3%;Ⅲ级21例,占51.2%;Ⅳ级1例,占2.4%;Ⅴ级1例,占2.4%。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既能迅速、简便地清除脑内血肿,又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彻底止血和减少渗血、再出血及脑功能损伤,而且脑组织的微小损伤,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另外,开放了侧裂池,降低了颅内压,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任何一种手术方式都不是万能的,而且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综合的过程,因此,需根据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损伤,再通过综合治疗,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以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手术36例,术后24小时内复查CT,血肿清除均达80%以上,无再出血病例,死亡5例,病死率13.9%,术后3~6个月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8例,Ⅱ级11例,Ⅲ级7例,Ⅳ级3例,Ⅴ级2例. 结论 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微创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术后24h内复查CT显示,117例血肿清除90%以上,21例血肿清除80%以上。死亡13例,其中5例死于术后再出血所致的脑疝,3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死于颅内感染、气道梗阻及消化道大出血各1例。术后生存125例,平均随访8(3~12)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25例,Ⅱ级49例,Ⅲ级34例,Ⅳ级15例,Ⅴ级2例。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创伤小,术野显露充分,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