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食品雕刻,素有“一刀之巧夺神工”之说。它具有丰富的内涵。一个普通的食物原料,经过食雕作者之手,所转化出来的每一件具有审美和欣赏价值的食雕艺术作品,与开始的原料,概念完全不同了。它的身价、品味、档次,有了天渊之别的变化。 这个变化,包含了食雕作者的构思、设计、定型、雕刻等一系列的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什么涵义呢?笔者从实践中悟到这样一个答案:食品雕刻是人同食物原料对话的艺术。如同杂技团的训虎女郎与虎“对话”的结果是“表演艺  相似文献   

2.
从每件食品雕刻作品中,人们稍加留心,都可窥见其“动”、“静”的性格。艺术的效果是殊途同归的,无论是书法、绘画、雕刻还是食雕,不管表达什么,目的都是要陶冶自己,启迪别人,所以作者才凝聚自己的感受和酸甜苦辣与作品之中,为的就是要给人们多一缕芬芳,多一分香甜,多一段轻  相似文献   

3.
食品雕刻所使用的原料,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供食用的各种蔬菜和瓜果,很普遍也很普通。这为食雕作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众多的食雕原料中,那些原料适合雕哪些作品,或雕刻哪类作品需要什么原料,均必须经过一番认真的选料。 选料,是食品雕刻艺术的基础,是作品成功与否和作品能否产生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当然,熟练的食雕作者是可以因料施艺的。但如果作者是经过予先的构思或创新的内容及造型,选料就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书法艺术所具有的文化特色,表现出创作者对精神世界的探求,也寄托了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现代化的平面设计作品中加入书法艺术元素,可以呈现特有的民族文化特征,作品中的书法意蕴具备和谐之美、空间之美与艺术之美,能够更好地传达风骨和情感,共同组成一幅精致文雅的设计作品。文章梳理了中国书法艺术元素的线条、水墨、构图要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了中国书法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意蕴之美。  相似文献   

5.
四、食雕“人物”的妙处。妙者,好也。美妙,神妙,奇妙,巧妙,奥妙,妙趣横生等。食雕人物的妙处,笔者认为,一是雕刻人物的生动精巧,是突出雕刻的技艺;二是组装的巧妙,是突出在巧妙的构思意境上。两者相得益彰,有机结合,这才能构成一件“妙趣横生”的食雕人物画面。比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如果只雕丛林绿叶中透出一朵红花,至多也只是一件普通的风景食雕作品,无意境可言,引不出什么联想。有心的食雕作者,如雕刻一美女立于绿荫掩映的小亭之中,这就有了诗点。从色调、形象来说,它符合原诗句的意旨。因为出现了活生生的人物,那自然景物也就成了“红”的陪衬。这个“红”也就有了内在的美学意  相似文献   

6.
食剪浅话     
曹乃胜 《美食》2004,(5):13-13
何谓食剪?通俗地说,食剪类似食雕和剪纸。从用途上来看,它跟食雕一样,也是服务于餐桌,用来装点盘面、美化菜肴;从操作技法上看。它又与民间的剪纸艺术非常相似,因而有人甚至把它看作是剪纸艺术的演变。它具有经济、实用、视觉效果极佳等优点。但遗憾的是由于其制作方法尚未普及。很多厨师至今仍对此一知半解甚至毫无了解,致使食剪作品很难跟餐桌结缘。  相似文献   

7.
老师的尾巴食雕课堂上,老师在教学生们雕龙,忽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我的尾巴不如你的尾巴好看?”老师一阵诧异后才反映过来,原来这学生话里说的是:怎么我雕出来的龙尾巴不像你雕的呢?好办了食雕老师对讲台下面的人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雕麒麟,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谁在生活中见过真的麒麟?”“没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食雕老师听后则说:“那就好办了”。“三维”与“三围”有一位专业老师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说食品雕刻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句话:“食雕作品多是三维的”。一位学生在读了老师的文章后,拿着杂志就…  相似文献   

8.
吴丹 《烹调知识》1997,(8):33-33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本属绘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强调客观与主观有机结合及相互关系。将此观点用至烹饪中的食雕、冷拼艺术中,就更具有独特的函义了。 物象体观客观真实,是自然美的因素;意象使情感具备了载体,使哲理化为形象,使表面化的事物走向深刻,也是艺术美完美之体现。菜肴中的食雕、冷拼是将大千世界中的美好景物,通过艺术处理手法浓缩在盘碟之中。“象”与“意”相制约,“象”是“意”的外壳、是“意”的物态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西“2006面食之乡”趣味运动会之食雕比赛作品选登!山西@牟兆兰~~  相似文献   

10.
话说食剪     
何谓食剪?食雕的近亲,剪纸的胞妹。从用途上来看,它跟食雕一样,都是服务于餐桌,用作装点盘面,美化菜肴;但如果从操作技法上看,它又与民间的剪纸艺术非常相似,有人则干脆把它看作是剪纸艺术的演变。食剪作品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视觉效果极佳,最重要的是经济、实用。但它的遗憾也不容漠视,由于其制作方法尚未普及,很多厨师至今仍对此一知半解甚至毫不了解。  相似文献   

11.
食雕作品贵在传神。传神写照,意在刀先。意,是由眼雕和心雕完成的。眼雕着重看什么?下面是笔者的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斧正。 一、造型。造型,是食雕作品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如果造型不佳,再精雕细刻也是徒劳。造型在食雕整个过程中,始终起着骨干的、主导的和指路明灯的作用。首先是作者的目测。食雕原料拿在手中,经过一番观纂,要雕刻的物象轮廓清晰的显现出来,就象你的眼睛有“特异功能”似的,合理准确的造型就在你的视线中。造型准确作品才美,才有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肖强 《四川烹饪》2003,(8):30-31
编辑老师: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也是一名爱好雕刻的厨师。在贵刊的“食雕大擂台”这个栏目里,我陆续看到了一些琼脂雕图片。而我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琼脂雕,因此对它感觉很陌生。这里特向贵刊老师求教,希望你们能在《烹饪课堂》中介绍一下琼脂雕的制作方法。谢谢!河南新乡市读者郭运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已变得越来越讲究。不仅对菜肴味道要求高,而且还对菜肴的造型及点缀也有了要求。这就带动了食雕艺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在食雕中除了果蔬雕、黄油雕、巧克力雕、冰雕之外,人们又创新出了琼脂雕。这里笔者就把自己制作琼脂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英国现代形式主义美学家与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受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提出“书法式线条”这一术语理论,用以对西方现代艺术进行辩护与阐释。“书法式线条”的美学特质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书法线条的线性韵律;二,感受力的自由表达;三,身体姿势的视觉记录。尽管弗莱对中国书法艺术存在着一定的“误读”,但却是“合理性的误读”与“创造性的误读”,从而进一步发展与建构了自己的形式主义美学与艺术批评理论,在推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且互为依存的关系,中国书法因为有了传统文化这个基础而得以发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思想、天人感应思想、中庸之道思想、克己修身思想都对书法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本文从书法的线条与情感,书法的艺术与意境,书之"气""神"以及书人合一等方面分析书法艺术所隐含的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食品雕刻中有真有假。真真假假,以假乱真,这是食品雕刻独具的特点。中国古人、前辈早就有真加假等于真正的艺术,真正的艺术是在“似与不似之间,求得更似更真实”之说。 本文所说的“真”,是自然的真,天然的真;其“假”,是指作者用食物原料再创造的“真”——雕品。食雕作者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6.
在食品雕刻的海洋中,笔者认为“人物”雕刻难度较大,在诸多食品雕刻作品中,“人物”雕刻又是不可缺少的。俗话说“难了不会,会了不难”。只要学会了了方法,掌握了技巧要领,就可以变“难”为“易”。这个转化,是深含哲理的。为了使广大食雕爱好者都能学会和掌握“人物”雕刻的要领和技巧,现将笔者的经验和理解写出来,以求共同为发展中国的食雕艺术和弘扬中国的饮食文化多做些有益的工作。下面试从食雕人物的内涵、类型、魅力、妙处、含蓄、方法、要领、特点及其使用方法作一阐述,恳请专家、学者、同行们斧正。  相似文献   

17.
食品雕刻是一门观赏性强、使用广泛、食用独特的一门具有多功能的十分令人喜爱的艺术。食品雕刻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笔者认为,除了食雕作者的技艺娴熟和高超外,与其不断的创新是分不开的。创新才能有新意,有新意才能使作品令人百看不倦,百用不俗,百食不厌。要达到这一目的和要求,其中的核心就是食品雕刻的源头活水——灵感。这灵感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来的?下面是笔者在食雕和教学实践中的一点认识和体会,诚望读者指正。 一、认识食雕的“灵感” 都说灵感难寻。灵感是什么?古曰:“情来,兴来,神来。”有人说,灵感像空气,摸不着,触  相似文献   

18.
<正>书法艺术作为东方传统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历史价值。它不仅是一种书写技巧或艺术形式,更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体现个性的重要手段。书法之美,既在于其形式和风格的多样性,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和丰富情感。历代书法家在漫长的书法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书法流派,使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成为一部华美的文化史。  相似文献   

19.
中华瑰宝食苑一绝的食品雕刻艺术,其作品除了在烹饪中供点缀菜肴,当盛器——美器制做菜肴和供食用外,它的第一使命就是供人观赏。 食雕作者的每一件作品,都有他的目的,即主题和意境。观赏者,随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历、爱好、民族、风俗、习惯等各取所需。也就是说,同是一位作者的同一件食雕作品,可供海内外男女老幼不同层次的观众来观赏。  相似文献   

20.
刘镇 《中国皮革》2022,(11):138-142+146
皮雕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完美结合,运用皮雕艺术的独特创作形式,能够将以“龙”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艺术创作中,实现文化和艺术的多重发展。通过分析皮雕艺术与龙文化二者的价值及关系,探讨皮雕艺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皮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以及皮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精神的融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