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虎杖药材UPLC特征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建立虎杖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0.5%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290 nm.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3种方法对38批不同产地的虎杖药材UPLC特征图谱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虎杖药材的U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共标定了11个共有峰,指认其中4个共有峰为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36批虎杖药材相似度>0.9;2批药材相似度为0.733,0.896.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药材分为3类,不同类别间质量有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虎杖药材的特征图谱特征性和专属性强,且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可用于全面控制市场流通虎杖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全面控制香薷药材的质量,建立香薷水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更为新加香薷饮成品颗粒剂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测定10批不同产地香薷药材水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69 nm。将10批指纹图谱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版),进行色谱峰匹配,以咖啡酸峰为参照峰,采用中位数法生成对照图谱,并对10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建立了香薷药材水煎液的指纹图谱,标定出14个共有峰;对10批不同产地香薷药材水煎液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相似度均达到0.90以上;由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结果分析,不同产地香薷药材的质量存在较小差异。结论:该研究方法重复性好,可行性强,为香薷的全面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更为新加香薷饮质量标准的拟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鬼箭羽药材HPLC指纹图谱,对谱图中主要色谱峰进行指认,并比较不同部位药材指纹图谱的异同.方法:采用DiamonsilTM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识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计算9批药材相似度.结果:通过对9批不同产地鬼箭羽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标定出23个共有色谱峰,其中8个共有峰得到指认.利用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评价,9批药材的相似度在0.824 ~0.957,其中6批药材相似度>0.900.鬼箭羽不同药用部位的HPLC色谱图有较大差异.结论:不同产地鬼箭羽药材质量存在一定差异,但大部分具有较好相似性.不同药用部位成分有较大差异,应结合临床疗效规范品种和用药部位,并制定相关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地肤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选择安捷伦TC-C_(18)色谱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总流速1 m L/min,检测波长355 nm,柱温25℃,进样量为1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对10批次的地肤子进行相似度分析,选择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HPLC指纹图谱共发现19个共有峰,其中14号峰为芦丁。10批次地肤子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0.9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地肤子药材可归为3类,相同产地药材可归为1类,说明不同产地药材中成分的含量有明显区别。结论:该方法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地肤子药材的质量评价和鉴定。  相似文献   

5.
杨航  尹春梅  焦连庆  曹扬  于敏 《中草药》2015,46(12):1830-1835
目的建立虎杖药材的HPLC-DAD-ELSD指纹图谱,对10个不同产地的虎杖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使用Luna C_(18)(2)色谱柱(250mm×4.6mm,5μm),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μL。蒸发光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9℃,载气体积流量3.0 L/min。结果通过10批虎杖药材建立了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其中HPLC-DAD指纹图谱共有峰19个,相似度为0.938~0.993;HPLC-ELSD指纹图谱共有峰14个,相似度为0.905~0.999。确认了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结论方法准确、稳定,为客观评价虎杖药材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高乌头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2种主要生物碱成分含量,为高乌头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DAD技术,以Dikma spur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高乌头药材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含量测定;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10批样品进行共有峰确认及相似度评价;通过SPSS 21.0统计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对HPLC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建立了高乌头药材指纹图谱,10批高乌头药材的相似度均0.90;标定共有峰11个,并对其中2主要成分(高乌甲素、冉乌头碱)进行含量测定;聚类分析法(CA)将所有批次高乌头药材共分为4类,反映了10个批次不同地区高乌头药材的质量特征;主成分分析法(PCA)筛选出累计贡献率达到89.748%的4个主成分,得到决定高乌头药材质量5个化学成分。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PCA,CA方法,可以客观、有效、全面地用于高乌头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石上柏双黄酮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用于石上柏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0.6 m L·min-1,检测波长330 nm,进样量1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10批样品进行共有峰确认及相似度评价。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HPLC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方法学考察指标的RSD均2.0%,表明在该色谱条件下,仪器精密度良好,样品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方法准确度良好;根据10批药材测定结果表明,各共有峰较稳定,具有指纹图谱特征性,可初步确定为石上柏双黄酮的指目标成分群。在对照指纹图谱上共标定出9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指认了其中的3个化学成分,分别为穗花杉双黄酮、银杏双黄酮、扁柏双黄酮。10批样品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均0.850,说明各产地的药材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0批样品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重庆和四川产地的石上柏,第二类是贵州产地的石上柏,第三类是广西产地的石上柏,并且2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8.096%。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可为石上柏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产地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5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建立制何首乌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波长254 nm,柱温30℃,对13批制何首乌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使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分析,确定了29个共有峰,指认了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5个化学成分。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可为不同产地不同批次制何首乌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烘干与硫熏金银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烘干与硫熏金银花药材的指纹图谱,对比分析硫熏对金银花内在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AichromBond-AQ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8 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确定了20个共有峰构成10批烘干金银花药材的指纹特征指纹图谱,各批样品的相似度均>0.96;16个共有峰构成10批硫熏金银花药材的指纹特征指纹图谱,各批样品的相似度均>0.90.结论:该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为烘干和硫熏金银花药材的指纹图谱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鳖甲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鳖甲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测定了12个产地鳖甲药材样品,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进行评价,建立了共有模式,以相关度评价图谱的相似性,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2批不同产地的鳖甲药材有7个共有峰,其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不同产地鳖甲药材可分为两类,质量相似性较好;主成分分析结果同聚类分析法分析结果一致,经主成分分析,12批鳖甲药材共提取出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3.21%。结论:用SPSS软件对鳖甲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所建立的模式识别方法,操作简便,统计结果具有可靠性,对鳖甲药材化学计量学分类及其质量评价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医证的多维性、非线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文章以多元统计学方法为切入点,以logistic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典型相关分析与因子分析等常见的统计方法为例,对其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同时,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及其数理思想和方法,发现其在中医辨证中有一定的适用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97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的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文献,通过频度分析归纳总结证候和用药特点,以探析乳腺增生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的用药、证型进行整理归类,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和频率。结果:涉及证型34个,以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气滞痰凝为常见证型,占58.68%,证候组成要素有16个,其中实证占84.55%,虚证占15.45%。用药275味,按功能归为43类,进一步合并为19大类,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率占59.48%,活血化瘀药为第一位,补虚药次之;排在前16位的药物有柴胡、当归、香附、穿山甲、郁金、白芍药、浙贝母、莪术、夏枯草、三棱、延胡索、青皮、牡蛎、丹参、王不留行、淫羊藿,柴胡使用位居所有用药之首。结论:近30年中医对乳腺增生的辨证分型、遣方用药临床研究结果可为目前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探讨我国循证药学的研究现状。方法:将CNKI数据库中有关循证药学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以SPSS软件中的共词分析法为研究工具,应用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两种方法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结果:获取循证药学文献44篇,高频关键词18个,表明循证药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和经济学等方面。结论:通过分析循证药学的研究现状,可以为从事循证药学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97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食管癌文献,通过频度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食管癌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食管癌证型13个,痰气交阻、气虚阳微、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虚气滞为常见证型,占67.7%;症状以吞咽困难、胸背疼痛、大便干、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口干、呕吐痰涎为常见症状;舌质以红舌、淡舌为主,舌苔以厚腻、白、白腻为主,脉象多见细脉、弦脉、涩脉。食管癌所用方剂中自拟方居多,以启膈散、沙参麦冬汤、补气运脾汤、通幽汤较为常用。食管癌用药共182种,按功能归为39类,进一步合并为20大类。补虚、清热、化痰止咳类药的使用频次占52.6%。结论:通过对近30 a中医诊治食管癌证型、症状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为目前食管癌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证候的概念,中医证候研究的历程(专家经验评估,中医计量诊断方法,临床流行病学),多元分析方法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分析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阐述了多元分析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从中医证候的概念,中医证候研究的历程(专家经验评估,中医计量诊断方法,临床流行病学),多元分析方法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分析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阐述了多元分析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拓展双向聚类方法在中医药领域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使数据分析研究人员掌握双向聚类方法的研究动态和潜在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通过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和文献同引网络分析方法等方法来研究双向聚类方法的发展趋势、热点研究领域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双向聚类方法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算法研究、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信息检索和文本挖掘等方面。结论:结合双向聚类方法与中医药数据分析的特点,双向聚类方法能用来识别具有类似症状群的患者人群的特征,探索症状分类与患者特征的关系,探索药物配伍特点、实现精细化治疗,探索量效关系、实现动态和科学合理用药,探索组学研究与中医症候、中医治疗方案的关系等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多变量统计方法在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了多变量统计方法在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指出多变量统计方法在中药生态环境因子分析、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方面的重要意义,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多变量统计方法及其在中药资源生态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电子鼻PEN3系统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产地秦艽进行鉴别。方法:先通过电子鼻系统动态采集秦艽芳香成分并得到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试验条件,再应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及负荷加载分析法(Loadings)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秦艽电子鼻最佳试验条件为样品称样量3.0 g、进气量250 mL·min–1、样品室温放置时间15 min、颗粒度60目。PCA和LDA均对不同产地的秦艽有一定的区分能力,并且LDA优于PCA。结论:电子鼻对秦艽的种类和产地鉴别准确性好且简便可行,能更准确、客观地对不同种、不同产地、不同栽培方式的秦艽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0.
利用SPSS软件提供的功能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能达到简便、快捷和准确的统计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