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昆山市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我公司配送的药品中2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0~19岁年龄组发生的比例最高,占36%.结论:临床应谨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对监测.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结核病治疗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进行分析,制定预防对策.方法: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抗结核治疗中的运用日苴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中药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及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工作,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及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我国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的水平.方法:建立一种全新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的模式.结果:此管理模式可为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可行性的方法和思路.结论:建立适合中药特性的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的方式、方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本院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疾病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度本院上报的39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中用量最大的4种中药注射剂共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4种中药注射液分别是血栓通、金纳多、灯盏花素以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应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提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收集整理2007-2008年度医院临床药学室上报的中药注射荆不良反应资料,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次于抗茵药物,占全院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的14.29%.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应该切实引起医师、药师与医院管理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刘滢 《西部中医药》2007,20(11):47-48
目的:了解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便于临床上更好地合理使用.方法:收集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对其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结果:我院使用的30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中,有20个品种列出不良反应,10个未列出.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配伍、使用剂量、滴注速度、患者个体差异等问题,可减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其原因,以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合理的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部分医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及时找出原因及对策.结论:临床上应加强防范,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通过检索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治疗各种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两者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对纳入研究的20篇RCT(共涉及病例数244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中药饮片相比较,中药配方颗粒的不良反应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类型。方法:查阅资料找到近年来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例子,然后对不良反应发生的一些原因进行探讨。结果:总结出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类型、原因、预防措施、解救方法。结论:通过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探讨,促进合理使用中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引起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方法:通过对我院2009年全年中药不良反应24例报告,按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不良反应中男性患者中药不良反应的机率〉女性,高发年龄为21~40年龄段的青壮年人,中药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静滴给药途径.结论:应全面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将合理用药贯彻于医药服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有些人对运用中药产生误区,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往往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近年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以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对2005年12月~2008年12月间本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原因进行归纳分析,并给予相关的对策,考察对策实施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改善。结果:临床对策实施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由112例降低到81例,占中药不良反应的比例由71.78%降低到60.31%,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相对复杂,有药物自身因素和临床使用等因素,针对医院的使用因素改进对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67份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67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其次为恶心、呕吐或腹泻,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胸闷等。结论:中药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最大,提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产生及如何防范。方法:对中药及相关制剂的不良反应的产生进行剖析,并提出防范。结果:中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既有中药自身的原因,也有人为的问题。结论:充分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做好监管和相关现代中医药技术研究、合理规范应用中药、做好科普宣传,使百姓了解更多的不良反应知识,确保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人们对中药制剂的毒副作用认识不够,甚至产生中药无毒论的观点。方法:通过针对有关临床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报道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中药制剂产生不良反应的要事。结论: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必须加强对中药制剂的监管,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不良反应.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京丽 《吉林中医药》2008,28(11):829-829
在实现中药现代化的今天,中药注射液广泛应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但是在临床应用上存在着忽视中医辨证论治随意使用的现象.因此,所引发的种种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据上海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统计,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占14%[1].现将近年来采用中药注射液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两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12月于安顺市人民医院使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对他们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对使用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实施一系列的预防对策,如:对症用药、合并用药、溶媒选择以及静脉注射时滴速的控制等,观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预防干预措施之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的78.7%(37/47),实施预防干预措施之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的62.5%(15/24),实施预防干预措施前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的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药物自身因素与临床使用因素等,这些因素都能够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医院要想降低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就必须从中药注射剂的源头与使用两个方面来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李爽  纪佳 《河南中医》2011,31(7):800-801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制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0年10月320例中药制剂ADR所涉及的患者情况、给药途径、以及ADR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320例ADR涉及机体各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是过敏反应;中药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研究工作,促进中药安全性研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中药不良反应文献数据库及相应检索系统,并将其运用于互联网.中药不良反应文献数据库能为中药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以及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供丰富的信息.它的建立为开展互联网药学信息工作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模式,将对中药不良反应知识的普及和推动中药不良反应研究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