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本院自2013年10月起建立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研究通过对调配中心工作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实施期间的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综合评判调配中心在护理工作中的价值。结果:自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立以来,由于药品因素所引发的输液不良反应未有发生,并且患者中院内获得性感染几率得到了显著抑制,护理人员自我职业防护程度得到提升,也明显降低了药品的浪费。结论:医院建立静脉用药配置中心能够显著增加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在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可明显抑制临床护士的职业危害,具有显著的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护措施,提高患者的输液安全。方法分析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应用于临床。结果通过输液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分析及采取相应的防护工作,可降低输液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结论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可降低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对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合理用药监控,减少药品浪费,降低医疗成本,加强职业防护,提高护理质量,笔者所在医院于2012年04月正式建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并投入使用。运行半年后随着开展业务的护理单元不断增多,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从人员配置、调配速度及调配准确率等方面出现了许多矛盾,原有的工作流程迫切需要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静脉输液缺陷率.方法 运用企业流程再造的技术和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原有不合理的输液流程进行重组再造.结果 护士工作量减轻,平均各病区输液前准备时间由流程改造前1~2小时缩短至15分钟以内,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静脉输液)缺陷发生率.结论 流程再造使输液准备过程更加合理、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静脉输液缺陷率.方法 运用企业流程再造的技术和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原有不合理的输液流程进行重组再造.结果 护士工作量减轻,平均各病区输液前准备时间由流程改造前1~2小时缩短至15分钟以内,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静脉输液)缺陷发生率.结论 流程再造使输液准备过程更加合理、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静脉输液缺陷率.方法 运用企业流程再造的技术和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原有不合理的输液流程进行重组再造.结果 护士工作量减轻,平均各病区输液前准备时间由流程改造前1~2小时缩短至15分钟以内,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静脉输液)缺陷发生率.结论 流程再造使输液准备过程更加合理、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护理操作规范与预防职业暴露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2011年10月—2013年1月留置PICC导管、年龄32—90岁、病情危重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AIDS患者12例,进行回顾性的总结。结果通过加强对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的HIV职业安全与置管操作规范的培训,提高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预防职业暴露的操作技能,有效地减少了HIV职业暴露的机会。结论对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需要进行HIV职业安全与置管操作规范性的培训,以提高静脉穿刺安全防护意识与预防职业暴露的操作技能;为AIDS患者进行PICC置管操作,要实施标准预防,避免利器伤,防止发生HIV感染,杜绝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的HIV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8.
蒋鹉  袁亚娟  承琳 《吉林医学》2011,(6):1207-1207
目的:探讨为规范输液过程中护士操作行为,使用床旁静脉用药执行单的优点。方法:电脑设计成固定表格,医生输医嘱入电脑,经保存、审核后由办公护士处理医嘱,护士打印输液患者的床旁静脉用药执行单,给患者输液穿刺完毕后由执行护士核对瓶签与床旁静脉用药执行单,记录滴速、输液时间,签全名,统一写在一组输液的第1行,并将床旁静脉用药执行单挂输液架上。结果: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保证医疗安全。结论:电脑打印床旁静脉用药执行单,不但节约护士的时间,且使用规范,记录详实,加强了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环节质量管理,细化了过程管理,能及时纠正错误,大大降低了护理操作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针输液系统对护理职业暴露的影响。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4月我科患者均应用常规输液系统输液,将此时期作为对照组,2015年5月~2015年10月我科开设并为患者应用无针输液系统,将此时期作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0,职业暴露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的2.87%、0.7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士抽血时戴手套、能够正确处理医疗锐器、被污染性尖锐物质刺伤后上报及时等个人防护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针输液系统能够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降低职业暴露发生风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护士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无针输液系统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各级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据统计,约90%~95%的住院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1],因其具有侵入性、风险性而占据临床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较大部分.我院急诊科负责全院的门、急诊及留观患者的输液工作,为此,急诊科加大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力度,规范操作规程,确保查对制度的落实,对静脉输液查对流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通过培训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输液技术,降低输液差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针刺伤高发的原因,探讨护士长管理干预在降低针刺伤发生率中的效应。方法:在分析2010年科室护理人员针刺伤高发原因的基础上,2011年从提高护士自我防范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合理放置锐器、提供方便处理器具及加强临床带教等方面采取措施,2012年常抓不懈,特别重视新护士人员培训和监管。结果:2010年共发生针刺伤42例,2011年共发生针刺伤19例,2012年发生针刺伤18例。结论:提高护士自我防范意识;规范日常护士操作流程;对锐器处理用具进行合理配备和放置;改用安全型套管针,提高套管针的使用率;加强临床带教,将针刺伤的预防及发生后的处理列入带教课程内容,重视新护士培训和监管;在易发生针刺伤的地方张贴提示语。上述办法可以明显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从而保障了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保证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保病人静脉输液安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应用服务器/客户端模式,运行门诊输液移动信息系统。结果输液前准备时间明显缩短,单位时间处置病人数明显增加,护理差错发生降低率,输液移动信息系统运行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移动信息系统的应用确保了病人输液处置安全,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护理管理者层面提出营造优良的执业环境,通过改善医院的硬件条件,进行流程改造,建立输液安全执行文化从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由专人对发生的与静脉输液有关的不良事件输液前后工作责任心、专业能力方面进行统计处理。结果:44起与输液有关不良事件,88.6%与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有关,其中75%由于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所致。结论: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建立输液安全执行文化是预防和控制不良事件,提高输液安全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手术室护士术中安全用药的干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循证护理得出证据并将证据本土化后应用于临床,制订手术室护士术中安全用药的审查标准,规范手术室护士的术中用药行为;采用多样的培训方式,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最佳证据的培训与考核,比较应用最佳证据前后,手术室护士对于药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手术室安全用药实践核查落实率。结果:应用最佳证据后,手术室护士对药物核对流程、药物分区摆放、药物标识应用等方面的知晓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室护士安全用药实践6项核查内容的落实率实施后较实施前均有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科学高效的方法管理手术室护士术中安全用药的问题,可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蔡利元 《中外医疗》2010,29(14):23-23,25
针对我院门急诊病人在输注中药制剂过程中引起的32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后采取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制剂;严把药液配置关;减少输液微粒;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回与观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对输液不良反应的应对能力等有效措施对因输注中药制剂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达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加强急诊患者静脉输液安全护理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之一,也是用药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化、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逐步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人数逐年增多,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加大,不同年龄病人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急诊患者输液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健全急诊医疗环境的条件下,急诊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熟练掌握护理对策,以确保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沈渝  张钰  饶飞雁  周建芳  张建勋 《四川医学》2013,(10):1594-1596
目的 了解基层护士对静脉输液使用中输液器点滴系数的认知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对护士及时进行指导,保证静脉输液治疗的质量.方法 2012年10~11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基层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士对静脉输液使用中输液器点滴系数的认知情况.结果 80.5%的护士对其使用中的输液器点滴系数的认知与实际不符,在静脉输液时计算输液速度及时间不准确.结论 应加强基层护士静脉输液知识的更新,正确认识使用中输液器的滴系数,使正确进行输液治疗,保证准确用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静脉输液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为静脉输液管理和护理安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设计静脉输液临床应用调查问卷,对本院53个科室130个护理单元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25个护理单元735位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率为88.9%,不同年龄及治疗方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种输液通路中,套管针使用率37.4%,PICC 37.0%主要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4.9%.结论 静脉输液在临床应用普遍,呈现多途径、长留置的趋势,应加强专科培训和质量管理,合理应用静脉输液导管,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输液治疗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环境干预、心理干预、静脉输液前干预、静脉穿刺前干预、输液过程中干预、拔针与按压穿刺点干预。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输液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2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输液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升家长满意度及患儿输液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针对输液室管理的护理需求特点进行分析, 提出临床护理工作所实用的可靠对策, 分析基于信息化构建的静脉安全用药护理对输液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自2019年5月起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输液室全面实行基于信息化构建的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以下简称信息化管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输液室收治的276例患者为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选取2019年5月—2020年2月输液室收治的298例患者为观察组(信息化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各项护理用时、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换药间隔时间及药物提前配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输液期间巡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4%(16/298),低于对照组[10.1%(28/276),P <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280/298),高于对照组[87.3%(241/276),P < 0.05]。  结论  基于信息化构建的静脉安全用药护理可缩短输液室管理各项护理用时,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减少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