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于1980年3月1日~6月30日对虹口区751,563人群中震颤麻痹的现况调查。本调查共发现137例震颤麻痹,其患病率为18.23/10万,但按中国人口标化,标化率为8.62/10万。有关按年龄组分布的患病率,我们发现40岁以下未见一例,于40~49岁年龄组中仅1例,患病率为1.06/10万50~59岁年龄组有26例,其患病率为25.05/10万;60~69岁年龄组有54例,患病率为82.77/10万;70~79岁年龄组有47例,患病率为171.75/10万;80岁年龄组有9例,其患病率为145.91/10万。调查中我们亦发现男性的发病年龄为60.08岁,女性为56.18岁,男女的发病年龄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津县2008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新津县2008年慢病监测网络报告系统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慢病报告发病率968.48/10万,糖尿病发病率居首位,发病率390.29/10万,恶性肿瘤发病率153.61/10万,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135.15/10万,脑卒中241.96/10万;50岁以上的占89.65%;糖尿病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344.78/10万和530.05/10万,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54.19/10万和116.26/10万、185.96/10万和121.51/10万;脑卒中发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43.53/10万和240.39/10万。结论新津县2008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报告发病率较高,糖尿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脑卒中发病率男女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湖北省居民恶性肿瘤患病情况及其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10~11月对湖北省20个样本县(市、区)的12 003户常住居民进行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回顾其恶性肿瘤患病状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5岁及以上居民28 555名,恶性肿瘤患病率为395.73/10万,城市地区患病率(541.46/10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292.80/10万)。患病率前5位分别为肺癌、乳腺癌、直肠癌、胃癌和宫颈癌,共占恶性肿瘤总人数的55.75%;其中男性患病率居前5位分别为肺癌、胃癌、肝癌、鼻咽癌和直肠癌,共占67.74%;女性患病率居前5位分别为乳腺癌、宫颈癌、直肠癌、结肠癌和胃癌,共占74.51%。总体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恶性肿瘤患病率均有上升趋势(男性χ2趋势=25.65,P0.001;女性χ2趋势=11.59,P0.001),55~64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达到684.29/10万;离退休人群、失业或无业人群患病率较高,分别达到1 067.62/10万和805.06/10万。结论湖北省恶性肿瘤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呈增长趋势,肺癌、消化道肿瘤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为湖北省肿瘤防治的重点癌种,应根据患病分布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泉州市戊型病毒性肝炎(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泉州市医疗卫生机构2010—2019年报告的戊型肝炎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泉州市2010—2019年戊型肝炎报告1 086例,无死亡,发病率为1.29/10万。2010—2019年发病率总体呈上升态势(趋势2χ=11.90,P=0.001);3~4月份为发病高峰(24.8%);男性占68.5%(744例),男女性别比为2.2∶1,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72/10万和0.84/10万;报告发病数占比居前3位的年龄组:男性为50~54岁(102例)、45~49岁(94例)、40~44岁(85例),共占37.8%(281/744);女性为45~49岁(45例)、40~44岁(38例)、50~54岁(38例),共占35.4%(121/324);职业分布以农民居多(33.2%,361例),家务/待业(19.7%,214例)和工人(11.8%,128例)次之;发病率居前3位依次为:鲤城区(2.93/10万)、洛江区(2.10/10万)和晋江市(2.03/10万)。结论泉州市2010—2019年戊型肝炎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应根据高发月份、人群及区县分布特征,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983年对上海市虹口区广中街道52,956人群作随机抽样进行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在本次调查中共查2287人,发现患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176例,总患病率7695.67/10万。117例患脑血管病,其中男性63例,患病率6448.31/10万,女性54例4045.8/10万。1983年发生脑血管病17例,发病率743.33/10万,死亡率878.62/10万。此外,偏头痛、巴金森氏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病的患病率分别为743.33/10万,349.80/10万和918.23/10万。本文提供的调查资料对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其他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2—2021年苏州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甲肝和戊肝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传染病监测系统”中甲肝和戊肝的传报卡数据,对2012—2021年苏州市甲肝和戊肝的流行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2—2021年苏州市共报告甲肝病例561例、戊肝病例2 426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0.52/10万和2.24/10万。5个远郊县区(张家港市、太仓市、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区)人群甲肝平均发病率为0.57/10万,高于城区(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人群(0.44/10万);城区人群戊肝平均发病率为2.43/10万,高于远郊县区(2.11/10万)。甲肝发病呈全年散发,戊肝发病以冬春季为主。甲肝发病率最高的3个年龄组分别为70~79岁(1.20/10万)、50~59岁(0.99/10万)和60~69岁(0.97/10万),发病无性别差异;戊肝发病率最高的3个年龄组分别为60~69岁(5.34/10万)、70~79岁(5.09/10万)和50~59岁(4.35/10万),男性发病率(2.61/10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09 - 2018年黔南州居民股骨头坏死(ONFH)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其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黔南州《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ONFH监测系统的报告信息,对2009 - 2018 年报告的ONFH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 - 2018 年黔南州共报告ONFH病例8 69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72/10 万,30~39岁、40~49岁、50~59岁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5.26/10 万、51.41/10 万和72.11/10 万;发病高峰出现集中在6 - 10月,共报告4 442例,占51.08%;男女发病率分别为31.12/10 万、22.42/10 万;45.84%病例存在不同程度下肢残疾。10年间发病农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74.23%。黔南州12县(市)中ONFH发病率病率排前3位分别是龙里县(32.23/10万)、长顺县(31.08/10万)、三都水族自治县(30.73/10万)。结论 黔南州居民30~59岁年龄段居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夏秋季高发,下肢残疾比例较高,农民和男性人群是ONFH的危险人群,应注重对普通群众ONFH知识宣传,加强持续ONFH病例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了解2012—2021年苏州市甲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甲肝) 和戊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戊肝) 的流行特征, 为制定甲肝和戊肝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传染病监测系统”中甲肝和戊肝的传报卡数据,对2012—2021年苏 州市甲肝和戊肝的流行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2—2021年苏州市共报告甲肝病例561例、戊肝病例2 426例,年均 发病率分别为0.52/10万和2.24/10万。5个远郊县区 (张家港市、太仓市、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区) 人群甲肝平均发病率 为0.57/10万,高于城区 (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 人群 (0.44/10万);城区人群戊肝平均发病率为 2.43/10万,高于远郊县区(2.11/10万)。甲肝发病呈全年散发,戊肝发病以冬春季为主。甲肝发病率最高的3个年龄组分别 为70~79岁 (1.20/10万)、50~59岁 (0.99/10万) 和60~69岁 (0.97/10万),发病无性别差异;戊肝发病率最高的3个年龄组 分别为60~69岁(5.34/10万)、70~79岁(5.09/10万)和50~59岁(4.35/10万),男性发病率(2.61/10万)高于女性(1.90/10 万)。甲肝病例中以农民最多,占29.77%;戊肝病例中以家务及待业人员最多,占28.44%。结论:2012—2021年苏州市甲肝 和戊肝处于低流行水平,发病有地区差异,中老年人、农民和家务及待业者是发病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澜石社区性传播疾病的发病动态,为此类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了本社区1994~2003年10年间的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和当地人口资料,并以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共报告性传播疾病388例,报告的性病有淋病、梅毒、尖锐湿疣,以淋病发病为主。本地人群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为11.80/10万~127.72/10万,呈波浪式波动趋势;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是1995年发病率为127.72/10万和1998、1999年发病率为103.92/10万、109.51/10万,之后呈下降趋势;流动人群的发病率为4.56/10万~102.65/10万,也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是1998、1999年发病率为69.18/10万、62.45/10万和2003年发病率为102.65/10万,呈快速上升趋势。男女性发病率分别为85.5%和85.1%。高危人群男性为民工、工人、农民;女性为农民、服务员、民工。结论加强性传播疾病知识的普及刻不容缓;在流动人群中推广使用性安全用具是遏制性传播疾病蔓延的一项重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长双  张肖肖  路明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4,(10):1729-1730,1733
目的了解河南省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河南省2012年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河南省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2 835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24.32/10万,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6.96/10万和31.18/10万。河南省18个省辖市均有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焦作市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44.80/10万。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集中在春季4-6月(8 835例,38.69%)和冬季1月和12月(3 738例,16.37%)。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0岁(19 349例,84.73%),病例男女比为1.98︰1,患者主要为学生(12 570例,55.05%)。结论河南省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高于2011年,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在提高全省麻腮风疫苗接种率的同时,应重点关注与外省接壤的高发地区。在3~10岁中小学高危人群中建立更加敏感的监测预警系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治病情蔓延。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s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Parkinson's disease (PD)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preventive strategy of vertebral, hip, and femoral fractures (VF, HF, and FF) in PD patients.Design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Setting and ParticipantsUsing a nationwide medical service utility database from 2009 to 2014, we enrolled PD patients with diagnosis of G20 as per ICD-10 who used medical services. Overall, the number of PD patients was 97,311, 106,072, 115,762, 127,647, 137,782, and 144,757 through 2009-2014, respectively. We followed 35,663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D in 2010 without prior fracture.MeasuresWe estimated the annual PD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and used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to estimate the hazards ratio (HR) for factures based 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underlying disease,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according to fracture type (osteoporosis-related fracture, VF, HF/FF).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d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those fractures by month during the 5-year follow-up.ResultsThe standardized PD prevalence increased from 238 to 279 between 2009 and 2014, and its incidence decreased from 86 to 72 between 2010 and 2014 per 100,000 population based on 2015 census data. We followed 35,663 PD patients: women, 20,732 (58.1%); aged ≥60 years, 29,264 (82.1%); with osteoporosis, 6542 (18.3%); VF experience, 4242 (11.9%); and HF/FF experience, 2112 (5.9%). Osteoporosis was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for VF [HR 1.7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64-1.87] and HF/FF (HR 1.37, 95% CI 1.24-1.51).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VF and HF/FF was the highest at 6 months and increased more than half in the coming 2 years after PD diagnosis.Conclusions/ImplicationsVF and HF/FF are common among PD patients. VF and HF/FF risks were high for female PD patients aged ≥60 years with osteoporosis. Fracture preven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focused on older, women, and osteoporosis patients within 3 years of PD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白血病疾病负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白血病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中国分省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和比较1990年与2013年全国白血病的发病、死亡情况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描述2013年各省份白血病标化死亡率及与1990年相比白血病标化死亡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3年中国人群白血病标化发病率为6.70/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5/10万,较1990年分别降低8.84%和36.22%。2013年白血病标化DALY率、标化YLL率分别为174.58/10万和170.42/10万,较1990年分别下降44.68%和45.32%。2013年白血病标化YLD率为4.16/10万,与1990年相比,升高6.94%。年龄别数据显示,2013年,35岁以下人群因白血病死亡人数占因癌症死亡总数的比例高于10%,5岁以下儿童白血病DALY率最高,为317.61/10万。2013年与1990年相比,各省份人群白血病标化死亡率均出现下降,2013年白血病标化死亡率最高的前3个省份为新疆(4.72/10万)、宁夏(4.56/10万)和福建(4.50/10万)。结论 中国人群白血病标化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和YLL率下降,但YLD率升高,儿童、青少年因白血病死亡占因癌症死亡的构成比较高。各省份白血病标化死亡率均下降,但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调查厦门市某老年群体60岁以上老年人的龋病及牙周病患病情况,并对口腔健康知识、信念、就医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39位老年人患龋率70.9%,x^-DMFT=14.37;根龋指数RCI为17.8%,牙周炎患病率90.5%,牙石检出率86.4%,失牙率73.9%,20颗功能牙保存率78.7%,全冠修复牙x^-=2.66,牙周附着丧失区段x^-=2.72。[结论]老年人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根龋和牙周病防治、牙体修复后的口腔保健服务,应作为老年口腔预防医学的一项重要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偏头痛流行病学初步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全国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进行了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按省会以上城市随机抽样和农村论证选点,调查整体人群3837597人,查出患者37808例,患病率985.2/10万,年发病率79.7/10万。内陆高原为高患病区(>1500/10万),沿海省市为低患病区(<400/10万)。南方内陆地区春季头痛发生率高,北方夏季头痛发生率高,湿热并存气候容易促发头痛。14岁以下儿童患病率明显低于国外报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省份0~5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现况。方法数据来自中国2013年0~5岁儿童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研究对象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5个调查县区中的0~5岁儿童。儿童身高、体重的测量采用标准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儿童超重和肥胖采用WHO 2006年、WHO 2007年的生长发育标准(参考)进行判断。所有分析使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省级标准人口进行事后分层加权计算。结果2013年监测0~5岁儿童样本量为32861名,各省0~5岁儿童城乡合计的超重率在3.3%~16.1%之间,肥胖率在0.6%~9.7%之间。在只有城市调查点的省份,山东0~5岁儿童超重率最高(14.3%),海南最低(3.3%);山东儿童肥胖率最高(5.2%),海南最低(0.6%)。在只有农村调查点的省份,山西儿童超重率最高(16.1%),青海最低(3.3%);肥胖率为山西最高(9.7%),青海最低(0.7%)。兼具城乡调查点的省份,儿童超重率为河北最高(14.3%)、贵州最低(3.5%);肥胖率为河北最高(6.6%)、贵州最低(0.9%)。结论2013年中国东部、中部地区0~5岁儿童的超重率、肥胖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胃癌疾病负担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胃癌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中国分省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2013年中国胃癌疾病负担现状,比较1990年与2013年中国胃癌的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等,描述1990和2013年各省份胃癌发病、死亡及变化情况。结果 2013年我国胃癌发病37.11万例、死亡31.78万例,标化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分别为26.84/10万、23.55/10万、464.47/10万,有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1990-2013年间男性胃癌标化发病率均高于女性(2.03~2.67倍),并均呈下降趋势。1990-2013年胃癌死亡数由28.21万增加到31.78万,增加13.15%。与1990年相比,2013年我国男女性胃癌的标化死亡率、DALY率、YLL率、YLD率均下降,且女性降幅均大于男性。2013年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前三个省份均为青海、安徽、甘肃,下降幅度最大的三个省份均为天津、上海、浙江;所有省份胃癌死亡率下降。结论 2013年中国胃癌疾病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与1990年相比,2013年全国胃癌疾病负担下降,各省份胃癌死亡率均下降,但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某宾馆一起军团病爆发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年2、3月,北京市郊某宾馆发生了一起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样)流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学检查证明:这是一起嗜肺军团菌血清10型(简称Lp10)引起的宾馆军团菌病小规模爆发,患病率为13.51%(5/37)。由Lp10引起的军团病爆发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1~19岁儿童青少年哮喘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 为优化儿童青少年哮喘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中国分省研究结果, 比较1990年和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哮喘的发病、患病、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 描述1990-2019年我国各省份儿童青少年哮喘疾病负担的分布情况。结果 2019年我国儿童青少年哮喘发病人数、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215.41万[95%不确定区间(UI):137.80万~319.76万]、869.07万(95%UI:579.83万~1 312.65万)和78(95%UI:63~106), 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18.23/10万(95%UI:459.47/10万~1 066.17/10万)、2 897.73/10万(95%UI:1 933.33/10万~4 376.75/10万)和0.03/10万(95%UI:0.02/10万~0.04/10万)。相较于1990年, 2019年儿童青少年哮喘发病率和患病率均上升[变化率为3.28%(95%UI:-0.66%~7.27%)和0.58%(95%UI:...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使用移动流行区间法评价我国南方地区2018-2019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并进行强度比较,为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CDC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收集我国南方地区2012年3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5岁儿童手足口病周发病率,使用移动流行区间法(MEM)计算2018-2019年南方地区各省市强度阈值,评价手足口病流行强度。结果 南方地区2018-2019年第1个流行季中,≤5岁儿童周报告发病率处于极高流行水平的6个省份分别为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重庆市、四川省和云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为低流行水平;第2个流行季中,有6个省份达到极高流行水平,分别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重庆市、四川省和云南省,其余各省份也均达到中或高流行水平;多数省份第1个流行季各阈值高于第2个流行季相应阈值,但重庆和四川等省份不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除海南、重庆和云南外,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70%。结论 对于1个流行季内呈现双峰流行特征的南方地区,可使用MEM模型,通过拆分流行季的方法分别确定不同流行季流行强度阈值。MEM模型建立的流行强度阈值综合了历史数据,识别出的极高流行水平的省份代表此省份较历史发病水平有异常的增高,更需要各地的关注以及及时实施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11省市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队列研究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 1 1省市队列人群 (35~ 64岁 )共 2 7739人于 1 992年进行基线危险因素调查的资料 ,计算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在观察终点心脑血管病事件的人年标化发病率 ,用Cox回归模型预测危险因素水平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 ) 1 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 (分别为 652 .3 1 0万和 2 0 6 .7 1 0万 ,二者RR =3 .1 2 ,P <0 .0 0 1 ) ;(2 )有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和高腰围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最高 (男性 91 0 .2 1 0万 ,女性 930 .7 1 0万 ) ;(3)男性年龄、吸烟、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和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 ,女性为年龄、体重指数和代谢综合征。结论  1 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 ,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 (尤其脑血管病 ) ,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