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微网理念的光伏变流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伏发电是未来新能源发电重要方向之一,而光伏变流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介绍一种基于微网理念的光伏变流器设计.以该变流器为核心的光伏发电系统可以看做一个小型的微网系统.该系统能根据外部电网情况,工作于并网模式和离网模式.介绍了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件的设计以及变流嚣主电路部分器件的选型.最后,由实验样机进行测试.试验结果验证了电路拓扑结构及控制方案的可行性,也说明了系统参数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介绍分布式光伏发电、智能微网系统概念,对两者的融合进行研究。通过介绍共网技术的开发、发展、具体应用实例,印证共网新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光储独立微网中直流母线电压易受光伏发电功率及负载用电功率的波动影响,通过类推V-I下垂控制提出一种功率-电流(P-I)控制策略,用控制系数k来改变与光伏发电输出功率的数学关系,以实现微网的功率平衡,可有效抑制微网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通过建立光伏电池及蓄电池数学模型,分析PV发电输出功率与负荷功率的关系,推导出系数k与光照强度及储能充放电电流之间的关系式,设计了一种P-I控制器。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该P-I控制方法能有效地协调控制直流母线功率平衡,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孤岛运行的机理,得出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孤岛运行时的有功-电压运行特性,并对该特性进行了试验验证.该运行特性的提出,可为分布式光伏发电反孤岛策略、离网系统的能量管理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与常规的发电技术相比,光伏发电取自无污染、廉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辐射,发电过程中不排放温室气体与废水,结构模块化并且规模大小可根据安装环境自由调节,因此光伏发电系统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与大气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首先要从发电系统的设计开始,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于交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普平贵  黄超  王伟 《通讯世界》2016,(12):223-224
在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器上增加数据存储空间,扩充对整个系统各种运行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存储功能,将系统内部数据通过建立的数据传输通道,在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上搭建的监控平台内实现对其访问,完成对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优化光伏发电性能,相关企业应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控制技术研究。在此过程中,基于MPPT控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建模方式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此为基础构建光伏电池模型,了解光伏发电系统输出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存在的具体关系,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运行要求。文章以实际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对光伏电池模型设计内容进行总结,对光伏并网逆变控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单相光伏离网发电控制仿真系统,采用DC/DC和DC/AC两级拓扑结构对光伏离网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设计。研究光伏组件、输入滤波电容和离网逆变器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双闭环控制策略,实现直流母线电压稳定以及逆变器稳定输出。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对所设计的光伏离网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单相光伏离网发电控制仿真系统,采用DC/DC和DC/AC两级拓扑结构对光伏离网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设计。研究光伏组件、输入滤波电容和离网逆变器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双闭环控制策略,实现直流母线电压稳定以及逆变器稳定输出。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对所设计的光伏离网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策略的光伏发电MPPT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MPP)的原理及获取最大功率点的常规方法.模糊控制具有适应性强.鲁棒性好,不依赖被控对象精确模型的特点,适合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的非线性特征.这里提出利用模糊控制策略实现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的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论述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规则生成、模糊决策与推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仿真模型,对模糊控制器进行验证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策略的光伏系统具有优良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11.
太光伏发电技术是新能源发电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集成光伏(BI 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技术作为光伏发电技术的一种应用形式,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BIPV系统在结构上可以分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系统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有别于一般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要素。BIPV系统是未来光伏发电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谢国坤  张培培  郝森 《激光杂志》2021,42(3):184-187
传统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定位精度较差,导致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增益较差,为此提出基于激光点跟踪定位的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激光定位方法。构建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路阻抗参数分析模型,通过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联合参数估计的方法,进行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控制和潮流逆流点跟踪控制,根据控制器参数和功率变化量跟踪定位进行功率突变诱发的激光点,采用激光点扫描方法进行光伏发电系统的受控源参数分析,建立光伏发电系统的端电压分析等效模型,通过光伏并网逆变稳态控制对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进行控制,通过激光点定位方法,实现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激光定位系统的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激光定位的精度可达99.96%,功率突变引发的电路过渡过程得到优化控制,提高了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输出增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电能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化的发电方式中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十分严重,同时对环境以及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加强了电网建设研究,光伏发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有效应用于电网内建设当中的.然而电网运行过程中,其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本文积极加强了光伏发电并网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希望对我国电能可靠性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无线通信覆盖区域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电信事业获得快速发展,通信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在一些偏远农村或山区,其基站电力主要是由小水电站支持,甚至有些地区没有电力供应。进行太阳能光伏通信电源的研究与设计,在解决通信系统供电问题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介绍通信基站光伏发电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通信基站光伏发电系统容量设计、光伏发电系统太阳电池组方位角及倾角、发电系统硬件等设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光伏发电技术应用在家用空调器的设计思想.对太阳电池的输出特性进行研究.在太阳能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用到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光伏发电效率.光伏阵列的输出电流进入Buck-Boost变换器,而后通过逆变器变为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的交流电给空调供电.详细分析主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MPPT的跟踪原理,转换效率.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微网的并网与离网运行方式以及两种运行方式之间的转换,提出一种含多种新能源分布式电源的微网控制策略,建立控制系统。采用直流与交流微电网混合方式对交流负荷供电,在交流侧,采用独立的公共DC/AC变换,连接到一条微网母线上。针对微网的并网运行模式,建立P/Q控制模型,离网运行模式采用V/f控制方法。采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蓄电池储能3种微源作为组网单元,对3种微源进行并/离网切换及负荷切断/闭合运行控制,建立微电网系统仿真,初步验证系统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直流母线式光伏发电系统前级DC/DC变换器不仅可以将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与直流母线电压相匹配,还可以实现对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文中为分析的方便,忽略直流母线式光伏发电系统储能部分的充放电,重点对与光伏组件相连接的前级变换器进行研究。针对光伏发电系统对拓扑的要求,提出将采用不对称控制的电流馈入型半桥变换器应用到光伏发电系统中。控制型软开关技术不需要增加辅助开关就可以实现变换器的软开关,在减小变换器的体积和降低变换器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了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8.
李威武 《通讯世界》2014,(5):114-115
分布式发电技术,其发电方式灵活,投资成本较低,与周边环境兼容性较好,将分布式电能接入到电网中,可以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然而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也会对电网电压及电能质量带来较多问题。引入微网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在概述微网技术概念及应用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对微网技术在毹决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实践证明,微网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分布式电源并网过程中对电网所带来的电压及电能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家鹏 《电子技术》2022,(3):294-296
阐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体系架构,配电网电压受到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影响,探讨解决电压越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太阳能发展过程中,太阳能光伏发电为重要研究内容,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太阳能具有强度和方向不确定性的特点,收集太阳能的难度较高。目前,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固定方式的安装,发电系统成本较高,且发电效率较低。为使此问题得到解决,须对太阳开展自动跟踪。文章设计了光伏发电追踪系统,使发电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