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通过荧光素肼与邻甲氧基苯甲醛反应合成得到目标探针.文中采用核磁共振(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对探针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仪测试探针对次氯酸根离子的荧光检测能力,包括:荧光滴定、荧光时间响应、离子干扰和pH响应等.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探针可排除17种相关离子的干扰实现对次氯酸根离子的检测,响应时间为8min,线性检测范围为y=45.16x-4.506,检测限为1μmol·L~(-1).表明该探针是一种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2.
基于Hg~(2+)诱导罗丹明内硫酯"关-开"环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种简便的罗丹明101内硫酯(1)荧光探针分子并用于环境水样中汞离子的定量检测及活细胞内汞离子荧光成像检测.结果表明:在测试体系中加入汞离子,探针分子1(10μmol/L)溶液荧光显著增强,当加入等当量的汞离子时,溶液的荧光强度增强了68倍,溶液的颜色也从无色变为了粉红色;探针分子1(10μmol/L)对0.1~10μmol/L浓度范围内的汞离子响应呈线性关系,R2=0.994 9,检出限为0.04μmol/L.选择性和竞争性实验结果表明:探针分子1对汞离子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探针分子1可成功用于细胞内汞离子的荧光成像可视化检测.  相似文献   

3.
以2,4-吡啶二甲酸为原料合成了2,4-二-(5-甲氧基-2-噻唑基)吡啶,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光谱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可作为Ag+和pH值(基于其在pH=16的范围内的双发射响应行为)的比率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4.
在水热法合成羟基磷灰石颗粒(Hydroxyapatite,HAp)的过程中加入碲化镉(CdTe)量子点前体,合成可激发出红色荧光的羟基磷灰石/碲化镉(HAp/CdTe)荧光探针,对所得荧光探针的形貌、大小和荧光特性进行表征,并探究其在铜离子检测领域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得HAp/CdTe荧光探针为针状实心颗粒,长径约为350nm,短径约为80nm;HAp/CdTe荧光探荧光强度较高、发射光谱范围较窄和其荧光强度有良好的pH和温度稳定性;在用于铜离子检测方面,铜含量为1.3~51.2mg/L范围内,探针的荧光强度变化与Cu2+浓度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6,检测限为0.4mg/L,且其他离子(Na+、Mg2+、Ca2+、Li+、NH4+、K+和Cd2+)对该检测方法无明显干扰作用。合成的HAp/CdTe荧光探针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荧光性质稳定和可长期保存的特点,是作为检测铜离子浓度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5.
生物体内半胱氨酸(L-Cys)浓度异常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半胱氨酸的高灵敏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分别将市售二硫化钼粉末和过氧化氢作为前体和氧化剂成功地制备了具有强荧光的氧化钼量子点(MoO_X·QDs),并发现铜离子可猝灭氧化钼量子点的荧光。而后,根据巯基与铜离子间的特异相互作用,加入L-Cys后荧光得到恢复。以氧化钼量子点作为新型荧光探针,建立了高灵敏和高选择性的半胱氨酸检测方法。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当半胱氨酸浓度为5~25μmol·L~(-1)时,体系的荧光恢复程度与半胱氨酸浓度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可重复性好,且其他氨基酸干扰小,可应用于水样或混合氨基酸合成样品中半胱氨酸的检测,为以后临床医学人体疾病的诊断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荧光分子探针具有高选择性、灵敏度,同时成本低廉,操作简便,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通过重氮偶合法合成了2,4-二氨基-2’-羧基-偶氮苯(L1),并用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对化合物进行表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独L1配体,L1与Zn(Ⅱ)离子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变化,在356 nm处出现等位点.同时,当L1与Zn(Ⅱ)金属盐溶液作用时,L1由黄色变为橙色,在484 nm处观察到明显的荧光增强(λex=330 nm),为蓝绿色荧光.此外,L1对市售的葡萄糖酸锌营养液存在感应作用,使得L1可作为锌补充剂中的Zn(Ⅱ)离子的测试材料.  相似文献   

7.
基于铕离子多元配合物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Eu(Ⅲ)与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三苯基氧化膦(TPPO)和对氨基苯甲酸(PABA)与三聚氯氰偶合形成的转光剂。通过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新型配合物具备荧光特性,在智能穿戴、野外救助、防紫外线、服装防伪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基于2-苯基苯并噻唑荧光团的荧光探针,并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对不同阳离子的识别能力.研究表明:该探针在乙腈溶液中对锌粒子显示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性的响应,而对其他阳离子的响应则不明显,因此该方法可实现对锌粒子的检测;其机理是探针与锌粒子的络合阻止了主体分子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过程,使荧光增强而致.  相似文献   

9.
以苯胺、罗丹明为原料,合成出可以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双重变化用来识别铜离子的探针,加入铜离子后,溶液的颜色由浅黄色变为红色,荧光由无色变为橙黄色.通过荧光、紫外等表征表明了该探针对铜离子显现出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CdTe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灯塔探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巯基乙酸(HSCH2COOH)为稳定剂,在水相溶液中合成半导体CdTe纳米粒子,并以此为基础制作了由无机量子点(QD s)碲化镉(CdTe)修饰的分子灯塔探针(MBs).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测试技术对反应所得产品进行了表征.与传统探针相比,该探针具有荧光寿命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以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通过4-羟基苯甲醛与2-氨基苯并咪唑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Schiff碱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确认.并对产物的溶液荧光性能和固体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于无水乙醇溶液中在λmax=273 nm紫外光激发下荧光发射的λmax为454.5 nm,固体荧光的最大激发λmax=314nm,相应的最大发射λmax=460nm.产物的溶液荧光和固体荧光均处于较强的蓝色荧光波段,说明其具有良好的蓝色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2.
设计、合成一种新的罗丹明与香豆素连接的功能染料,7-二乙胺基香豆素-3-罗丹明B酰肼西夫碱(RHC),在乙腈/水(4:1,v/v,pH=7.0)溶液中,该探针本身为黄色,加入铜离子后很快变为紫红色,而其它金属离子的加入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该探针与铜离子的结合比例为1:2,探针能选择性的检测铜离子,可用于环境中铜离子的快速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13.
铜离子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金属之一,如何检测出超低浓度的铜离子是人们一直关心的课题。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纳米粒子荧光探针,利用荧光光谱法比较了Cd2+、Co2+、Ni2+、Pb2+、Mg2+、Zn2+、Ca2+、Cu2+对该纳米粒子荧光探针的荧光淬灭效应。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荧光探针对Cu2+具有很敏感的检测作用,其检测浓度达到1.0×10-11mol/L。  相似文献   

14.
基于菲并咪唑-水杨醛合成了分子探针SL,并用NMR、IR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实验结果表明,探针SL对三价金属离子铁、铬、铝(Fe~(3+)、Cr~(3+)、Al~(3+))的识别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并且几乎不受一价、二价离子的干扰。使用Job’s Plots法证明,探针SL与Fe~(3+)、Al~(3+)的结合比均为1:1,与Cr~(3+)的结合比为2:3,对Fe~(3+)、Cr~(3+)、Al~(3+)的检出限分别为3.09×10~(-8),4.82×10~(-8),2.89×10~(-8)mol/L。利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了探针SL对剧毒Cr~(3+)的检测行为,发现探针SL对Cr~(3+)离子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Cr~(3+)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以1,1'-联萘为骨架的酰胺类开链冠醚配体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和荧光性质,合成了N,N'-二苄基-1,1'-联萘-2,2'-二(氧杂乙酰胺)配体(L)及其5种稀土苦味酸盐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等分析方法,对配体及配合物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离子与配体形成了,n(M3 )∶n(L)=2∶3型配合物,稀土配合物组成为[RE(pic)3]2L3·6H2O(RE=La3 ,Eu3 ,Gd3 ,Tb3 ,Y3 ),并推测配合物中存在L与1个稀土离子配位,同时又与2个稀土离子桥联配位的2种配位形式.室温下,该系列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Eu(Ⅲ)配合物表现出较强的Eu3 特征发射,而Tb(Ⅲ)配合物表现出微弱的荧光发射,其他配合物没有相应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说明L的三重态能级与Eu2 的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Eu(Ⅲ)配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强度表明,荧光强度受溶剂效应影响,且随着溶剂配位能力增强而减弱.  相似文献   

16.
荧光聚氨酯在荧光聚合物研究领域中近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制备一种具有多功能的荧光聚氨酯,以1,5–二羟基萘为荧光功能单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固态和酸碱响应荧光发射的多功能聚氨酯(MFU).采用核磁共振(1H NMR)、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别用溶液样品和固态薄膜...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以BODIPY染料为荧光团,Schiff碱结构为识别体的长波长Cu2+荧光猝灭探针。在pH=7.36的缓冲溶液中,当Cu2+浓度达到0.5×10-4mol/L时,探针在最大发射波长为775 nm处的荧光强度减弱40%以上,且识别作用不受其它金属离子干扰。Cu2+浓度在(0.7-3.0)×10-6mol/L范围内,探针的荧光强度与Cu2+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定量检测中性水溶液中的Cu2+含量。  相似文献   

18.
Al~(3+)的摄入量过多,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极大破坏,导致痴呆,骨萎缩等病症.本研究利用水杨醛与Al~(3+)形成金属配合物,作为Turn-on型荧光探针实现对Al~(3+)的快速检测.该荧光探针对Al~(3+)具有高灵敏性和选择性,在Al~(3+)浓度为0~14μM的区间内,相对荧光强度与Al~(3+)的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 43),其检测限为0.16μM.  相似文献   

19.
卟啉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光物理性质,是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选择性的荧光探针.将含有酯基和羟基的卟啉分别用于水中痕量Cu2+及Zn2+的检测,通过不同体系下荧光信号的强度变化对重金属离子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酯基卟啉和羟基卟啉都能对Cu2+及Zn2+的浓度变化做出线性响应,酯基卟啉为荧光猝灭型探针,而羟基卟啉为荧光增强型探针,酯基卟啉对铜离子的选择性高于羟基卟啉.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种新型一氧化氮分子荧光探针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此荧光探针为连接有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环胺化合物的荧光素-环胺-Cu(Ⅱ)离子配合物,其本身无荧光,当与NO反应后,在λex=465nm光激发下产生荧光且最大发射波长λem=524nm。体系的pH值对荧光强度有影响,在pH为4.5时荧光强度最大。在H2O2,ONOO-存在下,荧光探针对NO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以NOC-18为NO释放剂,在NOC-18浓度为4×10-5~14×10-5 mol.L-1范围内建立了NOC-18浓度和荧光强度间的关系曲线,荧光强度随NOC-18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可实现对NO的直接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