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1994年10月至1995年1月,我们应用内镜下结扎联合电凝切或单纯结扎方法,对3例上消化道粘膜小肿瘤及粘膜下小肿瘤进行治疗,报告如下。1.材料:应用OlympusXO20型胃镜,天津产内镜结扎器,PSD-10型高频电凝器及SD-8P圈套器。2.检查结果:3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45岁至70岁。食管下段粘膜下肿瘤及胃体上部粘膜下肿瘤各1例(分别为1.0cm×0.8cm及1.0cm×0.6cm),食管上段息肉1例(0.8cm×0.6cm)。2例粘膜下肿瘤术前活检病理结果均为炎症,术后病理结果为良性…  相似文献   

2.
1992 年 6 月~1997 年 5 月, 我们施行胃切除术623 例, 其中7 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 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4 例, 女3 例; 年龄34~67 岁,平均545 岁; 病史5~13 年, 平均75 年。7 例均有上腹痛, 有规律2 例, 无规律5 例, 药物治疗效果均不佳。并发幽门梗阻4 例; 有出血史6 例, 其中1 例急性大出血而急症手术;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 例,其中1 例高达28% ; 有过敏史3 例。术前5 例做上消化道钡透检查, 均发现胃窦部巨大溃疡, 形态规则, 无粘膜中断现象, 溃疡深, 周围胃壁蠕动正常; 3 例诊断胃癌, 2 例诊为胃溃疡恶变。经胃镜检查2 例, 1 例发现为胃体部后壁2cm ×4cm ×2cm 息肉, 基底宽, 表面有05cm ×05cm 浅溃疡,诊断为胃恶性息肉;另1 例胃窦体交界处有 3cm ×2cm 溃疡, 溃疡深大, 基底平坦,胃粘膜纹理走行正常, 无环堤样高起, 诊断为胃溃疡可疑癌变。以上7 例均取病理确诊为本病。术中所见: 6 例发现胃窦部溃疡形肿物 (4cm ×3cm ×2cm ~8cm ×6cm ×5cm ), 中心溃疡 25cm ~52cm 。质硬、韧性, 侵出浆膜层致  相似文献   

3.
高原内镜下电凝切除胃息肉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 ,我院共行胃镜检查5840例 ,发现胃内息肉56例次 ,占1.5 % ,均在内镜下用高频电凝切除 ,疗效极好 ,故总结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56例 :男40例 ,女16例 ,其中藏族男11例 ,女8例 ,年龄23~55岁 ,平均39岁。息肉大小直径为0.5~1.5cm50例 ,大于1.5cm6例 ,均为有蒂 ,亚蒂和广基息肉。共电凝电切除息肉82颗。经组织学证实为良性炎性息肉 ,其中炎性61颗 ,不典型增生17颗 ,腺瘤性4颗 ,无一例恶变。二、发病部位 :胃窦37例 ,体下部前壁9例 ,底体交界后壁…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电凝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结肠息肉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1 :男 ,26岁。主诉 :无力、消瘦、腹部不适 ,大便带血性粘液3个月。查体 :贫血貌 ,结膜苍白 ,口周有深褐到黑色之色素斑 ,表面平滑 ,直径2~5mm ,余无特殊。胃镜检查 :胃底及胃体见小息肉5颗 ,直径0.5~1.2cm ,表面平滑 ,带蒂。肠镜检查 :息肉共13颗 ,分布于直肠到回盲部之间。息肉直径0.5~2.0cm ,表面深红 ,大部分有蒂 ,部分息肉表面粘膜糜烂。治疗经过 :胃内息肉在胃镜下一次全部切除。因肠息肉数目较多 ,决定分次切除。选用OlympusCF -VI电子肠镜 ,PSD -10型高频发生器。首次切除5颗。术…  相似文献   

5.
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治疗高位食管癌性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8年9月-2000年11月,我院经内镜直视下,用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及食管支气管疹患者36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显著。 一、治疗对象:本组男27例,女9例,年龄45~84岁,平均6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72个月,平均6.24月。均经内镜检查病理证实为食管上段鳞癌,其中晚期食管癌性狭窄24例,食管癌放疗后复发5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4例,食管支气管瘘3例。病灶长度1-13cm,平均6.34±2.67cm。瘘口大小 0.5~0.8cm2例,1cm1例。吞咽困难按St…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主动脉瘤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 总结8 例老年主动脉瘤临床资料,胸主动脉瘤2例,腹主动脉瘤6 例,平均年龄(77-9 ±5-74)岁,病程0-5 ~12年,血压< 21-3/12 kPa 6 例,>21-3/12 kPa 2 例,瘤体直径<5-0 cm 1 例,5-0~7-0 cm 4 例,> 7-0 cm 3 例,瘤壁厚度<2-0cm 5 例,2-0~4-0 cm 3 例。结果 死亡3 例中2 例死于瘤体破裂出血。结论 血压、瘤壁厚度、瘤体迅速增大,应力作用及并存严重心脏病是影响老年主动脉瘤转归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例1 :男 ,77岁。因间断大便带血1年、加重2周来我院大肠镜检查。既往史 :便秘15年 ,近5年来长期服用果导、通便灵、麻仁润肠丸等泻药。电子肠镜检查发现整个大肠粘膜呈豹皮样色素沉着 ,直肠最轻呈淡褐色 ,乙状结肠至升结肠色素沉着逐渐加深至深褐色 ,以盲肠为最重 ,在降结肠、横结肠散在分布着数十枚息肉 ,为山田Ⅰ型和Ⅱ型 ,大小0.3cm×0.3cm至0.6cm×0.6cm ,息肉表面光滑 ,呈桔红色 ,无色素沉着。距肛门10cm处见一椭圆形粘膜隆起 ,约4.0cm×3.0cm表面呈结节样不平 ,有大片糜烂及少量新鲜渗血 ,…  相似文献   

8.
经内镜粘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28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求胃息肉的根治,1996年5月至1997年10月,我院采用经内镜粘膜切除术(EMR)对28例胃息肉进行胃镜下治疗,其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8例胃息肉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24~55岁,平均33岁,息肉直径0.5~3.5cm。息肉单发2...  相似文献   

9.
内镜微波治疗中的并发症14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年1月以来 ,我们应用内镜微波治疗消化道狭窄、息肉等752例 ,出现并发症140例 ,现就治疗中的并发症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并发症140例 ,男89例 ,女51例 ;年龄5~76岁。食管贲门癌狭窄34例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炎性狭窄17例 ,吻合口癌复发狭窄32例 ;以上GIF -XQ30型、XQ -40型胃镜均不能通过。食管息肉6例 ,胃息肉11例 ,十二指肠息肉16例 ,大肠息肉21例 ,大肠腺瘤3例。食管吻合口直径最小0.2cm ,息肉最大直径2.5cm ,最小直径0.5cm。2.治疗方法 :常规内镜检查 ,…  相似文献   

10.
免气腹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例1 男,40岁.体检无阳性发现,B超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示左肝内叶包膜下囊肿8-9cm×15-5cm.CT报告示肝左内叶内侧段包膜下小卵圆形低密度病变1-0cm×2-0cm×1-5cm,CT值48Hu.例2 女,65岁.以右上腹胀痛,进食油脂餐后加重,2wk入院.体检右上腹压痛,肝脏于剑突下3cm可触及.CT示肝右叶多发囊肿,其中一巨大囊肿10-5cm×14-0cm×12-0cm,CT值17Hu,胆囊内结石.B超示肝右叶液性暗区,13-9cm×14-0cm,胆囊内见1-1cm×0-…  相似文献   

11.
经胃镜骨钻破碎植物性胃石5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年11月至1997年1月 ,我院经胃镜钻针或骨钻破碎植物性胃石58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58例 ,男38例 ,女20例 ,年龄5至74岁 ,平均39.6岁 ,58例病人胃内共有胃石74块 ,其中50例为1块 ,3例2块 ,3例3块 ,1例4块 ,1例5块。胃石大小自2.5cm×2.5cm至8cm×10cm不等 ,多数为5cm×6cm。所有病例均有进食柿子、山楂或黑枣病史。症状出现至就诊时间为3至180天。二、所用器械 :2.8mm活检孔道前视型胃镜 ,手摇骨钻 ,自制钻管 :利用报废的FG 4…  相似文献   

12.
分析40例手术切除小肝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其中32例随访1-18年(中位数9年)1,3,5,10年生存率,≤5cm(18例)为88.9%,44.4%,22.2%及5.6%,≤3cm(9例)为100%,66.7%,33.3%及22.2%,≤2cm(5例)为80.0%,40.0%,40.0%及20.0%,总体生存率为90.0%,56.3%,28.1%及12.5%,1,3,5年复发率为:≤5cm为22.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0年起经内镜治疗早期胃及食管癌20例,现就有关治疗经验与技巧进行探讨。临床资料:20例中,男17例,女3例,年龄40~74岁;病灶<1cm9例,1~1.5cm9例,2cm2例;胃癌11例中Ⅰ型3例,Ⅱb型3例,Ⅱc型5例;食管癌g例中0-I型及0-Ⅱa型各1例,0-Ⅱb型7例。术前均经内镜病理证实。高频电切14例,微波凝固治疗6例。随访显示:全组病例均存活,生存5年以上2例,其中微波治疗组1例复发;3~5年7例,其中高频电治疗组1例复发;2~3例5例,1~2年6例。全组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内镜微波治疗大肠腺瘤性息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5月至1997年5月,我们对128例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共216个息肉行内镜微波治疗,疗效显著。1.一般资料:本组中男86例,女42例,年龄18~75岁,平均49.6岁;共216个息肉,分布于直肠45个,乙状结肠82个,降结肠36个,横结肠41个,升结肠8个,盲肠4个;有蒂息肉161个,无蒂息肉55个;其中单发性息肉81例,多发性息肉47例;息肉小于1.0cm者186个,1.1~2.0cm者26个,大于2.0cm者4个所有病例均行内镜下活检,病理报告示腺瘤性息肉,并有29例伴有异型增生Ⅰ…  相似文献   

15.
内镜直视下放置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狭窄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1996年12月起,我院采用国产食管金属带膜支架在内镜直视下放置的方法,治疗各种良、恶性疾病所致的食管狭窄,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共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40~84岁,平均65岁;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11例,食管癌术后复发6例,无法手术食管癌8例,贲门癌4例;食管癌放疗后狭窄3例。狭窄长度为3~15cm,其中3~5cm22例,6~10cm8例,10cm以上2例。狭窄内径为0.3~0.5cm,狭窄位于食管上段1例,中段17例,下段14例。临床均有吞咽困难,按吞咽能…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结扎结合电凝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采用食管静脉曲张结扎器 ,单纯结扎或结合电凝切除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12例 ,治疗效果满意 ,均获得成功。一、临床资料 :患者12例 ,男10例 ,女2例 ,年龄31~65岁 ,平均50.3±11.3岁。治疗息肉9例 ,其中食管中段1例 ,胃体大弯侧1例 ,胃窦6例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1例。息肉直径0.5~1.5cm ,均为山田Ⅰ型或Ⅱ型息肉。萎缩性胃炎伴明显结节状增生 ,大活检3例。二、仪器及方法 :普通OlympusQ20纤维胃镜一台 ,天津医科大学医用硅胶制品厂研制并生产的内镜食管静脉结扎器一套及Olympus电凝器一…  相似文献   

17.
尿激酶和脂微球-前列腺素1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2月~1999年6月,我们以尿激酶和脂微球-前列腺素1(Lipo-PCE1)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临床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按1997年神经外科学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确诊,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在6小时之内、其中观察组30例,男 20例,女 10例,年龄(59.1±9.3)岁,伴发病评分7.6±5.3分,既往史评分5.0±2.7分;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56.5±12.4岁,伴发病评分(6.0±6.0)分,既往史评分5.7±…  相似文献   

18.
罕见十二指肠降部多发性溃疡一例王钢平,宋晓蓉患者男,55岁。因上腹部间断疼痛,反酸3个月余,症状加重、伴呕吐1周于1994年6月6日来我院检查。胃镜下在十二指肠降段约10cm范围内见四壁肠腔8个0.4cm×0.5cm至1.0cm×l.3cm大小不等圆...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7岁。上腹痛1年,因加重伴呕吐2月,黑便、贫血2周入院。行胃镜检查发现窦部4.3cm×3.4cm亚蒂息肉充满窦部,基底位于前壁侧,顶部糜烂渗血,压迫后壁形成1.5cm×1.2cm溃疡,有渗血。不宜用高频电圈套器套切,改用微波治疗,凝固功率100mA,时间控制3秒,把针形电极刺入亚蒂部先将胃体侧烧灼半圈,因息肉基宽头大无法返向胃体侧,幽门侧未能烧灼。止血治疗1周后腹痛缓解,黑便、呕吐消失,可少量进食。第2次胃镜见息肉根部体侧形成0.3cm深、0.3cm宽、2.5cm长半环形烧灼切迹,顶部…  相似文献   

20.
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20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1988年5月至1992年7月间以Inoue单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200例进行分析。本组中男63例,女137例,平均年龄36.5±8.8岁。经血液动力学及左室造影观察,取得良好效果。左房平均压自3.34±1.22kPa(25.08±9.13mmHg)下降至1.42±0.55kPa(10.64±4.10mmHg)(P<0.001);二尖瓣跨瓣压差由3.40±1.36kPa(25.49±10.22mmHg)下降为0.89±0.65kPa(6.71±4.87mmHg),肺动脉收缩压由7.04±2.86kPa(52.78±21.42mmHg)下降为5.14±2.20kPa(38.56±16.47mmHg)(P<0.001);心输出量由3.84±0.11L/min上升为4.66±0.28L/min(P<0.001);二尖瓣口面积由1.08±0.28cm2增大为2.20±0.47cm2(P<0.001)。50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临床症状改善率为100%。本文对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适应证、方法、效果、并发症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