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正>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是描述食物消化吸收速率、血糖应答的重要指标,是评价碳水化合物"质"的一个生理学参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GI和血糖负荷(GL)知识宣教,并建议其选择低GI和GL食物的干预模式已获得较为理想的干预效果。将食物的GI和GL知识联合应用于慢性病的防治,不仅能够同时兼顾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质"和"量",而且也易于患者理解接受,对于改善患者的营养摄入状况及疾病的相关指标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本文就食物GI和GL在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江帆  沈蓓立 《上海医药》2012,(20):38-40
目的: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GI饮食标尺"相关的健康教育,探索社区糖尿病营养干预的有效模式。方法:随机抽取大宁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120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60名。根据"食物血糖指数"自制"GI饮食标尺",对干预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相关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平均为7.22mmol/L,对照组为8.08mmol/L;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为7.32%,对照组为7.90%;干预组餐后2h血糖平均为8.15mmol/L,对照组为9.55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GI饮食标尺"指导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简便易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并能提高血糖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3.
抗糖膳食GI及其应用前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简称血糖指数,是在膳食纤维和胰岛素抵抗学说的基础上建立的生理学参数,是能够确切反映某种食物或某种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影响的一个有效指标,是指导糖尿病饮食的重要参数。GI高的食物或膳食组成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快,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血糖浓度波动大,反之,GI低的食物或膳食在胃肠道停留时间长,吸收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使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方法:耐心,细致,具体督导12例糖尿病患者进食高食物纤维饮食。结果:2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停止用药3个月后随即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仍保持在正常范围。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病初开始了解高食物纤维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只要有决心和恒心,坚持进食高食物纤维饮食,可有完全恢复健康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王淑亮  张连生 《天津医药》1999,27(6):367-368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往仅强调控制总热量和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1],而未注意到饮食速度对餐后血糖是否产生影响。为此我们于1997年12月至1998年5月进行了固体食物进餐速度对餐后血糖影响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5例Ⅱ型糖尿病病人,诊断依据WHO标准。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1.8(32~65)岁,平均病程5.2(0.5~15)年。均接受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治疗。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及胃肠道疾患。依据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13例)、B两组(12例)另选年龄性别与糖尿病组相近的19例健康人进行同期…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达标率,缩短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选择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人,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A组按传统饮食控制法,B组运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结合食品交换法,构建糖尿患者食物选择模式,开展营养控制。两组对比,A组血糖达标率为13%,B组血糖达标率为30%。患者从住院到血糖达标的时间A组为(7±1.43)d,B组为(4±0.5)d。结果显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饮食干预,可以提高血糖的达标率,缩短血糖达标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薛长勇 《药品评价》2009,6(9):379-381
选择食物的方法1.利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不一样,这是因为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类型不同,被消化吸收速度也不同,这就是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的概念。GI指的是人体食用一定量食物后会引起多大的血糖反应,它表示含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50g葡萄糖在食入后一定时间内(一般为2h)体内血糖应答水平的百分比值,是食物的一种生理学参数。  相似文献   

8.
血糖生成指数(GI)反映了不同食物升高血糖的水平,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在体内消化缓慢,血糖上升慢且升高幅度较其他食物小,引起的胰岛素分泌较少,胰岛负担也随之减轻。故《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1)》中均指出,“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有利于血糖控制”。实践中发现,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对于血脂异常、肥胖者同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15,(6):403-406
目的:测定人造五谷米饭、粳米饭和二合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值,为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食物选择和食物搭配提供科学的指导和依据。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在测定空腹血糖值后进食含有50 g糖类的葡萄糖粉和受试食物,并于进食后的2 h内的不同时间点测定血糖水平。根据相应公式计算GI和GL值。结果:粳米为高GI和中GL的食物,而五谷米饭和二合米饭均为低GI和低GL的食物。结论:五谷米饭和二合米饭具有较低的GI和GL值,食用后有助于维持餐后血糖的稳定,对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15种山西特色粗杂粮制品的血糖生成指数(GI),为其防治慢性代谢性疾病奠定基础。方法计算含有相当于50 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量,以50 g葡萄糖为参照物,每组10名,测定其空腹血糖,服用受试物,于2 h内不同时点分别测其血糖水平。根据Wolever方法计算食物的GI值。结果炒小米、煎饼等13种粗杂粮食品为低GI食物,玉米面窝窝、三合面面条为中GI食物。结论粗杂粮制品GI值低。GI值与血糖曲线结合可以更好地评价食物对血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东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249-250
目的 观察辅助食物对指导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0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食物辅助治疗组(实验组),食物辅助治疗后1年后,再比较两组的血糖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配用食物辅助治疗较一般性的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付秀立  赵湜  毛红  李竞 《天津医药》2011,39(3):224-22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糖尿病并发症分为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A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B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C组)、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组(D组),健康者54例作为对照组(E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口腔检查。检测患者龈炎指数(GI)、临床附着丧失(CAL)均值、牙周袋深度(PD)。结果:(1)糖尿病各亚组PD、GI、CAL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B、C、D组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患者HbA1c与PD、GI、CAL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7、0.593、0.468,均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GI、CAL均是影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因素。结论:牙周病与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及慢性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正夏天到了,多汁美味的西瓜让我们在这个季节里祛除暑热、酣畅淋漓。很多人认为西瓜太甜,有人还会找出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表,说西瓜的血糖生成指数为72,有糖尿病就不能吃。也有人说有糖尿病也能吃西瓜,因为它水分大,糖分低,属于低糖食物。西瓜,糖友到底还能不能吃?让我们来一探究竟。仅看血糖生成指数意义不大首先来科普一下血糖生成指数(GI)。血糖生成指数是衡量各种食物对  相似文献   

14.
郭连宇  谢云 《天津医药》2007,35(10):778-779
在血糖不能很好控制的患者中,用空腹血糖预测总体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情况优于餐后血糖[1]。因此,严格控制空腹血糖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OAD)不能良好地控制血糖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糖负荷饮食疗法在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型糖尿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食物交换份组62例,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GL)饮食组62例,进行为期3个月的饮食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以及饮食知识问卷在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 3个月饮食干预后,血糖负荷组患者的FPG、2 h PBG、HbA1c明显低于食物交换份组(P〈0.05),两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知识问卷表明血糖负荷饮食组在饮食计算方法和合理选择食物方面明显优于食物交换份组(P〈0.05)。结论血糖负荷饮食疗法与食物交换份法相比能更好地促进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中应用食物血糖负荷值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食物交换份法,实验组采用食物交换份法时参照食物血糖负荷值进行饮食教育,患者根据等量食物交换表随意挑选,并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及个别指导的方式实施教育。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及新生儿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教育干预前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饮食教育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及新生儿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饮食教育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采用食物血糖负荷知识来选择食物比用传统的食物交换份法更容易控制血糖及避免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糖控制的联系,DR对全身其他器官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方法 收集门诊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询问病程与血糖控制情况,并进行眼底检查.结果 DR发生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各器官并发症.结论 DR的发生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血糖控制有关,DR能预测全身并发症的发生及程度.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带来的后果严重与否,与糖尿病控制好坏有关[1]。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为了有效控制血糖,胰岛素的使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起着积极的作  相似文献   

19.
仿真食物模型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仿真食物模型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影响,以及患者对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已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5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门诊课堂教育或个别的糖尿病饮食理论教育,实验组利用仿真食物模型进行饮食教育。两组患者教育前后均进行营养知识评分以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I,C)等检查。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糖尿病营养知识的掌握较好,其FBG、PBG、HbAlc、TG、TC、HDL-C、LDI,-C的控制也比对照组理想。结论利用仿真食物模型对糖尿病病人进行饮食教育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掌握饮食控制的原则和方法,达到更好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胃转流手术(GBP)通过手术改变患者食物的正常生理流向(改道),就是使食物不再经过十二指肠(导致分泌胰岛素抵抗因子减少)而是直接进入空肠的远端、回肠和结肠(导致分泌的肠促胰素增加),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作用[1]。我院普外科于2011年1月至12月,对10例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