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153-1155
目的:通过对悲伤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描述其中医症状名词术语使用现状,研究其中医辨证特点。方法:通过检索北京中医药大学研发的中医古代方剂数据库中与悲伤描述相关的古文文献,提取与悲伤术语和辨证相关的记述,分别统计术语和辨证意义,录入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古代医家描述悲伤情绪的术语有57种,频次出现较高的术语是忧愁(14,9.8%)、忧恚(9,6.3%)、悲伤不乐(8,5.6%)。悲伤情绪脏腑病位主要在心(70,68.0%)、肾(13,12.6%)、肝(11,10.7%),气血津液辨证病位主要在气(33,73.7%),病因主要为风(39,63.9%)、寒(13,21.3%),病性主要辨证为虚(58,64.4%)、阳(14,15.6%)、阴(12,13.3%)。结论:古代文献关于悲伤名词术语具有丰富的表述方式,术语的个体化特点明显,变异度较大,悲伤的术语表述繁杂而不规范,术语程度深浅不同,表述较为笼统,术语内涵不清晰的特点。悲伤的辨证意义也与古代传统五志的划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描述中医精神症状的现代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中医精神症状的辨证现状,为规范中医精神症状术语,探索中医精神症状辨证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医精神症状辨证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使用Excel表格建立中医精神症状数据库,并使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中医精神症状名词术语表述具有较大差异,症状内涵不明确,学术共识度较低;中医精神症状辨证意义不明确,精神症状的辨证多依附于躯体症状的辨证思路进行辨证,目前临床形成了以躯体症状辨证为主,精神症状辨证为辅的辨证模式。结论:中医精神症状术语需要逐步规范,精神症状的辨证意义亟待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调研,探讨功血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功血中医证候规范体系和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文献研究方法,查阅1989-2013年涉及功血分型相关的现代文献,最终纳入文献50篇,病例4787例,运用统计学软件统计文献中中医证候频率、辨证治疗病例数,得出不同证候出现的频率,建立功血中医证候数据库。结果:脾气虚、肾虚、血热、血瘀、肝肾阴虚、脾肾不足是功血常见的证型。结论:本结果提示本病中医病机分析以脏腑辨证和气血辨证为主,为本病中医证候规范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临床治疗方面,应注重从脾肾入手,注重虚性病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收集整理慢性胃炎的现代文献,探索辨证及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与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设定检索策略,将符合标准的合格文献纳入,建立文献数据库,提取相关的证候要素,同时规范证名,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和证候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为脾气虚弱、肺脾气虚、湿热内蕴、气阴两虚等;病位主要涉及脾、肝和胃;病性以湿、热、痰、气虚、阴虚为主。结论 慢性胃炎的辨证诊断标准和相应的证候名称目前缺乏规范,成为学术交流和临床应用的瓶颈,“证候要素”的引入很有必要且为实现中医辨证的量化、客观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吴承玉  高宇 《中医药学刊》2006,24(6):992-993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研究的内容,以相关传统辨证方法的实质内容为依据。确定病位证素与四诊症状的相关性,笔者首先对五脏系统病位特征进行规范研究。本文报道心系病位特征证候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学研究的方法,选择《中华医典》进行系统检索,同时收集1980—2004年中医类学术期刊、各类中医证候学专著、中医高等院校使用的各版教材,以及近现代名老中医医案等现代文献,选择其中涉及到心系基础证的古今医案及临床报道共1203例,记录其使用的术语及出现的频次、频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基本证型分布及其病性、病位特点。方法:检索1978~2009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前列腺炎辨证分型文献,对其中的前列腺炎中医各证型的病例数构成比以及疾病的病性、病理产物、病位等疾病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31篇,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型主要包括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湿热下注;前列腺炎的病性为实证,以湿邪入侵为主,血瘀也占一部分比例;前列腺炎的最主要的病位在肾,疾病过程中最容易涉及到肝肾两脏。结论:通过对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可为进一步确定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痤疮辨证分型,为规范痤疮的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提供文献依据。方法通过查阅2013年发表的痤疮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相关文献,确定符合研究标准的147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辨证分型的回顾性研究。结果痤疮辨证分型涉及40个证型,以肺经风热、血瘀痰凝、湿热内蕴为主,分别占12.35%、9.47%、7.41%。结论中医治疗痤疮有明确优势,但其辨证分型复杂,证型名称欠统一,不利于临床医师、医学生掌握,有必要集专家学者之力加以规范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脏腑病机术语标准化研究方法。方法:界定病机的内涵和外延,总结当前脏腑病机部分存在概念过大、病机表述繁杂、用词多端等问题,检索和挖掘中医文献中脏腑术语,形成术语讨论稿,专家函调法论证并修改,完成中医脏腑病机术语标准初稿。结果:总结出"脏腑病机术语标准(初稿)"形成的思路与方法,为临床相关研究作出示范。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函调,形成脏腑病机术语标准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中医基本证型分布及其病性、病位特点。方法检索1978—2009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急性胰腺炎辨证分型文献,对其中的急性胰腺炎中医各证型的病例数构成比以及疾病的病性、病理产物、病位等疾病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16篇,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型主要包括肝胆湿热证、肝郁气滞证、脾胃实热证;急性胰腺炎的病性为实证,以湿邪入侵为主;急性胰腺炎的最主要的病位在肝,疾病过程中最容易涉及到肝胆。结论通过对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可为进一步确定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医文献的回顾和研究,认为中医所说的“辨证”的“证”(证候)是指以症状和体征为主的临床资料,即作为中医诊断依据的一切信息,而不是证型、病机或“病理概括”。为了准确而鲜明地概括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规律,促进中医术语的规范化,建议用“审机论治”取代“辨证论治”的提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研究文献中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指导临床规范辨证治疗。方法:以描述频率分析为主统计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0~2012年涉及中医或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结果:获得合格文献52篇,涉及中医证型20个,中医证型主要以阴虚阳亢、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肝火亢盛、阴阳两虚为主,累计频率为69.85%。结论:高血压病临床常见证型为阴虚阳亢、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肝火亢盛、阴阳两虚六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功能性消化不良现代临床文献中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辨证分型标准。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及维普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全文阅读提取证候类型及辨证依据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纳入的文献共46篇,涉及37个中医证型,出现频率最高的8个证型为肝胃不和22次,脾胃虚弱17次,寒热错杂16次,饮食积滞15次,肝郁脾虚14次,肝郁气滞14次,脾胃虚寒14次,脾胃湿热12次,8个证型中,腹胀为共有症状,并涉及脾、胃、肝三个病位,以及气滞、气虚、寒、热、湿、食积等病性。结论:随着研究的开展,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标准越来越凸显"脾失健运"这一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近20年来发表的中医症状术语标准方面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与评价,为中医症状术语标准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统计1994~2014年间发表的中医症状术语标准相关的期刊论文和著作,通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医症状术语标准已经从分类、规范化、症状量化等方面开展了初步研究,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结论:中医症状术语标准的研究应立足于信息化,进一步开展更适合临床和科研实际应用的标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医“毒”的现代文献分布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医关于"毒"的现代文献分布情况。方法:使用CNK I检索系统,依据年代(1987年-2006年)筛选出与中医"毒"相关文献929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随年代的推进,"毒"相关的文献数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5年、2006年中医"毒"相关文献占近20年中医"毒"相关文献的三分之一;中医"毒"相关文献涉及临床各科,前三位是大内科、皮肤性病科、肿瘤科;涉及与"毒"相关疾病共计189种。结论:中医关于"毒"邪的理论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该理论具有一定程度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可以作为中医病因病机理论进行归纳总结、丰富发展;涉及中医"毒"的相关疾病大多见于复杂性、难治性疾病之中。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痛经是中医妇科常见的一种病症,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类痛经,临床上多发于青年女性。由于目前还未制定出用于判定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型的诊断标准,因而多使用痛经证型的诊断标准,但二者在发病人群、病因病机、证型分布、证候要素、辨证内容上都有明显不同。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多以权威部门或单位制定为主,常见辨证分型以实证居多,血瘀、湿滞、寒凝最为多见,不同证型之间具体诊断内容有所差异。同时,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型的诊断标准尚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判定标准。故课题组通过研究近5年现代文献中关于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型的诊断标准及其辨证内容,并分析其应用现状,为其相关理论和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中医护理文献,了解近年来中医护理发展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中医护理相关文献。提取文献涉及疾病种类,文献研究类型,文献发表年限,作者研究方向,作者单位,中医一般护理及传统护理方法临床应用状况。分析现有中医护理相关文献,评价中医护理发展现状。结果纳入研究文献共1 275篇;中医护理涉及疾病种类广泛,涵盖了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所有大的疾病分类;文献研究类型主要以临床经验和临床对照试验为主;在临床工作中,以联合运用多种中医护理方法居多;文献发表量逐年增加,作者单位以医疗机构为主,研究方向以中医临床护理居多。结论中医护理虽已有一定发展基础,但无论从科学研究还是传统护理技术临床应用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周围血管病中医研究最新全书》及统编教材《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等多种权威文献,以及学术界20年来发表的文献中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辨证的综合考察分析,揭示权威文献之间、学术界之间、权威文献与学术界之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辨证存在的各种问题,借以提出该病的中医辨证规范思路和方法。研究认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存在如下问题:(1)标准不规范,各标准差异性太大;(2)各证所属症状繁杂,与病不相干的症状甚多;(3)同证异名、同症异名十分普遍;(4)临床辨证各行其是,中医辨证标准形同虚设。故应在统一证名、规范症状的基础上,对证和各证所属症状进行合理删减;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前瞻性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也越来越多,因其是一种新的疾病,所以各医家亦只是在摸索中总结经验。现就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相关基础研究时对其辨证方法进行总结。阅读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医家在临床工作中多数从脏腑辨证和病性辨证两种辨证方法入手,遂以脏腑辨证和病性辨证为主,将近年临床工作中出现的证型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性早熟配伍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中医辨证治疗性早熟的配伍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79-2007年中医辨证治疗性早熟相关文献,提取证候类型、辨证用药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性早熟辨证以阴虚火旺型最多见,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常与温里药、理气药、活血药和养阴药组合配伍;复方的使用以知柏地黄丸为主。结论:辨证治疗性早熟用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多在主方、主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证型病机特点,适当配伍其他类药物或使其兼顾病机更加广泛,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重视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医脾胃系统疾病范围的症状术语进行标准化研究。方法:通过搜集相关标准、教材及学术期刊等普遍认可的文献,从中提取原始中医脾胃病症状词语,并按照术语命名的7大原则确定术语词条。对于遴选的中医脾胃病症状术语按照部位进行归类,参照术语定义原则界定其概念后征求专家意见,进而不断修改完善。结果:最终确立中医脾胃病常见症状术语并构建中医脾胃病症状术语数据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