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烷基间苯二酚及B族维生素在小麦中的分布情况,通过控制小麦的剥皮时间,借用碾米机内壁研磨及小麦之间相互摩擦剥皮,磨制麸皮含量不同的小麦营养粉,对小麦粉中烷基间苯二酚及B族维生素含量进行检测,探究剥皮率对小麦营养粉中二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剥皮处理对小麦营养粉中营养物质影响显著,烷基间苯二酚含量随剥皮时间增加逐渐下降,B族维生素在小麦剥皮时间为15 s时均达到最高,低剥皮率有效提高了小麦营养粉中B族维生素含量。  相似文献   

2.
面食是人类主食之一。小麦作为主要营养来源,面粉中营养成分直接影响人类的营养摄入及健康水平。传统制粉工艺剥除小麦皮层、糊粉层及胚芽,使大量的营养物质流失,而全麦粉加工则易混入受到灰尘及病虫害污染的小麦表皮,降低食味值,带来安全隐患。为使得小麦粉营养均衡、保证食品安全,探索新的小麦营养粉生产工艺,通过控制剥皮时间制粉,将制得的小麦营养粉与全麦粉行业指标进行对比,探究不同剥皮时间对小麦营养粉的外观气味、脂肪酸值、含砂量、磁性金属物含量及膳食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剥皮时间为15 s时,剥皮率为3.12%,小麦营养粉的质量指标全部满足全麦粉行业标准的要求,并且降低了营养小麦粉中含砂量,有效改善小麦营养粉中膳食纤维含量,有利于食味值的增加及营养的均衡。  相似文献   

3.
小麦籽粒的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及抗营养因子植酸主要集中在小麦的糊粉层及麦胚中.传统制粉方法中糊粉层随其他小麦皮层以麸皮的形式去除,造成营养组分的大量流失.为最大程度减少微量营养素的流失,探索小麦营养富集的加工方法,本文拟采用剥皮制粉方法,以剥皮率为研究点,高、中、低筋3种小麦为原料,探讨不同剥皮率下小麦粉中矿物质、植酸含量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剥皮率对面粉的灰分、白度影响明显;不同剥皮率下,面粉中矿物质的含量差异性显著,4%的剥皮率能有效的改善面粉中的矿物质含量及粉色.  相似文献   

4.
小麦麸皮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不同比例的小麦麸皮添加到小麦粉中,研究其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对馒头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小麦麸皮含量的增加,面团的吸水率增大,形成时间、弱化度呈现出递增趋势,稳定时间、粉质指数呈下降趋势。在相同醒发时间下,随着小麦麸皮含量的增加,面团的拉伸阻力、拉伸比例不断增大,面团的延伸度、拉伸能量均呈下降趋势。在馒头中添加6%的小麦麸皮较适宜,不会明显降低馒头的感官性状和内部品质。  相似文献   

5.
通过剥皮处理,分析了剥皮程度对黑小麦主要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黑小麦面粉相比,剥皮处理可提高黑小麦全粉的营养品质,但相对降低其加工品质。随着剥皮程度增大,全粉中矿质元素的损失增大,VB1含量影响不大,全粉的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降落数值升高,峰值黏度、破损值、回升值降低,拉伸参数也呈增大趋势;但两种黑小麦全粉的粉质参数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杨凌黑小麦全粉的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评价值均随剥皮程度的增加而增大,武功黑小麦全粉则呈相反变化趋势。因此,剥皮制粉可有效利用黑小麦的营养特性。  相似文献   

6.
《粮食与油脂》2013,(4):23-26
小麦籽粒富含B族维生素,其大部分集中于小麦糊粉层,经加工后B族维生素受到极大损失。通过测定高、中、低筋3种小麦在7个剥皮率梯度下面粉基本指标及B族维生素含量变化,研究小麦剥皮处理对面粉品质及面粉VB族含量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剥皮率对小麦制粉和面粉品质具有明显影响,对面粉VB族含量差异性显著,且4%剥皮率能有效降低小麦B族维生素流失,提高面粉中VB族含量。  相似文献   

7.
燕麦麸皮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不同比例的燕麦麸皮添加到小麦粉中,研究其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对馒头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向面粉中适量地添加燕麦麸皮,蒸制出的馒头其体积、质量和风味都有所增加,感官评分提高,表面变得光滑、对称、挺立,具有球形感,且内部气孔细小均匀。燕麦麸皮在不同添加量的条件下所制得的馒头感官评分结果为:燕麦麸皮添加量为5%时,馒头感官评价得分最高。相同添加量下的燕麦麸皮和小麦麸皮所制得馒头感官评分结果为:添加量为5%的燕麦麸皮所制的馒头感官评分结果高于添加量为5%的小麦麸皮所制的馒头感官评分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小麦麸皮挤压加工对全麦粉面团及馒头的影响,通过对小麦麸皮进行挤压处理,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以及不同粒度的挤压麸皮和未挤压麸皮对全麦粉面团特性和馒头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麸皮添加量的增加,全麦粉面团的发酵高度和产气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持气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挤压过的面团持气量高于未挤压的,且在麸皮添加量为高筋粉5%(质量分数)时最好;馒头的亮度、比容以及感官评分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减小,而挤压麸皮馒头优于未挤压麸皮。挤压麸皮添加量为高筋粉5%(质量分数)时,随着麸皮粒度的减小,面团的发酵高度和持气量都逐渐增大,馒头的亮度、比容和高径比逐渐升高。综上所述,挤压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面团品质,当麸皮添加量为高筋粉5%(质量分数)时,全麦粉面团和馒头的各项性能指标处于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9.
以小麦麸皮为加工原料,研究了高压蒸汽处理、超声波处理、水煮处理及焙烤处理4种不同的稳定化处理方法对小麦粉加工品质的影响。小麦麸皮磨碎过孔径为0.178 mm的筛,以6%的质量比例回添到精制小麦粉中,测定麸皮面团的流变学特性以及馒头的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与小麦粉相比,加入麸皮后会使小麦粉加工品质劣变,但是经过比较得出超声波处理能够把麸皮细粉对小麦粉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稳定化处理后麸皮回添到小麦粉中可提高其营养价值、加工特性及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苦荞麸皮粉对面团加工性能及馒头品质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粉质仪及扫描电镜等设备,探究添加不同比例苦荞麸皮粉对混粉面团水分分布、粉质拉伸特性、微观结构和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粉中苦荞麸皮粉所占比例增加时,面团中弱结合水含量下降,自由水含量增加;吸水率降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弱...  相似文献   

11.
选取3种不同硬度的国产优质小麦,剥皮处理后进行调质,研究不同剥皮率对调质过程中小麦水分状态变化和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剥皮率小于6%时,剥皮率增加3%可缩短润麦时间1h;大于6%时,影响不显著;不同硬度小麦的调质结束时间依次相差1h,硬麦调质时间最长。剥皮调质较为适宜的剥皮率是6%。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剥皮率的杂粮石磨面粉为原料制作馒头,通过对馒头进行感官评价,确定了不同杂粮的最佳剥皮率,通过对杂粮石磨面粉的农药残留和灰分含量的测定,证明了剥皮工艺对杂粮石磨面粉品质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传统酸面团中的优良发酵剂用于馒头生产,提升馒头品质,研究比较了8个不同地区酸面团发酵苦荞麸皮馒头的物理特性、功能品质、体外消化特性以及感官评定。结果表明:运城和周口酸面团发酵的苦荞麸皮馒头发酵力最强,所得的馒头感官评分较高,抗氧化能力、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余酸面团发酵的苦荞麸皮馒头;同时运城苦荞麸皮馒头具有较高的抗性淀粉含量(5.28±0.20)%和较低的淀粉水解率(41.78±1.55)%。综合结果表明,周口和运城酸面团可作为发酵苦荞麸皮馒头的最优发酵剂。  相似文献   

14.
亲水胶体对小麦玉米混合粉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玉米粉和小麦粉为原料,研究了黄原胶、瓜尔豆胶、羧甲基纤维素钠、魔芋胶4种亲水胶体不同的添加量(0.5%、1%、1.5%、2%)对混合粉粉质特性(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和小麦玉米混合粉馒头品质(比容、硬度、弹性、感官评分)的影响。用粉质仪测定混合粉的粉质特性,用体积测定仪测定小麦玉米混合粉馒头的比容,用质构仪测定小麦玉米混合粉馒头的硬度和弹性。结果表明:四种胶体均能增大混合粉的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降低弱化度,但有一定的差异。黄原胶对粉质特性的影响最显著,然而添加了黄原胶的小麦玉米混合粉馒头品质较差。添加适量的瓜尔豆胶、羧甲基纤维素钠、魔芋胶可改善小麦玉米混合粉馒头的品质。其中,2%魔芋胶的比容最大,0.5%魔芋胶的硬度最小,2%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弹性最大,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麦麸皮微波处理灭酶对全麦粉面筋品质特性和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以中高筋小麦为原料,对麸皮微波处理后再回添到小麦粉中制得全麦粉,设置麸皮水分含量、微波处理时间和麸皮厚度3个变量因素,固定其中2个变量因素,探讨另1个变量因素对全麦粉中面筋特性和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麸皮水分含量对湿面筋含量、面筋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吸水量、稳定时间和弱化度具有显著性影响,微波处理时间对湿面筋含量、吸水量、稳定时间和弱化度具有显著性影响,麸皮厚度对干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和粉质质量指数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对全麦粉面筋品质和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麸皮水分含量、麸皮厚度、微波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6.
《粮食与油脂》2017,(4):76-79
以小麦面粉和可食用麸皮为原料,研究了不同麸皮粒度及添加量对全麦粉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全麦粉比例增加,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生值都显著下降(Ρ0.05),吸水率、弱化度显著增加(Ρ0.05),面团的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显著降低(Ρ0.05),全麦馒头硬度、黏性、咀嚼性显著增加(Ρ0.05),比容、回复性和弹性呈下降趋势;随着麸皮粒度增大,全麦粉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降低,全麦馒头硬度降低,比容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将彩色小麦麸皮经过四次筛分三次皮磨得到四种面粉,研究其营养组分及对馒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麸粉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含量均比面粉高,且越临近糊粉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越高;粒度越大,白度越低;以15%的取代量做成麦麸馒头,通过感官品质评价发现小粒度麸粉做的麦麸馒头最受欢迎,大粒度的麦麸馒头外观及内部结构均较差,难以令人接受。  相似文献   

18.
正采用精米机碾削得到不同剥皮率小麦,研磨成粉,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测定馒头挥发性物质,研究剥皮率与馒头品质及其挥发性化合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剥皮制粉小麦粉面团具有正常的产气能力,但透气度高,发酵能力有限。随着剥皮率的增加,馒头比容、回复性、黏聚性、弹性等呈先增加  相似文献   

19.
麸皮的添加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馒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粉和麸皮为原料,研究不同的麸皮添加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对馒头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麸皮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弱化度均呈逐渐增加趋势,稳定时间和粉质指数都呈现出递降趋势;在醒发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随着麸皮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拉伸能量、延伸度逐渐下降,面团的拉伸阻力和最大拉伸阻力逐渐下降,虽然面团的拉伸比的变化波动较大,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相同的麸皮添加量时,随着醒发时间的延长,面团的拉伸特性等指标都呈整体升高趋势;随着麸皮添加量的增加,馒头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逐渐增加,弹性、黏聚性、回复性逐渐下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麸皮对馒头的感官和质构特性的影响,馒头综合品质的累加加权隶属度值在麸皮添加量为4%时最高。  相似文献   

20.
由于小麦麸皮抗营养因子含量高、适口性差、蛋白品质低等原因,其活性物质利用率较低。然而通过对麸皮进行改性预处理及微生物发酵,能有效改变麸皮的营养组成及活性成分。该文对不同改性方式、不同菌种发酵麸皮对其营养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麸皮组分研究、生物转化及深度利用、相关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