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建群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疾病,以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伴大便性状异常,症状或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本病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和腹痛型,临床尤以腹泻型多见,病情缠绵,久治难愈。谢建群教授长期从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随师侍诊,获益良多,现试析其辨治思路于下。  相似文献   

2.
蒋边生 《吉林中医药》2007,27(10):28-28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因肠道功能障碍而引发的疾病,排除器质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或称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神经性腹痛,临床表现持续和间歇发作的腹痛、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属中医"腹痛"、"泄泻"、"便秘"范畴.本病是一种自然--社会--心理病征,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肝脾不和.笔者应用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本病属中医学的"泄泻"、"便秘"、"腹痛"、"肠郁"范畴。唐江山主任医师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福建省名中医。  相似文献   

4.
<正>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十分常见,是以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为特点的功能性肠病,根据排便习惯改变的不同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三种,尤以腹泻型居多[1]。本病易反复发作,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口服联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共选择45例,均为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5.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分型,是指一组包括持续或问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而又缺乏生物学和形态学可以解释的症候群。其临床特点为便后腹胀、腹部不适,可以缓解。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便秘、肠结、风燥、阳结、阴结、脾约等范畴。目前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故目前受到医学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性状或排便习惯异常为特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病,临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交替型及不定型[1]。中国古代无肠易激综合征这一病名,但本病的某些阶段可归入便秘、腹痛、腹泻的范畴,但都和大肠的功能密切相关。《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在肠易激综合征这些类型之中,腹泻型比较常见。欧美等经济发达、文化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达8%~23%[2]。随着中医药对本  相似文献   

7.
<正>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rritablebowel syndrome,IBS-C)是一种功能性肠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改变,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胀、排便频率减少、大便干结硬块等[1]。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概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腹痛"、"便秘"、"肠郁"等范畴[2]。病因有外感、饮食、情志、劳伤亏损等。肺失宣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根据最新的研究,可分为以下4型,即IBS便秘型;IBS腹泻型;IBS混合型;IBS不确定型。本病属于中医腹痛、泄泻、便秘范畴。根据肠易激综合征的不同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病因病机,2006~2010年,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IBS6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李振华教授认为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详辨主症,将腹痛、腹泻与便秘作为本病的主症,具体分析腹痛的性质与发作时间,排便性状与习惯,结合整体,辨证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作为其中一个亚型,目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西医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西药治疗主要为通便药、微生态制剂、解痉剂、促胃肠动力药、助消化类药物、精神类药物等,由于为对症治疗,其总体疗效欠佳。随着近年对中医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深入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上有独特的优势,故在此总结近5年来中医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上的进展,以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准确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探讨总结席作武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学中"腹痛""便秘""泄泻"等范畴,本病的病位在肠道,与肝脾肾诸脏腑的功能关系密切,中医辨证分为寒热错杂型、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等。席作武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从整体观念出发,治病求本,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对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调肝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8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蔚 《河北中医》2006,28(2):111-11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性发作,以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或大便形状改变为临床表现的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将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3个亚型。2003-05~2005-07,笔者应用调肝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85例现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3.
<正>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指的是一组由腹胀、腹痛、腹泻、排便习惯改变等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研究显示与胃肠道神经丛的功能紊乱有关,属于功能性肠病的范畴[1]。肠易激综合征在中医属于"腹痛""泄泻"和"便秘"的范畴,与情绪改变有关。部分患者表现为大便干燥甚至便秘,称之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2]。逍遥散有疏肝解郁之效,是临床常用的中药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思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 ,祖国医学虽无肠易激综合征这一病名 ,但可将其归于“腹痛”“腹泻”“便秘”等疾病进行治疗及研究。近年来 ,中医药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仍存在无统一的疗效及证型标准等问题。故从心主神志、中医证型、生存质量量表与肠易激综合征几个方面探讨中医药研究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祖国医学虽无肠易激综合征这一病名,但可将其归于“腹痛”“腹泻”“便秘”等疾病进行治疗及研究。近年来,中医药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无统一的疗效及证型标准等问题。故从心主神志、中医证型、生存质量量表与肠易激综合征几个方面探讨中医药研究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本病为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以腹泻型多见。该病属于祖国医学"泄泻"、"腹痛"的范畴,临床多以痛泻要方、逍遥丸、四神丸加减治疗。近年来,笔者以乌梅丸加减治疗本病,疗效尚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lsyndrome,IBS)是一组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和生化异常。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其中以腹泻型最为常见,本病病情缠绵,久治难愈。我们自2008年6月~2011年5月期间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腹泻型肠胃易激综合征(D—IBS)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学“腹痛”、“泄泻”、“郁证”范畴。本病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发病率很高,以中青年居多,男女比例约1:2。根据临床特点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原本柴胡桂枝汤在《伤寒论》中主要治疗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但笔者用其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明显。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下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临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与便秘交替型.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系指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无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本病分为腹泻型(D-IBS)、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和未分型,其中以D-IBS最为常见[1],症状常反复发生,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运用热敏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