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阴乳腺癌(TNBC),即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约占乳腺癌的15.0%~25.0%,具有易复发、易转移和预后差的特点,且不能从内分泌治疗和Her-2靶向药物治疗获益。其治疗为化疗、手术及放疗的综合治疗,有效的靶向治疗正在探索中。该文主要就TNBC的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及预后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菅若男  朱佳林 《肿瘤药学》2022,12(2):167-172
三阴性乳腺癌(TNBC)即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具有较高的组织学级别,较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更具侵袭性,且易发生内脏转移。目前,临床对TNBC多采用细胞毒性药物进行常规化疗,但极易产生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不耐受。使用铂类药物治疗转移性TNBC,药效持续时间短、毒性大,中位总生存期仅9~12个月。鉴于TNBC的化疗效果欠佳,临床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从而根据患者的肿瘤分子亚型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就TNBC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恶性度最高的分型,具有肿瘤体积较大、高组织学分级、高侵袭性、高死亡率等特点。近年来,中医药在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和转移、逆转化疗耐药、调节免疫、增强疗效、减轻辅助治疗不良反应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本文从TNBC的中医认识、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内治、中医外治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TNBC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三阴乳腺癌(TNBC)侵袭性强,预后差。本研究比较术后辅助TE(多西紫杉醇,表阿霉素)和EC(表阿霉素,环磷酰胺)两种化疗方案的预后。方法对术后接受6周期以上的TE和EC方案辅助化疗的三阴乳腺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后免疫组化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均阴性者定义为TNBC,分析两种化疗方案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总共TNBC患者128例,接受TE方案56例,EC方案72例。TE方案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5%、76.7%和65.3%,EC方案的分别为98.7%、75.6%、57.1%。两者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BC术后含紫杉类的化疗方案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三阴乳腺癌(TNBC)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在新辅助化疗(NAC)中获得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循证医学提供更为确切的数据.方法 检索PubMed和Cochrane Collaboration Library数据库,纳入乳腺癌NAC中包含TNBC和HER-2阳性病例的文献,应用相对危险度(RR)对比TNBC和HER-2阳性两组患者获得的pCR率.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病例数量为1076,其中TNBC组获得28.2%的pCR率,HER-2阳性组为20.0%,两组RR为1.6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0-2.03,无明显异质性和发表偏倚.结论 TNBC较HER-2阳性乳腺癌在NAC中获得更高pCR率.  相似文献   

6.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阴性的乳腺癌亚型,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转移等特点。因为缺乏治疗靶点,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取得众多进展。本综述总结了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的主要方式,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肿瘤疫苗和溶瘤病毒疗法。我们从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角度介绍了各治疗方式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免疫治疗潜在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与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7.
魏万  唐杰  封紫玉  甄林林 《安徽医药》2023,27(12):2343-2346
生物标志物可用于靶向治疗的诊断、预后和预测。雌激素受体(E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已经成为指导乳腺癌治疗的标准生物标志物。雄激素受体(AR)是一种属于核受体超家族中的类固醇受体,与前列腺癌的发展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R在乳腺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R被认为是乳腺癌中有用的生物标志物。现有的生存分析表明,AR在ER+乳腺癌中起到肿瘤抑制作用,是一种有利的预后标志物,而AR在ER-乳腺癌中起肿瘤启动子作用,包括在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不良预后因素。AR还被证明可以预测ER+乳腺癌对辅助激素治疗和TNBC中新辅助化疗的反应潜力。然而,也有相关研究得出与以上相互矛盾的结果,这可能是肿瘤和AR阳性评分方法之间的内在差异导致的。有人建议应用AR表达状态来指导不同乳腺癌亚型的治疗。在未来,AR将成为乳腺癌的可行生物标志物,在乳腺癌中使用AR拮抗剂的临床试验是活跃的,单独靶向AR或其他治疗剂为乳腺癌的现有疗法提供了替代方案。因此,如果要使用AR靶向治疗,AR表达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刘蕾  张瑾 《天津医药》2018,46(12):1363-1368
三阴性乳腺癌(TNBC)作为乳腺癌一种预后较差的亚型,在出现化疗药物抵抗的情况下,由于缺少其他有效治疗方法,疾病往往易快速复发转移。因此针对TNBC新治疗靶点及靶向药物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针对目前TNBC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包括ADP合同聚合酶抑制剂、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靶向药物、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等,以期从中找出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的靶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三阴性乳腺癌(TNBC)侵袭程度高,预后不佳,由于其缺乏特定的靶标,目前治疗仍以化疗为主。根据TNBC的转录组学和基因组学特征,可将其分为6种分子亚型,其中管腔雄激素受体(AR)亚型起源于管腔,是由AR信号传导驱动的,抑制AR阳性表达可能是TNBC精准治疗的突破口。目前以比卡鲁胺和恩扎卢胺为代表的第一、二代AR抑制剂在TNBC治疗中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AR阳性表达越高,TNBC的预后越好,AR抑制剂可作为TNBC的治疗手段。此外,AR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是未来发展趋势,相关研究仍在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首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167例乳腺癌首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的表达情况,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型(TNBC)4个分子亚型。分析4种亚型患者临床及预后特征的差异。结果 167例患者中Luminal A型24例(14.37%),Luminal B型102例(61.08%),HER-2过表达型18例(10.78%),TNBC型23例(13.77%)。4种亚型均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pTNM分期中Luminal A型以Ⅰ期为主,其他3型以Ⅱ~Ⅲ期为主。手术方式中Luminal B型主要采用根治术,其他3型则以仿根治术为主。4种亚型患者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骨转移时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和乳腺癌肿瘤标志物水平、其他远处转移情况、骨相关事件(SREs)、药物治疗模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种亚型的中位无转移时间分别为53、34、15、33个月(Log-rank χ2=10.592,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90、116、63、61个月(Log-rank χ2=13.080,P<0.01);骨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48、23、18个月(Log-rank χ2=15.590,P<0.01)。HER-2过表达型中位无转移时间最短,其次为TNBC型和Luminal B型,Luminal A型最长。TNBC型患者总生存时间最短,其次为HER-2过表达型和Luminal A型,Luminal B型最长。分子亚型、pTNM分期、靶向治疗、SREs、CA153水平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ER-2过表达型和TNBC型的死亡风险分别是Luminal A型的2.799、2.306倍,Luminal B型的死亡风险比 Luminal A型下降了62%。结论 4种分子亚型的乳腺癌首发骨转移患者中,HER-2过表达型和TNBC型患者预后较差;HER-2过表达型最早出现骨转移。  相似文献   

11.
尼杰  智英辉  只向成 《天津医药》2013,41(4):317-320
【摘要】目的 探讨P53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预后的意义及其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 29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新发组),采用肿瘤原代细胞胶原凝胶体包埋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CD-DST法)进行常用化疗药物(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吡柔比星、诺维本、顺铂)的体外检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中P53的表达,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同时回顾性收集有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及完整的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的153例TNBC患者资料作为随访组,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期的因素。结果 29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TNBC患者43例,其中P53阳性表达率为62.79%(27/43),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30.65%,76/248)。在组织学Ⅲ级患者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66.04%,高于组织学Ⅰ级(23.73%)和Ⅱ级(30.17%)的阳性表达率。P53是影响TNBC患者无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其阳性表达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低于阴性者(69.7% vs 89.4%,P = 0.001)。对顺铂化疗药物敏感的TNBC中P53阳性表达率低于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8)。结论 P53阳性是判断TNBC预后较差的指标之一,其表达和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法在乳腺癌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乳腺癌患者75例,所有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化疗+中医药组和化疗组。化疗组术后给予化疗治疗;化疗+中医药组在化疗治疗同时给予益气活血法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等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化疗+中医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化疗组,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等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化疗组,P<0.05。化疗+中医药组患者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跟化疗组相似,P>0.05。化疗+中医药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化疗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在乳腺癌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化疗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随机均分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A组)和单用唑来膦酸治疗组(B组)。结果两组患者骨疼痛缓解率、生存质量改善率及毒副反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骨病灶控制率分别为50%(6/24)与16.7%(2/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骨转移安全有效,是临床优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节拍性化疗治疗三阴乳腺癌(TNBC)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TNBC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脱发的毒性反应的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节拍性化疗治疗转移性TNBC的临床疗效显著,毒性反应较少、反应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5.
<正>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一种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亚型(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乳腺癌亚型,具有高侵袭性、恶性程度高、治疗棘手等特点。由于其不表达ER、PR和Her-2,不能从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的靶向治疗中受益,其治疗手段相对于其他乳腺癌亦相应受到限制。目前逐渐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TNBC的临床研究新  相似文献   

16.
抗体偶联药物(ADC)是一类治疗乳腺癌的新型靶向药物,由连接子将化疗药物同单克隆抗体(单抗抗偶联而成,以单抗作为载体将化疗药物靶向运输至目标肿瘤细胞内发挥抗肿瘤作用。根据ADC作用于不同靶点的抗原,分为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2 (Trop-2)及其他分子等类型。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3种ADC获批治疗乳腺癌,除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T-DM1)、曲妥珠单抗-德鲁替康(T-DXd)外,还有可使三阴性乳腺癌(TNBC)获益的戈沙妥珠单抗(SG)。ADC在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中疗效显著,同时在治疗晚期TNBC和部分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中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人群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刘梅  张敏  只向成 《天津医药》2019,47(4):409-413
目的 探讨术后补充化疗对完整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获病理完全缓解(pCR)的ⅡA~ⅢB期乳腺癌患者预 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完整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获 pCR的 208例ⅡA~ⅢB期的乳腺癌患者,其中 81例患 者术后行补充化疗(补充化疗组),127例未行补充化疗(未补充化疗组)。分析 2组患者 3年总生存率、3年无病生存 率及影响复发转移的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 40 个月,全组无病生存率为 76.9%(160/208),3 年总生存率为 88.9%(185/208)。补充化疗组较未补充化疗组无病生存率提高(87.7% vs. 72.4%,P<0.05)。补充化疗组和未补充化 疗组 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94.2%和 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雌激素受体(ER)状态、孕 激素受体(PR)状态、HER-2状态及术后补充化疗情况是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未补 充化疗(HR=2.044,P=0.033)和 HER-2阳性(HR=3.418,P<0.001)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后补充化疗可提高完整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获 pCR的ⅡA~ⅢB期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HER-2阳性 患者的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是女性癌症中最常被诊断出的疾病,其死亡率在女性癌症中排第二 [1].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由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肿瘤异质性以及局限的治疗手段导致患者通常具有相对较差的结果 [2].在疾病的早期和晚期,化疗是TNBC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TNBC...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再生基因衍生家族成员IV(regenerating islet-derived family, member 4, Reg IV)在恶性乳腺癌及其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40例恶性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LA型30例、LB型50例、HER-2+30例、TNBC型30例。以其中75例癌旁的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EnVison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生物数据库分析Reg IV蛋白和基因在恶性乳腺癌及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Reg IV蛋白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25.33%)低于癌组织(49.29%),在非TNBC中的阳性率(56.36%)高于TNBC型(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eg IVmRNA在恶性乳腺癌中的表达量(2.040.66)高于正常乳腺组织(1.190.47),且在TNBC型中的表达量均低于非TNBC型乳腺癌(P<0.05);(3)Ualcan数据库中Reg IV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TNBC型中的表达较TNBC的表达水平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GCBI数据库中,Reg IV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量亦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 ;(4) Reg IV在ER、PR和HER-2阳性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而与EGFR和Ki-67表达无关;(5)Reg IV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及预后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部位无关。结论 Reg IV在乳腺癌,尤其非TNBC型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作用,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有望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钟良清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29-163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生长因子受体(HER-2)、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5例乳腺癌患者中ER、PR、HER-2和P—gp、GST-π多药耐药的表达。结果85例乳腺癌患者中ER阳性率为52%,PR阳性率为51%,HER-2阴性率为54%,P-gp检测为(-)~(+)占85%,GST-π检测为(-)~(+)占69%,与乳腺癌临床化疗有相关性。结论 ER、PR、HER.2、P—gp联合表达与乳腺癌化疗密切相关,检测ER、PR、HER-2、P-gp和GST-π对乳腺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