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表达、分布.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双染组化方法检测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TF和TFPI的表达和分布,RT-PCR检测TF mRNA和TFPI mRNA的表达.脐动脉作为对照.结果 脐动脉外膜表达少量TF和TFPI蛋白及其mRNA,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增生内膜大量表达TF和TFPI蛋白及其mRNA.结论 增生内膜中所有细胞类型及细胞间质都表达TF和TFP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M)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影响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组织因子(TF)及其抑制物(TFPI)表达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 方法: 进行人HUVECs原代培养,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和RT-PCR技术检测TF及TFPI蛋白活性及mRNA水平的变化,并给予8-溴-环腺苷酸(cAMP拮抗剂)、PD098059(MAPKK抑制剂)及H7(PKC抑制剂)观察AM影响TFPI表达的信号途径。 结果: AM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 TF蛋白活性和mRNA表达的升高;AM可增加HUVECs TFPI的表达,并能减轻oxLDL所致的TFPI蛋白活性和mRNA水平的降低;AM通过cAMP和MAPK途径影响TFPI的变化。 结论: AM可以减低oxLDL对HUVECs TF和TFPI表达的影响,进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凝血状态,延缓其进程。  相似文献   

3.
单核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及血栓形成关系密切。在生理性止血以及损伤性刺激引起的血栓形成中 ,组织因子 (TF)均是凝血的启动因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所含的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以及外周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对急性冠脉事件起重要作用。本文从单核细胞的基础表达 ,诱导表达 ,单核细胞与其它细胞的交互作用以及TF表达的抑制几个方面介绍单核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及其调控。  相似文献   

4.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对生物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是组织因子凝血途径的主要抑制因子,具有抑制组织因子、凝血因子VIIa、和Xa的功能。我们以前的研究显示TFPI在体外可以明显延长被修饰材料表面的凝血时间,在体内显著减少材料表面的血栓形成。本文观察了TFPI包被对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TFPI处理后,上述两种材料表面的血小板粘附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提示TFPI可通过抑制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起到改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 (CHD)患者血浆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抗原水平及抗凝血酶 Ⅲ(AT Ⅲ)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TF抗原 (TF Ag)、TFPI抗原 (TFPI Ag)均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 ,AT Ⅲ活性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TF抗原水平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水平接近 (P >0 .0 5 ) ;各组治疗前后TFPI抗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各组治疗前AT Ⅲ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后 ,AMI组和UAP组AT Ⅲ活性升高至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SAP组和OMI组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AMI及心绞痛患者发作期 ,外源性凝血途径被启动 ,TF过度表达 ,TFPI反馈性增高 ,AT Ⅲ活性因被过多拮抗和消耗而降低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组织因子是机体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起始因子,研究证实它与生物材料在机体内诱发的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我们以前进行的体外研究发现用组织因子的抑制因子-组织途径抑制因子(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处理生物材料可以明显延长在其表面发生的凝血时间。本文进一步探讨了重组TFPI进行涤纶人工血管材料对其植入动物血管内后诱发血栓的影响。本研究中将涤纶人工血管材料裁成细条并浸润于谷胱甘肽硫基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或GST-TFPI融合蛋白溶液中置4℃过夜,然后植入实验犬的双侧股动脉,随时记录股动脉的搏动情况,2h后取出材料进行血栓称重,我们的结果显示重组TFPI处理材料可以明显延长动脉闭塞时间及减少材料表面的血栓形成,这提示TFPI在改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rarin)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葛根素和50 mg/L ox-LDL共同孵育HUVECs,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TF和TFPI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明显诱导HUVECs TF mRNA和蛋白表达(P0.01);而明显抑制TFPI mRNA和蛋白表达(P0.01);50、100和200μmol/L葛根素呈剂量依赖性降低ox-LDL对TF mRNA和蛋白的诱导作用(P0.01),减弱ox-LDL对TFPI mRNA和蛋白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葛根素减轻了ox-LDL对HUVECs TF和TFPI mRNA及蛋白表达的诱导。  相似文献   

8.
胸腹水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组疾病胸腹水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TF和TFPI采用ELISA法测定抗原表达。结果胸腹水TF水平和TFPI水平,恶性肿瘤组(570.04±627.53)ng/L,(28.60±15.57)μg/L和结核病组(283.82±143.16)ng/L,(31.16±12.26)μg/L明显高于肝硬化组(60.83±66.87)ng/L,(7.84±5.45)μg/L,P<0.01。TF/TFPI比值则为恶性肿瘤组(32.17±44.19)明显高于结核病组(13.55±13.15)和肝硬化组(11.22±9.05,P<0.05)。在恶性肿瘤组中,胸腹水癌细胞阳性组的TF表达(1106.92±1244.28)ng/L高于阴性组(331.08±295.84)ng/L,P<0.05。而阳性组的TFPI水平(27.35±17.75)μg/L与阴性组(30.34±13.20)μg/L无明显差异(P>0.05)。TF/TFPI比值则为阳性组(59.59±65.10)明显高于阴性组(11.54±8.37,P<0.01)。结论检测胸腹水TF和TFPI并分析TF/TFPI比值可以作为临床实验室有鉴别诊断意义的辅助指标,同时还可了解疾病的某些病理机制,尤其是肿瘤的某些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证实组织因子(TF)在启动新血管生成、促进伤口愈合中有一定的作用。方法我们以伤口愈合迟缓的糖尿病小鼠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RT-PCR及伤口局部组织因子转染等方法,研究了组织因子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结果正常小鼠未创伤皮肤几乎检测不到TF的表达,但创伤时TF的表达明显增高。和正常健康鼠比较,糖尿病鼠伤口处T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不足,新血管生成迟缓,伤口处血管密度和血流明显减少伴随着伤口愈合的迟缓。以克隆有TF cDNA的真核表达质粒局部转染糖尿病小鼠的皮肤伤口,转染后伤口部位的TF表达明显增高,并明显促进了伤口局部新血管的形成,加速了伤口的愈合。同时促进了VEGF和α-SMA的表达。结论糖尿病鼠伤口愈合迟缓与伤口愈合初期阶段组织因子(TF)的合成不足有关,转染TF基因可以明显改善伤口愈合,其促进伤口愈合与其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脑皮质微血管血栓模型中组织因子(TF)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方法: 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血栓2 h、4 h、6 h、24 h组,每组10只,应用光化学法诱导脑皮质微血管梗塞模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脑血栓2 h、4 h、6 h、24 h血浆和脑血栓形成局部TF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HE光镜和电镜观察的病理形态变化显示复制大鼠脑皮质微血管梗塞模型成功。血浆中TF含量4 h、6 h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血栓局部微血管内皮细胞TF表达阳性,对照组为阴性,血栓6 h和24 h组TF平均吸光度值显著高于2 h和4 h组(P<0.01)。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2 h(P<0.01)、4 h(P<0.05)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抗凝血酶(AT)活性24h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 结论: 光化学诱导大鼠脑血栓形成模型操作简单,稳定可靠,与人体血栓形成过程相似:血管内皮损伤及内皮下TF暴露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易化因素增强,表明TF参与大鼠脑皮质微血管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通过黏附、释放、聚集等反应来完成正常的止血过程,以助于维持血管壁的完整。血小板相关组织因子(TF)亦是血细胞源性TF的重要组成部分,TF与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炎症、血栓形成有关。并且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对TF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对最新发现的血小板相关TF在药物、凝血、心血管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推测了其可能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和凝血酶调节蛋白(TM)的影响。方法:应用胰酶消化HUVECs并进行传代培养,用生长良好的第2、3代细胞进行实验。同时应用CCK-8测定细胞在不同浓度的LPS(1-100 mg/L)处理前后细胞活性;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内TM、TF和TFPI mRNA水平。结果:浓度为10 mg/L的LPS对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浓度为10 mg/L的LPS作用使HUVECs显著上调TF mRNA表达,6-24 h可以使细胞TFPI mRNA表达下调,以后渐恢复正常表达,72 h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同时下调TM mRNA表达。结论:LPS(10 mg/L)对HUVECs的活性不造成直接的影响,可显著上调HUVECs的TF mRNA转录,抑制TFPI mRNA 的转录,而不改变TM mRNA的转录,这可能与LPS在感染过程中诱导血栓形成,血液凝固和DIC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组织因子是机体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起始因子,研究证实它与生物材料在机体内诱发的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我们以前进行的体外研究发现用组织因子的抑制因子-组织途径抑制因子(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处理生物材料可以明显延长在其表面发生的凝血时间.本文进一步探讨了重组TFPI处理涤纶人工血管材料对其植入动物血管内后诱发血栓的影响.本研究中将涤纶人工血管材料裁成细条并浸润于谷胱甘肽硫基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或GST-TFPI融合蛋白溶液中置4℃过夜,然后植入实验犬的双侧股动脉,随时记录股动脉的搏动情况,2h后取出材料进行血栓称重.我们的结果显示重组TFPI处理材料可以明显延长动脉闭塞时间及减少材料表面的血栓形成,这提示TFPI在改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电脉冲因其微创,靶向性强,无明显禁忌而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其对肿瘤治疗的有效性研究已取得一系列肯定的结果,但其治疗机制仍旧没有得到完全的研究证实.为明确陡脉冲对肿瘤的治疗机制,本实验采用能量可控陡脉冲(Energy controllable steep pulse,ECSP)治疗荷瘤裸鼠,检测既是凝血系统重要启动因子、又是肿瘤浸润和转移指标--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ECSP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ECSP,肿瘤凝血状态及肿瘤浸润、转移之间的相互作用,浅析ECSP对肿瘤的治疗机理.实验中将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ECSP对治疗组作用后,光镜从形态学观察血栓形成,免疫组织化学SP法、RT-PCR对TF进行定位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ECSP作用后肿瘤血栓明显形成,TF在肿瘤治疗组表达明显降低.结果表明,ECSP促血栓形成,消耗TF,改变肿瘤组织高凝状态;同时TF在卵巢癌组织表达减少,提示ECSP与卵巢癌的侵袭和转移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组织因子(TF)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肝细胞癌患者50例及对照组30例的血浆TF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其中27例肝癌、癌旁、正常肝组织TF mRNA表达。结果:①肝细胞癌患者血浆T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TF在分化高低、肿瘤大小及是否合并肝硬化组间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在有淋巴转移、肝外脏器转移及门脉癌栓组高于无转移及癌栓组(P<0.05),而在不同癌灶数目及包膜情况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TF mRNA在肝癌组织中阳性率及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62.96%(17/27)、0.567±0.268,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阳性患者相对表达强度在肿瘤大小及部分侵袭转移指标中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TF在肝癌患者血浆及组织中升高且与部分侵袭转移指标相关,提示其TF可能促进了肝癌的发生与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在糖尿病脑梗死急性期的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评价病情严重程度,以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方法探讨TF、TFPI与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NIHSS评分≤12分组TF、TFPI、TF/TFPI、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显著低于NIHSS评分12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IHSS评分与TF(r=0.354,P=0.012)、TFPI(r=0.302,P=0.027)、TF/TFPI(r=0.410,P=0.000)、胆固醇(r=0.364,P=0.006)和甘油三酯(r=0.334,P=0.018)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F、TFPI、TF/TFPI、胆固醇为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期血清TF和TFPI可能与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双顺反子表达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FPI)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MSCV-TFPI-IRES-GFP,并观察其在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TEPI在预防血管再狭窄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将人全长TFPI cDNA亚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IRES-GFP中,获得定向插入重组子pMSCV-TFPI-IRES-GFP,采用酶切图谱分析和测序进行鉴定.用磷酸钙法经293T细胞包装,收集病毒上清,感染EPCs.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感染后细胞内GFP表达情况.RT-PCR检测EPCs中TFPI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EPCs细胞培养上清中TFPI蛋白的含量.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证实重组病毒中含有人TFPI的cDNA片段,基因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TFPI cDNA序列相符.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90%以上的感染细胞中存在GFP表达;RT-PCR分析显示,重组病毒感染细胞中TFPI mRNA水平明显增高;ELISA法检测发现,感染重组病毒的EPCs培养上清中有TFPI蛋白表达.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重组pMSCV-TFPI-IRES-GFP真核表达载体,其在EPCs中能够同时表达TFPI和GFP,为TFPI基因结合血管内皮祖细胞进行血管再狭窄防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组织因子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组织因子的认识已有百余年,尤其近20年来,它在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对其复杂的生物学特性的了解也逐渐增多。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即第三凝血因子,又称组织凝血活酶,它既是凝血因子Ⅶ(FⅦ)的细胞表血受体,又是FⅦ或FⅦa的辅因子,它与F...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TF基因5‘上游序列在TNFα,AngⅡ诱导内皮细胞该基因转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细胞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F mRNA水平。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人TF基因不同上游序列荧光毒酶报告基因质粒,经脂质体法转染内皮细胞,检测及分析报告基因活性。结果:TNFα和AngⅡ均可以诱导内皮细胞TF mRNA的表达增强。在TF基因上游序列-244/+121bp存在时,TNFα,AngⅡ均可使转梁内皮细胞荧光素酶表达量明显增加,而在-111/+121bp存在时TNFα,AngⅡ组与对照组荧光素酶表达量均无明显差异,而且较-244/+121bp存在时荧光素酶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TF基因上游-244/-112bp序列的存在对TNFα,AngⅡ诱导内皮细胞TF基因表达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择最佳浓度的脂多糖(LPS)诱导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s)表达组织因子(TF),并观察TF表达变化,找出TF表达最强的作用时间,从而建立高度表达TF的RAECs受损模型。方法将0.1、1、10和100μg/mlLPS分别作用RAECs6、12、24、48h,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选择最佳浓度LPS作用RAECs不同时间,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AECs内TF蛋白水平。结果24h内,浓度为0.1和1μg/mlLPS对细胞活力影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μg/mlLPS能显著上调RAECsTF蛋白水平,4h左右TF蛋白表达最强,以后表达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1μg/mlLPS作用RAECs4h左右TF蛋白表达最强,成功建立高度表达TF的RAECs受损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