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江苏省城乡居民饮酒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城乡居民饮酒行为现况,为开发和制定饮酒相关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15~69岁城乡常住居民4318人,进行饮酒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江苏省城乡居民饮酒率、重度饮酒率分别为36.53%和17.04%;现在饮酒者平均每日饮酒量为5.41±5.60个标准饮酒单位;饮酒者过去12个月中存在单次大量饮酒的天数平均为100.81±135.25天;饮酒频率、饮酒量和危险饮酒行为的频度等方面,男性均高于女性。结论饮酒行为是江苏省城乡居民中普遍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亟需针对其分布特点开发和制定综合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饮酒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胜利油田滨州工作区某社区抽取18岁以上常住居民3 471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慢性病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本社区居民饮酒率为32.87%(标化率为21.54%),其中男性饮酒率为72.29%(标化率为58.80%),女性饮酒率为4.16%(标化率为3.13%),男性高于女性(χ2=766.39,P0.05)。饮酒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高于不饮酒人群,饮酒年限越长,慢性病患病率越高(χ2趋势=127.95,P0.05),饮用高度白酒慢性病患病率高,而饮用葡萄酒患病率低(χ2=40.39,P0.05),随着饮酒频率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呈现"~"型,以"10次以上/周"患病率为最高,"小于3次/周"为最低(χ2趋势=17.61,P0.05),平均每次饮酒量越高,慢性病患病率越高,但是"平均每次饮用400 ml以上"人群患病率有所下降(χ2趋势=4.0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饮酒(OR=1.81)、饮酒年限(OR=1.30)、饮酒频率(OR=1.42)、平均每次饮用量(OR=1.26)均是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被调查社区居民饮酒率较高,应加强饮酒人群的健康教育,控制饮酒,以降低与饮酒有关的慢性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东省临朐县居民饮酒特点,为开展有效的不良饮酒行为干预、采取相关措施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临朐县15~55岁常住居民进行饮酒行为的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人数为13 770人,现在饮酒率为24.39%,男性饮酒率高于女性(男性为53.88%,女性为2.08%);饮酒者开始饮酒的平均年龄为(20.78±4.42)岁;平均饮酒年限为(23.11±8.50)年;平均日饮酒量为(129.89±135.14)g。高年龄(OR=2.56,95%CI:2.08~3.15)、吸烟(OR=3.78,95%CI:3.38~4.23)、高收入人群(OR=0.99,95%CI:0.78~1.26)饮酒的可能性更大,女性(OR=0.03,95%CI:0.03~0.04)、未婚(OR=0.49,95%CI:0.32~0.75)、年收入3001~8000元(OR=0.59,95%CI:0.50~0.70)以及8001~15 000元(OR=0.79,95%CI:0.66~0.94)的人群饮酒的可能性更小。结论临朐县居民饮酒行为普遍,不同性别、年龄饮酒行为存在差异;建议加强该县有害饮酒行为的干预,减少因有害饮酒行为导致的社会和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饮酒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为依托,采用与人口成比例的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02591名18岁及以上成年人,采用家庭询问调查问卷收集对象基本信息、健康相关行为和疾病史等数据,通过食物频率法收集调查对象的饮酒信息,代谢综合征的诊断采用NCEPATPⅢ标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饮酒与MS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饮酒与MS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的饮酒率为33.66%;与不饮酒者相比,男性每次饮酒量≤20 g人群MS患病率较低(OR=0.77,95%CI 0.66~0.90)。男性每次饮酒量与MS存在线性相关,女性每次饮酒量与MS不存在线性相关。在男性中,饮酒类型与MS不存在相关,饮用白酒、啤酒、葡萄酒和混合酒的男性患MS的OR分别为0.91 (95%CI 0.81~1.03)、0.90 (95%CI 0.75~1.08)、0.85 (95%CI 0.54~1.36)和0.96 (95%CI 0.84~1.10)。相比不饮酒女性,饮白酒或混合酒的女性患MS风险较低,OR值分别为0.74(95%CI 0.56~0.98)和0.78(95%CI 0.66~0.91)。饮酒频率与MS无显著性相关,在男性中P_(趋势)=0.11,在女性中,P_(趋势)=0.31。结论 男性每次饮酒量与MS存在线性相关,每次饮酒量20 g会增加MS的患病风险;女性每次饮酒量与MS不存在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武汉市流动人口、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饮酒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水平分层空间随机抽样方法,利用电脑语音辅助问自答卷技术(简称ACASI)对武汉市18~45岁1 135名流动人口、1 145名农村居民和1 249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χ2检验和广义线性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现在饮酒率分别为39.21%、40.44%和45.32%,城市居民饮酒率最高(χ2 = 10.36,P = 0.006)。总体来看,女性(OR = 0.35,95%CI: 0.28~0.45)、认为饮酒危害大(OR = 0.72,95%CI: 0.64~0.81)、劝酒不会喝(OR = 0.57,95%CI: 0.52~0.64)是现在饮酒的保护因素;年龄较大(OR = 1.04,95%CI: 1.02~1.05)、现在吸烟(OR = 1.30,95%CI: 1.03~1.64)、工作需要饮酒(OR = 1.77,95%CI: 1.42~2.21)、社交需要饮酒(OR = 3.53,95%CI: 2.85~4.37)、男性好友饮酒人数较多(OR = 1.43,95%CI: 1.28~1.60)是现在饮酒的危险因素,三人群和总人群的影响因素有异同之处。结论 三人群饮酒率较高,其中城市居民饮酒率最高,社交需要是三人群现在饮酒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对各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男性居民吸烟、饮酒水平与胆石症患病的关系。方法 在广东省人群脂肪肝现况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成年男性居民,对其吸烟、饮酒水平与胆石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居民胆石症的患病率随着每天吸烟量的增加而升高(趋势χ^25.542,P=0.019),同时随着年吸烟总量的增加而不断升高(趋势χ^27.302,P=0.007),排除胆石症常见影响因素年龄和肥胖的影响后每天吸烟量以及年吸烟总量仍然是胆石症的危险因素(每天吸烟量OR=1.269,95%CI:1.018~1.580;吸烟总量OR=1.295,95%CI:1.020~1.646)。饮酒与胆石症的关系是少量和适量饮酒(〈40g/d)可降低男性居民的胆石症的发病,但大量饮酒(≥40g/d)反而会刺激胆石症的形成,呈现“V”形分布。排除胆石症常见影响因素年龄和肥胖的影响后,少量和适量饮酒的保护作用仍然存在(OR=0.537,95%CI:0.313~0.920)。每次饮酒量限制在20g内对胆石症的保护作用最强(OR=0.370,95CI:0.145~0.942)。每周饮酒频率不宜超过7次,饮酒年龄不宜过早,饮酒总年数不宜超过35a。结论 不吸烟、少量或适量饮酒可能对减少男性胆石症患病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东省≥18岁居民饮酒行为的流行状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托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项目,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14个监测点≥18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饮酒行为问卷调查。采用复杂抽样加权法估计不同特征人群的饮酒行为特征。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 600名≥18岁的常住居民,经复杂加权计算后,男性占51.42%,女性占48.58%;城市居民占68.99%,农村居民占31.01%。2018年广东省≥18岁居民过去12个月饮酒率为50.13%,男性(66.71%)高于女性(32.59%),城市(53.96%)高于农村(41.61%)。过去30 d饮酒率为31.50%,男性(45.29%)高于女性(16.90%)(均P<0.01)。62.77%的男性和88.02%的女性每周饮酒<1 d,随着年龄增加,每周≥5 d的饮酒频率逐渐上升。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11.98 g,男性(15.74 g)远高于女性(3.13 g),农村(15.78 g)高于城市(10.57 g)(均 P<0.01)。广东省≥18岁居民危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分别为1.25%和2.31%,农村危险饮酒率(1.84%)高于城市(0.99%)(P<0.01)。结论 广东省≥18岁居民饮酒行为现况不容乐观,加强以农村地区、文化程度偏低、中老年男性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天津市≥15岁人群饮酒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2010-2012年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取的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河西区、北辰区和静海县作为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分别抽取6个居(村)委会,每个居(村)委会中各抽取75户,抽取膳食饮酒部分调查资料完整的≥15岁的常住家庭成员作为调查对象,共3 137人,分析其饮酒行为流行现状和特点。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 天津≥15岁人群的现在饮酒率、危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分别为32.2%、3.5%和4.0%,饮酒者中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29.26(0.00~546.27)g。男性现在饮酒率、危险饮酒率、有害饮酒率和酒精摄入量分别为55.9%、7.4%、8.5%和19.00(0.00~546.27)g,明显高于女性[12.6%、0.2%、0.3%和0.43(0.00~93.52)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北辰区居民的现在饮酒率(43.2%)、危险饮酒率(4.9%)和有害饮酒率(6.4%)均最高,静海县居民的酒精摄入量[22.00(0.05~540.00)g]最高;各年龄组中45~岁组饮酒率(38.7%)、危险饮酒率(5.5%)、有害饮酒率(6.5%)和酒精摄入量[16.64(0.00~546.27)g]均最高。饮酒主要类型依次为低度白酒(19.3%)、啤酒(17.2%)、高度白酒(11.7%)和葡萄酒(6.3%)。从饮酒频率≥1次/周的比例来看,4种酒从高到低依次为高度白酒(64.9%)、低度白酒(57.3%)、葡萄酒(47.9%)和啤酒(36.1%);男性高于女性(男性低度白酒、高度白酒、啤酒、葡萄酒饮酒频率≥1次/周的比例依次为62.8%、67.8%、42.0%和59.7%,女性依次为25.8%、33.3%、15.3%和20.5%),低、高度白酒以45~岁组最高(低、高度白酒饮酒频率≥1次/周的比例依次为65.2%、73.6%),其次是60~岁组(低、高度白酒饮酒频率≥1次/周的比例依次为61.5%、70.2%),而啤酒、葡萄酒年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中低度白酒、啤酒、葡萄酒均以静海县(低度白酒、啤酒、葡萄酒饮酒频率≥1次/周的比例依次为74.7%、54.3%、87.5%)为最高,高度白酒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津人群中饮酒是一种普遍的行为,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需要进一步探索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政策与重点人群干预措施,控制饮酒行为,减少饮酒相关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饮酒行为对我国9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影响。方法利用2006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对我国9省9111名成年居民的饮酒频率、饮酒类型以及饮酒量和高血压患病的关系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男性、女性成年居民的饮酒率分别为58.3%和8.1%。男、女饮酒者每Et平均酒精摄入量分别为(33.3±34.1)和(15.0±16.2)g,男、女饮酒率和饮酒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6.3%和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居民饮酒者和不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7.1%和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居民饮酒者和不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7.7%和22.5%,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低于不饮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男性和女性,高饮酒频率者高血压患病要高于低饮酒频率者(P〈0.05)。随着酒精摄人量的增加,男性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未出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但饮酒各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不饮酒组;女性居民每日酒精摄入量低于15g时,高血压患病率最低,而随后出现升高的趋势。结论我国男性和女性的饮酒率以及饮酒量不同,饮酒可升高我国9省男性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而对女性居民的影响呈现出J型曲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省成年民居民饮酒现状,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贵州省12个县(区)≥18岁共9 280名居民进行一般情况及饮酒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饮酒率为32.1%。其中,男、女性饮酒率分别为52.8%,13.2%;在不同年龄组中,45~59岁组饮酒率最高;城市、农村饮酒率分别为30.8%,32.6%;日均饮酒量为25.2 g。其中,男性为29.9 g、女性为7.9 g;在不同年龄组中,以45~59岁组最高,为30.4 g;男性中每周饮酒5 d以上者32.4%,女性12.7%;饮酒种类中以高度白酒饮用率最高(43.5%),其后依次为啤酒(42.6%)、米酒(36.7%)、低度白酒(28.2%)、葡萄酒、黄酒及青稞酒。高度白酒饮用者以中年男性居多,低度白酒者以老年男性为主。啤酒饮酒者以青年人群为主,女性居民米酒和葡萄酒饮用率高于男性。其中米酒饮用者以老年女性为主。饮酒者中具有危险饮酒行为者9.4%。其中,男性10.5%,女性5.2%,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30,P0.001)。有害饮酒者11.1%。其中,男性13.0%,女性3.6%,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96,P0.001)。结论贵州省饮酒现象较为普遍,应加强饮酒危害健康的相关知识宣传,降低饮酒相关疾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曹斌  马晓婷 《现代预防医学》2022,(10):1797-1801
目的 了解华中地区农村中学生饮酒行为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为本地区农村中学生预防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2019年4—6月在河南、湖南、湖北三省农村地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8 462名中学生进行饮酒行为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问卷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饮酒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结果 华中地区农村中学生过去有过饮酒行为者54.25%,首次饮酒年龄<15岁者占30.03%,近12个月存在醉酒行为者占14.41%,近1个月饮酒次数≥3次的学生占12.16%。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47.70%,男生(44.89%)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低于女生(5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581,P<0.001)。男生在扯伤自己、撞伤自己、烫伤自己方面的比例高于女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 = 17.482、4.991、8.51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首次饮酒年龄<15岁(OR = 1.512,95%CI:1.280~1.792)、近12个月存在饮酒行为(OR = 1.342,95%CI:1.040~1.750)、近1个月饮酒次数≥3次(OR = 1.535,95%CI:1.152~2.021)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风险较高(P<0.05);女生首次饮酒年龄<15岁(OR = 1.682,95%CI:1.431~2.012)、近12个月存在饮酒行为(OR = 1.811,95%CI:1.312~2.521)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风险较高(P<0.01)。结论 华中地区农村中学生饮酒行为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较高,饮酒行为年龄越小、饮酒次数越多,增加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今后应加强健康教育,减少饮酒行为发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普通人群饮酒状况及相关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普通人群饮酒基本情况及相关疾病。[方法]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广东省18岁以上常住居民3167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结果]饮酒率18.9%(600/3167),男42.0%,女6.6%,标化饮酒率25.6%;城市饮酒率(21.5%)高于农村(16.7%),城、乡标化饮酒率分别为26.3%和24.5%;过量饮酒率2.3%,标化率1.9%,城、乡标化过量饮酒率0.9%和3.4%;随着经济收入及文化水平提高,饮酒率上升。饮酒率较高者为科技人员、司机、企事领导、公务员和推销员,夫妻分居以及离婚后单身者情况较严重;随着饮酒量的升高疾病患病率也升高,过量饮酒组患病率明显升高。[结论]过量饮酒严重影响人群健康,应控制酒精的摄人量,防止饮酒过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2010年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行为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2010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部分资料,研究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现状、饮酒频率、饮酒类型、每日酒精消费量及分级.结果 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为26.1%,男性为43.9%,女性为8.0%.饮酒者中酒精摄入量为34.3 g/d,男性为37.7 g/d,女性为14.9 g/d.不同年龄组中,男性45 ~ 59岁年龄组饮酒率和每日酒精摄入量最高(53.9%和42.6 g/d),女性18~44岁年龄组饮酒率最高为9.6%,45 ~ 59岁年龄组酒精摄入量最高为16.5 g/d;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的饮酒率分别为22.9%和28.5%,酒精摄入量分别为28.5g/d和37.8 g/d.男性饮酒者中,饮酒频率以几乎每天饮酒的比例最高(35.5%),3~6d/周的比例最低(13.0%);饮酒类型中,以饮黄酒、啤酒为主,比例为62.0%和42.8%,饮低度白酒的比例最低为9.8%;过量饮酒、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的比例分别为20.0%、9.2%和20.6%,单次大量饮酒比例为24.6%.结论 2010年上海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较高,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间饮酒行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2012年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饮酒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的饮酒行为和模式。方法 2012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0个县(区、团),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取≥18岁流动人口作为样本,分析流动人口调查前12个月饮酒状况。结果 共有48 697名样本人群纳入分析。调查前12个月饮酒率为51.7%(男性为71.9%,女性为24.7%)。饮酒者中男性每周饮酒率和日均酒精摄入量分别为53.9%和18.7 g,女性分别为16.7%和4.1 g。饮酒者每周饮酒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1),随文化程度提高而降低(P<0.01)。男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1),随文化程度提高而降低(P<0.01)。过量饮酒、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流行率在男性饮酒者中分别为23.6%、6.6%和6.9%,在女性饮酒者中分别为6.3%、2.3%和1.5%。在男性饮酒者中,过量饮酒、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流行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1),随文化程度提高而降低(P<0.01)。男性和女性饮酒者过去12个月发生豪饮行为的比例分别为71.2%和33.1%。在男性饮酒者中,豪饮行为的频率分布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行业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行业中,从事建筑业的男性饮酒者每周饮酒率、日均酒精摄入量、过量饮酒、有害饮酒和豪饮流行率均为最高。结论 我国流动人口饮酒行为普遍,性别差别较大;不良饮酒行为在男性饮酒者中存在明显的年龄、文化程度和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居民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效的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4—8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抽中的家庭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该市27718名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完成调查,得到有效问卷25684份。居民吸烟率为22.7%,男性吸烟率为46.2%,女性吸烟率为2.0%;现在吸烟率为19.9%,男性现在吸烟率为40.5%,女性现在吸烟率为1.6%。吸烟者开始吸烟年龄中位数为20岁,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中位数为14.3支。戒烟率为13.1%,复吸率为9.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022,95%CI:0.019~0.026)、文化程度(OR=0.697,95%CI:0.659~0.737)、家庭人均年收入(OR=0.975,95%CI:0.955~0.995)和饮酒(OR=2.687,95%CI:2.467~2.927)是吸烟的影响因素,在以在校学生或未婚状况为对照时,职业和婚姻状况亦是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居民吸烟率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吸烟主要在男性中流行,控烟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高血压病患者饮酒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饮酒状况,为慢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慢病综合干预项目管理的且有完整饮酒信息的高血压病患者数据,分析饮酒状况。结果 18 976名城市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年龄(62.4±11.1)岁,饮酒率为20.7%,男、女性分别为36.1%和9.3%,男、女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21.7 g和5.8 g,过量饮酒的比例分别为46.5%和26.9%。男性以45~59岁组日均酒精摄入量和过量饮酒比例最高,60岁以上组最低。女性各年龄组日均酒精摄入量和过量饮酒比例接近。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特别是男性患者饮酒严重,45~59岁男性高血压病患者饮酒干预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于奎龙 《职业与健康》2014,(8):1108-1110,1116
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饮酒的状况,为控制大学生酒精滥用行为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4个年级181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总的饮酒率为48.0%,男同学为56.2%,女同学为42.4%,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13岁以前第1次饮酒率为46.5%,女生为26.4%;饮酒频率方面,有27.3%的学生在过去30天每天至少喝过1杯酒,男生为40.6%,女生为18.2%;重度饮酒饮酒率为2.0%,男生为3.2%,女生为1.1%;第1次饮酒年龄、饮酒频率与重度饮酒率指标在性别与年级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醉酒率为17.7%,10次以上醉酒率四年级最高,为2.5%。结论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饮酒行为较为普遍,应通过宣传指导、发展大学生控酒志愿者,建立个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机制,有效干预大学生饮酒行为,提高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青年男性学生HIV感染者Rush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宣传干预工作提供建议。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现住址为北京市的200名青年男性学生HIV感染者,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感染前Rush使用比例为46.00%(92名);感染前发生过同性性行为的比例为92.00%(184名);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前以互联网为主要方式结识性伴(OR=3.84,95%CI=1.65~8.96)、饮酒(OR=3.26,95%CI=1.51~7.02)、参与过多人同性性行为(OR=4.84,95%CI=1.71~13.71)、感染前被诊断过性病(OR=2.23,95%CI=1.02~4.87)均与使用Rush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北京市青年男性学生HIV感染者感染前Rush使用率较高;可加强政府监管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健康宣教,预防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天津市青少年饮酒行为的流行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2012年,应用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采用自填匿名问卷集体调查方法,对天津市36所中学和6所大学的108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曾饮酒率为59.0%,现在饮酒率为25.0%。大专男生及大学女生曾饮酒报告率最高,男生、女生曾饮酒率分别为63.7%和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69,P=0.01)。饮酒学生中,首次饮酒年龄≤13岁的比例为53.1%,重点中学学生比例高于普通中学,隔代家庭与重组家庭中的学生比例最高。过去30 d内,大专学生经常饮酒(≥6d)的比例最高(30.4%),普通初中生频繁饮酒(≥20 d)、重度饮酒的比例最高。在过去12个月中,重组家庭学生醉酒比例最高。结论天津青少年的曾饮酒率、现在饮酒率水平较高。饮酒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应尽早采取措施对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控制饮酒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