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石油是当前地球上紧缺的矿物能源,埋藏了千百万年的地下石油越开采越少;有人估计,再有50年,地球的石油资源就要枯竭了。科学家们突发奇想:既然远古植物可以变成石油,那么今天的植物里可不可以也生产出石油来呢?要是可能的话,石油也像稻米一样春种秋收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2.
邓爱华 《科技潮》2009,(8):26-29
长久以来.人们期盼着能找到一种“石油植物”,像稻米的春种秋收一样,春播绿草.秋收石油,以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地里能“种”出石油?这个在以前被认为是痴人说梦的问题正在一步步从梦想变成现实。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的副研究员左海涛,他畅谈了能源植物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提到能源,人们马上会想到煤、电、石油、太阳能等。殊不知,植物中也有能源,这就是鲜为人知的植物能源——一些含有天然可燃烃油的乔木、灌木、藻类植物,又称石油植物,它们可以大量直接生产石油,如巴西热带森林的“香波树”。只要在树上挖个洞,油就会流出来,每日出油量高达25kg。美国的“黄鼠草”、西海岸的巨型藻、澳大利亚的丛粒藻等也都能提炼出石油,且产量不低,如“黄鼠草”,每公顷可提炼1000升石油,我国地大物博,也不乏石油植物的,如海南的油桶树,砍掉树干,油就会源源而来,每日能产“柴油”10-15kg。石油植物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姜华 《科技园地》2005,(2):34-34
人们今天能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是因为煤和石油给人们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煤的发现,才使工业腾飞有了翅膀;由于石油的发现,才使现代化的工业有了新鲜血液。如果有一天,全世界不再有煤和石油,而又没找到替代它们的能源,你能想象得出世界将是什么样子吗?  相似文献   

5.
曾明 《科技潮》2005,(8):22-23
可再生的“石油植物” 所谓“石油植物”,系指那些可以直接生产工业用“燃料油”,或经发酵加工可生产“燃料油”的植物的总称。例如,现已发现的大量可直接生产燃料油的植物,主要分布在大戟科,如绿玉树、三角戟、续随子等。这些石油植物能生产低分子量氢化合物,加工后可合成汽油或柴油的代用品。  相似文献   

6.
科技商城     
明天的新能源———能源作物数百年来,煤和石油一直在燃料王国里唱“主角”,试想,煤和石油的“祖宗”既然都是远古时代的植物,那么能不能种植能源作物呢?能不能像收割庄稼一样来“收获”石油呢?这将是21世纪普遍关注的一个新的问题。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应具有高效光合能力。从当前情况看,芒属作物可算是一种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芒”,原产于中国华北和日本,这种植物具有许多优点:1.生长迅速:它一季就能长3米高,所以当地人称它为“象草”。2.生长泼辣:这种作物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阔地区都能生长,它在强日照和高温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传统吸油材料对饮用水水源中石油类污染物质的去除效能。通过对比市面上常用的4类共8种吸油材料对不同油品的吸附容量发现,饱和吸附容量最大的是棉花,最小的是蛭石;吸附材料PP吸油棉的纯相油类的饱和吸附容量为9.0~13.0 g·g-1,保油性根据油品不同30 min的保油率大致为60%~70%;PP吸油棉对油水混合物中石油类物质的吸附完全属于物理吸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10 min能达到60%~70%的去除率,120 min能达到80%~90%的去除率;影响吸附速率的关键因素是吸油棉与含油水的接触面积,覆盖面积越大吸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能的利用和能源植物的开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质能具有资源容量大、清洁可再生特性.发展植物能源是解决矿石能源危机的可行措施,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产业已在全球得到较快的发展,并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综述了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和高产生物质植物、能源作物、类石油植物三类能源植物资源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我国的科技发展规划,对续随子、黑皂树等特色能源植物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知识快餐店     
石油有什么用?世界上88%的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它是目前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他的12%用来作为制造润滑油、化肥、杀虫剂、塑料等产品的主要原料。其实你身边的很多物品也都来源于石油呢,比如蜡笔、橡皮、化纤衣物、洗洁精、涂料、药物等。石油甚至能提炼出气味芳香的香水。虽然我们很少能看到开采出来的石油,但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石油制成的物品。  相似文献   

10.
混入植物油脂中的杂质有机械杂质;有水份和与水份形成乳化物的杂质;还有溶于水中的其它杂质,植物油中的有害杂质对人体健康是十分不利的,为了除去油脂中的有害杂质,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研究了一种适用于中小型炼油企业的,节省设备资金投入的植物油脂精炼新工艺,使二级油的生产升为一级油的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国内第一种能代替煤炭和石油的新型能源二甲醚2004年4月上旬在重庆研制成功。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宣布,这种能源投产后,相当于重庆有了自己的炼油厂,当地工业企业、出租车,不用再为能源发愁,重庆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摆脱能源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12.
石油安全对于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中国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提前做好石油安全的战略性谋划,如石油进口多元化、国际安全合作、石油战略储备、石油基金运作、石油战略通道安全防护、沿海能源开发、南海能源战略基地据守等,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确保中国石油战略安全需求,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拥有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3.
郑晓鸿 《奇闻怪事》2009,(11):72-72
石油,有“黑色黄金”“经济血液”的美誉,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全球政治格局、经济秩序和军事活动的重要商品,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石油置于能源战略的核心位置。因此,及早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拥有适当的石油储备也就自然成为各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博导简介     
山红红,女,1959年生于河南郑州市,中共党员,博士。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炼油工程专业,留校任教;1987年获华东化工学院能源化工系石油加工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化工系做访问教授。  相似文献   

15.
石油植物--能源王国的新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红 《科技潮》2004,(11):50-51
数百年来,煤和石油一直在燃料王国里唱“主角”。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消耗量的增长速度惊人,“能源危机”问题越来越快地走近人们的生活。正当人们对能源的前景感到忧虑的时候,科学家发现了新的再生能源——石油植物。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石油磺酸盐对胜利油田孤四水驱原油及由该原油提取的胶质、沥青质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能显著降低各模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并可使其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范围;而对各模型油油水界面剪切粘度的影响却不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原油和沥青质模拟油的油水界面剪切粘度均随石油磺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石油磺酸盐浓度足够高时,二者的界面剪切粘度却有所下降,只是下降的幅度不同;胶质模拟油的油水界面剪切粘度随着石油磺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石油磺酸盐浓度的改变各模拟油的ξ电位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水中石油类物质测定的红外分光光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德娟 《科技资讯》2013,(8):175-175
石油类物质的成分随着地区不同,其成分亦有一定的差异,但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测定水体中石油类物质的含量,是环境监测中一项重要而又有一定困难的工作。本文主要运用了红外分光测油仪OIL480和OIL460来测定水中包含的石油类物质的优点、工作原理和测定分析过程,以便为环境监测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鹏飞 《科技信息》2012,(32):451-451
目前世界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所使用能源的结构中,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占了近90%,据保守预测,煤炭还能维持人类使用100年,而石油则仅能维持50年。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我国虽然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石油、天然气资源却相对贫乏,目前我国的石油消耗一多半需要进口,这不仅制约着我国工业的发展,使后继发展乏力,并且使我国对国际石油的依赖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着我国整体战略安全。因此我国必须寻求并利用新的能源以减小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9.
《华东科技》2011,(10):76-79
石油威胁环境,让国家变得不稳定,同时供应也在日益萎缩。我们使用的总能源中,有35%来自石油。然而,石油也有消耗殆尽的一天,它并不会永远统治世界。虽然在未来几十年内,石油还将在全球各地呼风唤雨,但是,人类必须尽早实现从石油经济到绿色经济的过渡。在这一艰难的过渡期,什么能源能够填满这两种经济之间的鸿沟呢?美国《大众科学》网...  相似文献   

20.
黄连木经济价值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连木用途广泛,经济寿命长,适应性强,栽培容易,是一种新兴能源植物。中国林科院已将它作为石油等矿物能源的替代品进行技术开发,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