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光纤光栅的色散特性,介绍了利用均匀光纤光栅透射色散特性进行色散补偿的原理,对级联光纤光栅用于波分复用(WDM)系统多信道色散补偿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光纤光栅参数,级联光栅能够对WDM系统中由于常规光纤而色散展宽的光脉冲进行有效的色散补偿.  相似文献   

2.
一种用于高速DWDM系统的色散补偿新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特别是单信道速率为10Gb/s以上的系统中,色散补偿是提高信噪比(SNR)、改善系统性能的必要手段。从实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单通道40Gb/s、80个通道的高速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的色散补偿方案,即采用全拉曼放大,将色散补偿光纤进行合理的配置,达到色散补偿的目的。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案可实现在普通单模光纤中跨距500km的传输。  相似文献   

3.
基于波分复用(WDM)系统中级联光纤光栅色散特性,研究了皮秒脉冲宽度以及光纤光栅长度和耦合系数等参数对脉冲压缩的影响;以高斯脉冲为例,运用等效色散的方法数值模拟了皮秒脉冲经过常规光纤和级联光纤光栅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参数,级联光纤光栅可以对在普通光纤中色散展宽的脉冲进行色散补偿.还发现,进一步增加光栅长度,可使脉冲得到有效压缩.  相似文献   

4.
随着刚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容量正在陕速增长,从而促使波分复用技术不断进步。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的开通大大增加了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目前,国内传输速率为10Gbit/s密集波分短用系统已经投入商用,不远的将来,更高速率的传输系统也会投入应用。在波分复用系统中,为了克服色散对通信距离及速率的限制,必须对光纤进行色散补偿。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使用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NZ-DSF,G655),不仅克服了G.652光纤在1550nm披长的高色散值对传输系统限制的缺点,也消除了G653光纤在1550nm波长零色散而造成的非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申静  李俊奇 《激光技术》2019,43(5):641-645
为了研究光差分相移键控(DPSK)调制格式在光纤高速传输系统中的色散补偿, 利用色散补偿光纤(DCF)的色散补偿原理, 对40Gbit/s光纤传输系统进行色散补偿, 分析了40Gbit/s单通道光纤传输系统中3种DPSK调制格式信号的频谱特性; 仿真了3种码型的色散容忍度以及3种调制格式在考虑光纤的非线性下的色散补偿方案。结果表明, 光非归零码差分相移键控(NRZ-DPSK)信号具有最好的色散容忍度, 但其受非线性的影响比较大; 33%归零码差分相移键控(33%RZ-DPSK)信号的色散容忍度差, 但其色散补偿后的效果优于NRZ-DPSK; 而载波抑制归零码差分相移键控信号对色散和非线性效应都有较好的抑制; 3种DPSK调制格式均在对称补偿2方案中色散补偿的效果最佳。此仿真研究对光DPSK信号在光纤中的色散补偿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DCF色散补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光纤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研究了利用色散补偿光纤(DCF)进行色散补偿的三种方案,数值模拟了采用这三种方案对在G.652光纤上传输375 km速率为10 Gb/s和40 Gb/s光信号进行色散补偿时入纤光功率对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模拟结果,筛选出其中一种最好的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入纤光功率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输色散特性的可调谐色散补偿方案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分析了光纤光栅在禁带附近的光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输色散特性和应用变特性的新的色散补偿方案-级联光纤光栅可调谐色散补偿;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了它的色散补偿的可调谐性,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这种方案在光纤通信方面特别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散已成为光纤长距离、高速率通信中的巨大障碍.鉴于色散补偿光纤插入损耗大、易引入非线性效应等缺点,文章采用啁啾光纤光栅对系统进行色散补偿,克服了以上不足.通过分析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的原理,结合理论分析,提出在多通道波分复用系统中使用啁啾光纤光栅,以实现长距离无中继传输.  相似文献   

9.
利用啁啾光纤光栅(CFBG)串联的多波长色散补偿器对长距离传输的8个信道信号进行色散补偿,各个信道波长符合ITU-T标准,波长间隔为100 G.系统采用掺Er3+光纤放大器(EDFA)作为功率放大器,在2 015 km的G.652光纤上无前向纠错(FEC)无电中继实现8×10 Gb/s零误码传输.结果表明,利用CFBG构成的色散补偿器各信道补偿一致性好,CFBG不但能通过滤除带外噪声有效减小长距离传输中由放大器产生的自发辐射噪声(ASE)的积累,提高传输信号的信噪比(OSNR),而且其较低的非线性特性有利于抑止信号劣化,从而有效提高长距离波分复用(WDM)的传输性能,扩展无电中继传输距离.  相似文献   

10.
光传输系统中色散补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光纤色散的产生及其对传输系统影响的介绍,引出了色散补偿技术.在多种色散补偿方法中,侧重探讨了应用比较普遍的色散补偿光纤(DCF)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工程,具体阐述了光纤色散补偿模块大小在工程中如何计算、如何配备、如何放置等,获得了一些对实际色散补偿系统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信号能有效地在光纤中传输,提出了一种基于色散补偿光纤(DCF)与电子均衡器相结合的色散补偿技术,即在传输链路上采用DCF前置补偿/后置补偿,接收端进行电子均衡补偿。在optisystem15仿真软件中搭建了40Gbit/s的传输系统对非归零码NRZ信号的色散补偿仿真,通过与DCF前置补偿及后置补偿比较,在入纤功率较高及传输距离较长时,该系统有较高的Q值以及相对较低的误码率,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OptiSystem软件,对高速光纤传输系统中三阶色散(TOD)导致的脉冲失真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光脉冲信号通过光纤传输系统传输2000 km,不同的速率、占空比、脉冲形状和光纤类型对三阶色散的影响,同时比较了高斯脉冲和超高斯脉冲经过2000 km传输后的品质因数,发现高斯脉冲的品质因数优于超高斯脉冲的品质因数。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当同时考虑群速度色散(GVD)和三阶色散的时候,标准单模光纤(SSMF)和啁啾光纤布拉格光栅(CFBG)组成的高速光纤传输系统性能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介绍了光纤的色散和偏振模色散,及其对系统的影响,介绍了两种主要的色散补偿的方法;分析了在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中,光纤的各种非线性效应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一种用于40Gbit/s波分复用(WDM)系统的可调色散补偿方案,采用啁啾布拉格光栅的多通道色散补偿技术和掺铒光纤放大器的自动功率控制技术,可以对现有40Gbit/s主流调制编码格式的波分复用系统进行高精度的色散补偿,同时能提高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单信道传输速率的提高(10Gb/s、40Gb/s系统)和信号传输带宽的增加,光纤传输系统中的色散问题日益显著,目前的10Gb/s光传输系统中,主要采用色散补偿光纤(DCF)进行色散补偿。DCF具备能实现宽带补偿的优点,但也存在突出的缺点:非线性效应显著;损耗大(为补偿80km的光纤色散需增加8到10dB的附加损耗),长度随不同的色  相似文献   

16.
范崇澄  宋健 《电子学报》1995,23(12):18-22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高速多路波分复用(WDM)陆上级联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光纤通信系统的色散补偿方案,其特点是:利用特殊设计的色散位移光纤SDDSF(零色散波长λ0≈1.6μm,色散斜率S_0=0.05ps/km/nm2),在1550nm处产生-2~-4ps/km/nm的色散,以避免ITU-TG.653色散位移光纤在多路复用时的四波混频(FWM)效应;并利用ITU-TG.652标准单模光纤(非色散位移光纤NDSF)在1530~1570nm(EDFA工作带宽)范围内,有效地补偿SDDSF所引入的负色散。此方案可使单路数据率高于10Gb/s的波分复用系统,经1000km传输后因色散引入的眼图恶化量仍<1dB。  相似文献   

17.
基于DCF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色散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光纤色散的产生及其对传输系统的影响,引出了色散补偿技术.在多种色散补偿方法中,侧重探讨了色散补偿光纤(DCF)技术.基于DCF在标准单模光纤上传输2245 km的情况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对实际色散补偿系统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色散管理传输系统中克尔效应对偏振模色散的补偿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光纤的随机双折射效应可导致脉冲无规展宽即偏振模色散(PMD)。在零路径色散管理孤子传输系统中,二阶色散和三阶色散效应均被完全补偿,克尔效应成为一种有害因素会使脉冲变窄,但是当光纤的随机双折射被考虑时,克尔效应正好与PMD相互抵消,使光脉冲准稳定传输,不同的光纤偏振模色散参数分别对应不同的最佳系统功率。此外,如果考虑不同偏振方向的损耗差异,则即使在最佳匹配条件下,微小的偏振损耗差异也可产生很大的脉宽波动。因此,偏振相关损耗是影响脉冲传输质量的相当重要的因素,不论在理论计算还是在工程设计中都应当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19.
本分析了现有DCF进行色散补偿存在的缺陷,并对温度由-4℃~60℃变化时色散补偿光纤(DCF)、普通单模光纤(G.652)和非零色散位移光纤(G.655)在S、C和L波段的色散和色散斜率进行长时间测试,指出色散斜率不匹配是限制现有DCF在未来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中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光子晶体光纤实现10 Gb/s光传输系统的色散补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杨广强  张霞  任晓敏  黄永清  陈雪 《中国激光》2005,32(9):221-1224
利用光子晶体光纤(PCF)在10Gb/s光传输系统中对普通单模光纤中传输的光脉冲进行了色散补偿,获得了很好的补偿效果。实验中,10Gb/s光脉冲序列经过2.163km普通单模光纤被展宽后.利用26m长光子晶体光纤对其进行色散补偿.补偿后脉冲基本恢复到了初始形状。进一步的理论计算表明,此光纤在C波段20nm波长范围内对普通单模光纤能够实现较好的色散斜率补偿,补偿后剩余色散小于5ps/nm。理论与实验结果表明光子晶体光纤在色散补偿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未来光通信系统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