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2.
合成了无规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P(MMA/EA/MAA)],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和温度对乳液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体和引发剂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3.
自交联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沛辉  肖新颜  张会平  万彩霞 《化工进展》2007,26(10):1456-146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等为主要单体,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为含氟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交联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自交联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HFMA、NMA、复合乳化剂(SDS OP-10)、引发剂(KPS)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最终转化率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MMA)∶m(BA)=1∶1及搅拌速率210 r/min条件下,HFMA、NMA、SDS OP-10和KPS加入量分别为总单体量的7%、3%、3%和0.5%(均为质量分数),以及聚合温度75℃、反应时间4 h时,制备得到的乳液单体总转化率高,乳液凝聚率低,聚合反应稳定,涂膜的综合性能优良。此外,含氟乳胶膜的FT-IR及TG-DSC分析结果表明,HFMA有效地参与了共聚反应,提高了涂膜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4.
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与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陈沛智  陈艳军  严斌 《涂料工业》2002,32(10):11-14
以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以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用半连续滴加法制备了共聚物乳液,讨论了含氟丙烯酸酯用量,交联剂用量,乳化剂体系对共聚反应转化率的影响,以红外光谱和共聚物中氟元素的定量分析证明共聚反应发生,并对乳胶膜的吸水性及耐溶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含氟丙烯酸酯四元共聚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以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六氟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为原料采用半连续滴加工艺制备共聚物乳液。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对乳化剂用量和含氟单体的用量对乳液聚合及其产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FPA)乳液,采用红外光谱( FT-IR)、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热重分析仪( TG)、扫描电镜和表面能谱( SEM-EDS)等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并考察了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物质的量比,氟单体用量和超声时间对乳液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 6FA)、丙烯酸丁酯( BA)、苯乙烯( St)3种单体成功聚合,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 1.5∶1,超声时间为 60 min,氟单体用量为 10%时,乳液粒径最小且分布较窄,表面张力从 45.028 mN/m降至 33.399 mN/m,且乳胶膜粗糙度增加,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体预乳化方法结合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得了耐水性好和附着力高的舍硅羟基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羟基单体用量、有机硅单体用量与引入方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乳化剂B)为0.90%、w(引发剂)为0.45%、w(HEA)为10%、w(A-151)为5%时,合成的含硅羟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8.
用普通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考察了含氟丙烯酸酯(FA)和烷基丙烯酸酯(AAs)共聚单体在水相中的分散;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引发剂体系对不同氟单体体系的悬浮共聚合的影响;初步表征了FA/AAs共聚物胶乳及其乳胶膜的一些基本性质。实验结果表明,用普通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乳化剂复合可以制备得到分散稳定的含氟单体分散系;无须加入有机溶剂,FA和AAs可以实现有效共聚合,其共聚物乳胶粒子为多相形态结构;线形共聚物乳胶膜可以溶于典型的有机溶剂(如THF)中;而一定交联程度的共聚物乳胶膜则表现出了氟材料特有的疏水疏油性质。  相似文献   

9.
自交联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建国 《辽宁化工》1998,27(3):158-160
讨论了以K2S2O8作为引发剂,使用全滴加法制备自交联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乳液过程中,复合乳化剂用量及相对比例,引发剂用量及滴加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同热分解引发剂相比,对相同聚合体系,使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在较低温度聚合得到稳定的乳液。  相似文献   

10.
选用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以丙烯酸为交联点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出含羧基丙烯酸酯橡胶。研究了丙烯酸的用量对乳液聚合体系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含羧基丙烯酸酯橡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硫化胶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丙烯酸的引入有助于提高聚合体系的单体转化率;随着丙烯酸用量的增加,丙烯酸酯橡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明显上升;以1#硫化剂和邻二苯胍分别作为硫化剂和促进剂,能够有效硫化含羧基丙烯酸酯橡胶,且当丙烯酸用量为4%时,所制备的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5.8MPa和606%。  相似文献   

11.
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制备——种子及核乳胶粒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制得具有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球,首先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在其用量低于CMC的条件下,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酸丁酯(BA)的乳液聚合,制备了带羧基的种子乳胶粒.然后采用MMA、MAA和二乙烯基苯为单体进行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轻度交联的带羧基的核乳胶粒.该核乳胶粒经过核-壳乳液聚合和适当的碱处理工艺就可成为具有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球.采用粒度仪测定了乳胶粒的直径及其分布,采用TEM对乳胶粒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种子及核乳胶粒制备过程中单体加料方式、乳化剂用量及羧基单体种类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乳胶粒直径及其分布以及最终的中空聚合物微球结构形态的影响,确定了制备种子及核乳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制备种子阶段,SDBS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采用一次性加入单体的进料工艺;在核乳胶粒制备阶段,以MAA为羧基单体,所有单体采用"饥饿式"加料,半连续补加乳化剂并使乳化剂用量为核单体总量的0.15%时可保持聚合稳定性并保证无新乳胶粒生成.  相似文献   

12.
中空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制备中空乳胶粒子的过程中,复合乳液(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醛(MA))进行种子聚合时,St/BA的质量比和MA的用量对胶乳粒子的空径、粒径和表面羧基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St/BA的质量比为19,MA质量分数为单体的5.6%时,形成的乳胶粒子的空径最大。  相似文献   

13.
高强  沈慧芳 《精细化工》2012,29(2):182-186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乳化剂,偶氮二异丁眯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引入亲水性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及功能性单体丙烯酰胺(AM)〔m(DMC)∶m(AM)=1∶1〕来制备用于可再分散乳胶粉的阳离子苯丙乳液。探讨了聚合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种子单体用量、阳离子单体用量等对乳液及可再分散乳胶粉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为:聚合反应温度为(80±2)℃、DMC添加量为2%(以主要聚合单体质量计,下同)、CTAB用量为2%(以单体总质量计,下同)、AIBA用量为0.53%(以单体总质量计,下同)、种子单体用量为10.0%(以单体总质量计,下同)。在该工艺条件下,合成的阳离子苯丙乳液粒径大小和分布适中、性能稳定,由其所制得的可再分散乳胶粉含水率低、平均粒径小、再分散性优良。  相似文献   

14.
在生产N41丁腈橡胶乳液时,考察了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测定了乳液的粒径、黏度、表面张力和机械稳定性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转化率的升高,乳液的粒径、黏度和表面张力逐渐升高,机械稳定性逐渐降低;当转化率为80%时,乳液的各项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冯鹏  陈晓园  周娜娜  张宏嘉 《当代化工》2017,(11):2243-2247
合成胶乳表面施胶剂是常用的表面施胶剂,但是近年来合成胶乳的价格不断上升,给企业的成本带来巨大的压力。而生物胶乳作为环保型胶乳,又具备合成胶乳的功能,研究生物胶乳代替部分合成胶乳,有良好的前景。以丁苯胶乳、生物胶乳为原料,从胶乳配比、纳米粒子含量、分散速度、分散转速等方面着手,以抗张强度、平滑度、施胶度、白度为指标,得出了表面施胶液的最佳方案,即丁苯胶乳/生物胶乳为80∶20,纳米碳酸钙含量为8%,分散时间为80 min,分散转速为3 000 r/min。在适宜条件下进行表面施胶,纸张的施胶度可以提高10.74,并且抗张指数可以提高32.2%,平滑度等指标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A model structured latex that is capable of forming a self-curable elastomeric film under mil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was developed. In this model latex system, a small amount of dimethyl meta-isopropenyl benzyl isocyanate (TMI®) was copolymerized with n-butyl acrylate (BA) onto poly(butadiene-co-styrene) [(P(Bd-S)] seed latex particles. In the final stage of the film formation process, the latex particles coalesce with each other, and interdiffusion of PBA-based polymer chains in the shell layers of adjacent structured particles occurs. At this stage, the isocyanate groups in the P(BA-TMI) shell layer would begin to crosslink by either a moisture-cure reaction via trace amounts of water remaining in the latex film or by a post-added crosslinker that contains amine groups. Improved elastomeric properties of the latex film are expected from this kind of “interphase” crosslinking structure. However, latex films prepared from the model P(Bd-S)/P(BA-TMI) core/shell latexes were cracked and brittle, which was explain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highly crosslinked/grafted core/shell interphase zone. Saturation of the residual double bonds in the P(Bd-S) seed latex particles by hydrogenation was foun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phase zone and the degree of crosslinking during the second-stage polymerization. An elastomeric film with good mechanical and anti-aging properties was formed from this hydrogenated-P(Bd-S)/P(BA-TMI) structured latex. © 1997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64: 1143–1152, 1997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用二氧化硫凝聚MBS胶乳的新方法,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凝聚时间、颗粒粒径分布和粉体堆积密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MBS胶乳的质量浓度为80~120g/L,凝聚温度50~60℃,搅拌速度200r/min,二氧化硫体积流量25 L/min.经8 m3凝聚釜生产试验,所得样品有较好的形貌,颗粒多为圆球;堆密度0.42;粒度分布集中,40和180目之间的颗粒含量达96%.PVC/MBS合金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由于塑化时间缩短,抗冲强度和透光率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8.
赵祥迎 《弹性体》2011,21(2):66-69
丁腈橡胶(NBR)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合金是橡塑共混体系中一类重要的共混体系,NBR和PVC都属于极性聚合物,在共混过程中,相容性较好,因此这种体系被广为研究和应用。但此方法是选用粉末丁腈胶直接加入PVC中进行混炼共混,仍然存在共混不均匀的问题。本实验用乳液共混凝聚法制备了NBR/PVC共沉胶,研究了共沉工艺条件、丁腈胶种类与性能对NBR/PVC合金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纳米乳胶荧光颜料,研究了溶剂黄43用量,乳化剂、助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用量和超声波处理时间对纳米乳胶荧光颜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乳胶荧光颜料较佳的制备工艺为:溶剂黄43、十六烷(HD)和过硫酸铵(APS)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1.5%和0.8%(以单体质量计),乳化剂1-烯丙氧基-3-(4-壬基苯酚)-2-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用量为0.019 11 mol/L,超声波处理时间9 min,在该条件下制备的纳米乳胶荧光颜料的粒径为162.1 nm,具有较高的耐热和离心稳定性,纳米乳胶荧光颜料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517 nm,最大吸收波长425 nm。  相似文献   

20.
介绍天然胶乳手套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天然胶乳检查手套、外科手套、织物浸渍防护手套、家用手套、工业手套的用途、规格、特点和表面形式,指出因天然胶乳手套存在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的不足,促进了合成胶乳手套和人造胶乳手套的发展。丁腈胶乳检查手套因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成为天然胶乳检查手套的主要竞争者;低蛋白无粉天然胶乳外科手套、氯丁胶乳外科手套和聚异戊二烯胶乳外科手套成为对天然胶乳过敏症医护人员的选择;在非医疗领域,合成胶乳手套和人造胶乳手套适用于特殊领域的防护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