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前列腺素在排卵中作用,虽然已得到实验证明,但在卵泡破裂中的作用尚未弄清。为了明确前列腺素在卵泡破裂中的作用机理,应用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消炎痛(indomethacin),研究各种条件下对幼鼠诱发排卵反应的影响。对22日龄的幼鼠先皮下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5 U,56小时后静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U。在18小时后计算输卵管内的卵子数,以平均排卵数来评价排卵反应。结果如下: (1)各种剂量的消炎痛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同时给予时,平均排卵数随用量增加而减少,消炎痛给予90μg以上时排卵反应完全抑制。 (2)以上法得知消炎痛最小有效量为90μg,  相似文献   

2.
早已知道消炎痛可抑制哺乳类动物的排卵,为了研究给与消炎痛抑制排卵的最适时间进行以下实验.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IU/kg使免排卵,在排卵前10小时到排卵后9小时内间隔一定时间给消炎痛,剂量从1.25~40mg/kg.实验动物在给HCG以后的20~24小时内(即正常排卵后的10~14小时)剖腹,取出卵巢在解剖显微镜下检查并记录破裂的卵泡数.在100只兔中随机取样,平均每  相似文献   

3.
虽然有很多证据证明在实验动物前列腺素(PGs)与排卵有关,但研究妇女的材料则是残缺不全的。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PGs与妇女排卵有关。在滤泡液中PGs浓度变化甚大,而且至少在一次研究中报导排卵前的滤泡液中PGF-2a浓度增加;而且注入hCG后36小时,成熟的卵泡比未成熟  相似文献   

4.
黄体化不破裂卵泡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体化不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是指卵泡成熟但不破裂,卵泡未排出而原位黄体化并分泌孕激素,致使效应器官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变.由于其持续性不排卵或排卵异常,从而成为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征自1975年Jewelewicz首先报道后,日益引起重视.但至今对其病因、发病机理等尚未完  相似文献   

5.
廖思睿  徐艳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3,39(11):819-821
<正>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s syndrome, LUFS)是一种排卵紊乱的临床症候群,特指在卵泡未破裂的情况下,呈现出正常的排卵周期表现,超声检查可见未破裂的卵泡依次黄素化、萎缩。自1975年Jewelewicz首次报道以来[1],LUFS日益引起临床的重视。关于其发病率的报道不一,在有生育力的妇女中约为5%~10%,在不孕症妇女中可能达到9%~55%。  相似文献   

6.
消炎痛对人子宫内膜细胞摄取前列腺素E_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正>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的一个最常见的副反应是子宫异常出血。近十多年来,这种副反应与放置IUD后子宫前列腺素(PGs)的生物合成异常以及子宫对PGs的敏感性增强的关系愈来愈明确。临床使用消炎痛PGs合成酶抑制,能有效地防治IUD子宫异常出血,但具体的作用途径尚不明确。PGs对子宫内膜细胞产生效应,首先必须由子宫内膜细胞将PGs摄入细胞内。本文用细胞摄取功能测定法,观察人子宫内膜细胞摄取[~3H]PGE_2的功能状态及其在消炎痛作用后的变化,从中探索消炎痛影响子宫内膜细胞与  相似文献   

7.
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是指卵泡生长到一定时期并无破裂排卵,但其内部发生黄素化而引起的一系列征候群,是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属卵巢性不孕,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本研究对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中发生LUFS进行诊断,探讨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般诊断排卵是根据基础体温,孕酮测定和宫内膜组织学检查。然此均继发于黄体形成,与排卵无密切关系。一个无排卵的不孕症妇女可有黄体形成。Marik(1978)称之为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本征易在腹腔镜检时漏诊,且腹腔镜亦不宜多次复查。McNatty(1976)报导卵泡液含高浓度甾醇,排卵后进入腹腔。本文介绍测定腹腔液内甾醇激素有助于诊断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本组病人均系原发或继发不孕症妇女,月经周期为25~35天,均系双相基础体温。经腹腔镜细致检查卵巢是否有黄体和排卵特征,盆腔有无宫内膜  相似文献   

9.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简化为LUFS。是指月经周期规则,并假设有排卵,但实际月经中期卵泡未破裂、无排卵的一组征候群。它是引起不明原因不孕的重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外学者对此作了很多研究,对其病机、诊断及处理虽有一定见解,但在某些方面尚有争论。一、正常月经周期中排卵的过程正常月经周期中的早期滤泡期,卵巢内可以同时有几个滤泡发育,但有一个滤泡由于其微环境条件可成为优势滤泡。优势滤泡内芳香化酶作用较强产生较  相似文献   

10.
阴道B超在排卵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孕症治疗是妇科内分泌的主要任务之一,排卵监测是判断不孕症治疗效果的重要监测指标.临床上排卵监测方法包括基础体温、宫颈粘液评分、血雌激素或孕激素测定、血或尿LH峰值测定,但这些方法均不能监测优势卵泡的数量、位置及发育过程,也不能准确提示卵泡成熟和卵泡破裂及排卵情况.超声监测,其中经阴道超声(TVS)监测卵泡生长发育、排卵及黄体形成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为妇科内分泌提供了大量信息,是临床诊断治疗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消炎痛对hCG诱发家兔排卵抑制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消炎痛(20mg/kg)抑制hCG 诱发的家兔排卵,注射后的6、9、12、72小时剖腹观察排卵数,并取材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和酶组织化学观察。甾体激素合成酶类的组织化学和颗粒细胞内某些细胞器的电镜立体定量学测定结果表明:消炎痛抑制了排卵,却不影响颗粒细胞向黄体细胞的转变。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在排卵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最明显的不同是:实验组的外膜和白膜很少见到胶原溶解现象,且表面上皮细胞内含的致密小体不释放其内容物。结果提示:消炎痛主要作用于排卵前卵泡顶部的成纤维细胞和表面上皮细胞,这可能与其抑制了某些与排卵有关的酶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排卵痛     
什么是排卵痛在月经周期的中期所产生的一过性下腹痛,一般叫作排卵痛或中期痛。这种疼痛是性成熟期的特征,在青春期和更年期虽也有月经,但多不排卵,故很少出现疼痛,很显然它是与排卵现象有着密切关系的。排卵痛的原因相当复杂,应考虑到其原因有时与排卵本身并没有关系。据书本记载,排卵痛的原因可举出如下4种。即(1) 葛氏卵泡内压升高,(2) 卵泡破裂时流出的卵泡液和血液对腹膜的刺激,(3) 排卵期子宫输卵管的收缩,(4) 盲肠、直肠等平滑肌的痉挛。其中(1)和(2)虽与排卵有直接关系,但(3)和(4)的本身并不是排卵,它是排卵时盆腔内脏器变化所致成的排卵痛。临床实践证明:排卵痛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例如用基础体温测定排卵和疼痛的关  相似文献   

13.
孙玉菡  吴红 《生殖与避孕》2010,30(11):775-778
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促排卵中出现的多卵泡发育及排卵障碍,卵泡穿刺技术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被越来越多的患者采用。其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简便等优点,可用于治疗耐克罗米芬的PCOS不育患者、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PCOS患者、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PCOS患者等。能纠正PCOS患者的异常内分泌相,恢复自然排卵,缩短月经周期及降低窦卵泡数,但在治疗中因某些原因不能及时进行下一步的治疗(6~8个月),会重新出现窦卵泡数上升,LH/FSH>2等表现,因此,术后需及时配合药物治疗,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超声监测排卵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超声监测排卵结果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原发不孕组50例(A组)和继发不孕组50例(B组)各100个周期超声监测排卵结果.结果:两组卵巢体积(6.01±0.20cm3,6.25 ±0.28cm3)、优势卵泡直径(1.88±0.15 cm,2.05 ±0.11 cm)、月经周期第3天窦卵泡数(CD3-AFC)(6.12 ±1.02个,6.35 ±1.15个)、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10.6 ±1.60cm.9.36±1.65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排卵周期率(15%,9%)、小卵泡排卵(SFO)率(10%,3%)、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20%,3%)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P0.05);无排卵和小卵泡排卵患者卵巢体积和CD3-AFC明显小于排卵正常者.结论:原发不孕患者排卵障碍发生率高于继发不孕患者;小卵泡排卵和无排卵是排卵障碍的主要类型;多数继发不孕患者自然周期有排卵,使用促排卵药物应了解卵情况,避免盲目使用,以减少医疗费用和促排卵治疗引起的各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枸橼酸克罗米芬(简称克罗米芬)诱发排卵虽高达87.7%,但妊娠率仅38.8%。排卵率和妊娠率分离原因在于:①宫颈粘液性状改变;②诱发排卵后黄体机能常不全;③存在黄体化未破裂卵泡;④输卵管运动增加等。为了改善克罗米芬诱发排卵后黄体功能不全,目前正广泛应用克罗米芬-HCG 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常规服用氯米芬促排卵失败的妇女口服避孕药妈富隆配合延长氯米芬服用时间促排卵的治疗效果。方法114例患者在采用传统方法促排卵连续3个周期失败后,改服妈富隆2个周期以上。自停药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氯米芬(50mg/d)促排卵,阴道B超(TVS)监测记录卵泡生长,至出现优势卵泡停服。B超监测排卵经过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114例患者在服用氯米芬5天后有37例出现优势卵泡,35例成功排卵,2例出现卵泡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LUFS);延长服药时间后又有34例成功排卵,17例出现LUFS,13例出现卵泡发育,但未形成优势卵泡即闭锁;13例无卵泡发育。结论对于耐氯米芬的无排卵患者口服妈富隆联合延长氯米芬服药时间,是一种有效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过去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诊断依靠超声、排卵后腹腔镜下观察排卵孔,测定腹腔液(PF)中雌二醇(E_2)、孕酮(P)浓度等间接手段,本研究对正常及不孕妇女直接观察了卵泡黄素化后有无卵母细胞存留。 39例各种原因所致不孕妇女于BBT上升后2~8天行腹腔镜检查。收集PF并计量;全面观察双侧卵巢内卵泡及其排卵孔;以双腔穿刺针对所有可见卵泡行负压抽吸卵泡液,并行灌洗,在显微镜下筛查卵母细胞。全组于腹腔镜检当天取内膜行组织学分期,23例确定手术时机妥当及双卵巢暴露满意者列为研究组。其中7例为氯菧酚治疗周期。另选6例腹腔镜绝育及10例输卵管复通术患者(月经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阴道B超结合尿LH试纸测定方法对不孕患者卵泡生长、尿LH峰的监测,探讨该方法在不孕症的卵泡生长、预测排卵、促/超排卵掌握hCG使用时机及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阴道B超结合尿LH试纸测定方法监测110例自然月经周期不孕患者(A组)及40例促/超排卵患者(B组)卵泡生长、尿LH峰、排卵情况.A组指导同房,B组19个周期指导同房,21个周期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比较两组卵泡生长速度、优势卵泡数、LUFS发生率、妊娠率,尿LH试纸预测排卵的准确性.结果A组尿LH试纸预测排卵的准确性达96.4%,峰后48 h内排卵达100%.B组过早LH峰发生率为12.5%.两组卵泡生长速度、优势卵泡数、LUFS发生率、妊娠率A组分别为1.6±0.4 mm/d;1.0个;4.5%;6.6%.B组分别为2.0±0.7 mm/d;2.8±2.1个;17.5%;32.5%.上述指标B组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阴道B超结合尿LH试纸测定在监测卵泡生长、预测排卵、适时掌握诱导排卵时机等方面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然月经周期卵泡排卵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行供精人工授精助孕的1412例妇女共2135个自然周期卵泡监测的资料.结果:排卵时卵泡直径中位数为19.00 mm,第2.5 ~97.5百分位数为17.50~ 23.50 mm.随着女性年龄递增,卵泡直径呈逐渐变小的趋势(P =0.001),但不同月经周期、卵泡所在部位、发生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和妊娠等因素下卵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时间中位数为月经周期第15天,第2.5 ~97.5百分位数为月经周期第11 ~24天.月经周期<25天者周期妊娠率低于周期≥25天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LUFS发生率3.47% (74/2135),注射HCG(4.82%)或重组人绒促性素α者(7.78%)LUFS发生率显著高于未用药扳机者(2.78%)(P=0.000).90.86%(1501/1652)卵泡在尿黄体生成素(LH)峰出现强阳性后才发生排卵.与尿LH峰弱阳性或阳性比较,尿LH峰强阳性时排卵时间后移、周期妊娠率增加(P<0.05).结论:自然月经周期卵泡排卵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第11 ~ 24天和尿LH峰强阳性后.绝大部分卵泡排卵时直径为17.50 ~23.50 mm,并随着女性年龄递增而卵泡直径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20.
早已知道周期性的排卵,是以性中枢的下丘脑—脑下垂体为中心,并由卵巢的甾体激素特别是雌二醇的反馈作用来调节的.最近也有关于滤泡液中产生各种肽反馈作用于中枢参与调节排卵的有关报告,其中知道的有卵泡成熟抑制因子(OMI),促黄体生成激素受体结合抑制因子(LH.RBI),黄体化抑制因子(LI)或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分泌抑制因子等.OMI浓度在原始卵泡比成熟卵泡内的浓度高,文献已有报告,是一种胚胎卵巢内已存在的多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