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颖达的《对<论语>问》,是一篇精美的政论文,但宋代俞德邻认为,唐太宗误认曾子为孔子,而颖达竟不省,故责其告君欠谨。俞德邻的解读依据《新唐书》。根据《贞观政要》、《旧唐书》、《十三经注疏》、《全唐文》,《新唐书》所载《对<论语>问》错误有二:其一,张冠李戴;其二,文体不合。同时,《全唐文》等文献所载《对<论语>问》的几处异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汉书》是汉代引《诗》较多的一部典籍。《汉书》引《诗》显示了《诗经》在以政治伦理为主的多种文化领域的认识价值和借鉴意义,又体现出“《诗》以正言”的《诗》学观念,并有助于理解其具体含义。考察《汉书》引《诗》可以为《诗经》研究开启一扇新窗。  相似文献   

3.
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和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部书。《旧唐书·经籍志》对《西域记》未加著录,《新唐书·艺文志》入丙部子录道家类,自宋以后,各著录家多入史部地理类(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而吴承恩的《西游记》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小说。那么,《西域记》与《西游记》有什么关系呢?胡适先生在《西游记考证》中说,这两部书之间“有点小关系”(《中国章回小  相似文献   

4.
《明夷待访录》(原名《待访录》)是黄宗羲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清代统治者大搞文字狱,致使《待访录》一书既未公开流传、也未全部刊刻,以致乾隆以后刊印的各种《明夷待访录》版本,仅为原书的三分之一。其余篇章或作为《南雷黄子留书》(一称《留书》)在民间流传、或散入《南雷文钞》一类传抄本中,从而得以部分地保存下来,但却鲜为人知了。笔者在寻访、考证黄宗羲遗著的过程中,有幸发现了埋没已久的《待访录》未刊文——《文质》和《封建》两篇很有价值的政论文。《文质》篇阐明了历史进化的合理与必然,  相似文献   

5.
余群 《学术交流》2004,(10):154-157
《世说新语》无论是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还是书名、编排体制等,都明显受到了《论语》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一、《世说新语》有尊儒思想。二、大量运用《论语》典故。三、学习《论语》的人物形象塑造法。四、大量的篇章是仿效《论语》而作的。五、语言风格具有《论语》的简练含蓄、富于哲理和机趣的特征。六、仿效《论语》写实的笔法。  相似文献   

6.
崔梅  谢秉洪 《社科纵横》2011,26(1):86-87,90
《汉书》版本很多,现今使用最多应首推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的点校本。然对于《汉书》这样一部流传了近两千年的巨著来说,历代辗转抄刻,错讹难免。作为宋"四大类书"之一的《太平御览》,引书宏富。历来被学者视为校勘、辑佚的宝山。《太平御览》所引《汉书》资料计2823条,且与今本《汉书》有诸多不同,这便可以作为研究《汉书》异文的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7.
马保平  赵继宁 《社科纵横》2007,22(12):113-115
本文主要对易、卦、爻、辞、《易经》、《易传》、《连山》、《归藏》、《周易》等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进行了评述,并对《易经》六十四卦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韦昭《国语》解大量征引《左传》的内容,其作用在于交代《国语》所载史实之背景、补足历史事件的因果以及通过对比两者的文字达到疏通文义的目的,便于读者更为全面地掌握《国语》正文。此外韦昭也通过征引《左传》为《国语》作解,来达到考辨史实细节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征引拉近了《国语》与《春秋》经传的关系,提升了《国语》的史学地位。  相似文献   

9.
王扉 《东西南北》2010,(6):72-73
《老子》的本来面目长期被世人误解、误读。资深媒体人、“国学才子”王扉最新出版《破玄:老子的密码(德经卷)》,以国内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老子》抄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本为底本,精心勘误、校订,并加以评析、讲解,全面颠覆《老子》就是《道德经》的观念。作者不迷信旧注与权威,以古考古,以古论今,阐发了大量擢眼的真知灼见,为“万经之王”《老子》的解读再添一抹亮彩,更为读者无障碍“悦读”《老子》提供了一本“通关密码”。本刊摘选该书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燕乐有广义、狭义之分。此处所谓《燕乐》是指狭义的燕乐,即十部乐、坐部伎中的《燕乐》。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贞观十四年(640年),“有景云见,河水清”。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祥瑞的征兆。于是,协律郎张文收乃“采古《朱雁》、《天马》之义,制《景云河清歌》”,配上音乐伴奏,成为诸乐之首的《燕乐》。到了一百多年以后的唐玄宗时,在贞观十部乐的基础上形成了坐部位和立部伎,《燕乐》仍被列入坐部位中,并有所发展扩大,除《景云乐》外,还增加了《庆善乐》、《破阵乐》和《承天乐》,共计四部。其后,《燕乐》中的其他三个节…  相似文献   

11.
李卓吾首先指出,《水浒》也是“发愤之所作也”。过了半个多世纪,金圣叹又进一步在《水浒》批文中,指出《水浒》是“托笔骂世”之作,而且把《水浒》与《史记》作了许多分析比较。他说:“《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他对施耐庵和司马迁都极其佩服,称他们是“真正才子”、“非常之才者”,说施耐庵“如是手笔,实惟史迁有之,而《水浒传》乃独与之并驱也。”不独如此,金圣叹评点《水浒》,也用了许多《史记》的笔法。只要我们将《水浒》和《史记》的曲笔手法稍加比较,就会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礼运》和《大学》皆出自《礼记》。一般认为《礼记》乃是自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著作的资料汇编。《礼运》、《大学》皆为《礼记》之重要篇章。《礼运》提出大同和小康的政治理想,并立足于“天下为家”的社会现实,提出其治国方略,强调礼的作用和礼以仁义为本。《大学》则阐明于此“为家”社会中的治学次第,要求通过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去改造社会、改善民生。此两文表现了孔盂之学的发展,对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易经》到《红楼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易经》到《红楼梦》周汝昌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中,包涵着一个“三才”思想观念。它反映在《易·说卦二》,其文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相似文献   

14.
《蜀都赋》是扬雄的重要作品之一,其影响广泛而深刻,但萧统等人编录《文选》时将之排除在外。究其原因,其间有萧统的诸种考虑,因为与《文选》中京都赋类的其他作品相比,《蜀都赋》不具备写实性、讽谏性和正统性的特点,而且与《文选》的整体结构也不相符。另外,《文选》的编选者力求精选最能代表梁前文人创作风格的作品。因此,《蜀都赋》最终没能出现在《文选》当中。《蜀都赋》在成文后可能一直以单篇的形式流传,最终被收录在《古文苑》之中。  相似文献   

15.
《儿女英雄传》与《型世言》在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表现在:《儿女英雄传》双音节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高于《型世言》。的作为领格标志词在《儿女英雄传》中极为常见,使用状况几乎与现代汉语之用法无异,而在《型世言》中则未见用例。《儿女英雄传》中第一人称代词,尤其是我、我们、咱、咱们等,与其他短语的结合能力明显增强。《型世言》保留了明末南方方言中的常见代词,而《儿女英雄传》反映的则主要是当时北京这一地区的代词系统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论《金瓶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之后,《金瓶梅》差不多和《西游记》同时问世。现存的最早一个版本《金瓶梅词话》,刻于一六一七年(万历四十五年)。它的写定当在一五四七年(嘉靖二十六年)之后,一五九六年(万历二十四年)之前。据书前欣欣子序,作者是兰陵笑笑生。这个兰陵笑笑生可能就是《宝剑记》的作者李开先。但是许多情况表明,兰陵笑笑生之于《金瓶梅》并不象曹雪芹之于《红楼梦》那样纯然是个人创作,而更象罗贯中、施耐庵之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那样的关系,是在艺人说唱——词话的基础上写定的。  相似文献   

17.
《罗摩衍那》和《格萨尔王传》各以独特的魅力,冲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流传在世上,正如蚁垤仙人所说:“只要在这大地上,青山常在水常流,《罗摩衍那》这传奇,流传人间永不休。”只要大地永存,江河奔流,《罗摩衍那》和《格萨尔王传》就永存于世上,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受英语世界的影响,国内学界认为德文版《工具理性批判》是英文版《理性之蚀》之德译本+霍克海默的"战后文集",或者说,它就是霍克海默的"战后文集'。实际上,德文版《工具理性批判》就是英文版《理性之蚀》之德译本;而英文版《工具理性批判》与德文版《工具理性批判》没有任何关系,它不过是霍克海默"战后演讲录音",即"1949—1969年笔记"之选集。换言之,英文版《工具理性批判》是一部"伪"《工具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19.
《经集》是巴利文三藏中一部重要的经典,列在经藏《小尼迦耶》的第五部。它汇集了部分早期佛教经文,其中多数经文的产生年代相当古老,有的甚至是最古老的。在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的跋婆罗(Bhabra)赦令中规定必须学习的经文内,就有三部与《经集》的一些章节等同:《牟尼偈》(Munigāthā)等同于《经集》中的《牟尼经》(第一品第十二章)、《牟尼经》(Mauneya sūtra)等同于《经集》中的《那罗迦经》(第三品第十一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新探范子烨刘宋时代的古典名著《世说新语》(简称《世说》)的许多基本问题至今仍然悬而未决。笔者近年来研治《世说》,略有所得,兹考论如下,以就正于海内方家。一、《世说》成书的时间和地点《世说》成书的具体时间,学术界迄今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