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中p33ING1b与p5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Zhu Z  Zhu M  Ni C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9):1332-1336
目的研究p33ING1b与p5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ING1b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突变率.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了5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51例癌旁肝组织及12例正常肝组织中p33ING1b和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了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了28例配对癌及癌旁肝组织中ING1b基因两个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对有异常泳动条带的DNA片段分别克隆测序.结果在5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中,p33ING1b、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2.1%和57.9%,p33ING1b、p53表达均呈阳性者有19例(33.3%),且两者在癌组织中阳性分布区域相同;p33ING1b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在癌组织中呈显著正相关(r=0.783, P<0.01);配对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33ING1b蛋白在13例癌旁肝组织及2例正常肝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在57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有35例(61.4%)HBV X蛋白呈阳性,其病理类型均为肝细胞肝癌,在51例癌旁肝组织中检出HBV X蛋白阳性者39例(76.47%),癌组织中HBV感染与p33ING1b、p53蛋白表达均有关(P<0.01);PCR-SSCP结果表明,ING1b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突变率较低为7.1%(2/28).结论 p33ING1b、p5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33ING1b的存在可能还有其他不依赖p53蛋白的途径;HBV感染与p33ING1b、p53蛋白表达均有关;基因突变不是p33ING1b丧失抑癌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邹琼  章宗籍 《医学综述》2002,8(12):713-715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至今为止 ,其发生的分子机制还不太清楚。Barbacid小组曾鉴定出肝癌有关的基因谱 :N ras、C myc、C fos、ING Ⅱ、C fms、p16、p5 3 ,这说明肝癌是一种多基因相关性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由正常肝细胞转变成肝癌细胞其最根本的环节在于肝细胞内相关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与相关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突变 ,使肝细胞逐渐发生增生腺瘤样病变与癌变。p16基因是 1993年发现的继p5 3抑癌…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大约有250000名患者死于肝细胞癌。虽然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HCC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届中晚期而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机会,所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甲胎蛋白是目前临床上诊断HCC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随着对HCC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与HCC相关的肿瘤标记物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肝细胞癌占原发性肝癌的80%~90%,肝细胞癌的死亡率较高。早期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而早期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肝细胞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的方法,并且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目前常用的血清标志物为AFP、AFP异质体、AFPmRNA、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α-L-岩藻糖苷酶等。联合使用这些标志物有助于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临床诊断于血清学标志物和相关影像学技术。甲胎蛋白作为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肝细胞癌肿瘤标志物,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筛检、早期诊断及治疗过程。但是临床中约有1/3的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正常,对于这部分患者,分析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病理特征,相关新的特异性标志物的探索,影像学技术的合理应用,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细胞癌血清学标志物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病死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病死率的18.8%,发病隐匿、进展快、恶性程度高,因此早期诊断甚为关键。目前,PHC常用的血清学标志物主要是甲胎蛋白(AFP),但单用AFP对于肝癌筛查不是很理想,容易漏检及出现假阳性。近年来,出现很多新的原发性肝细胞癌血清学标志物,对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基因治疗及预后有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探索其作为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MSP和RT-PCR分别检测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样本和癌旁组织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结果 60例PHCC组织样本中有51例存在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85.0%),均检测不到mRNA表达,癌旁组织甲基化阳性率为5%,mRNA表达正常.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病理分期和直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血清AFP水平无关.结论 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PHCC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为PHCC诊 断和评估提供重要分子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174例为研究对象,提取血样经放射疫分免析法测定血清AFP、SF、CA199、CA125、C50、CA153值;结果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阳性检出率大小顺序为AFP、SF、CA199、CA125、C50、CA153;在AFP检测阴性的患者中,阳性检出率大小顺序为SF、CA125、CA199、CA153、CA50;对AFP和SF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至94.8%。结论AFP仍然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指标,SF是仅次于AFP的第二个肝癌诊断指标,AFP和SF的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阳性检出率,有利于肝癌的临床筛选。  相似文献   

9.
肝癌的实验室诊断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检  蒋敬庭 《医学综述》2009,15(13):1969-1971
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肝癌的早期诊断、肿瘤进展的监测、疗效判定、复发和患者生存率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的有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DCP)、血清铁蛋白、α-L-岩藻糖苷酶(AFU)、肝细胞生长因子与分子生物学检测p53基因等。近来新发现的甲胎蛋白免疫球蛋白M复合物(AFP-IgMIC)和人类印迹基因之一的DLK1可能将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莫永祥  徐校成  邵国良 《浙江医学》2009,31(5):651-652,721
肝细胞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程发展迅速,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属中晚期,绝大多数已失去手术机会。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因其疗效确切、微创、简便,目前已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作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措施得到了广泛认可,但离彻底根治肿瘤还很遥远。研究表明抑癌基因p53是一种抑制肿瘤的基因,是细胞内关键的“看家基因”,可影响多种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