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郑春英  石震华  徐翠 《食品科学》2012,33(23):189-19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刺五加发酵前后紫丁香苷及异嗪皮啶的含量进行检测,研究乳酸杆菌HD11发酵刺五加对紫丁香苷及异嗪皮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刺五加经乳酸杆菌HD11发酵后紫丁香苷含量显著降低,而在其附近位置出现了新物质;乳酸杆菌HD11发酵刺五加根、茎后异嗪皮啶含量分别由发酵前的0.08、0.05mg/g提高到0.14、0.15mg/g。刺五加发酵后紫丁香苷含量降低,是由于紫丁香苷在乳酸杆菌HD11的作用下降解转化为其他物质,而异嗪皮啶含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活性成分的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刺五加及短梗五加样品中主要活性成分差异,选取吉林、黑龙江及辽宁等三省刺五加及短梗五加样品,利用薄层层析(TLC)法进行鉴别,并利用HPLC法测定了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及异嗪皮啶含量。结果表明:利用紫外灯(365 nm)显示的刺五加TLC图谱中异嗪皮啶特征条带均非常明显,短梗五加TLC图谱中异嗪皮啶特征条带不明显但存在痕迹,因此该鉴别方法可增加定量指标以保证鉴别结果的确定性。HPLC测试结果显示刺五加样品中三种功效成分含量总体较高,且紫丁香苷及异嗪皮啶平均含量均高于短梗五加样品。个别短梗五加中紫丁香苷含量达到近0.1%,而《药典》中规定紫丁香苷含量不低于0.05%,因此为防止短梗五加的混入,可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基础上适当提高刺五加中紫丁香苷含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134-140
以5种不同地区采集的猴头菌子实体及1种猴头菌液态深层发酵菌丝体为原料,比较其原料主要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5种猴头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含量基本一致,同种元素含量差异小于20%,发酵菌丝体中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均高于子实体,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且菌丝体存在部分重金属超标的潜在风险。猴头菌子实体多糖的平均得率为2.15%,菌丝体多糖的得率(5.06%)显著高于子实体;6种多糖均由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构成;抗氧化结果表明,5种子实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小,其中以丽水产的猴头菌多糖抗氧化活性最弱,而菌丝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较强且显著优于子实体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接近于VC。不同产地,不同栽培方式、不同生长阶段都会对猴头菌原料及其多糖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三七药渣经过不同菌种固态发酵前后多糖的含量变化,为三七药渣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培养不同菌种,制备相应的孢子或菌体悬液。固态发酵三七渣后低温干燥;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发酵前后三七药渣中多糖,并采用Sevag法除蛋白,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三七药渣发酵前后多糖的含量。结果固态发酵三七渣后,单一菌种发酵三七渣后多糖含量最高为巨大芽孢杆菌,黑曲霉3次之,多糖含量分别为12.36%和11.65%,发酵后三七药渣中多糖的含量比发酵前分别提高了5.74%和5.03%;混合菌种发酵三七渣后多糖含量最高为黑曲霉1和酿酒酵母共同发酵,多糖含量为14.09%,发酵后三七药渣中多糖的含比发酵前提高7.47%。结论采用菌种固态发酵技术发酵三七药渣能提高三七渣中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LC-MS/MS)法同时测定两种刺五加制剂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的含量。方法 LC采用内标法,MS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正负离子同时检测。3种被测成分的监测离子对分别为395.0/232.0(紫丁香苷),765.2/765.2(刺五加苷E),223.0/162.0(异嗪皮啶),内标化合物的监测离子对为431.0/311.1(牡荆苷)。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流动相B为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6 mL/min,分析时间12 min。结果刺五加注射液、刺五加片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00~2000 ng/mL(r=0.9979),6.00~2000 ng/mL(r=0.9951),2.00~600 ng/mL(r=0.9931);刺五加注射液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4.13%,95.16%,102.64%;刺五加片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2.51%,99.60%,99.15%。结论采用LC-MS/MS方法测定刺五加注射液、刺五加片中3个有效成分含量,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作为刺五加制剂的一种质量控制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山区林下仿野生栽培的两种猴头菌(猴头菌H.erinaceus,HE5和珊瑚状猴头菌H.coralloides,SH2)子实体为材料,比较其多糖、三萜和矿质元素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等,并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对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猴头菌子实体含有较高的多糖和三萜类物质,含量分别为6.29%~7.04%、1.84%~2.61%,并且这两类物质在SH2中的含量显著高于HE5。猴头菌HE5组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总氨基酸的比值为41.3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70.49%,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为91.31,表明HE5为良好蛋白源。相比较来说,猴头菌SH2的EAAI为80.28,为可用蛋白源。并且,两种猴头菌均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尤其是Zn、Fe和Ca含量较高。综上所述,猴头菌HE5达到理想蛋白源标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珊瑚状猴头菌SH2含有较高的多糖和三萜等物质,表现出潜在的药用价值,有待于深入研究其关键成分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刺五加又名刺拐棒、老虎镣子,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丰富的有效药用成份,比如总黄酮类、原儿茶酸及苯丙素类等,具有数十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刺五加提取物作为保健食品原料,具有广泛的市场开发前景。本文是针对刺五加提取物(紫丁香苷为0.5%),研究其是否具有改善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8.
固定化猴头菌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海藻酸钠对深层发酵的猴头菌细胞进行固定化培养 ,就包埋剂的最佳浓度、发酵条件及固定化猴头菌细胞在深层发酵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最佳海藻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2 % ,CaCl2 质量分数为 2 % ,固定化猴头菌细胞在发酵培养基内的代谢与游离细胞的代谢基本一致 ,发酵液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可达 80 0mg/L ,多糖含量最高可达 14 0 0mg/L ,固定化细胞可以连续使用 3 2~ 48d ,在工业生产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猴头菌对大果山楂汁进行发酵,以发酵液中形成的多糖含量及菌丝湿质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猴头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大果山楂汁中白砂糖添加量为10 g/L,发酵温度为26 ℃,转速为160 r/min,接种量为8%。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10 d,发酵液中的多糖含量达到5.91 mg/mL,菌丝湿质量达到255.86 mg/mL。  相似文献   

10.
猴头菌丝多糖抗氧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液体发酵生产的猴头菌丝为材料,提取猴头菌丝多糖进行抗氧化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菌丝多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能够明显提高小鼠血清、大脑、肝脏中SOD、CAT的含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大脑、肝脏中MDA水平;具有重要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紫五加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云南墨江特色野生蔬菜紫五加为研究材料,分析评价紫五加嫩茎叶及其超微粉的主要营养成分。方法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凯氏定氮法、化学滴定法等方法检测紫五加嫩茎叶及其超微粉的一般营养成分、矿物质及氨基酸含量,并与白菜、芹菜、菠菜、蕨菜、鱼腥草、香椿等蔬菜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紫五加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前景。结果紫五加的水分含量为87.9%,粗蛋白含量为2.74%,灰分含量为1.2%,粗纤维含量为2.21%,维生素C含量为16 mg/100 g,说明紫五加富含蛋白质、粗纤维和维生素C。紫五加的氨基酸组成均衡,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1.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0.69,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8.96%,天冬氨酸、谷氨酸这类鲜味氨基酸的含量相对较高。紫五加富含各种矿物质,如钾、钙、镁、铁、锌、铜、锰,尤其是钾、钙和镁,含量均高于大白菜、芹菜等一般蔬菜和蕨菜、鱼腥草。结论紫五加是一种口感鲜美、高蛋白、高纤维,富含维生素C和各种矿物质的野生蔬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新资源短梗五加及糙叶藤五加、红毛五加、刺五加、白毛五加、韩五加、细柱五加、白簕五加等8 种五加属植物根皮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 测定紫丁香苷的含量。色谱柱为ODS C18柱,流动相为20% 甲醇溶液,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35℃。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紫丁香苷在0.0148~0.074mg/ml (r = 0.9999)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 = 15234560X - 7881.767,R2 =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24%。8 种五加属植物中,糙叶藤五加紫丁香苷含量最高,短梗五加次之。最佳提取工艺为用水做提取剂,料液比1:15、煮沸提取3.5h。结论:本法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新资源短梗五加及其同属植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刺五加叶在益生菌发酵保健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刺五加叶为原料,采用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3种乳酸菌进行发酵,对发酵前后刺五加叶中活性成分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评价刺五加叶乳酸菌发酵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与对降血糖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种的发酵能力存在差异,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发酵显著增加了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刺五加临床效果的肯定以及临床应用的不断扩大,国内外学者对刺五加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制剂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刺五加苷类、黄酮类、木脂素类、多糖类等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以及刺五加对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调节、抗癌、保护肝脏、抗衰老、抗氧化、抗炎、降血压、抗应激等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的阐述,旨在为进一步深入开发和利用刺五加植物资源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前期分离的一株酸面团源菌株HUCM105的益生特性及其对刺五加叶总皂苷含量的影响,通过形态学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种属,分别于pH2.0、pH2.5和pH3.0的酸性环境及0.5%胆汁环境培养3 h,并监测活菌数变化,于富含胆固醇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并监测胆固醇含量的变化,以评价菌株HUCM105的益生特性,随后以刺五加叶水提液为唯一基质,经菌株HUCM105静置或振荡培养72 h,同时监测活菌数和刺五加叶总皂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菌株HUCM105被鉴定为短乳杆菌,其对酸和胆汁均展现出了良好的耐受性,在pH高于2.5和0.5%胆汁环境下培养3 h活菌数均无明显变化。菌株HUCM105体外培养24 h,可去除培养基中26.4%的胆固醇。菌株HUCM105静置或振荡培养于刺五加叶水提液中24 h时活菌数达到最高值,约为5×108 CFU/mL水平。菌株HUCM105静置培养对刺五加叶总皂苷含量无显著影响,而振荡培养可明显提高总皂苷水平,振荡培养48 h时刺五加叶总皂苷含量最高,达42.6 μg/mL,较未接种菌株提高了79.0%。总之,短乳杆菌HUCM105展现出了良好的酸和胆汁耐受性及降胆固醇的益生特性,在刺五加叶水提液中生长良好,并可提高其总皂苷水平,在开发刺五加叶益生菌发酵产品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挤压重组糙米蒸馏酒为酒基、刺五加茶汁为茶基,配以赤藓糖醇和柠檬酸制作茶酒,并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法优化茶酒制作工艺。结果表明,茶酒最佳制作配方为柠檬酸添加量0.14%,赤藓糖醇添加量4%,酒基与茶基的体积比0.5∶1.0,制备的茶酒色泽橙黄、晶亮透明、无沉淀和悬浮物,茶香和酒香融合协调,口感丰富,酸甜适口。酒精度为9.0%vol、总酸含量为4.23 g/L、可溶性固形物为14.18%、透光率为76.68%,总黄酮、总多酚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8.57 mg/L,287.08 mg/L和1 112.68 mg/L,特征物质紫丁香苷和异嗪皮啶含量分别为4.09 mg/L和5.86 mg/L,且对DPPH、羟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0.39±3.32)%、(88.33±2.89)%、(80.81±3.19)%,清除能力较强。因此,该研究制备的茶酒具有较高的品质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刺五加提取物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徐峰  赵江燕  刘天硕 《食品科学》2005,26(9):453-456
目的研究刺五加提取物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和200、400、700mg/kgbw3个刺五加提取物剂量组。在给予受试物15d后测定各组的小鼠负重游泳的持续时间,10min无负重游泳的血乳酸水平(静息值、即刻值、泳后20min值)及肝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400mg/kgbw,700mg/kgbw的刺五加提取物能提高肝糖元的储备(p〈0.01):700mg/kgbw刺五加组游泳时间长于空白对照组(p〈0.05);700mg/kgbw刺五加组血乳酸降低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刺五加-云芝不同比例混合后醇提物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并筛选出具有最强抗抑郁活性的比例,并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理。方法:通过75%乙醇超声辅助提取有效成分,小鼠给药剂量为4.55 mg/kg,连续给药14 d;测定刺五加-云芝(1:1、1:2、1:3、1:4、1:5、5:1、4:1、3:1、2:1)不同比例醇提取物对小鼠行为绝望模型的影响。通过腹膜内注射利血平建立小鼠抑郁模型;ELISA法检测小鼠海马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以及小鼠血清中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IL-1β、IL-10的含量和水平变化。结果:刺五加-云芝(1:2、1:1)组和单一实验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小鼠在行为绝望模型中的失望时间(P<0.05),抑制由利血平引起的体温下降及眼睑下垂(P<0.05),1:2组能显著提高小鼠脑中5-HT、NE及小鼠血清中IL-10的含量(P<0.01,P<0.05),下调血清中IL-1β的含量(P<0.01)。刺五加-云芝1:2配比组作用效果最好。结论:刺五加-云芝配伍组合对小鼠抑郁模型有一定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抑郁模型小鼠脑中5-HT、NE及小鼠血清中IL-10的含量,降低小鼠血清中IL-1β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栽培与野生无梗五加叶中黄酮及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采收期栽培与野生无梗五加叶中总黄酮及多糖含量的变化,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无梗五加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工作为对照品,在500nm波长下测定不同采收期栽培与野生无梗五加叶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作为对照品,在620nm波长下测定不同采收期栽培与野生无梗五加叶中可溶性多糖和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