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玉香  张勇  徐红 《工企医刊》2005,18(4):98-98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流行传染病,HB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根据世界各地区人群HBsAg阳性率不同分为高(78%)中(2%~8%)低发区(〈2%)我国属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10%,流行病学已证实人群中HBsAg携带者来自于母婴传播,妊娠后期患有乙肝或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母亲,所生婴儿90%以上被感染,并易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乙肝)母婴传播途径较为复杂,除宫内感染和分娩过程中感染外,产后母婴密切接触也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乳喂养是可能感染的途径之一。我国HBsAg携带者高达15%~20%,了解母体血液与乳汁中HBV标志(HBVM)及传染性如何,对指导HBsAg携带者的母乳喂养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对50例HBsAg携带者的母亲血液及乳汁中HBVM进行检测,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以确定其是否具有传染性。1 材料与方法1.1 母乳 50例HBsAg携带者母亲均来自海阳市人民医院妇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人群感染率高达60.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亦高达10.0%~15.0%[1].而在每年新发现患者中,35.0%~40.0%是由围生期母婴垂直传播造成的,其中85.0%~90.0%转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它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的HBsAg携带者,而且是引起成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因此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母婴垂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广泛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人群感染率高达60.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亦高达10.0%~15.0%.而在每年新发现患者中,35.0%-40.0%是由围生期母婴垂直传播造成的,其中85.0%~90.0%转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它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的HBsAg携带者,而且是引起成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因此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母婴垂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广泛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斑点分子杂交法检测了无症状HBsAg携带者和乙型肝炎病人尿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2.0%(12/100)及13.3%(4/30)。血清HBsAg阳性的HBsAg携带者及乙型肝炎病人尿中HBV DNA的阳性率可达21.1%(8/38)和28.6%(4/14)。HBV可在尿或尿、粪混合液中存活一定时期,在4℃时可存活10~14天,25℃及37℃时可保持7~10天,为污染外环境中的物品提供了条件。本文认为,尿在乙型肝炎的接触传播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现状及今后工作重点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乙型肝炎(乙肝)呈世界范围流行,我国是高发区,全世界约有3.5亿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者,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就达1亿多,其中1/3以上是母婴传播所致,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应用使母婴间的水平传播及产中、产后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但HBV母婴传播中的宫内感染尚不能用乙肝疫苗完全阻断。若按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10%,HBV宫内感染率为5%~10%保守估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配偶感染HBV危险性,为制定乙肝相关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广东和江西省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20 ~ 45岁HBsAg携带者及配偶作为病例组,运用病例对照方法按居住地、性别、年龄及婚龄等因素配比选择HBsAg阴性者及配偶为对照组,开展问卷调查和乙肝血清学指标检测.利用PCR方法分析夫妻双方均HBsAg阳性的HBV基因型.结果 HBsAg携带者配偶HBsAg携带率为13.21%,明显高于对照组配偶(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HBsAg携带者其配偶的携带率均高于HBsAg阴性者的配偶;HBsAg携带者配偶的HBsAg携带率与结婚年限、性生活频率呈正相关,并与安全性行为关系密切.21对HBsAg均阳性的夫妻中,13对PCR扩增HBV阳性,其中11对(84.62%)HBV基因型相同(8对HBV为B型,3对为C型),仅2对夫妻HBV基因型不同.结论 HBsAg携带者配偶感染HBV风险高;提倡HBsAg携带者主动告知配偶,采取安全性行为或配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同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属高发区,人感染HBV后,可成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亦可成为传染源.为了解大同市健康人群中HBsAg携带情况,我们将1999年7月~2001年7月在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7 581人的HBsAg检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河南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出入境人员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病毒复制情况。方法 收集2001年上半年出入境人员1895例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对HBsAg( )者同时行抗-HBs、HBeAg、抗-HBc和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 HBV DNA的阳性率达54.9%,HBeAg( )者中HBV DNA的阳性率最高,占85.5%,抗-HBe( )者中HBV DNA的阳性率最低。结论 HBsAg检测( )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HBV DNA有助于了解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对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发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45例五项血清标志物特殊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乙型肝炎 (HepatitisB ,HB)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病 ,由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 ,HBV)引起。我国属HBV感染的高发区 ,约 5 0 %~ 70 %的人群受过HBV感染 ,约 8%~ 12 %的人群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1] 。可导致急性、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肝炎后肝硬化、肝癌等 ,有些病情凶险 ,死亡率高。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实验室检查 ,在基层医院 ,常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 (HBsAg、Anti -HBs、HBeAg、Anti-HBe、Anti -HBc)进行检测 ,其…  相似文献   

11.
关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乙型肝炎(乙肝)是经血传播的危害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我国是高发地区之一,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约10%,乙肝病毒(HBV)感染率达60%~70%。乙肝除爆发性肝炎以外主要危害在于感染后变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根据WHO 2001年的指南指出,90%慢性携带者为围产期感染HBV,但随着年龄增长,感染后慢性携带率逐渐降低;1~4岁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乙肝)为当今全球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我国属乙肝高流行区,据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全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约9 300万例[1].围产期母婴传播是我国HBV的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我国人群中围产期感染约占35%~50%,感染后有65%~72%将成为HBV慢性携带者[2].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是乙肝重要传播途径,H 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出生6个月内24.3~45%发生HBsAg阳性,当母亲HBeAg阳性时,85~90%婴儿在6个月内发生乙肝病毒(HBV)感染,并容易演变为慢性HBsAg携带者(1~2)。乙肝疫苗或乙肝  相似文献   

14.
张琦  刘晓娟 《中国保健》2009,(21):942-943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人群感染率达60%以上,HBsAg慢性携带率为9.75%,其中儿童是乙肝的主要感染者。新生儿、婴幼儿及青少年普遍易感,他们在感染HBV后容易成为隐性感染者或无症状携带者,有部分HBV携带者可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最终部分发展成为肝硬化或死于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乙肝)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高感染区,人群总感染率高达60%,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达1.2亿人口。因此加强乙肝病毒监测,了解人群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其感染模式,防止乙肝在人群中的传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本县人群HBV感染状况,以便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我们对该县部分人群进行了HB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由乙肝病毒引起.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的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慢性HBsAg的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HBeAg阳性(简称双附性),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90%。因此.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群中大量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啄困,不仅可成为礼会上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7.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世界范围内传插,我国是一个乙型肝炎大国,1992-1995年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961个家庭的67124人血清学调查表明,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为57.63%,其中HBsAg携带率为9.75%。依此推算,我国有近7亿人已感染过HBV,其中约1.2亿人携带HB-sAg。在HBsAg携带者中HBeAg阳性率为29.6%。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机体可发展成慢性肝炎,部分可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峰 《职业与健康》2008,24(6):562-563
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的高发区,据调查统计,我国人群HBsAg的检出率达9.8%,HBsAg携带者总人数达1.2亿左右,现患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多达1000万人,年感染率为7%,年发病率158/10万,累计HBV感染人群达60%以上,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及其阻断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各地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孕妇HBsAg阳性率为4~10%。HBsAg阳性孕妇中,约1/3HBeAg阳性。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在出生半年内有20~50%成为HBsAg携带者;而HBeAg阳性孕妇分娩的婴儿,半年内成为HBV携带者的达75~90%以上(取决于母亲HBeAg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出生后一年感染HBV的婴儿,多数能清除体内的HBV,而围产期感染的婴儿则大多数演变为持续感染的慢性携带者。这些人持续携带HBV的年限尚不清楚。有人估计, 社会上30%HBsAg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所致。感染HBV的婴儿多数无症状,仅部分人SGPT轻度升高。但通过成人肝活检发现,大多数携带者肝内有各种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的增加,扩大了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一些临床医生因此而不考虑患者主诉的病情一律将HBsAg阳性的患者安排传染病科诊治,甚至有些医院病房科明确规定不收治HBsAg阳性的患者,使一些无乙型肝炎病史的HBsAg携带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贻误病情。对HBsAg阳性入院患者,尤其是无乙肝临床体征的患者,合理安排病房,以及探讨科学的住院治疗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