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过敏、高热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女,41岁,因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收治住院,入院诊断疑为颈部淋巴结炎或颈部淋巴结核。住院当日下午给予9g.L-1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静脉滴注,2次/d;50g.L-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维生素C注射液2g、氯化钾注射液1g静脉滴注,1次/d。d2继续静脉滴注上述药物,当滴注完9g.L-1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时,患者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40.3℃。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mg静脉注射,非那根注射液25mg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mL肌肉注射,冰敷,至d3上午体温正常。再次静脉滴注9g.L-1氯化钠注射液10…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丁基橡胶塞对普鲁卡因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普鲁卡因注射液的不同包装生产工艺,丁基橡胶塞直接与注射液接触(样品1)和通过涤沦薄膜隔离注射液与丁基橡胶塞(样品2)二种方法制备普鲁卡因注射液,经过消毒后测定注射液中普鲁卡因的含量和其分解产物对氨基苯甲酸的含量。结果样品1和样品2制备的注射液中普鲁卡因和对氨基苯甲酸的含量分别为0.2390 g.100 mL-1,0.2270 g.100 mL-1和1957μg.100 mL-1,3215μg.100 mL-1。结论丁基橡胶塞对普鲁卡因注射液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复方大青叶注射液体外抑菌作用及抗内毒素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大青叶注射液体外抑菌作用及抗内毒素作用。方法体外抑菌作用采用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测定复方大青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抗内毒素作用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复方大青叶注射液对被测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MIC62 g.L-1;藤黄微球菌,MIC62 g.L-1;枯草芽孢杆菌,MIC62 g.L-1;大肠埃希菌,MIC125 g.L-1;变形杆菌,MIC125 g.L-1;新型隐球菌,MIC62 g.L-1;白假丝酵母菌,MIC125 g.L-1;啤酒酵母菌,MIC125 g.L-1。抗内毒素结果:复方大青叶注射液62 g.L-1即具有抗内毒素作用。结论复方大青叶注射液体外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不仅对革兰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而且对某些真菌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复方大青叶注射液有较强的抗内毒素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脉络宁氯化钠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最大给药量试验及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脉络宁注射液毒性极低。小鼠静脉注射1次最大给药量为420g·kg-1(生药),相当于成人一日注射剂量的251.5倍,未见动物死亡,亦未见明显器官毒性;Beagle犬连续63天静脉注射脉络宁氯化钠注射液66.8g·kg-1、33.3g·kg-1和16.7g·kg-1(生药)及停药14天后观察,未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任何异常改变。结论脉络宁氯化钠注射液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氟罗沙星注射液在不同输液中的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氟罗沙星注射液在 5 0和 1 0 0 g.L- 1 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平衡液、右旋糖酐 40葡萄糖注射液、 5 0 g.L- 1 碳酸氢钠注射液 6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将氟罗沙星注射液加入 6种输液中 ( 1 .0g.L- 1 ) ,放置室温下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输液中的氟罗沙星含量。结果 氟罗沙星在 6种输液中 8h内含量均在 96%以上 ,外观、p H值、紫外吸收光谱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氟罗沙星注射液可与上述 6种输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6.
阿奇霉素注射液致脚踝关节疼痛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女,8岁,因持续高热3d入院,经检查确诊为支原体肺炎。先给予注射用红霉素0.6g、莪术油注射液0.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qd。2d后,患儿体温降至37.5℃左右,改用阿奇霉素0.25g(商品名亚思达,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41103)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及维生素K1注射液2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mL中缓慢静滴,qd,至第3天静滴完阿奇霉素注射液后,静滴维生素K1注射液时,患儿出现脚踝关节疼痛症状,随停用维生素K1注射液。但在第4天输注阿奇霉素注射液时,患儿疼痛症状加剧,故排除是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随后停用阿奇…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骨肽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的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中分别加入75,150,300,600和1 200μg/L的骨肽注射液培养6 d,用MTT法测定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12 d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骨肽注射液150~1 200μg/L组1~6 d的细胞增长速度较快(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骨肽注射液300μg/L对成骨细胞的增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骨肽注射液75~1 200μg/L组培养3,6,9和12 d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P<0.05),骨肽注射液300μg/L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强。结论骨肽注射液可提高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加速成骨细胞的增殖活动。  相似文献   

8.
10神经内科疾病10.5急性脊髓炎[处方2]维生素B,2注射液500ug肌内注射隔日1次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g静脉滴注每天1次静注人免疫球蛋白15g静脉滴注每天1次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相似文献   

9.
川参通注射液与头孢唑林配伍的抗菌活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滟  陈峥宏  朱以勇  王和 《中国药师》2003,6(6):338-340
目的:观察川参通注射液与头孢唑林钠注射液配伍的抗菌活性及稳定性。方法:将川参通注射液与头孢唑林钠注射液混合,以分光光度仪检测其吸收度值和以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检测其对葡萄球菌和淋病奈瑟菌的抑菌和杀菌活性。结果:川参通注射液与头孢唑林钠注射液的配伍剂为棕色澄清液体,无沉淀、混浊或絮状物,405nm波长处的吸收度值小于川参通注射液的吸收度值。抑菌及杀菌试验结果显示配伍剂的抗菌活性较川参通注射液或头孢唑林钠注射液单独使用的活性显著增高,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0005μg.ml^-1与0.000 002μl.ml^-1,MBC为0.1μg.ml^-1与0.0004μl.ml^-1;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为0.0005μg.ml^-1与0.000 002μl.ml^-1,MBC为0.05μg.ml^-1与0.0002μl.ml^-1;对淋病奈瑟菌的MIC为0.001μg.ml^-1与0.000004μl.ml^-1,MBC为0.5μg.ml^-1与0.002μl.ml^-1。结论:川参通注射液能够与头孢唑林钠注射液配伍使用,配伍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淋病奈瑟菌的抑菌及杀菌活性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1例28岁男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头孢曲松钠3.0g静脉滴注,2min后患者主诉嘴唇、龟头出现针刺样麻木感,难以忍受。立即停药,给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利巴韦林注射液0.7g+维生素C注射液3.0g静脉滴注,5min后患者主诉症状消失。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患者未有不适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11.
头孢哌酮钠致高热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37岁。因右髌骨骨折,于受伤当日(2004年6月17日)住入我院。患者既往无药物不良反应史。入院后依次给予①头孢哌酮钠3.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静脉滴注,2次/d;②维生素C注射液2.0g及维生素B6注射液100m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静脉滴注,1次/d;③止血敏3.0g及止血芳酸0.3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 l静脉滴注,1次/d。头孢哌酮钠分成两组,输液顺序分别放在第一和最后一组,患者输液结束约1h后出现寒战,颜面、四肢皮肤潮红。查体:急性热病容,颜面发绀,四肢皮肤潮红,寒战,双肺呼吸音变粗,R26次/min,P116次/m in,BP95/65m m H g(1m…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6h内注射用肌苷与50g.L-1葡萄糖注射液、100g.L-1葡萄糖注射液、9g.L-1氯化钠注射液、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林格氏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苷注射剂与5种输液配伍后,6h内注射用肌苷的含量和有关物质变化,并观察外观和pH值。结果在室温条件下,注射用肌苷与5种输液配伍6h后,外观、pH、含量和有关物质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肌苷可与上述5种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13.
注射用双黄连及双黄连注射液致过敏反应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男,18岁,因头痛、咽干、咽痛、体温38.5℃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静滴头孢拉定2.0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利巴韦林注射液0.5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注射用双黄连(冻干)3g加0.9%氯化钠注射液350mL。静滴双黄连15min后,出现皮肤瘙痒,继而出现皮疹,直径约1cm,分布于躯干、四肢,停止滴注双黄连,肌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mg,15min后患者皮疹逐渐消失。患男,48岁。因头痛、咽干、咽痛、扁桃体充血肿大、发热、咳嗽、乏力就诊,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静滴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100mL(0.6g),利巴韦林注射液0.6g加5%…  相似文献   

14.
甲氨喋呤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检测甲氨喋呤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鲎试验对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结果:3批甲氨喋呤注射液在浓度高于1.56 g·L-1时,影响细菌内毒素的测定,而在0.78 g·L-1或更低浓度时则没有干扰作用;所测样品(100g·L-1)细菌内毒素的含量均小于150 EU·g-1.结论:可建立甲氨喋呤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相似文献   

15.
注射用赖氨匹林与30种药物在输液中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氨匹林为阿司匹林和赖氨酸的复盐,作用同阿司匹林,其特点是适于肌注或静注,血浓度高,副作用小.临床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和疼痛,疗效较好.本试验用30种临床常用药与之在输液中配伍,并在不同时间观察输液的外观性状、pH值的变化,以判断其配伍后的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药品与仪器 注射用赖氨匹林(0.9g),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0.5g:250ml),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0.4g:100m1),氧氟沙星注射液(0.2g:100m1),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100mll),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0.2g:100ml),注射用青霉素钠(80万U),注射用头孢拉定(500mg),头孢呋辛(750mg),头孢羧甲噻肟(1g),头孢唑林钠(0.5g),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300mg:2ml),头孢曲松钠(1g),头孢噻肟(1.0g),哌拉西林钠(0.5g),硫酸阿米卡星(20万U:2m1),硫酸庆大霉素(8万U:2ml),安灭菌(1.2g),注射用磷霉素钠(2.64g),盐酸去甲万古霉素(400mg),硫酸奈替米星(100mg:2m1),乳糖酸红霉素(25万U),三氮唑核苷(5%:2m1),阿昔洛韦(250mg),地塞米松(5mg:1ml),辅酶A(100U),ATP(20mg:2m1),KCl(1.5g:10ml),VitC(0.5g:5ml),654-Ⅱ(10mg:1 m1),VitB6(50mg:1ml).  相似文献   

16.
汪志云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155-1155
患者,女,54岁,因咽喉疼痛2d,于2009年8月10日来院诊治。诊断为“急性咽炎”,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3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及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0.4g+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调查了2005年3月至5月我院门诊36 850张处方,初筛出不合理用药处方86张,在此特挑选7例有代表性的处方进行分析探讨,以供临床参考。1用药方法错误处方1:注射用头孢噻肟钠2 g×1支 注射用赖氨酸阿司匹林0·9 g×1支 西咪替丁注射液0·4 g×1支 维生素C注射液0·5 g×2支 碳  相似文献   

18.
1例57岁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因服用西格列汀、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改用二甲双胍0.5 g口服、3次/d,阿卡波糖0.1 g口服、3次/d,利司那肽注射液20 μg皮下注射、1次/d。并用药物有甲钴胺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厄贝沙坦和比索洛尔。治疗前患者血压为116/71 mmHg(1 mmH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进雪莲注射液的除杂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损失率为评价指标筛选雪莲注射液除杂工艺条件。结果雪莲注射液提取液的澄清条件为:药液质量浓度为500 g.L-1,澄清剂质量浓度为5 g.L-1,澄清剂用量为2B1A(每100 mL待处理液加入配制好的B黏胶液2 mL,A黏胶液1 mL),先调pH值。结论该工艺提高了雪莲注射液的澄明度和成品率,制得的雪莲注射液明显减轻局部刺激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1例女性患者因头部外伤,给予酚磺乙胺3 g,醒脑静注射液20 m L,乙酰谷酰胺0.6 g,甘油果糖250 m L,qd,静脉滴注对症治疗;2 d后停用酚磺乙胺;用药至第13天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后约1 h出现寒战发热(39.4℃);第14天静滴醒脑静注射液后再次出现发热寒战,该患者发热寒战与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存在因果关系,故考虑该发热寒战是醒脑静注射液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