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于1991年9月至1992年4月对515例住院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均查HBVM(二对半),抗-HAVIgM及抗HCV。发现甲、乙、丙型肝炎交叉重叠感染132例,其中甲、乙、丙型肝炎病毒三重感染6例(4.70%)。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0~50岁。起病致入院时间5天至10年,一年以上  相似文献   

2.
HBV重叠HEV,HAV感染临床与血清学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菲菲  王金花 《临床荟萃》1998,13(16):756-757
为探索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的临床与血清学状况,作者对1004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做了甲~戊5型肝炎血清标志检测.并将其中HBV重叠NEV、HAV感染各30例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结果进行了初步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修文县38例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38例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患者甲肝抗体(抗-HAV)IgM检测结果的分析,为控制甲肝流行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速率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HAVIgM。结果577例受检人群检出阳性病例38例,其中男14例,女24例.除1例为成人外,37例均为学生。结论应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保护学生身体健康.减少学校暴发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诊断领域取得了飞速的进展,新方法、新技术的出现提高了对病毒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使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病毒性肝炎NAT分为两大类,即病毒核酸载量的检测和病毒基因型/基因突变检测.鉴于甲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主要以血清学检测为主,本文主要介绍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NAT的主要技术及进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流行区。自建国以来 ,我们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免疫学检测的发展为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六五”至“九五”期间 ,我国根据国内外对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和检测技术的进展 ,依靠联合攻关 ,完成了一系列先进试剂的研制 ,有些达到了与发达国家同步的水平。一、各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的检测1.甲型肝炎 :1973年Feinstone成功地自病人粪便中分离了甲型肝炎病毒 (HAV) ,发现该病毒颗粒可与恢复期病人血清发生免疫沉淀 ,确定HA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明确了其基因组结构及其表达产物。这些研究…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迈仑 《临床荟萃》1990,5(12):535-538
病毒性肝炎近年通过病原学的研究。现已明确为五种肝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现就其血清学标志及其意义分述如下: 一、甲型肝炎 甲肝病原最早是由Krugman(1956年)开始研究的,1973年Feinstone首先用免疫电镜法,从病人粪便中发现病毒颗粒,由食物和水经粪口途径传播,原则上无慢性病型,也无慢性病毒携带者,本病毒可以在细胞培养中生长。 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 (一) 检测病人粪便中的甲型肝炎病毒(HAV)或其抗原,甲肝病人于发病前2~3周及发病后5~10天的粪便中有传染性,由于检测阳性率不高并易受粪便中的其它抗原的影响,故未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各型病毒性肝炎抗HCV情况,我们于1991年4月~1991年12月对我院住院的223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进行抗HCV、抗HAVIGM、HBVM及HB-VDNA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及临床研究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按1990年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上海)所制定的标准诊断和分型.223例病毒性肝炎中甲肝50例,慢乙肝152例(其中乙型慢迁肝73例,乙型慢活肝7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例),非甲非乙型肝炎21例.男144例,女79例.年龄3~71岁,平均34岁.1.2 检测方法 抗HCV检测采用ELISA法,使用美国ABBOTT公司抗HCV检测药盒(第二代),操作方法按说明书进行.抗HAVIGM及HBVM采用ELISA法检测,试剂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HB-VDNA采用生物素法,试剂由北京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甲型H1N1流感(甲型流感)血凝素(HA)IgG抗体(抗-HAIgG)检测试剂,并用于对献血人群中甲型流感疫苗(甲流疫苗)接种者的抗-HAIgG检测。方法克隆表达甲型流感HA表位抗原(18-243aa),制备出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抗-HA试剂,并对106份甲型流感流行前的献血者血清(甲型流感前组)、97份接种甲流疫苗后的献血者血清(接种甲流疫苗组)做抗-HAIgG检测。结果甲型流感前组:4例抗-HAIgG为阳性,102例阴性,阳性率为3.77%(4/106);甲流疫苗组:78例抗-HAIgG为阳性,19例阴性,阳性率为80.41%(78/97)。结论ELISA法检测甲型流感抗-HAIgG试剂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安全性,其在献血人群中的甲型H1N1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疫苗免疫血浆的筛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病毒性肝炎检测技术取得较大进展,综述于下:甲型肝炎1982年在 Alexander 细胞株及传代人肾细胞分离甲型肝炎病毒成功(上海,浙江),1983年在人肺二倍体细胞分离成功(上海),国内已初步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甲型肝炎病毒及抗甲型肝炎病毒 IgM 抗体,用于诊断新近发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的诊断一般以血清学、临床生化结果为依据。其中五项指标(两对半)是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标志。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乙肝的血清学标志(HBVM)的临床意义的认识在不断深入和更新。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学者报道,人群中存在HBsAg阴性的HBV携带者和抗HBs阳性后仍可有HBV病毒复制等等,现就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的研究现状与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国产抗HBc IgM试剂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HBc IgM的检测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对HBsAg阴性的急性肝炎有鉴别诊断意义。为了解目前国内抗HBc IgM的试剂质量,提高对乙型肝炎的诊疗水平,我们以美国Abbott试剂做参比试剂,对国产的五家试剂进行了平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吴海彦 《疾病监测》1998,13(1):33-35
病毒性肝炎前两篇文章介绍了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乙肝、丁肝的有关知识,本篇将详细介绍甲肝、丙肝和戊肝。甲型肝炎(HA)抗-HAV抗体出现较早,并伴随感染症状和生化改变。尽管甲型肝炎病毒(HAV)有四个基因型,但只有一个血清型,故不影响血清学诊断。甲肝的血...  相似文献   

13.
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在我国流行甚广,关于本病的临床报告也甚多,但是,我国甲型肝炎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建立较晚,早期的报告多元血清学诊断依据。同时,传染病往往存在地区性和时间性的差异。近年来,我院相继建立了甲、乙、丙、丁、戊5型病毒性肝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对病毒性肝炎可以准确地进行病原分型。为了掌握甲型肝炎近年来的流行情况和临床特点,作者对我院1993年1月至1994年12月收治的311例中的191例甲型肝炎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观察对象191例均为住院病人,根据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标准诊断分型,…  相似文献   

14.
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准确的血清学诊断,使人们认识了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最近用免疫扩散和对流电泳检测了与这些感染相关的抗原/抗体系统,并报告了肝活检组织标本和血清中的病毒样颗粒。作者取已证实的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用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中病毒相关抗原。受试者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急性和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包括血液透析单位的8例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进展为慢性肝炎病人;8例无甲型及乙型病毒标志的暴发性肝炎病人;6例使用浓缩的IX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重庆市北碚区医疗机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情况进行评价,探讨诊断报告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科学的防控建议。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可疑肝炎病例的临床表现,采集血液由疾控部门进行检验,对病例诊断进行判断,查询重庆市北碚区肝炎病例报告情况,对该地区医疗机构肝炎诊断报告情况进行分析,对医疗机构与疾控部门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共确诊病毒性肝炎217例,其中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116例,慢性乙肝88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5例,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3例。通过与医疗机构的网络报告进行对比,发现47例急性乙肝被医疗机构报告为慢性乙肝;医疗机构报告的慢性乙肝病例的阳性预测值仅为47%,而急性乙肝的阴性预测值也仅为52%,医疗机构仅对47%的可疑病例开展了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抗-HBc IgM)检测,且其阳性率明显低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3.00,P0.01)。 结论 重庆市北碚区医疗机构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存在较大问题,建议临床医生更多运用抗-HBc IgM检测来辅助临床诊疗,并且要采取措施提高检测准确率,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的意识,卫生行政部门也应加强督导检查。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病变主要累及肝脏。其临床表现多样化,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肝炎。按照病原学分类现已发现有六类病毒,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为慢性肝炎,可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庚型肝炎为新近发现的肝炎。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员,原来归类为肠道病毒,现归入嗜肝RNA病毒,本病毒引起肝细胞变性和灶性肝细胞坏死。经粪一回途径传播。临床表现以急性无黄殖型肝炎多见,另有急性黄疸型、淤胆型及重症型肝炎,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抗-HAVIgM…  相似文献   

17.
张燕  董光  陈惠鲜  李明惠 《疾病监测》2000,15(7):256-258
病毒性肝炎 (简称肝炎 )历年在我市传染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该病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 ,其隐性感染和慢性病毒携带状况较为普遍。为了解我市城区病肝隐性感染状况 ,我们于 1 999年对泸州市城区 1 6 3名健康人群进行了乙、丙、丁型肝炎感染标志血清学调查 ,现报告如下。随机调查沪州市城区 3~ 5岁、7~ 9岁、1 2~ 1 8岁、5 0~ 70岁年龄组的健康人群。乙型肝炎病毒 (HBV)检测HBsAg、抗 -HBc ,试剂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制品公司提供 ,批号分别为 990 5 2 5、990 5 0 3。丙型肝炎病毒 (HCV)检测 抗 -HCV ,试剂由上海实业科华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无偿献血者全血标本的核酸检测(NAT)和血清学检测的结果,探讨NAT在筛查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窗口期”感染者或者隐匿性肝炎的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12月于佛山市中心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样本13 126份作为研究对象.对无偿献血者全血标本同时进行血清学检测和NAT.使用诺华诊断血液筛查系统对标本进行单人份NAT.对于NAT联检和鉴别试验阳性而血清学试验阴性的献血者,进一步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5项指标.结果 13 126份标本中,NAT联检试验阳性为128例(0.98%),其中95例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试剂阳性,4例为ELISA单试剂阳性,29例为ELISA阴性.对NAT联检试验和鉴别试验结果皆呈阳性的8例献血者做进一步追踪,6例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5项指标检测的结果显示,1例抗-HBs和抗-HBc呈阳性,3例仅抗-HBc呈阳性,2例呈全阴性.结论 NAT作为一种检测原理完全与ELISA不同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ELISA方法的局限性,有效缩短“窗口期”.NAT与ELISA两种检测方法能够互为补充,共同降低经输血途径传播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AHB)抗HBcIgM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抗HBcIgM多为阴性,因此,测定抗HBcIgM有鉴别诊断价值。但用国产试剂检测,AHB和CHB抗HBcIgM多为阳性结果。本文对比进口与国内抗HBcIgM试剂对抗HBcIgM的检测结果。  一、材料和方法1.试剂 美国Abbott试剂和国内五家抗HBcIgM酶免试剂。2.血清的选择 A组为AHB血清。B组为CAH及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CPH)血清。C组为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及抗HBcIgM阴性血清;HBsAg阳性、抗HBc阴性血清;抗HBc阳性、抗HBcIgM阴性血清。D组为类风湿因子(RF)阳性血清和抗HAVIg…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HBVDNA载量与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试剂定量检测468份献血员样本HBVDNA含量,并分别定性或定量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抗-HBcIgM血清学标志物,计算不同病毒核酸水平样本中5个乙肝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及HBsAg、抗-HBs水平的分布情况。结果HBVDNA阴性样本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2.8%、39.8%、0、21.1%、49.6%,而HBVDNA阳性样本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91.3%、0.7%、20.9%、65.0%、88.6%,血清学指标在不同HBVDNA水平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7.4,P<0.01)。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成正相关性,与抗-HBs水平成负相关性。结论低水平的HBsAg在不同HBVDNA载量水平的样本均有分布,HBsAg检测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在我国人群中存在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水平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可以弥补血清学检测试剂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