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急诊科的工作内容繁杂,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急诊科的护患关系对急诊护理实践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水平。目前,我国的急诊护患关系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护患纠纷也时有发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还需要护、患双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507-1508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管理在急诊创伤脊柱固定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3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15名,对照组护理人员给予常规急诊创伤脊柱固定培训,观察组护理人员则在急诊创伤脊柱固定培训中行集束化护理管理,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培训结果、考核达标率、护理质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培训一个月后,观察组vs对照组:理论知识[(91.52±5.13)分vs(82.81±5.12)分]、操作考核[(93.57±6.43)分vs(86.25±5.20)分]、临床考核[(92.04±6.45)分vs(85.07±5.29)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半年内,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合格率、患者满意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100.00%、91.00%、2.00%,与对照组的73.33%、85.0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脊柱固定培训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急诊创伤脊柱固定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减少护患纠纷,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我院急诊科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针对急诊科的特点,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加强对护理人员管理,强化专科知识、急救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转变服务理念,改变护理工作模式,明确岗位职责,弹性排班,严格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细化满意度调查。保持绿色通道的畅通、实行急危重症患者"先抢救,后交费"的抢救原则。落实急诊患者无缝隙管理模式以优化就诊、服务流程,优化就诊环境,进行人性化管理等。结果: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本科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结论:在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减少护患纠纷,营造良好的人文服务氛围,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取得了患者满意、医院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急诊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分析急诊护理纠纷的种类,基本原因和预防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措施。结果急诊护理纠纷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关,与患者及其家属也有关,为减少或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应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加强急诊科工作效率,正确应对和处理护理纠纷。结论对事实有医院责任引起的纠纷不偏袒,不推诿,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对非医院责任引发的纠纷,也要据理力争,有效地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分析急诊护理纠纷的种类,基本原因和预防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措施。结果急诊护理纠纷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关,与患者及其家属也有关,为减少或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应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加强急诊科工作效率,正确应对和处理护理纠纷。结论对事实有医院责任引起的纠纷不偏袒,不推诿,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对非医院责任引发的纠纷,也要据理力争,有效地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急诊科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特点是急、危 、重病人多,工作节奏快 ,病人及家属急躁.如果护理人员在病人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稍有不当 ,极易发生护患冲突和纠纷。可见急诊护理工作是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和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1]。所以护理人员首先要识别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明确各风险因素的不同影响力,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增强风险的防范能力,达到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急诊科护理风险指标构建将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诊科室身为医院的急救窗口,面对的患者都是复杂性和突发性以及危急性等特点,对于糊里有着很高的要求.目前急诊护理中经常遇到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护理人员的主观因素,包括法制观念的淡薄,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够强,业务技术能力薄弱,经常出现护理差错,以及没有严格执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违反了操作规程.护理风险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因为急诊科患者的病情是多样化以及复杂化,从而增加了护理的困难性,另外,护理人员在规章制度上出现不健全的操作程序,加上有些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够完善都是引发护患之间纠纷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的主要预防措施是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升服务意识、增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并完善和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目标护理措施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和解决护患纠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0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目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4.4%(11/250),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8%(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急诊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改善护患关系,可以在急诊科护理中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HEL模式对急诊胸痛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82例急诊胸痛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SHEL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SHEL组患者采取SHEL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开展护理工作。护理工作结束后,比较急诊胸痛患者确诊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死亡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和对急诊科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SHEL组患者的确诊时间和急诊科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死亡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EL模式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急诊胸痛患者与护士纠纷的发生率,缩短了患者确诊和急诊科停留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运用危机管理理论,分析急诊护理纠纷产生的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和处理对策,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学习危机管理知识,从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针对急诊科的环境,就诊人员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探讨如何正确分析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减少或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急诊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急诊科的环境,就诊人员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探讨如何正确分析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减少或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于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及护理人员20名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护理人员每组10名,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观察护理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身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观察组患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成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田丽丽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843-4844
目的探讨急诊科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2007年1月-2012年2月护患纠纷80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产生纠纷的原因当中,由家属认知能力、急诊重症患者多导致护理不及时而引起护患纠纷比例较大。结论针对纠纷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降低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40例患者投诉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控制。结果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服务态度欠佳、沟通障碍、理论知识欠缺、技术操作不熟练、缺乏法律意识等是导致急症科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的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增强其法律意识,同时改善其服务态度,并且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的重视是减少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熊志丽  黄玉凤 《现代保健》2010,(27):116-117
急诊科是抢救和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是护患纠纷的易发地。急诊护理工作具有很多特点,护患冲突也有着一定特殊性,如果处理不好容易激发上升为护患纠纷,这不仅影响到患者的诊治和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探究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原因与对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诊分诊在急诊科安全管理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7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急诊分诊在急诊科安全管理中的影响因素。结果:分诊错误组中不同疾病相同症状、沟通障碍、护理人员知识匮乏、急诊工作量大所占比重高于分诊正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相同症状、沟通障碍、护理人员知识匮乏与急诊工作量大是影响急诊科安全管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科应加强急诊分诊的安全管理,在明确其影响因素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此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于瑾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8):69-70
重症监护室是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治疗场所,重症患者具有其疾病的特殊性,其救治中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意外情况,是护理纠纷的易发地,护理人员稍有不注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和护理纠纷,加上当前的医疗环境,对医护人员的压力较大。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既包括环境、护理人员因素也包括患者及家属因素,只有不断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并加强护患沟通,才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9.
刘淑梅 《中国校医》2011,25(11):863-864
<正>急诊科患者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工作预见性难,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护理质量,因此急诊科属于高风险科室。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因此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注重护理风险管理中的细节管理,有效控制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自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2002年9月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医疗单位面临举证责任倒置的新形势,对我们护理人员就是一个新挑战。因此,减少护理缺陷,防范护患纠纷是护理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护理人员尤其从事急诊的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和护患纠纷。因此在急诊抢救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护理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认真履行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维护病人就医权利,才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