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在人参组织培养过程中,通过逐步驯化获得生长素自养型愈伤组织,其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人参皂甙的积累,与长期生长在各种不同吲哚乙酸(IAA)浓度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都很相近。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ECD—GC)对其愈伤组织中IAA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生长素自养型愈伤组织及其它生长在不同IAA浓度之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内含有IAA的量均在1000ng/FWg数量级。  相似文献   

2.
胀果甘草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诱导和筛选胀果甘草胚性愈伤组织,以获得高产细胞株。 方法 以胀果甘草为材料,从外植体、激素等因素研究和分析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过程,用半薄切片对胚性愈伤组织形态和结构作进一步分析。结果 适宜的外植体是下胚轴;筛选出胀果甘草细胞生长的适宜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MS)+6-苄基腺嘌呤(6-BA)2.0 mg/L+2,4-二氯苯氧乙酸(2,4-D)0.5 mg/L;胚性愈伤诱导培养基: MS+6-BA 0.5 mg/L+激动素(KT)0.5 mg/L+吲哚丁酸(IBA)0.1 mg/L;半薄切片结果,胚性愈伤组织的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核大,质浓、染色深。结论 在适宜培养基中培养,胀果甘草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和发育良好,为进一步筛选甘草高产细胞株、甘草的大规模生产次生代谢产物、基因工程和人工制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目前被研究的植物有1 000多种,获得天然活性产物达500多种[1]。细胞悬浮培养是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国已建立了人参、西洋参、紫草等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有效成分含量已达到或超过原植株[2]。1影响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培养条件1.1愈伤组织及其接种量生长力旺盛、表面颗粒突起、质地疏松、淡黄色的胚性愈伤组织是建立细  相似文献   

4.
地钱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细胞培养条件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计对地钱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悬浮细胞培养的条件。方法用MSK 2和MS培养基对地钱配子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运用模糊评判对MSK-2培养基生长激素组合进行综合性状评价。结果MSK-2和Ms(2mg/L 6 BA)均能诱导出地钱愈伤组织,其中MSK 2的诱导效果较好。光照(3000~8000 lux)能有效地促进地钱愈伤组织生长。激素配比组合是0.5mg/L 2,4 D+2mg/L NAA+2mg/L 6-BA适合于地钱细胞生长以及次生代谢生产。 结论地钱愈伤组织的诱导成功和悬浮细胞培养条件的建立,为探索药用苔藓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提供新的途径以及对苔藓植物细胞规模化培养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作者建立了一种使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et Zucc.愈伤组织稳定而快速生长的方法,并通过对在多种不同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发现紫杉宁NN-11(2)具有显著的抗多药耐药性(MDR)。继之作者对该愈伤组织做进一步分析,得到了一个新的紫杉烷类化合物(1)。将冻干的愈伤组织依次用正己烷、醋酸乙酯和甲醇提取。醋酸乙酯部位经硅胶柱色谱分离,正己烷-丙酮梯度洗脱,得7个部位F1~F7。F5用正相HPLC分离,己烷-醋酸乙酯(2∶1)洗脱,得到化合物1和2。化合物1为白色无定型粉末,[α]D20+105.2°(c,0.08,CHCl3),分子式C33H…  相似文献   

6.
作者建立了一种使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S ieb.et Zucc.愈伤组织稳定而快速生长的方法,并通过对在多种不同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发现紫杉宁NN-11(2)具有显著的抗多药耐药性(MDR)。继之作者对该愈伤组织做进一步分析,得到了一个新的紫杉烷类化合物(1)。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黄瑞香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对其二次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用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进行愈伤组织培养,用制备高效液相、液-液萃取、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法分离,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黄瑞香的二次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单体,分别为瑞香酮、7-羟基香豆素、7-羟基8-O-β-D-葡萄糖香豆素、西瑞香素和丁香苷。结论首次成功诱导得到了黄瑞香的愈伤组织,确定了其最佳诱导条件;首次从黄瑞香的二次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了C6-C5-C6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药用植物墨旱莲进行快速繁殖.方法 以顶芽、茎、叶和幼苗(上部为绿体,下部为愈伤组织)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及根和芽的分化.结果 在顶芽、茎、叶和幼苗4种外植体中,顶芽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芽分化率均高达100%,愈伤组织褐化少,生长良好,易被诱导出不定芽,是较为理想的快速繁殖材料;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也达100%,但其中不带茎节的茎段不能直接诱导芽分化.在适宜的培养基中顶芽和带节的茎段能大量生根,生根率均达100%.结论 较适宜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组合是MS+6-BA 2.0 mg&#183;L-1+NAA 0.5 mg&#183;L-1,诱导芽分化适宜的激素组合为MS+6-BA 3.0 mg&#183;L-1+NAA 0.3 mg&#183;L-1,根的诱导则在MS+NAA 0.2 mg&#183;L-1上进行.  相似文献   

9.
邢冰  董诚明  魏硕  李询  李曼 《中医学报》2020,35(4):844-847
目的:比较怀菊花不同花期的差异,探究怀菊花发育过程中代谢合成关键酶活性与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关系,为怀菊花的合理采收、质量控制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怀菊花开花后各个花期的花序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怀菊花发育过程中绿原酸、木樨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同时采用酶联试剂盒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 ammo,PAL)、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黄酮合酶(flavone synthetase,FNS)和羟基化肉桂酸辅酶A奎宁酸肉桂酸羟基化转移酶(hydroxycinnamate quinine cinnamate hydroxytransferase,HQT)的活性。结果:在怀菊花发育过程中,4种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均在开放期达到最高,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除了CHS,其他4种酶活性在花发育过程中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PAL、CHI活性与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及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AL活性与绿原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FNS活性与木樨草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开放期可作为怀菊花适宜采收期的参考。揭示了PAL参与4种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及FNS对木樨草苷合成的重要意义,为怀菊花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与积累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菊三七诱导愈伤组织的过程 ,为快速繁殖幼苗奠定基础。方法 以菊三七的根、茎、叶为外植体 ,采用 MS培养基 ,附加不同的植物激素进行实验。结果 以菊三七的叶片为外植体 ,在培养基 MS 1.0 mg/ LNAA 4 .0 m g/ L 6- BA上 ,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 64%。愈伤组织在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上 ,成苗率可达 86.7%。结论 通过诱导愈伤组织的途径 ,可以达到快速繁殖菊三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不同栽培密度对茵陈产量及其主要功效成分合成累积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以提高药材品质。[方法]设置8组不同栽培密度的试验田,分别为15 cm×20 cm(M1)、15 cm×25 cm(M2)、15 cm×30 cm(M3)、20 cm×20 cm(M4)、20 cm×30 cm(M5)、25 cm×20 cm(M6)、25 cm×25 cm(M7)、25 cm×30 cm(M8)。基于不同采收期进行采收,测定生长指标及主要成分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茵陈株高、叶柄长度和单株鲜质量逐渐增长,分枝数增加,成活率、茎粗和小区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茵陈叶长、叶宽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茵陈药材中挥发油含量逐渐增加,总黄酮、绿原酸、咖啡酸及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的茵陈药材绿原酸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限量标准。基于茵陈产量和药效成分含量信息,综合主成分分析对结果进行评价,推荐茵陈的最佳栽培密度为25 cm×20 cm(M6)。[结论]适宜的栽培密度能够有效提高茵陈的产量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不定芽生长过程黄酮类和香豆素类成分的累积规律。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筛选不定芽诱导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分别通过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定芽生长过程总黄酮和3种香豆素类成分伞形花内酯、瑞香素和东茛菪内酯的动态累积。结果 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BA+0.5 mg/L NAA,培养4周后,平均每个顶芽诱导35个不定芽;不定芽生长最适培养基为MS+0.3 mg/L BA+0.1 mg/L NAA,培养4周后,芽平均株高为2.3 cm;生长在最适培养基的不定芽,其总黄酮的累积量在第5周达到最高,为0.218 g;3种香豆素类成分的量在整个不定芽生长中均表现随培养时间而增加,到第5周,质量分数均达到最高值,但均不及野生根中的量,而且质量分数高低顺序也发生变化。结论 瑞香狼毒不定芽中黄酮类和香豆素类成分累积最高为培养后的第5周。  相似文献   

13.
王萌  张丽  谢显莉  张利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6):1206-1206
目的 考察不同质量浓度激素组合对甘西鼠尾草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甘西鼠尾草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研究2,4-D、NAA、6-BA、KT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并探讨适宜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条件。结果 以诱导率和相对生长速率为指标,6-BA和2,4-D均对甘西鼠尾草细胞脱分化和细胞增殖具有显著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0.5 mg/L+NAA 1.0 mg/L+6-BA 0.5 mg/L,增殖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0.5 mg/L+6-BA 2.0 mg/L+KT 0.1 mg/L,MS+NAA 0.5 mg/L+6-BA 1.0 mg/L的培养基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而1/2 MS+IBA 1.0 mg/L的培养基则有利于不定根的分化。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组织培养体系,适宜甘西鼠尾草的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14.
洪森荣  尹明华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11):1886-1889
目的 以知母种子为试验材料,对知母的组织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建立知母的再生体系。方法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因子试验的方法对知母无菌体系的建立、分蘖芽的增殖、分蘖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以及再生苗的移栽进行研究。结果 知母种子最佳的消毒方式是75%酒精处理30 s后用0.1%HgCl2处理15 min;知母分蘖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 1 mg/L+NAA 0.5 mg/L;知母分蘖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 2 mg/L+NAA 0.5 mg/L;知母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 2 mg/L+NAA 0.1 mg/L;知母愈伤组织再生芽最佳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 0.5 mg/L;知母试管苗最佳的移栽基质是腐殖土。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知母的再生体系,为知母试管苗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D101大孔吸附树脂法富集补骨脂中补骨脂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开发可工业化生产的补骨脂中补骨脂酚的富集方法。[方法]实验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有针对性地富集补骨脂提取液中的补骨脂酚,并尽可能去除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等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果]经过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可以有效去除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补骨脂酚含量达到45.6%。[结论]大孔吸附树脂方法用于补骨脂中补骨脂酚的富集,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的缺点,该方法有效成分转移率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愈伤组织细胞生长及其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筛选确定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与最佳收获期。方法 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IBA、6-BA、GA3组合诱导培养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通过测定愈伤组织鲜质量进行生长动力学研究,采用HPLC法检测不同生长阶段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进行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 改良MS+0.2 mg/L IBA+0.05 mg/L 6-BA+0.3 mg/L GA3、MS+0.2 mg/L IBA+0.01 mg/L 6-BA+0.7 mg/L GA3及MS+0.2 mg/L IBA+0.1 mg/L 6-BA+0.5 mg/L GA3培养条件均较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且紫杉醇的积累量也较高,最高可达0.037 76%。结论 在添加IBA及6-BA的基础上适当增补GA3可使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提前启动,缩短出愈时间,促进生长,降低褐变程度,增加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呈S型,紫杉醇的积累呈线型增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加,且伴随着愈伤组织不断褐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血清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变化,为两种中医证型的科学辨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GC/MS技术检测过敏性鼻炎患者肺虚感寒证、肾阳亏虚证以及正常人的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A-DA)分析,研究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肾阳亏虚证患者代谢谱具有良好的分离趋势,并与健康人对照组有明显区分。利用商业化的代谢物谱库(如Wiley和NIST质谱库)及本实验室建立的标准品代谢物谱库鉴定了23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代谢物。在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中筛选得到了丙氨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Z)-O-十八碳烯酸、十八烷酸6种差异代谢产物。[结论] 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的代谢差异主要体现在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方面,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临床不同中医证型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白芨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再生体系。方法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和质量浓度配比,研究不同外植体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芨愈伤组织形成、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白芨假鳞茎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外植体;1.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与2.0 mg/L 2, 4-二氯苯氧乙酸(2, 4-D)组合不仅可诱导白芨愈伤组织形成,还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芽。1.0 mg/L 6-BA与3.0 mg/L 2, 4-D的组合促进愈伤组织增殖,增殖系数为7.8;在分化培养基中附加0.5 mg/L噻二唑苯基脲(TDZ),可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结论 白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2.0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3.0 mg/L;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2.0 mg/L+TDZ 0.5 mg/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白芨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再生体系。方法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和质量浓度配比,研究不同外植体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芨愈伤组织形成、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白芨假鳞茎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外植体;1.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与2.0 mg/L 2, 4-二氯苯氧乙酸(2, 4-D)组合不仅可诱导白芨愈伤组织形成,还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芽。1.0 mg/L 6-BA与3.0 mg/L 2, 4-D的组合促进愈伤组织增殖,增殖系数为7.8;在分化培养基中附加0.5 mg/L噻二唑苯基脲(TDZ),可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结论 白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2.0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3.0 mg/L;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2.0 mg/L+TDZ 0.5 mg/L。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甘草根系呼吸代谢与生物量积累的关联关系,为探索生理生化反应与目标收获量的可能影响机制奠定研究基础。[方法]溶氧法测定甘草根系呼吸强度;通过抑制关键酶的活性,测定各个基础生化途径的呼吸强度;采用烘干称质量法测定甘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考察甘草根系呼吸代谢与生物量的相关关系。[结果]甘草根系以EMP-TCA呼吸途径和PPP呼吸途径为主,两条途径共同作用,9月上旬甘草根系呼吸代谢变化较显著,以EMP呼吸途径占总呼吸的比例最小,PPP呼吸途径占的比例最大,TCA的变化总体较小。TCA途径的呼吸强度与甘草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的关联度较大,关联系数为0.828 2,其次为PPP途径,而EMP途径的关联性较小(0.500)。3个基础生化途径与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均具有一定的关联度,但关联系数较小,且他们之间的差别不大。[结论]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与甘草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的关联度较大,但3个基础生化途径与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的关联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