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44例经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 PSARP)治疗不同年龄、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病例,讨论新生儿一期行PSARP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3年2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采用PSARP治疗的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44例,初步随访并总结术后疗效及排便功能.结果 15例在新生儿期行结肠造瘘术,术后3~7个月行PSARP;其余29例(9例新生儿、2个月至9岁20例)均一期行PSARP,2例新生儿术后死亡.21例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18例排便情况经临床评分结果为优良.结论 PSARP治疗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疗效满意.新生儿在条件许可下,一期行PSARP,仍可获良好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儿童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0.006%~0.06%[1].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手术是目前治疗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首选术式,它摒弃了传统手术盲目分离耻骨直肠肌的错误方法 ,建立了一个符合生理解剖的术式,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理功能及解剖形态.现将近10年来,本院采用PSARP治疗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44例患儿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矫正治疗35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并于术后随访.结果 无1例出现感染,除1例因严重合并症死亡外,患儿均痊愈出院.切口一期愈合率100%,术后并发症包括:肛门失禁、便秘、渗血、骶尾部切口折线渗液、结肠造瘘口脱出等,经手术纠正均治愈.结论 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用于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矫治具有一定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新生儿期行后矢状位肛门直肠成形术(PSARP)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全程获访的7l例高位和中间位肛门直肠畸形在新生儿期行PSARP进行临床评价.采用Wingspread方法进行临床评分,分为优、良、一般、差.结果 7l例中优、良者为38例(53.5%),差者10例(14.1%);78.9%肛管直肠角显示清晰,88.7%无钡剂外漏.结论 新生儿期行PSARP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肛门直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肛门成形术治疗低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方法:采用"1"肛门成形术治疗低位肛门直肠畸形.结果:20例患者术后肛门功能优13例(65%),良5例(25%),差2例(10%).结论:"1"肛门成形术可减少括约肌损伤、肛门外观美观、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1992年3月至2000年8月,我院采用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肛门成形术,治疗高位肛门直肠闭锁病人33例,随访半年至1年,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2 d者9例,6个月者11例,1岁者13例.新生儿期结肠造瘘二期手术24例,家长坚决拒绝结肠造瘘一期手术9例.患儿均有呕吐、无肛及腹胀.倒立侧位腹部平片及结肠造瘘者远端12.5%碘化钠造形,根据肛门畸形Wingspread分类法(1984年),33例患儿直肠盲端均位于PC线以上或平PC线,同时合并泌尿系瘘和直肠阴道瘘13例.均采用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肛门成形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并总结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术后患儿直肠黏膜脱垂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6年收治的35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总结各种类型ARMs术后直肠黏膜脱垂的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①354例ARMs患儿行经会阴或(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术后15例(4.24%)出现直肠黏膜脱垂.②无肛伴直肠舟状窝瘘、中位及高位ARMs术后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2例经(腹)骶会阴肛门成型术患儿,男性80例,女性42例,骶尾部畸形组23例,无畸形组99例,脊髓栓系组5例,无脊髓栓系组117例,3组分别经x2检验,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垂组骶尾比值为0.671±0.101,未脱垂组骶尾比值为0.678±0.085,两者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不高,与直肠盲端的位置高低有关,闭锁盲端位置越高术后越容易出现直肠黏膜脱垂;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关,与性别、是否合并骶尾部畸形及脊髓栓系无关,与骶尾比值的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后矢状位肛门直肠成形术(PSARP)治疗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8年在我院采用PSARP一期治疗的肛门直肠畸形47例,初步随访并总结术后疗效及排便功能.结果 47例患儿术后均全程随访1年,41例排便情况经临床评估结果为优良.结论 一期行PSARP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肛门直肠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 (PSARP) operation therapied anorectal malformation in childre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7 cases anorectal malformation,which were treated by PSARP,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mong 47children followed in post 1 year,41 cases of defecation clinical score were fineness.Conclusions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PSARP in children to anorectal malformation is satisfactory.If the child is in good condition,one-stage anorectoplasty via posterior sagittal approach could be executed, and favourable defecate function could be remain.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总结1998-2006年采用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直肠阴道瘘6例,直肠膀胱瘘3例,直肠尿道瘘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25 min。术后2-4 d内恢复肠道功能,平均住院时间12 d。术后无1例瘘复发及肛门失禁、肛门狭窄,11例患者均获痊愈。结论经骶会阴肛门成形术能够充分显露瘘管和保护肛门外括约肌系统,重建的直肠肛门更接近于生理,大大减少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复发率低,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肛门直肠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5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都采用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一年,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都痊愈出院,1例患者出现近期并发症,为切口裂开感染,在经过对症治疗之后痊愈。对患者随访1年,有5例患者发生了远期并发症,其中大便失禁1例(1.82%),便秘和污粪分别是2例(3.64%),所有患者当中都没有出现排尿异常以及肛门狭窄等情况,生长发育和正常儿童没有区别。结论:对于肛门直肠畸形的患者采用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排便功能,而且并发症较少,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荣花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36-136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创面外涂治疗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5例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者给予手术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创面外涂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中的66例患儿的临床治疗疗效较满意,因为肺部、心脏严重感染导致循环和呼吸衰竭死亡的患儿占6例,给予再次根治术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手术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创面外涂治疗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徐小松 《重庆医学》2011,40(33):3421-3423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tal 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居消化道畸形第1位,发病率在新生儿为0.2‰~0.67‰。尽管手术方式不断改进,预后明显改善,仍然有约1/3的患者术后出现肛门功能障碍。排便功能差的患儿行为异常占57%。因此,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肛直肠功能应予客观准确的评估,并对有排便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11例,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肛门功能恢复好,远期疗效佳,无大便失禁或肛门狭窄.结论 "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是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具有成形肛门外观美观,为椭圆形,可减少括约肌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等优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适合于各型直肠肛门畸形.  相似文献   

14.
刘涛  武靖华  叶红英 《河北医学》2016,(7):1084-1087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小儿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4例高位直肠肛门畸形患儿,在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儿则采用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肛门功能评分、直肠肛管测压结果以及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肛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最大肛管静息压和静息非对称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小儿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疗效确切,相较于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的创伤更小,手术效果更好,具有更广阔的前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手术治疗先天性中高位肛门闭锁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手术的93例中高位肛门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肛门排便功能情况、并发症,采用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93例中肛门排便功能优良者87例(93.55%),差者6例(6.45%),有并发症者14例(15.05%),其中直肠黏膜脱垂2例,肛门狭窄4例,粪便潴留2例,大便失禁6例,93例均治愈.结论 详细周密的围手术护理,高超的手术技巧及精细的手术操作,规范正确的术后康复训练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11例。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肛门功能恢复好,远期疗效佳,无大便失禁或肛门狭窄。结论 "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是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具有成形肛门外观美观,为椭圆形,可减少括约肌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等优点,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适合于各型直肠肛门畸形。  相似文献   

17.
刘慧英 《河北医学》2011,17(2):244-246
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恢复肛门的正常排便功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以来诊治的60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直肠盲端至肛门皮肤的距离分为高位闭锁、中位闭锁、低位闭锁三类,其中会阴肛门成形术35例,结肠造口术25例.结论: 先天性肛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儿肛门成形术术后便失禁的多因素分析,总结影响直肠肛门畸形术后便失禁的因素。方法选取109例肛门成形术术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年至10年(平均5.2年/人),以便失禁作为因变量Y,选取9个自变量,取显著性水平为0.05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便失禁者25例,占27.8%,其中1度19例,2度4例,3度2例,进入Logistic方程中的因素分别为临床分型、成形次数、伤口愈合等级及合并症四项(P<0.05)。结论患儿术后便失禁的发生与临床分型、成形次数、伤口愈合等级及合并症四个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情况及分层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55例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照手术结果将患儿分为肛门直肠畸形中高位组和低位组。根据心脏结构畸形程度分为微小先天性心脏病和严重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与wingspread分型、合并心外畸形的相关性。结果: 155例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中,47例(30.3%)患儿存在不同类型的心脏结构畸形,其中18例(11.6%)为微小先天性心脏病,29例(18.7%)为严重先天性心脏病。60例(38.7%)合并心外畸形,其中38例(24.5%)合并1种心外畸形,15例(9.7%)合并两种及以上心外畸形,6例唐氏综合征,1例VATER联合征。wingspread分型及合并心外畸形是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独立影响因素,肛门直肠畸形中高位组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是低位组的4.709倍(OR=4.709,95%CI:1.651~13.432,P < 0.01),心外畸形每增加一个等级(无、1种、2种及以上)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是原来的3.850倍(OR=3.850,95%CI:2.065~7.175,P < 0.01)。治疗上,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合并微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遵循原计划进行肛门直肠畸形的治疗与管理,但合并微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需要心脏随访和观察,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须依据急症优先救治的原则,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与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合并微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比较,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感染增加(P < 0.05)、住院时间延长(P < 0.01)、治愈率降低(P < 0.05)、病死率增加(P < 0.05)。结论: 患有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疑难重症患儿、不合并瘘管及瘘管不畅的急重症患儿或合并多系统异常的患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助于为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制订最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自1998年采用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直肠阴道瘘6例,直肠膀胱瘘3例,直肠尿道瘘2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25分钟。术后2~4天内恢复肠道功能,平均住院时间12天。术后无1例瘘复发及肛门失禁,肛门狭窄,11例患者均获痊愈。结论经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中位、高位近中位直肠肛管畸形,能够充分显露瘘管和保护肛门外括约肌系统,重建的直肠肛门更接近于生理,大大减少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复发率低,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