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鸡西盆地油页岩主要发育在虎林组和平阳镇组,其中平阳镇组的3号层是主要含矿组,为全区可采层。以油页岩样品及其化学分析数据为基础,从油页岩的矿石物理特征、地球化学指标、矿物质分析等方面对鸡西盆地永安矿区的油页岩进行了系统评价,并将含油率、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等矿石工艺参数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油页岩矿层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永安矿区油页岩具有含油率较高、发热量大、挥发分、含水中等、灰分和硫等有害组分低等特征,属中低灰分、低硫富油型优质油页岩矿藏。综合考虑矿层埋深、品位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永安矿区油页岩不适合地面干馏,最佳开发利用方式是原位开采。  相似文献   

2.
把阜康矿区西部煤层气高产区的构造位置、水文及水化学变化、煤层顶底板岩性等与甲烷含量相联系,发现构造和岩性控藏并存;通过8口参数井煤层埋深、厚度和煤层物性与含气量的关系发现:1)相同构造位置内煤层含气量随埋深增加而增加,而总体上深部含气量低于浅部。此外,理论含气量高于实测含气量,推断是下部气体向上逸散和次生生物气补偿的结果。2)含气量与煤层厚度呈对数关系,R2为0.650,说明了含气量一定程度上受煤层厚度的影响。3)煤的固定碳、灰分质量分数和密度与含气量的R2分别为0.912,0.900和0.889,相关性较高。4)以固定碳质量分数、灰分质量分数和密度为自变量的线性拟合所得预测与实测含气量符合度较高,R2为0.971。  相似文献   

3.
地层元素中子俘获伽马能谱测井解释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巨丰 《测井技术》1998,22(2):116-119
文中介绍了中子俘获伽马能谱测井中NaI(Tl)探测器获取地层的中子俘获γ射线谱,再由实测的俘获伽马谱求出地层元素重量百分含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从理论上导出了地层元素重量百分含量与每种元素俘获γ射线对实测谱的贡献份额(产额)及相对探测灵敏度之间的关系,为从实测浮获γ谱求取各元素重量百分含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沁水盆地胡底矿区为例,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野外电磁探测方案,开展探测试验;基于多元电磁探测数据,从地质解译、构造及煤储层参数定量评估等多角度实现煤层气富集区探测。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质解译方面,超低频电磁探测数据优势突出,可根据不同地层的电性特征有效识别不同岩层及煤储层;在断裂等构造解释方面,音频大地电磁探测数据获得的视电阻率二维反演结果可准确提取陷落柱及断层信息,且其位置分布及特征与地震数据基本吻合,对小断层识别效果较好;在煤储层参数定量评估方面,超低频电磁探测曲线异常中心深度、范围及幅值平均值分别与煤储层埋深、厚度及含气量相关性较好,为定量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煤储层含气量评估模型,预测精度达87.33%,与实测含气量的平均误差仅为0.17m3/t。基于多元低频电磁探测数据可从多角度为煤层气富集区的圈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中原乙烯CBL炉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反平衡法定量地计算了排烟温度、过剩空气系数、燃料不完全燃烧、风速、环境温度等各种因素对裂解炉热效率的影响程度,对设计与操作中如何提高裂解炉热效率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基于声波速度的经验公式进行地层压力预测时影响因素复杂的问题,应用弹性岩石物理模型来定量分析研究速度-压力关系的各种控制因素,提出孔构参数(γ)与压差之间的解析关系,并揭示压力对岩石体积模量和纵波速度等弹性性质的主控作用,进而准确预测孔隙压力。含气页岩中微裂缝及断裂发育时,异常高压下(高γ值)细小裂缝及扁平孔隙张开,岩石体积模量远低于其在静水压力下(低γ值)平均孔隙结构偏圆时的状态。结合岩心、测井及地震数据,利用此岩石物理压力关系刻画四川盆地丁山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压力三维空间分布变化,压力系数与含气量呈正相关,该预测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岩石物理压力关系的分析和方法的提出对非常规和常规油气田的勘探、生产和钻井安全都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北部保德南地区为例,通过煤层测井资料交会图分析、煤岩心实测含气量数据和测井数据的研究,得到煤层密度与含气量相关性高的敏感参数及其关系式。结合三维地震研究成果,用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得到密度数据体和煤层密度属性,对煤层含气量横向展布规律进行定量预测。将煤层含气量定量预测技术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北部保德南地区,为煤层气有利区评价和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风城超稠油油藏SAGD开发过程中水平段动用程度低、蒸汽腔扩展不均匀的问题,利用传热学理论及公式推导,得出水平生产井温度系数T*的半对数曲线斜率,即温降系数m与蒸汽腔体积存在的指数关系。通过风城A井区a1井组的数值模型拟合,计算了各测温点温降系数m,并回归出温降系数m与对应蒸汽腔体积的指数关系式,最后用邻井实测数据验证了关系式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邻井实测数据计算结果与数模结果基本一致,证明该关系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践中可直接利用此关系式描述蒸汽腔形态,为SAGD蒸汽腔的快速、定量描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动态氧吸附法表征钴钼系 HDS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原理、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用此法对CoO-MoO_3/γ-Al_2O_3、CoO-MoO_3-TiO_2/γ-Al_2O_3。体系的 HDS 活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两体系的 HDS 活性与室温动态氧吸附量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该法可作为一种快速半定量的表征方法。同时,对实验中出现的疑难因素结合助剂效应、载体效应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德士古水煤浆气化中氨生成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某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合成氨厂的实测数据,提出了德士古水煤浆气化中氨生成量和原料煤中氮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深部低煤阶煤渗透率研究可为深部煤层气评价选区提供关键依据。基于应力-孔隙压缩系数-渗透率三者关系理论分析,利用高温覆压孔渗透实验数据,构建了变孔隙压缩系数下深部煤层渗透率预测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变孔隙压缩系数下渗透率的预测模型较定孔隙压缩系数下渗透率预测模型能更为准确描述深部煤层渗透率,老君庙矿区的初始孔隙压缩系数为0.09 MPa-1,孔隙压力随有效应力变化的衰减系数为0.07 MPa-1,且初始渗透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根据孔隙压缩系数的定义,计算得到孔隙压缩系数。计算结果显示:实测孔隙压缩系数与拟合孔隙压缩系数之间的相关性较强;随着埋深增加,定孔隙压缩系数较变孔隙压缩系数模型下预测的渗透率偏低,揭示了该地区深部煤层渗透率并非如前所预期之悲观,仍存在一定可采潜力。  相似文献   

12.
TLC/FID方法测定催化裂化原料油的烃族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不同来源,不同种类的催化裂化原料油的薄层色谱图,提取了谱图特征变量,以偏最小二乘方法为数学工具,通过经典柱色谱法取得基础数据,建立催化裂化原料油的薄层色谱-烃族组成模型。采用该模型预测待测样品的烃族组成,并与经典柱色谱法的测定结果相比,饱和烃质量分数,芳烃质量分数和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4,0.9359和0.9636。对子分析进行t检验的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方法与经典柱色谱法的测定结果相一致。另外,薄层色谱法具有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在小型固定床加氢装置上对煤焦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脱硫催化剂和脱氮催化剂级配比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液体体积空速对催化剂加氢反应活性的影响,建立了煤焦油加氢精制动力学模型。通过 Levenberg-Marquardt法拟合出各动力学参数,并根据模型得到了适合煤焦油加氢精制的级配参数。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对加氢精制过程的金属、硫、氮脱除率进行预测,并可根据煤焦油加氢操作工艺条件和产品油的要求,推算出适合的催化剂级配比例。  相似文献   

14.
以煤焦油为原料,在高压固定滴流床反应器中,以工业NiMo/Al2O3为催化剂,考察了360-380℃范围内煤焦油的产物分布,基于此建立了5集总煤焦油加氢裂化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的集总包括:未反应的煤焦油、柴油、汽油、气体和焦炭。通过对实验产物与模型预测产物的对比数据,发现本文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煤焦油加氢裂化过程。同时,基于动力学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煤焦油的加氢裂化机理:在整个煤焦油加氢裂化过程中,柴油馏分可作为反应中间组分。  相似文献   

15.
针对勘探开发阶段资料较少的情况下 ,从单井数值模拟到区块数值模拟 ,通过历史拟合 ,用数学模型再现油藏地下真实动态 ,对油藏反复模拟开发 ,求得合理开发油田定量的解。在 5 30井区下乌尔禾组油藏地质与油藏工程研究及历史拟合的基础上 ,设计和预测了多达 1 6个方案。在处理裂缝性油藏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经验 ,为今后此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煤系地层油气资源发育潜力较大,现有地震岩石物理建模方法欠缺对储层含煤后岩石物理性质的系统研究。为此,利用自洽(SCA)模型耦合煤的影响,将其以包含物的形式加入背景介质中,构建一种适用于含煤储层的地震岩石物理模型;通过分析煤层占比、泥质含量、含水饱和度及孔隙度等微观物性参数对岩石弹性模量的影响,优选表征储层物性特征的敏感弹性参数;推导出以纵波速度为约束的岩石物理反演目标泛函,利用模拟退火全局寻优算法实现了横波速度的预测。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测井数据,预测横波速度与实测数据吻合度较高,证明了该模型对煤系地层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年度措施产油量配产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年度、月度措施产量是多因素影响的灰色本征系统。根据灰色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措施产量的多项式预测模型、组合预测模型与GM(1.1)预测模型。文中对具有突变性单调或非单调的初始序列所建立的预侧模型进行了多次残差修正与周期修正,使其预测误差在控制范围内。同时提出对定量预测模型进行定性调整,使之更符合实际。在实际计算中是多种预测模型的综合应用。该预测方法改变了过去仅凭经验预测措施产量的状况,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经实例计算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在小型固定床加氢装置上,选取加氢脱氮催化剂中期缓慢失活阶段,研究煤焦油加氢脱氮动力学。依据加氢装置大量实验数据,运用Levenberg-Marquardt法拟合出各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煤焦油加氢脱氮动力学模型和催化剂失活函数表达式。该模型不仅能较为准确地预测不同工艺条件下加氢产品的氮含量,而且可以根据加氢工艺条件和产品指标的要求,预测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中侏罗统Walloon亚群煤组是澳大利亚苏拉特(Surat)盆地煤层气藏的主要储层,为一套典型的低煤阶高产煤层。为了明晰该煤组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富集模式,基于录井、实验和测试资料,研究了该煤组的展布特征及烃源岩条件、储集条件与保存条件,结合对该煤组的天然气成因及含气性特征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了该盆地东北部3个煤层气开发区在气藏富集模式上的差异,并归纳了Walloon煤组成藏及富集的有利条件。结论认为:(1)构造运动、地下水条件以及显微组分为Walloon煤组的生气创造了有利条件,该煤组的顶、底板及夹层岩性致密,封闭条件较好;(2)Walloon煤层气藏是一个形成在单斜构造上由水动力和岩性共同封闭的以次生生物成因气为主的混合成因气藏,煤层气的富集受局部构造、煤层生气能力和地下水动力3种因素的控制,并可分为背斜、向斜和斜坡3种模式,其中背斜模式、向斜模式的煤层气富集程度相对更高;(3)与其他煤层气藏相比,Walloon煤层气藏的成藏和富集同时具有双重碳源、高效生气、适中水动力和双重封闭4个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结合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煤和泥岩)进行剖析研究.本区烃源岩富镜质组(>60%),贫惰性组(<10%),含10%~30%的壳质组和腐泥组;“壳质组十腐泥组”含量与氯仿沥青、总烃和有效磷等呈正相关关系;树脂体和“孢子体-藻类体”分别为早期成烃和晚期成烃的组分,并相应建立了本区烃源岩的成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