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沾化冬枣产地土壤地球化学环境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土壤的地球化学性质对冬枣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数据,对调查区内表层土壤的地球化学环境与冬枣品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区内土壤营养元素中的Cd、Ni等重金属元素对于冬枣的营养成分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根系土中的B、Mn、MgO、Cd、Zn、K2O等对冬枣果实中Cr、Hg元素的富集起较大作用,可通过改善施肥方法对冬枣根系吸收重金属的过程进行干预,以降低有害元素在冬枣果实中的富集。  相似文献   

2.
易桂花  彭培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44-10745
[目的]为川芎的可持续发展及无公害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彭州道地中药材川芎种植区为研究区域,从地球化学角度研究川芎根茎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特征。[结果]研究区土壤Hg含量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Pb、Cd、Cr、As元素含量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川芎根茎中Cd、Hg元素含量超出GAP药用植物标准;Cd出现低背景高富集,Hg出现高背景高富集。川芎根茎中的Hg、Pb、Cr元素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Hg、Pb、Cr元素含量相关关系显著,Cd、As元素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Cd、As元素含量相关关系不明显。川芎根茎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差异显著,呈现出Cd>Hg>Pb>As>Cr的变化趋势。[结论]川芎的种植地应严格控制土壤重金属Cd、Hg、Pb元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以江汉平原潜江市、天门市、钟祥市、仙桃市调查区水稻根系、茎叶、稻米及其配套根系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研究区水稻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效应和不同部位的迁移运转规律。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在水稻中的富集程度差异较大,Zn、Cd、Cu在水稻中明显富集;稻米中Cd与Zn、Ni对水稻籽实吸收重金属的影响较大;土壤pH与水稻Cd、Zn、Ni的富集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水稻重金属元素均在根系中最富集,茎叶次之,籽实最低,其中Zn元素在根系、茎叶、籽实中含量最为稳定,而As元素在水稻各部位中变差最大。大米中Cd元素从茎叶内吸收的比例超过100%,水稻的根系在吸收过程中As和Cd容易迁移到体内,在其根部富集,出现根部重金属含量超富集的现象,表明As、Cd等元素在研究区内是影响水稻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甜瓜种植区根系土的生态地球化学特征和立地地球化学条件,评价河套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为该地区甜瓜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河套地区甜瓜主要种植区根系土样品和犁底层样品并分析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通过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对比,确定根系土中重金属元素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结果]根系土中重金属元素在黄河退水区含量最高,盐土次之,栗褐土中最小。后套地区中上游灌淤土中有害元素As、Cd、Hg、F、Pb在地表根系土表现为富集特征,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微量元素Cu、Zn,有益元素P、K_2O、Ca O、Mg O、Se表现为贫化;在黄河退水区乌梁素海一带灌淤土中,有害元素As、Cd在地表根系土中明显富集,其他元素贫化或接近背景值;在犁底层土壤中,无论是有益组分还是有害组分均呈富集特征。[结论]河套地区立地地球化学条件优秀,种植的甜瓜重金属元素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5.
冬枣品质佳、营养丰富,天津大港冬枣属于天津市名特优农产品,种植面积大。以大港冬枣主产区太平镇冬枣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冬枣果实、根系土、土壤纵剖面样品,研究分析了冬枣的品质及其立地地质背景特征。结果表明,大港冬枣维生素C含量平均为287.70 mg/100 g,总糖含量平均为21.25%,水分含量平均为74.62 g/100 g,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5 g/100 g,氨基酸含量平均为1.10 g/100 g;冬枣果实中植物大量和中量营养元素K、N和Ca、Mg含量较高,冬枣中重金属元素Cd、Pb的含量远远低于食品安全标准限值,表明在食品重金属元素方面是安全的。与天津市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较,冬枣产区土壤根系土中SiO_2、CaO、Cd、As、P、Zn、B、Cl含量偏高;土壤纵剖面中SiO_2含量从上到下逐渐降低,Ca、Mg、Fe、Mn、Mo含量从上到下逐渐升高,有利于深部根系生长对Ca、Mg、Fe、Mn、Mo等中量、微量营养元素的吸收,剖面上部为非盐渍化土壤,下部为非盐渍化-轻度盐渍化土壤,其可能是大港冬枣适宜生长及果实高品质形成的有利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土壤与成土母质(母岩)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都市经济圈土壤(浅层与深层)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的分布状况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母岩中重金属元素与岩石圈相比As和Cr(除侏罗系下统)含量都高于岩石圈平均含量,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或与岩石圈平均含量相当。[结论]重庆市作为我国较老的工业城市,深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除了从母岩中继承而来,还有外源的加入,而浅层土壤受到外源影响更大,污染也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金属Cd在土壤-香蕉幼苗体系中的迁移分配规律。[方法]以沙质砖红壤为供试土壤,以香蕉为试验植物,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Cd在土壤、香蕉根系、茎、叶中的浓度和富集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Cd处理浓度对香蕉苗体内Cd富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当低浓度Cd处理土壤时,富集系数最大,高浓度时富集系数最小。香蕉苗不同部位吸收累积重金属Cd有明显差异,大部分累积在根部,向茎和叶迁移的量较小。[结论]该研究可为科学认识香蕉中重金属的残留问题、健康风险及其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甜瓜种植区的根系土的生态地球化学特征和立地地球化学条件。研究河套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为本地区密瓜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系统采集河套地区甜瓜主要种植区的根系土样品和犁底层样品并分析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通过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对比,确定根系土中重金属元素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结果]根系土中重金属元素在黄河退水区含量最高,盐土次之,栗褐土中最小。后套地区中上游灌淤土中有害元素As、Cd、Hg、F、Pb在地表表现为富集特征,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微量元素Cu、Zn,有益元素P、K2O、Ca O、Mg O、Se表现为贫化;在黄河退水区乌梁素海一带灌淤土中,有害元素As、Cd在地表根系土中表现为明显富集,其他元素贫化或接近背景值;在犁底层土壤中,无论是有益组分还是有害组分均呈富集特征。[结论]河套地区立地地球化学条件优秀,种植的甜瓜重金属元素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甜瓜种植区的根系土的生态地球化学特征和立地地球化学条件.研究河套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为本地区密瓜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系统采集河套地区甜瓜主要种植区的根系土样品和犁底层样品并分析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通过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对比,确定根系土中重金属元素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结果]根系土中重金属元素在黄河退水区含量最高,盐土次之,栗褐土中最小.后套地区中上游灌淤土中有害元素As、Cd、Hg、F、Pb在地表表现为富集特征,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微量元素Cu、Zn,有益元素P、K2O、CaO、MgO、Se表现为贫化;在黄河退水区乌梁素海一带灌淤土中,有害元素As、Cd在地表根系土中表现为明显富集,其他元素贫化或接近背景值;在犁底层土壤中,无论是有益组分还是有害组分均呈富集特征.[结论]河套地区立地地球化学条件优秀,种植的甜瓜重金属元素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以全国土地污染防治项目取得的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对乐陵-河口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污染现状、主要来源进行系统研究,并在研究区内开展土壤生态地球化学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元素Cd、Hg、Pb富集系数较大,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16mg/kg、0.030 mg/kg、21.8 mg/kg,表现出明显的表层富集特征.区内土壤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轻微级达到90.07%,中等的占9.58%,强的占0.35%,没有很强和极强级别,土壤潜在生态危害不很严重.Hg、Cd、As 3种元素对土壤危害的贡献率之和达到86.55%,Hg是调查区土壤污染最严重和危害最大的重金属元素,其生态危害贡献率就达到了48.03%;Cd次之,强和很强生态危害等级以上的土壤样品占总数的0.32%;土壤重金属元素危害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Hg>Cd> Pb> As> Cu >Ni >Cr> Zn.该研究在制定重金属污染防治对策、进行土壤环境质量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微量元素的生态效应,为农业的合理规划与科学发展提供地质依据。[方法]运用生态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依据章丘地区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成果,分析了章丘大葱的物质成分,运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大葱主要成分同植物体及对应土壤中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大葱的品质与植物体及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是其相关性整体而言不明显。[结论]微量元素对于大葱的生长具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广西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为稻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西水稻主产区农田50个0~20 cm耕层土壤样品,分析其重金属镉、铅、砷含量,分别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广西稻田土壤中总镉、总铅、总砷的含量分别为0.941、26.46和10.16 mg/kg.有54.0%土壤样品中的镉含量、2.0%土壤样品中的砷含量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值.稻田土壤中的镉为高生态风险.[结论]广西稻田土壤主要受重金属镉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腐殖酸钠(HA-Na)对镉胁迫下冬小麦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鲁麦2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d~(2+)溶液处理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HA-Na溶液对Cd~(2+)胁迫下冬小麦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Cd~(2+)胁迫使冬小麦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根长及芽长均降低。低浓度的HA-Na提高了Cd~(2+)胁迫下冬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根长、芽长,部分缓解了Cd~(2+)胁迫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以50μmol/L HA-Na溶液处理的缓解效果最好,但随着HA-Na浓度的增大,其对Cd~(2+)胁迫的缓解效应逐渐减弱,当HA-Na浓度达200μmol/L时,会明显加剧Cd~(2+)胁迫的毒害作用。[结论]该研究为被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治理和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珲春市苹果梨基地土壤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方法]从吉林珲春市苹果梨果品基地采集32个表层土样,分析了样品中7种常量元素和10种微量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结果]土壤常量元素MgO(K=0.470)、CaO(K=0.300)含量平均值低于全国土壤平均值,Fe2O3(K=1.000)、K2O(K=1.040)、Al2O3(K=1.060)、SiO2(K=1.070)含量平均值与全国平均值基本相当,Na2O(K=1.140)含量平均值高于全国平均值。土壤微量元素Cr(K=0.894)和Co(K=0.904)与全国土壤平均值基本相当;As(K=0.341)、Hg(K=0.550)、Cu(K=0.659)、Ni(K=0.677)、Se(K=0.702)、Cd(K=0.774)和Zn(K=0.812)含量低于全国土壤平均值;只有Pb(K=1.029)的平均含量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值。[结论]该研究为延边地区主要苹果梨种植区合理施肥,提高苹果梨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对北京郊区大田和蔬菜用地不同耕层的土壤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结果]大田上层土壤中Cu、Pb、Zn含量明显高于下层,温室菜地上层土壤中Cu、Cd、Zn含量有明显增高趋势。除Cd外其他元素在大田土壤中变异较小,同一土层中各元素的分布相对均一。菜地中Cu、Zn、Cd的变异系数大,Pb、Cr、Fe、Mn在上下土层中的变异很小。大田和蔬菜用地的土壤单因素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但蔬菜种植区的综合污染指数明显高于大田。[结论]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不如大田,但尚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主要茶区土壤重金属的监测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云南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测定云南主要茶区普洱、保山、西双版纳、大理等地茶园土壤重金属铅(Pb)、镉(Cd)和铜(Cu)的含量,并结合茶园土壤重金属评价标准和茶园土壤污染分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云南省主要茶区土壤中这3种重金属含量均较低,Pb和Cd平均含量都处在一级水平,Cu平均含量都处在二级水平,Pb和Cd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000,Cu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都在1.000~1.500之间。[结论]云南主要茶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符合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三明烟区冬季较为适宜的稻草还田方式。[方法]探讨了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稻草堆沤后于起垄整畦前撒施回田处理烟株长相长势及烟叶产质量表现优于稻草溶田处理,尤其在"烂冬"天气表现更加明显,但其青枯病发率和发病程度高于稻草溶田处理。[结论]在"烂冬"天气或黏烂田可采取稻草堆沤腐烂后撒施回田的方式进行稻草还田,在中壤田冬季正常气候条件下采取100%稻草溶田,以降低青枯病发病率和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