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比较智能控压负压吸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普通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赣州市人民医院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64名肾铸型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0.9岁。41例行智能控压负压吸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控压组),23例行普通输尿管软镜碎石术(非控压组)。运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对2组患者的一期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白细胞、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 控压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78.9±29.8)min vs.(60.7±32.1)min,t=2.278,P=0.026],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73.1% vs. 0%,χ2=28.808,P=0.000),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24 215.9±3 848.8)元 vs.(26 497.9±4 230.2)元,t=2.196,P=0.032]。2组并发症发生率(19.5% vs. 17.3%,χ2=0.044,P=0.835)、住院时间[(8.22±2.94)d vs.(6.87±1.79)d,t=1.997,P=0.05]、术后血白细胞[(9.83±5.72)×109/L vs.(9.06±2.49)×109/L,t=0.067,P=0.5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肾铸型结石,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较普通输尿管软镜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住院总费用少、患者获益更高。  相似文献   

2.
方志启  武立新  李龙  刘祥鹏  申广  潘鹏飞  杨诚 《安徽医学》2020,41(12):1424-1426
目的 探讨可拆卸式输尿管管路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性和结石清除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弹道组60例及联合组40例,弹道组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联合组采用可拆卸式输尿管管路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比较两组术中一次性碎石率、结石清除有效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差异。结果 联合组一次性碎石率、结石清除有效率均高于弹道组(76.6%、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血尿延长发生率较弹道组高、输尿管损伤发生率较弹道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热、胃肠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弹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拆卸式输尿管管路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一次性碎石率高、结石清除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进  高飞  雷普  王贵荣  许平  徐虎  卜小斌  董滢 《安徽医学》2016,37(11):1381-1383
目的 探讨不同微创方式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输尿管上端结石且行微创取(碎)石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微创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组32例、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组29例及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组19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RLU组结石长径长于URL组和MPCNL组(P<0.05)。3组手术时间比较,RLU组 > MPCNL组 > URL组(P<0.05)。3组术后住院天数比较,MPCNL组 > RLU组 > URL组(P<0.05)。MPCNL组和RLU组术后结石清除率均高于URL组(P<0.05),但MPCNL组与RLU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需行ESWL治疗的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URL和RLU均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方法。对结石体积较大或URL失败患者,可选择MPCNL;对于URL或MPCNL手术失败者,可考虑采用RLU。  相似文献   

4.
罗勇  史彦彬  王刚 《安徽医学》2016,37(8):973-975
目的 探讨肾绞痛发生后不同时间点行经输尿管镜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行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共98例,依据肾绞痛首次发作后14 d内和14 d后行手术治疗分为A组(50例)和B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测感染发生率、一次性结石清除率、输尿管息肉检出率及术后第14天双J管拔除率等。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48.60±7.84)min显著长于A组(38.23±5.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前尿常规检测感染发生率和输尿管息肉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第14天双J管拔除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肾绞痛首次发作后14 d内行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前尿路感染和输尿管息肉发生,并有助于缩短术后留置双J管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与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70例单侧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分别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组,34例)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输尿管镜组,36例)。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输尿管镜组(P〈0.05)。输尿管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腹腔镜组(P〈0.05或P〈0.01)。腹腔镜组术后发生漏尿1例,输尿管镜组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输尿管镜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输尿管镜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可作为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逆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诊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中抽取72例,按照输尿管结石类型将其分成嵌顿组(输尿管嵌顿性结石,n=36)、非嵌顿组(输尿管非嵌顿性结石,n=36),均采取逆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对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非嵌顿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嵌顿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嵌顿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相较于非嵌顿性输尿管结石,逆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结石难度稍大,手术成功率、安全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经皮肾镜取石与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输尿管镜碎石治疗与经皮肾镜取石治疗.比较两种结石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手术用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石清除率方面,观察组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法对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病症进行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明显优于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微创经皮输尿管镜与逆行输尿管镜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220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输尿管镜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逆行输尿管镜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结石清除率为100%,对照组的结石清除率为91.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结石清除率高,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9.
王旭亮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1):1248-1249
目的评价不同微创方式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优缺点,为患者个体化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477例患者中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微创经皮输尿管硬镜取石术组(mPCNL术组,175例)、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组(134例)、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组(113例)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组(RLU组,55例),观察4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等情况。4组结石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中RLU组排名首位。4组术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中输尿管硬镜组排名首位。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RLU组、mPCNL组明显比其他两组要长(均<0.05)。输尿管软镜的结石清除率受结石直径和肾积水程度影响,输尿管硬镜的结石清除率只受结石直径影响,而mPCNl和RLU的结石清除率和结石直径及肾积水程度无关。结论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可以是输尿管上段≤20 mm的结石首选治疗方式。肾积水中重度并且结石直径>20 mm的患者可以首先考虑mPCNl,而RLU可以作为前两者的补充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滋肾化石汤辅助双镜联合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4月就诊于唐山市工人医院的10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接受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实验组实施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滋肾化石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肾损伤因子、红细胞免疫功能、炎症应激反应、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较对照组高(P <0.05)。两组术前血清人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尿素氮(BUN)及胱抑素C(Cys-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7 d血清KIM-1、NGAL、BUN及Cys-C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术前血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3bRR)、免疫复合物受体花环率(ICRRR)、肿瘤红细胞花环率(TER)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7 d血清C3bRR、ICRRR、TER及RBC-ICR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两组术前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7 d血清血清IL-1β、hs-CRP、AngⅠ及AngⅡ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接受滋肾化石汤辅助双镜联合术的效果确切,可提升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减轻肾损伤,改善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择机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分别于术前7天、术后早期给予EEN,对照组仅在术后早期给予相同的EEN。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术前1天,观察组ALB、HB较术前7天明显升高(P<0.05);术后1天,两组各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天,两组各营养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而观察组ALB、PA及H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1天,观察组CD4+、CD8+、IgG、IgM较术前7天明显升高(P<0.05);术后1天,两组CD4+、CD8+、CD4+/CD8+和IgA、IgG、IgM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7天,两组各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术后1天升高(P<0.05),而观察组除IgA外,其余免疫指标均与术前7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各免疫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给予EEN支持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减少术后感染,提高手术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联合取石器械(套石网篮、封堵器及异物钳)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 上尿路结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 年3 月—2018 年1 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微通道经皮 肾镜取石术治疗的69 例患者。其中,复杂性肾结石36 例,单发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18 例,输尿管结石合 并多发肾结石15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术中联合3 种取 石器械,对照组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平均 取石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P <0.05),实验组一期结石清除率较对照 组高(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取石器械配合微通道经皮肾镜 取石术,可减少手术时间,彻底清除结石,技术安全,可作为处理复杂性结石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结石成分特点,并观察饮食预防对患者复发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入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取石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392例。将术后取得的结石进行检测,分析结石种类及成分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将严格执行个体化饮食建议的饮食干预患者列为饮食干预组(276例),其余为非饮食干预组(116例),对比两组复发情况,并比较两组结石复发患者结石成分分布情况。结果 不同年龄段和性别患者中一种、两种、三种和四种结石成分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性别患者结石主要成分都以草酸钙类成分为主,不同性别患者结石主要成分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干预组复发率(8.33%)低于非饮食干预组(18.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草酸钙类结石、碳酸磷灰石类结石在饮食干预组中复发率低于非饮食干预患者(P均<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性别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结石主要成分都以草酸钙类成分为主,个体化饮食干预能有效降低此类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任章霞  张帆 《安徽医学》2018,39(6):706-710
目的 研究手术联合131 I、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和连接蛋白43(Cx43)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于重庆西南医院治疗的96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手术联合131 I和甲状腺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和甲状腺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价患者生命质量,测量BRMS1、Cx43的阳性表达率,并记录其复发率与生存率.结果 治疗1年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56.25%,观察组为77.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情绪和健康状况优于对照组,而疲倦项目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BRMS1和Cx43蛋白阳性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BRMS1和Cx43蛋白阳性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5年的复发率(8.33%)低于对照组(27.08%),而5年生存率(83.33%)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联合131I及甲状腺激素治疗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病死率和复发率显著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中段和下段结石患者,围手术期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织金分院行URL治疗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1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实验组手术前后均不使用抗生素,对照组采取标准预防,即术前30 min~2 h给予抗生素预防,术后24 h内停用抗生素,所有患者术后2 h复查血常规,术后第1天复查尿常规、血皮质醇水平。无发热的患者术后第1天拔除导尿管,术后第2天出院;发热的患者则继续留置导尿管,使用抗生素,复查血常规。所有患者4周后返院复查并拔出输尿管支架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白细胞(WBC)、皮质醇水平及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剔除29例患者,最后实验组86例,对照组65例。所有患者结石完全清除,未见明显残留结石。两组患者术后发热率、术后2 h血WBC分布及术后2 h血WBC、术后第1天尿WBC、术后第4周尿WBC、手术时间、血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尿WBC阳性率、尿WBC>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疏气定痛方化裁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老年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3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疏气定痛方化裁),每组6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学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带下异常、腰骶胀痛、下腹胀痛、神疲乏力症状积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CD8+的变化均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率及血浆黏度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盆腔炎患...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61-63
目的探讨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同期输尿管镜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提供经验。方法选取84例2015年9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输尿管结石手术及肾结石手术,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输尿管镜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总体清石率等数据。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前置管、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数据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清石率为72.92%(35/48),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清石率97.22%(35/36),两组患者在总体清石率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1%、12.50%,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输尿管镜下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疗效显著,总体清石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囊肿合并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80例来三家医院就诊的肾囊肿合并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和对照组(40例,行开放手术治疗);统计并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结石清除率、囊肿及结石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囊肿复发率、结石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其余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治疗肾囊肿合并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结石清除率高和囊肿及结石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