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斜管沉淀池出水浊度高、跑矾的问题,采用专利技术"高效絮凝塔"改善反应絮凝效果,采用专利技术"水平管沉淀技术"改造斜管沉淀池,成功地将淮安市东方自来水公司三期老水厂的处理水量由2.0×104m3/d提升到4.5×104m3/d,沉淀池出水浊度<3 NTU,降低了滤池的过滤负荷,改善了出厂水水质。该工程应用是老水厂改造方式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针对斜管沉淀池出水浊度高、跑矾的特点,采用专利技术高效絮凝塔改善反应絮凝效果,采用专利技术水平管沉淀技术改造斜管沉淀池,成功将淮安市东方自来水公司三期老水厂的处理水量从2.0万吨/d提升到4.5万吨/d,沉淀池出水浊度稳定小于3NTU,降低了滤池的过滤负荷,改善了饮用水水质。该工程应用是老水厂改造方式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针对斜管沉淀池出水浊度高、跑矾的特点,采用专利技术"高效絮凝塔"改善反应絮凝效果,采用专利技术"水平管沉淀技术"改造斜管沉淀池,成功将淮安市东方自来水公司三期老水厂的处理水量2.0万吨/d提升到4.5万吨/d,沉淀池出水浊度稳定小于3NTU,降低了滤池的过滤负荷,改善了饮用水水质。该工程应用是老水厂改造方式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斜管沉淀池由于布水不均匀造成沉淀出水浊度高的问题,在斜管沉淀池前增加整流段,采用平流加斜管沉淀池相结合的形式,成功地将延安市某县城老水厂的处理水量由1.2×104m3/d提高至1.6×104m3/d,沉淀池出水浊度由6.15 NTU降到2 NTU以内,沉淀池出水TOC浓度平均值为1.85 mg/L,平均去除率为39.67%,降低了后续滤池的运行负荷,使出厂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相似文献   

5.
耿井水厂以黄河水为水源,设计规模为20万m3/d.近年来由于原水水质恶化和供水水质标准提高,须对耿井水厂常规处理工艺进行改造.针对水厂原工艺存在的问题,采用"折板絮凝斜管沉淀池+V型滤池"工艺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工艺出水水质良好,滤后水浊度基本稳定在0.25 NTU左右.本工程设计特点及经验可供其他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南给排水》2008,30(3):28
工程概况:罗泾水厂规模为20万m3/d,分期实施,一期规模10万m3/d。工程总投资24034.01万元,占地7.046hm2。处理工艺:制水工程采用2条处理线,以平流沉淀池 均质滤料滤池 活性炭滤池工艺为主体的A线净水工艺(规模8万m3/d)和以脉冲澄清池 均质滤料滤池 粉末活性炭  相似文献   

7.
灌南县硕项湖自来水厂总规模20×104m3/d,一期工程10×104m3/d,以北六塘河为水源,原水受到氨氮和有机物的污染,为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采用预臭氧、小网格絮凝平流沉淀池/上向流臭氧活性炭滤池/翻板滤池/消毒处理工艺。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选择、参数确定及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设计。建成后的净水工艺对氨氮和有机物等特征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出厂水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8.
1 存在的问题河南舞阳钢铁公司厂区废水处理站 (设计处理能力为 3.6× 10 4 m3/d)于 2 0 0 1年 10月建成投运 ,主要是将厂区的生产废水处理后作为生产补充用水。该站连续稳定运行 1年多后 ,发现沉淀池斜管上积泥现象严重 ,以致于影响了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且出水浊度也由原来不足 15NTU上升至 2 0NTU以上。2 改进措施及运行效果① 药剂投量原来是按照水量为 80 0m3/h做试验确定的 ,现水量已达到 10 0 0~ 130 0m3/h ,故原投量偏低使得矾花粒径小而不易沉淀。根据现况取浊度为 5 0NTU (来水平均浊度 )的水样 (5 0 0mL)做了两组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凌庄水厂现有净水系统设计规模为50×10~4m~3/d,处理工艺为反应沉淀+普通快滤池,为了达到出厂水量和水质要求,亟需改造。通过对各种沉淀澄清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对国内外大型水厂膜组合工艺进行分析对比,以及邀请多家超滤膜公司进行中试,确定了凌庄水厂新建净水系统(30×10~4m~3/d)采用预处理、PULSAZUR~?上向流炭吸附反应澄清池与压力式超滤膜短流程处理工艺。该工艺可有效应对以南水北调中线原水为主水源、引滦原水为备用水源的原水水质。该净水系统较国内已建成压力式超滤膜工艺缩短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建设投资,且可根据原水水质确定预氧化剂和粉末活性炭的投加,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实际运行表明,该工艺可以保证出厂水浊度0.1 NTU,耗氧量2 mg/L,有效保障了出厂水的化学安全性和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国内某特大海水淡化项目一期工程(25×104 m3/d)预处理系统的混凝斜板沉淀池和V型滤池单个工艺单体规模分别为7.5×104 m3/d和2.5×104 m3/d。设计中采用了多级分布配水辅以水力学模拟流场分析的方法解决了大规模工艺单体因配水不均匀而影响运行效果的问题;同时针对海水盐分高、密度大、黏度高、藻类污染严重等特点,采用了具有二次强化接触絮凝作用、雷诺数(Re)小、不易积泥、沉淀效率更高的V型斜板沉淀设备和截污量大、抗污能力强、过滤周期长的大粒径均匀级配粗砂深床滤料滤池。实际运行稳定可靠,出水水质优良,在不同进水水质条件下混凝沉淀池出水浊度均稳定在5 NTU以下、V型滤池出水浊度≤0.1 NTU、V型滤池反冲洗周期为48 h,各项指标均优于设计要求。预处理系统投资约1.8亿元,单位运行成本为0.105元/m3。  相似文献   

11.
济南市某水厂设计处理规模为5×104 m3/d,原采用微絮凝+砂滤+消毒短流程处理工艺,为适应原水水质变化,并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将砂滤池改造为浸没式超滤膜池,并新建高密度沉淀池及污泥处理设施,改造后处理规模达到7×104 m3/d。介绍了技术改造的设计思路和经验,并分析了改造前后净水效果。运行数据表明,调试运行投产以来,出水水质稳定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出厂水浊度、菌落总数等指标较改造前有较大提升,可为传统快滤池改造成浸没式超滤膜池提供技术借鉴。该改造工程投资约6 500万元,单位经营成本仅增加0.57元/m3。  相似文献   

12.
李虹 《城镇供水》2014,(6):70-73
根据南方地区某含藻水源水厂的实际运行情况,在调查分析水源水质、现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藻期水厂供水水质安全保障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含藻量的急剧增加严重影响水厂的运行效果,出水浊度低藻期0.1-0.2NTU,而高藻期最高达0.8NTU,已有超标风险;高藻期三氯化铁形成的矾花密实,絮凝及沉淀时间快,更能适应原水p H的变化,效果较聚合氯化铝铁更佳。该水厂目前采用"混合井—折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净水工艺,高藻期可采取水厂处理工艺优化、水源污染治理与保护、水厂工艺改造三个层面的水质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净水构筑物运行管理(一)沉淀池的运行管理要点1.及时掌握原水的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情况,定时测定浊度、PH 值等,发现水质、水量变化,及时调整凝聚剂的用量或采取相应措施。2.注意观察絮凝效果和沉淀池内矾花的形状,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查出原因和采取措施。3.及时排泥。如沉淀池底积泥过多,将会缩小沉淀池过水断面,相应缩短沉淀时间,减少沉淀池容积;如排泥过于频繁又会增加耗水量。  相似文献   

14.
某大型钢铁厂废水处理回用工程在原有工艺基础上提标改造,增加深度处理,进水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按9∶1混合水,处理水量为2 000 m~3/h,预处理工艺为格栅、调节池、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深度处理采用浸没式超滤、反渗透系统,系统出水水质满足钢铁厂回用水标准。其中将浸没式超滤作为反渗透进水的前处理工艺,超滤出水水质稳定,完全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浊度1 NTU,SDI3,运行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
气浮/气水反冲滤池用于天津芥园水厂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证高藻水情况下的供水水质,天津市芥园水厂进行了第4次改造,拆除了斜管沉淀池和双向滤池,保留了平流沉淀池、快滤池和双阀滤池,新建了一座综合净化间(包括进水室、机械絮凝池、气浮池、气水反冲洗滤池、加药间、石灰间、反冲洗排水池、变配电及控制室等建构筑物)。改造后水厂的供水能力达到50×104m3/d,出水浊度为0.5NTU。  相似文献   

16.
邯郸市第一座再生水厂是以东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采用"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处理工艺,设计总处理规模为6万m3/d。出水主要回用于城市杂用水及景观环境用水,部分回用于工业用水。介绍了工程的设计与运行情况,着重介绍了高密度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与构造。运行结果表明,工艺运行情况稳定,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邯郸市第一座再生水厂是以东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采用"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处理工艺,设计总处理规模为6万m~3/d,其中一期工程规模为3万m~3/d。介绍了工程的设计与运行情况,着重介绍了高密度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与构造。运行结果表明,工艺运行情况稳定,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主要回用于城市杂用水及景观环境用水,部分回用于工业用水。  相似文献   

18.
ACTIFLO微砂沉淀技术在北京第九水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项目背景 北京市第九水厂总规模150万m^3/d,分三期建成,每期50万m^3/d。二期工程于1995年6月建成投产,分为A、B两个系列,总设计能力为50万m^3/d,其工艺流程为机械搅拌混合、折板水力反应、波形板侧向流沉淀、煤滤池过滤、活性炭滤池吸附。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时,密云水库存水量达20多亿m^3,水库水质属于较好的二级地表水源。近些年来,由于北方地区持续多年干旱,密云水库存水量一度低于10亿m^3,水质在藻类、嗅味等指标上明显恶化。2002年9月第九水厂出厂水出现嗅味,2003年1月第九水厂三期波形板侧向流沉淀的波纹板箱发生坍塌,同年9月二期沉淀池的波纹板箱发生坍塌,经过对波纹板箱内部观察,发现沉淀池板箱内部严重积泥,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反应效果不佳,矾花沉降性能较差。这说明第九水厂二、三期波纹板侧向流反应、沉淀工艺(见图1)已不能适应密云水库水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自来水六厂B厂是国内第一个BOT市政供水项目,包括80×104m3/d的取水工程、40×104m3/d的净水厂、140×104m3/d净水厂的排水总渠以及27km长的输水管道.该厂采用MultifloTM高密度沉淀池工艺和高速砂滤池工艺,为应对水质污染、原水水质突变、设备故障、双电源停电、氯气泄漏以及其他不可抗力事件,从工艺设计、管理、运行上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为安全持续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素有"滤池博物馆"之称的沙坪坝老水厂设计规模为12.5×104m3/d,原出厂水浊度勉强达到1 NTU。为了全面满足水质新标准并达到20×104m3/d供水规模,在边供水边施工的困难条件下,将老水厂不停产就地改建成全新的现代化大型水厂,在满负荷运行时出水浊度降至0.08~0.14 NTU,而设计预留的深度处理暂未实施,为将来嘉陵江水源水质变化、供水水质标准提升做好了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