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低抗(耐)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油2790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油2790是利用陕2A不育系等材料,经测交、诱变、杂交和回交等方法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品质优、抗(耐)病性强、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征.河南省区试平均产量2 853.8kg/hm2,比第一对照豫油2号增产19.4%,比第二对照秦油2号增产8.7%;全国(黄淮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 677.5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5.76%.种子芥酸含量0.10%,商品籽饼粕硫甙含量19.67μmol/g.  相似文献   

2.
丰产早熟抗病亚麻新品种天亚8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亚8号是以列诺特为母本、天亚6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不同生态区穿梭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抗病油纤兼用型亚麻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好、抗病性强、油分品质较好、早熟、适应性广等特点.甘肃省区试平均产量1 324.95kg/hm2,比对照陇亚8号增产10.2%.全国(华北、西北)胡麻区试平均产量1 729.8kg/hm2,比对照品种陇亚8号增产6.29%.生产示范最高产量3 062.3kg/hm2,比当地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1.89%.籽实平均含油率39.07%,其中亚油酸含量14.35%,亚麻酸含量52.98%.  相似文献   

3.
2005年永州市零陵区农业局经作站引进湘杂棉6号F1试种,皮棉产量高的达到2225kg/hm2,平均皮棉产量1873kg/hm2。2006年该镇种植了140hm2湘杂棉6号F1,占该镇棉花面积的88.4%,平均皮棉产量达到1970kg/hm2,比上年平均皮棉增产达97kg/hm2。在黄田埔镇设计6个已在当地种植一定面积的棉花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试验表明,湘杂棉6号子棉、皮棉产量比对照湘杂棉2号分别增产4.0%和5.76%,比中29增产9.76%和9.24%。  相似文献   

4.
豫谷13是安阳市农科所1990年来选育审定的第8个谷子新品种,突出表现高产、优质、多抗.2005-2006年参加华北夏谷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794.6kg/hm2,较对照国审品种豫谷5号增产5.21%,居参试品种第2位;2006年参加生产示范试验,产量4735.5kg/hm2,较对照豫谷5号增产9.76%,居参试品种第2位.豫谷13抗白发病、线虫病,生育期84d.  相似文献   

5.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冀花13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花13号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9813(冀花6号)作母本,开选01-6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在国家北方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冀花13号平均荚果产量分别达4149.4kg/hm2和3904.5kg/hm2,较对照花育20号分别增产13.6%和12.1%,油酸含量79.6%,油酸/亚油酸比值19.4。国家长江流域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冀花13号平均荚果产量分别达4806.0kg/hm2和4215.5kg/hm2,较对照中花15分别增产5.86%和10.32%,油酸含量77.8%,油酸/亚油酸比值18.9。2014年2月、2015年1月冀花13号先后通过国家鉴定和国家扩区鉴定。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的需要,以中花10号为母本,与自选品系漯河紫皮杂交,用一粒传法结合南繁加代选育出高产、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漯花10号。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其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的结果:两年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645. 5 kg/hm^2,比对照增产2. 32%,籽仁产量3513. 0 kg/hm^2,比对照增产6. 73%;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125. 15 kg/hm^2,比对照增产7. 96%,籽仁产量3118. 5 kg/hm^2,比对照增产12. 48%。  相似文献   

7.
特早熟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青杂3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杂3号(原代号为E144)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培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在国家春油菜区域试验早熟组中平均产量为2 340.1㎏/hm2,比对照白菜型油菜品种青油241增产39.3%;在国家春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407.5kg/hm2,比对照青油241增产45.1%.在青海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790.2kg/hm2,比对照青油241增产47.6%;在青海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989.1㎏/hm2,比对照青油241增产50.2%.青杂3号种子含油量44.27%,芥酸含量0.50%,硫甙含量29.40μmol/g.全生育期110d左右.  相似文献   

8.
豫花37号是以高产、广适性品种海花1号为母本,以高油酸小果开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择,在分离世代综合运用近红外品质检测、异地生态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珍珠豆优质高油酸花生新品种。2012年和2013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型优质花生区试,两年9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达到4583.55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普通油酸品种)增产2.68%;2014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花生生产试验,6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5084.4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10.84%;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夏直播生育期116 d左右。本研究进一步对豫花37的遗传背景和控制油酸含量的两对主效基因的突变类型进行了分析,对后续高油酸品种选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花生新品种开农49选育及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开农49丰产、稳产、早熟、抗病、适应性强.河南省两年区试籽仁产量比对照豫花8号增产14.37%、比豫花11号增产12.21%,两年国家区试籽仁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1.21%,河南省生产试验籽仁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11.02%,综合评比优.  相似文献   

10.
定亚21号是甘肃定西旱农中心油料试验站以红木为母本,陇亚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经多年多点多项次试验示范,表现抗旱、抗病、抗倒等综合抗逆能力强,油纤兼用,水、旱地均适宜种植.1996-1998年连续三年甘肃省胡麻联合区试,水地平均产量2 229.6kg/hm2,比对照陇亚7号增产10.53%;旱地平均产量867.45kg/hm2比对照增产18.33%,位居九个参试品系首位.1996-1998年参加全国旱地组胡麻区试,产量750~1 800kg/hm2 ,比对照定亚17号增产6.1%~11.1%.  相似文献   

11.
抗寒、抗病优质油菜杂交种豫油5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豫油5号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抗寒、抗病等特点。不育系的不育率稳定在98%以上,恢复系恢复力强,配合力高。河南省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508.0kg/hm^2,比优质对照种豫油2号增产22.1%,达极显著水平,比非优质杂交种秦油2号增产5.1%。全国(黄淮区)区试平均产量2702.2kg/hm^2,最后产量4053.4kg/hm^2。高抗病毒病,抗(耐)菌核病,抗寒性强。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14%,硫甙含量24.90μmol/g,含油量43.01%。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濉科928是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以巨丰×豫豆21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高产、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 490.0 kg/hm2,比中豆20(CK)增产6.51%;2005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51.2 kg/hm2,比中豆20(CK)增产12.36%.产量具有一致的平均稳定性.籽粒蛋白质含量44.93%,蛋脂合计62.39%.蛋白质产量1 001.9~1 253.9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15.41%~23.39%.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出增产潜力大、品质优、生育期适中、综合抗好,适于黄淮南部地区作中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3.
鄂薯7号两年省区试12点次综合鲜薯平均产量44 064.0 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23.95%,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薯干产量11 640.0 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11.8%,居参试品种第二位.研究表明,鄂薯7号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干物质转化快、净同化率高.  相似文献   

14.
双亚15号是[87-424(双亚五号)×比引7号]杂交育成的纤维亚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纤抗逆性强等优点.区域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产量分别为5189.4kg/hm2、821.4kg/hm2、1233.0kg/hm2和652.7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1.8%、18.6%、15.0%和13.0%.生产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产量分别为5593.5kg/hm2、901.1kg/hm2、1376.5kg/hm2和634.9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黑亚11号增产11.3%、18.3%、12.8%和9.5%.该品种长麻率19.2%、全麻率29.2%,纤维强度262N.  相似文献   

15.
采用系统育种方法从湘苎2号种子繁殖后代选育成功赣苎4号(原代号93-24)新品种,全国区试平均原麻产量2556.6/hm2,比对照品种湘苎2号增产15.5%;单纤维支数三季平均1825m/g,单纤维强力58.95CN.品系试验平均原麻产量2903.1kg/hm2,比对照品种湘苎3号增产33.5%;单纤维支数2012m/g,强力29.2 CN.生产试验中二、三龄麻平均产量2478kg/hm2,比对照品种赣苎 3号增产13.9%.该品种为中根丛生型,抗风性较强,高抗花叶病、炭疽病和根腐线虫病;生育期中熟偏晚,全年三季工艺成熟天数合计195天左右.该品种于2005年12月通过中国麻类作物品种鉴定委员鉴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6.
甜菜新品种新甜1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甜18号是石河子甜菜研究所选育的抗丛根病二倍体雄性不育多粒型杂交种,在2006~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14个点次的块根产量平均为82156.5kg/hm2,比对照KWS2409增产3.99%,含糖率平均15.21%,比对照低0.09度.产糖量平均12745.5kg/hm2,比对照增糖4.3%.在丛根病抗性鉴定中,两年平均块根产量为102182.3kg/hm2,比对照KWS2409增产33.92%,含糖率15.10%,比对照低0.08,度产糖量平均18475.5kg/hm2,较对照增糖35.0%.该品种丰产性能稳定,抗病性强,适应范围广.  相似文献   

17.
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种杂97060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系"杂交油菜杂97060具优质、高产、抗寒、抗病等突出特点,其不育系不育率稳定在98%以上,恢复系恢复力强,配合力高.在河南省优质杂交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 551.5kg/hm2,比第一对照种豫油2号增产28.4%,比第二对照种非优质高产杂交种秦油2号增产13.1%,均达极显著水平.杂97060高抗病毒病,抗(耐)菌核病,抗寒性强.芥酸接近于零(未检出),硫甙含量26.80μmol/g,含油量43.84%.综合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育种攻关要求,适宜出口创汇和国内综合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18.
双亚13号是以211×Diane的F2代花药为材料,通过花药培养育成.经所内、异地、区域和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高纤、优质、抗病、抗旱、抗倒伏能力强等优点.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原茎5468.5 kg、长麻889.0 kg、全麻1353.1 kg、种子473.3 kg,比对照品种黑亚11号分别增产9.9%、13.9%、14.9%、4.9%;2007年生产试验,原茎、长麻、全麻、种子产量分别为5776.4kg/hm2、947.2 kg/hm2、1363.7 kg/hm2、621.4kg/hm2,分别比对照黑亚11号增产7.2%、21.0%、15.9%、9.5%.长麻率21.0%,全麻率30.3%,均比对照高2.4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58.17N.  相似文献   

19.
豫花8号是具有高产、优质、中早熟、高蛋白特点的花生新品种。1988~1994年7年46点次试验,平均产量2918.1kg/hm2,比当地当家品种豫花1号增产15.5%。大田生产一般荚果产量4500kg/hm2。蛋白质含量为31.05%。生育期120d左右。百果重205.4g,百仁重85.6g,出仁率75%~78%。  相似文献   

20.
亚麻新品种双亚1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亚12号是杂交(双亚5号×Viking)育成的纤维亚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纤、抗逆性强等优点.区域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产量分别为4947.5kg/hm2、811.0kg/hm2,1208.8kg/hm2和604.3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9.8%、14.5%、11.5%和9.3%.生产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产量分别为5567.8kg/hm2、874.2kg/hm2、1321.5kg/hm2和541.0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8.7%、16.4%、10.3%和8.8%.长麻率19.6%、全麻率29.8%,纤维强度257.3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