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方法确诊的14例CVST患者。MR检查技术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及MRV,14例均行CT平扫,其中1例行DSA检查。结果:14例CVST累及上矢状窦血栓形成4例,横窦血栓形成6例、乙状窦5例,MRI可清晰显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MRV可显示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者充盈缺损形成。结论:常规MRI结合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CT、MRI表现。方法:通过分析2例确诊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结合有关文献归纳总结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要点。结果: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CT平扫呈条索征及高密度三角征;CT增强呈空三角征。MR平扫脑静脉系统血栓处流空信号消失,呈等、稍高或高信号;MRV示病变血管充盈缺损或不显影。间接征象:所属静脉引流区脑水肿、脑梗死或梗死与出血并存;替代引流静脉扩张。结论: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征性,常规脑CT、MRI和脑MRV技术的结合是早期诊断本病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和静脉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特征.结果 (1)CVST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只有少数病例可见典型的"条索状"直接征象(3.57%);最常见的间接征象为非典型性的脑出血(50.00%)及脑梗死(CT:32.14%,MRI:39.29%),发病部位以双侧性较多(75.00%).(2)大部分CVST患者的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或CT静脉血管成像(CTV)出现静脉窦连续性中断,充盈缺损区,完全性或虫蚀状改变等直接征象(CTV:100%,MRV:83.33%),还可出现远端静脉窦增粗及引流静脉扩张等间接征象.结论 CVST的CT及MRI常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而CTV和MRV影像学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若怀疑CVST应尽早行MRV或CTV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和静脉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特征.结果 (1)CVST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只有少数病例可见典型的"条索状"直接征象(3.57%);最常见的间接征象为非典型性的脑出血(50.00%)及脑梗死(CT:32.14%,MRI:39.29%),发病部位以双侧性较多(75.00%).(2)大部分CVST患者的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或CT静脉血管成像(CTV)出现静脉窦连续性中断,充盈缺损区,完全性或虫蚀状改变等直接征象(CTV:100%,MRV:83.33%),还可出现远端静脉窦增粗及引流静脉扩张等间接征象.结论 CVST的CT及MRI常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而CTV和MRV影像学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若怀疑CVST应尽早行MRV或CTV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平扫发现静脉窦区高密度影,MRI平扫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增强MRI见空三角征,3D CE-MRV显示静脉窦内稍高信号充盈缺损影.结论 MRI、CE-MRI、3D CE-MRV联合运用可以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率,CT扫描用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初筛及并发症的检查.  相似文献   

6.
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MRV、DSA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部影像学检查诊断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孕产妇并发CVST患者CT、MRI、MRV、DSA成像的直接和间接征象.6例患者起病后头部CT扫描5例、MRI扫描6例、MRV扫描4例、MRI增强扫描3例、DSA检查1例.结果:6例患者的头部CT、MRI、MRV、DSA成像均有异常表现.表现脑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受累间接征象的CT 5例、MRI 6例,其中出血性梗死4例.同时表现纵裂内高密度索带征及高密度三角征直接征像的CT 1例,表现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T1为等信号、T2为等及低信号直接征像的MRI 2例.表现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显影中断、显示不清、或者局部信号缺失的MRV 4例,其中1例表现出两侧静脉分枝显影不均,一侧静脉分枝显影明显减少的征象.显示上矢状窦不显影的DSA 1例.结论:头部CT、MRI、MRV和DSA检查能显示CVST脑组织直接和间接受累征像,MRI+MRV成像可作为诊断CVST的首选检查,CT及MRI+MRV复查能动态观察病情及反映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及深静脉血栓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脑静脉窦及深静脉血栓患者的CT和MRI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为静脉窦密度略高信号增高、窦腔增宽(n=5/12),增强扫描可见“空三角”征(n=3/3);随着病程的改变,MRI可表现为静脉窦T1WI(n=15/17),T2WI(n=13/17)流空效应消失,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及增强MRV可显示静脉窦闭塞及静脉窦内充盈缺损(n=17/17;n=4/4);CT及MRI还可见皮层及皮层下多发、散在的出血性脑梗塞(n=7/12;n=13/17),基底节区脑梗塞(n=3/12;n=4/17)等间接征象。结论:CT增强可以显示静脉窦血栓,MRI、MRV及增强MRV相结合能准确地诊断脑静脉窦及深静脉血栓,MRI优于CT平扫。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层螺旋CT平扫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多层螺旋CT平扫表现.结果: 27例CT平扫中,25例发现异常表现,其中21例见静脉窦高密度,其中上矢状窦、横窦各15例,乙状窦7例,直窦5例,大脑大静脉及内静脉2例; 17例出现脑实质内异常密度影,其中出血性静脉脑梗死10例,脑水肿3例,脑肿胀2例,静脉性血肿2例;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16例;2例CT平扫正常.21例静脉窦高密度区经MRV(13例)、CTV(19例)和/或DSA(13例)检查确诊为静脉窦栓塞部位.结论: 大部分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层螺旋CT平扫检查可显示特征性直接征象,结合间接征象可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YUAN Fei  袁飞  刘银社  王进  赵军  袁滨 《武警医学》2008,19(7):619-623
 目的 探讨3.0T MRI与MR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DSA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在常规MRI检查上均有不同脑区的皮质、皮质下脑组织静脉性脑梗死的MRI表现,8例伴明显脑肿胀;7例患者的静脉窦内有异常信号,其中6例MRI表现为静脉窦内T1WI、T2WI高信号,1例T1WI高及稍高信号、T2WI低信号.9例MRV检查均发现静脉窦充盈缺损或中断.结论 3.0T MRI结合MRV是诊断和随访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可替代创伤性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0.
脑静脉窦血栓的磁共振表现及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磁共振表现,并进行误漏诊分析.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脑静脉窦血栓的磁共振表现.全部病例均进行MRI检查,其中17例同时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12例行增强扫描,29例行CT检查.全部病例经DSA证实. 结果 32例CVST患者中,MRI SE序列扫描确诊26例,其中亚急性期病变20例,急性期4例,慢性期2例.6例急性期病变MRI平扫漏诊,其中4例经MRV确诊,2例经DSA诊断.急性期CVST MRI信号复杂,T1WI呈低、中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表现典型;慢性期血栓信号不断地降低.MRV表现为静脉窦闭塞或静脉窦内充盈缺损.本组病例中有7例曾被误诊为肿瘤、脑梗死等其他病变. 结论 MRI和MRV是诊断CVST的良好检查方法,可提供更多可靠信息.应用适当的检查技术,以及对MR征象进行认真分析,可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