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低渗透油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综述了目前广泛研究的注气驱,分别介绍了CO_2驱,N_2驱,烟道气驱和天然气驱的驱油机理,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低渗透油藏吸水能力差,注水开发比较困难等问题,在模拟F低渗透油藏条件下,通过CO_2驱替室内实验,以不同注入速度下CO_2驱替的采收率、生产气油比和注入压力为评价指标,探索了CO_2注入速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驱替对于开采该油藏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其效果与注入速度有关。注气量达到0.6~1.21 PV后,CO_2开始突破。随着CO_2注入速度增大,CO_2突破时机延后,最终采收率增加。当注入速度达到2.28 cm~3/min后,注入压力接近CO_2/油最小混相压力,驱替方式转变为CO_2混相驱,此时最终采收率明显高于其它注入速度下的最终采收率。根据实验结论,建议本区块CO_2驱注入速度为2.28~2.56 cm~3/min。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田开发难度大,驱替介质注入困难,常规水驱很难取得理想经济效益。CO_2混相驱混相压力高,虽然采收率较高,但是经济效益较差。而CO_2非混相驱注入能力强,具有膨胀驱油、降粘作用及弹性驱动等三个驱油机理,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8个百分点,是一种理想的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手段。  相似文献   

4.
CO_2驱油技术是指CO_2在油层条件下,能大量溶解于原油中并使之体积膨胀、黏度下降,并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与其他驱油技术相比,CO_2驱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采油率提高显著等优点,比较适用于高温高盐、中低渗透和稠油等油藏的三次采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方法是目前国内外难采石油储量开发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CO_2驱面临CO_2的窜逸和较小的波及系数问题,尤其是低渗油藏大多前期压裂投产开发,裂缝导致注入CO_2快速气窜,需研究有效的封窜手段提高CO_2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藏储层致密,水驱后期,含水率逐渐增高,驱替效率也随之降低,剩余油潜力依然较大。应用CO_2驱油技术,一方面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采收率,同时也可将一部分的CO_2封存在地下。通过室内CO_2、水交替驱油实验以及实际生产,分析了采收率提高情况以及影响采收率提高的因素。结果表明:气水交替驱最终驱油效率51.2%~62.7%,平均58.7%,比水驱油平均高10.1%;尤其以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的样品采收率提高比较显著;气水交替驱,不同渗透率岩样在注入0.5 PV的气体或者水时躯替效率提高最大;驱替压差与渗透率呈反比关系,随着驱替压差的减小驱油效率增大;低渗透油藏在实际注气生产过程中,应综合考量各类因素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注采方案。  相似文献   

6.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各国减排压力加大,近年来CO_2驱油技术发展迅速。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常规油藏,还适用于低渗以及特低渗透油藏,能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CO_2混相驱的采收率明显高于非混相驱,但是中国多数油藏由于CO_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MMP)过高而难以实现混相驱油。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降低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包括改变油藏温度,注入低分子量烃类、低碳醇、妥尔油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表面活性剂技术等。分析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今后CO_2驱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低渗油田普遍采用注水开发,已动用储层多存在单井产量低、注水困难、递减快、采收率低等问题,而CO_2混相驱在提高低渗油田石油采收率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本文主要分析低渗透油藏CO_2混相驱室内实验和矿场应用的研究现状,总结CO_2混相驱中不同数值模型以及驱替模式的特点和局限性,并统计国外CO_2混相驱项目个数和产量的增长趋势,论证CO_2混相驱是开采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方法。同时针对CO_2混相驱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建议,并对该技术在未来油田中的经济和环保作用提出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李小益  曹堂路 《当代化工》2016,(10):2339-2342
针对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低,注水困难的特征,通过分析具体油藏的地质、储层及原油物性和最小混相压力等条件,确定了该油藏满足进行CO_2混相驱的要求。使用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对该油藏进行模拟,对比连续注水、连续注气和周期注气三种开发方式,发现周期注气开发效果最好。当注停时间比为2:1时采出程度最高,分析其原因为注停时间比为2:1时,低渗透油藏能量的传播使地层压力重新均匀分布。对比不同CO_2驱替压力,发现当驱替压力在CO_2最小混相压力附近时采出程度最高,驱替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随着压力增大,采出程度越低,分析原因为储层发生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各大油田开采力度的加大,开采阶段基本都进入了含水率较高的后期阶段,为了进一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提高采收率,CO_2驱油技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备受各大油田的青睐,成为目前油田上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CO_2驱油效果受众多因素影响,油藏非均质性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基于油藏非均质性对CO_2驱油效果的影响程度做出评价,并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非均质油藏CO_2驱油方法。重点分析了两种非均质性对CO_2驱油效果的影响,评价了两种非均质性对CO_2驱油效果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综述了CO_2驱、氮气驱、天然气驱和空气驱的研究应用进展。气驱具有高效驱油、成本低廉的独特优势,不但能够解决低渗透油藏开发面临的难题,而且进一步提高水驱、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采收率。同时,气驱技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局限性和不利因素,所以要加强注气驱提高采收率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云南化工》2017,(12):14-15
近年来,因CO_2驱油比传统水驱油具有更明显的技术优势,能很好地提高低渗透和超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一来满足油田开发的工作需要,二来解决了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有利。但CO_2驱采出液的性质发生诸多改变,加大了集输的难度,对管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低渗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用岩心驱替装置对四种类型岩心进行水驱油实验和二氧化碳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相对低的岩心注CO2比水驱能提高采收率20%左右且注入压力比水驱油低很多。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油气藏在世界范围内分布范围广,储量大,在新探明储量中占得比例越来越大,是全球油气资源增产的主要来源,合理高效的开发低渗透油藏中的油气资源,是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泡沫驱油作为继水驱、气驱之后新的驱油方式,结合了气体和泡沫的优点,以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是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分析了泡沫驱相对于其他驱油方式的优势,概述了泡沫驱油的驱油机理,简要分析了空气泡沫驱、氮气泡沫驱各自特点,对泡沫驱油在国内外油田的应用现状做了介绍。对泡沫驱油存在的问题做了阐述,并提出了泡沫驱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啸  宋昭峥 《陕西化工》2012,(10):1796-1798
低渗透油藏是我国重要石油资源组成部分,大多数的低渗透油田以注水开发方式为主,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着孔喉细小、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等特征,从而导致注水驱替压力较高、注入速率低、采收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压裂技术对低渗透储层改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时间和范围非常有限。因此,对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替及降压增注机理的研究,在低渗油藏开发中意义重大。主要对低渗油藏降压增注用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方面做了综述,对低渗透油藏化学驱的现场应用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注CO2驱油作为一种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油气田开采中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阐述了CO2驱油机理,介绍了对应的驱油方式,其中着重系统地总结出了现行测定及评价注CO2驱参数的各种室内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易沿裂缝突进、含水上升快、水驱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开展了水驱后凝胶与表活剂交替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通过室内凝胶体系成胶特性和稳定性评价,筛选出与实际油藏区块注入水配伍的凝胶体系。选择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用于活性剂驱,开展了双管并联岩心体系驱油效果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凝胶与表活剂交替注入可明显提高注入压力,该体系的采收率平均值为12.03%,低渗岩心的采收率略高于高渗透岩心采收率。与表活剂驱、聚合物与表活剂交替注入相比,驱油效果更好,可以作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The technical viability of enhancing oil recovery (EOR) using polymer flooding has been verified. Through correcting the unfavorable mobility ratio, polymer flooding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acroscopic sweep efficiency of waterflooding, which makes it attractive in middle to high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However, as the depletion of these easy‐to‐produce resources, the interests of oil industry will be diverted to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nd polymer flooding is believed to be one of the key methods for this type of reservoir. To meet this technological tendency, the current work investigated the applicability of an anti‐salinity polymer (KYPAM) in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olymer and sandstone surface including static adsorption and dynamic retention were addressed. Static adsorption data proved that the adsorptive behavior of this anti‐salinity polymer was closely related to molecular weight and concentration. The quantity of the detained KYPAM polymer in the sandstone core rapidly increased once the permeability dropped below 38 mD. High molecular weight KYPAM experienced noticeable retention compared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mers resulting from the large hydrodynamic size. Due to polymer retention,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sandstone core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particularly for the low permeability cores. © 201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7 , 134, 44487.  相似文献   

18.
油田开发中注入介质的驱替效率和波及系数决定了最终采收率,目前二氧化碳驱替能够明显提高油田采收率,所以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水驱和二氧化碳驱替中二者的不同,加深认识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相似文献   

19.
武通  赵延芳  刘鹏  张乐 《辽宁化工》2013,(12):1439-1441
姚店油田主力储层为长6储层,属于微裂缝发育的超低渗透油藏,该类储层孔渗性差、埋藏浅、弹性能量低,注水开发是该类储层有效开采的必由之路。然而储层大量发育的天然裂缝及大规模的人工裂缝,在水驱过程中极易张启形成暴性水窜通道。因此,如何实现该类水驱油藏液流深部调控成为该类油藏开发迫在眉睫的任务。复合深部调驱先导性试验,为油藏水窜、水淹,有效调控增油降水,提高水驱效率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思路与新技术,对老油区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庆油田二三类油层非均质性严重,三元液沿着高渗透层突进,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较低,影响了整体驱油效果。分层注入技术可有效缓解层间矛盾,改善注入剖面,提高油层动用程度。三元复合驱开发过程中采液指数降低,提液可以减缓产液量下降提高开采效果。采用CMG软件模拟三元复合驱分层和提液,并对分层和提液时机进行优化,使三元复合驱开发效果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