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正>中华眼镜蛇(Naja naja atra,Chinese cobra)俗称吹风蛇或饭铲头,从属眼镜蛇科,是我国的十大毒蛇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1]。中华眼镜蛇咬伤病情急,变化快,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由于其毒性成分复杂,故临床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皮肤软组织局部肿胀、坏死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预后不良者需要植皮或截肢,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何有效的防治中华眼镜蛇咬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索乙醇对眼镜蛇毒毒性的影响。方法将眼镜蛇毒不同浓度致死量经不同浓度乙醇体外处理后,分别于小白鼠皮下注射、口服,将致死量蛇毒皮下注射后的小白鼠立即于局部注射乙醇,观察蛇毒毒性情况。结果小白鼠经皮下注射致死量眼镜蛇毒后,在局部注射50%(或异蛇米酒)、75%乙醇0.1~0.2ml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口服100倍皮下注射致死量眼镜蛇毒未发现有毒性表现,口服经50%乙醇处理后的眼镜蛇毒(100倍皮下注射致死量)未增加小鼠死亡率。结论眼镜蛇毒体外经过乙醇处理后毒性有所下降。口服少量的眼镜蛇毒是安全的。眼镜蛇毒与乙醇混合后口服未见蛇毒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蛇伤药酒对眼镜蛇毒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用中华眼镜蛇毒于家兔制作的病理模型并用蛇伤药酒于注毒局部外敷治疗,再进行中毒表现和血液指标等观察。结果与蛇毒组相比,药酒组局部和全身症状均较轻,死亡率较低;WBC、CK和CRP变化没有那么明显,PLT、PT和FBG水平基本没有变化。结论蛇伤药酒能减轻炎症反应,防止急性DIC发生和保护机体组织受损,故有较好的对抗眼镜蛇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范围内眼镜蛇属约28种[1]。我国有舟山眼镜蛇(naja atra)和孟加拉眼镜蛇(naja kaouthia)两种,前者过去又称为中华眼镜蛇[2]。眼镜蛇是腺管牙类毒蛇,其毒腺分泌的毒液是以神经毒为主的混合毒,即神经毒和血循毒。眼镜蛇毒神经毒素(cobra neurotoxin,CNT)是其毒液中毒性最大的成分,它能使动物产生呼吸抑制和骨骼肌麻痹,甚至死亡[3]。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眼镜蛇毒神经毒素的一些组分已得到分离、纯化、测定,并广泛应用于科研和临床。本文就眼镜蛇毒组分中神经毒素的研究与应用进  相似文献   

5.
眼镜蛇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群英  郭天国  龚新国  龚雪嘉  郭德志  郭天昆  尹建生 《蛇志》2009,21(3):183-186,F0003
目的研究眼镜蛇的驯养繁殖技术。为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我国宝贵的眼镜蛇类资源。方法在室外模拟野生眼镜蛇的生境.在室内以散养、箱养相结合.配备科研人员及各种先进设施;在驯养过程中观察眼镜蛇的生物学特性。总结驯养管理技术、经验及疾病防治。结果解决了眼镜蛇人工驯养繁殖的技术难题.如眼镜蛇自动采食、无冬眠、蛇病的防治、异地杂交提高眼镜蛇的质量及产量等。结论本研究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大规模展开人工驯养繁殖眼镜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9,(3)
目的比较小鼠经不同途径注射眼镜蛇蛇毒的半数致死量(LD_(50)),并观察中毒症状。方法将小鼠分别经四种途径注射眼镜蛇毒冻干粉溶液,并根据各组小鼠死亡情况,运用Bliss软件测定LD_(50)估计值、置信区间等。观察各组小鼠生物学行为及死亡情况,并对死亡小鼠和存活小鼠进行解剖分析。结果小鼠经静脉、腹腔、肌肉和皮下注射眼镜蛇蛇毒的LD_(50)分别为0.691 mg/kg、0.741 mg/kg、0.803 mg/kg和0.915 mg/kg,95%CI分别为0.634~0.742 mg/kg、0.676~0.792 mg/kg、0.754~0.856 mg/kg和0.851~1.05 mg/kg。各组小鼠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眼球昏暗、眼角有分泌物、身体出现扭体抽搐等反应,均在2~9 h内死亡。结论小鼠经静脉注射眼镜蛇毒溶液中毒的毒性剂量最小,皮下注射眼镜蛇毒溶液中毒的毒性剂量最大。小鼠经四种不同途径注射眼镜蛇蛇毒的LD_(50)的值按从大到小的排序为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7.
眼镜蛇一览     
《生命世界》2013,(2):30-31
非洲眼镜蛇有9个属:曼巴属(Dendroaspis,4种),沙漠眼镜蛇属(Walterinnesia,1种),水眼镜蛇属(Boulengerina,2种),树眼镜蛇属(Pseudohaje,2种),异眼镜蛇属(Paranaja,1种),非洲带蛇属(Elapsoidea,7种),盾鼻蛇属(Aspidelaps,2种)和唾蛇属(Hemachatus,1种)。现在眼镜蛇属(Naja)被分成7个种,但实际上不只这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人工养殖与野生眼镜蛇蛇肉的营养成分的差异.方法 对养殖与野生眼镜蛇蛇肉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糖、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两者的各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养殖眼镜蛇蛇肉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糖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与野生眼镜蛇完全一致,并无缺失,且含量基本相同.结论 养殖眼镜蛇蛇肉与野生眼镜蛇蛇肉的营养价值大致相同,养殖眼镜蛇蛇肉不但嫩香醇,而且无致病菌及寄生虫感染,是理想的绿色营养食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国华南亚种眼镜蛇(Naja naja atra)咬伤所致局部损伤的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02例眼镜蛇咬伤病人的相关资料,观察比较受伤局部损伤情况和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与疗效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表现为牙痕周围组织不同程度的坏死和周边较大范围的炎症反应和局域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例伴有或发热、困倦以及血WBC增高等表现,少数病例出现心、肝、肾功能轻度损害和溶血表现,未见典型神经麻痹病例和凝血功能障碍病例;84例实施了清创术,28病例实施了植皮手术,9例实施了筋膜室切开减压,2例实施了截肢术,所有病例在(17±6.2)天内痊愈,致残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华南亚种眼镜蛇咬伤的特点是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神经毒和血液循环毒方面的表现轻而少见,早期使用抗眼镜蛇毒血清是预防和减少局部组织损伤的的关键措施,在此基础上,及时清除坏死组织、积极抗炎消肿减压、尽早植皮覆盖创面对抑制局部损伤发展和促进组织修复以及加快痊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臣利  王丽发  熊克仁 《蛇志》2010,22(1):12-14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对大鼠弓状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显示眼镜蛇毒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弓状核的nNOS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眼镜蛇毒组弓状核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平均灰度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眼镜蛇毒能够使大鼠弓状核nNOS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眼镜蛇伤模型造模探讨及多项指标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眼镜蛇伤模型的造模方法并观察模型多项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中华眼镜蛇毒于家兔左小腿作皮下注射制作眼镜蛇伤模型,并分别于注蛇毒前1天,注蛇毒后6h,24h和7天从家兔耳缘静脉采血作血液和生化等多项指标的检查。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眼镜蛇毒组的家兔在注毒后数小时至24h可出现炎症反应和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心功能及水盐代谢亦受到一些影响。结论 利用家兔可制作出眼镜蛇伤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南蛇簕抗眼镜蛇毒的作用。方法抗眼镜蛇毒采用鲎试剂试验法。结果眼镜蛇毒与0.5EU/ml鲎试剂产生凝集反应的浓度在7.81μg/ml以上;南蛇簕提取液(含生药)为0.5g/ml浓度时可抗10倍量眼镜蛇毒的凝集反应。结论草药南蛇簕有较强的抗眼镜蛇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蛇为毒虫,但它也有自然天敌。不少动物能打败它,甚至把它消灭。如,满身长刺的小刺狸可以巧妙地吃掉蝰蛇。獴更是毒蛇的劲敌。 獴和眼镜蛇的搏斗场面,十分精彩激烈。笔者在山区,曾有眼福饱赏了战斗场面。别看这个貌似黄鼠狼的小兽獴,凶残的眼镜蛇也不是它的对手。开始,獴不停地在眼镜蛇周围跳来跳去,故意激怒眼镜蛇。这么一来,只见那眼镜蛇忍无可忍,一怒之下,把脖子气得粗粗的,还噗噗地喷着气,分叉的舌头也迅速地吞吐着,向獴猛扑过去。可是獴很灵活地一闪,就躲过了蛇的攻击。随后,獴仍在眼镜蛇周围跳跃挑逗着,眼镜蛇无计可施,只好转动颈部盯着獴,伺机反扑。几十个回合后,眼镜蛇疲倦极了,竖着的身体渐  相似文献   

14.
舟山眼镜蛇对光暗周期加热光源反应所导致的体温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 7条舟山眼镜蛇 (Najaatra)研究动物对光暗周期加热光源反应所导致的体温变化。设计两项实验 ,每项实验历时 9d。实验一光照期覆盖整个白天 ,实验二光照期覆盖整个晚上。眼镜蛇仅在加热光源开启期间进行体温调节 ,但光照期内任何阶段都未发现所有个体同时处于热活动状态。两项实验中热活动个体百分比的时间变化显著 ,实验二热活动个体百分比波动相对大于实验一。在加热光源开启期间 ,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的百分比总体上大于实验二。在两项实验中 ,热活动眼镜蛇体温的时间变化都不显著。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的体温高于实验二 ,而两项实验中不处于热活动状态的眼镜蛇的平均体温无显著差异。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 (31 1±0 8°C)选择的体温上限高于实验二眼镜蛇 (2 6 0± 0 9°C)。在两项实验的任何时间段内 ,眼镜蛇的体温都不低于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15.
蒋福升  陈铌铍  丁滨 《蛇志》2014,(1):108-111
目的探讨发酵床模式养殖尖吻蝮、舟山眼镜蛇和王锦蛇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选取3种健康驯饲好的4月龄蛇苗,各分成2组,一组采用传统沙床饲养模式,另一组采用发酵床饲养模式,饲养8个月后,通过比较蛇的体重、料肉比及环境氨气浓度变化,分析发酵床养殖模式优劣。结果就尖吻蝮养殖效果而言,采用两种养殖模式无显著性差异;但采用发酵床模式对眼镜蛇和王锦蛇饲养相比沙床模式具有明显优势,表现为增重更快、料肉比更小,且氨气浓度显著降低;氨气浓度及体重变化分析结果表明,5ppm以上浓度对王锦蛇生长有一定影响,10ppm以上浓度对眼镜蛇生长有一定影响。结论发酵床技术可用于蛇类养殖,而且总体上优于传统沙床模式;此外,发酵床模式尤其适宜如眼镜蛇和王锦蛇等活动较多、进食量较大、排便量大的蛇类养殖。  相似文献   

16.
吴瑞敏 《动物学报》1989,35(1):45-52
利用血液流变学的理论和技术对入蛰前和出蛰后的眼镜蛇血液进行粘滞性、浓稠性及血细胞聚集性的比较分析,发现:(一)眼镜蛇的血液处于低粘滞性、低浓稠性及血细胞低聚集性的状态。(二)眼镜蛇出蛰后血液粘性比入蛰前非常显著增高,血液流速减慢,致使组织器官血液供应不足,影响了眼镜蛇出蛰后的活动,故其活动能力比入蛰前差。  相似文献   

17.
眼镜蛇奇闻     
会喷毒液的眼镜蛇会喷毒液的眼镜蛇有两个属:眼镜蛇属和唾蛇属。早在1827年爬行动物学家鲍伊撰写的有关马来射毒眼镜蛇的论著中就已提及。直到1943年布杰才弄清楚了这种特殊的自卫行为的机制。他指出,这种能喷射出3米远毒液的蛇,都有一套自卫模式:皮兜撑开,身体竖起,然后张大嘴。  相似文献   

18.
眼镜蛇毒对大鼠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龚鑫  李怀斌  熊克仁 《蛇志》2007,19(2):97-99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对大鼠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并比较c-fos阳性细胞在眼镜蛇毒组、生理盐水组、正常对照组大鼠脊髓中的表达。结果眼镜蛇毒组大鼠脊髓内c-fos阳性细胞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眼镜蛇毒对大鼠脊髓c-fos表达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9.
132例眼镜蛇咬伤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 987~ 2 0 0 0年 1 0月止 ,共观察 5 4 1例眼镜蛇伤患者 ,其中收入院 1 32例。通过长期大量病例的临床观察 ,发现眼镜蛇咬伤的病例全身中毒表现轻 ,而局部组织中毒的表现远较全身中毒表现严重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 32例中 ,男 1 1 4例 ,女 1 8例。年龄 :1岁 5个月~ 70岁 ,平均 30 .3岁。职业 :蛇商 87例 ,农民 2 9例 ,工人 1 1例 ,学生 4例 ,幼儿 1例 ;被咬伤部位 :手部 1 1 6例 (其中手指 81例 ) ,足部 8例 ,前臂及小腿 8例。2 临床表现2 .1 全身中毒表现 本组病例中 ,全身中毒表现为胸闷、心悸和呕吐 ,仅有 1…  相似文献   

20.
蛇伤药酒抗毒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蛇伤药酒抗眼镜蛇毒、内毒素及细菌的效果。方法抗眼镜蛇毒和内毒素试验采用鲎试剂法.抗菌试验采用纸片法。结果眼镜蛇毒与0.5EU/ml鲎试剂产生凝集反应的浓度在5.0ug/ml以上;蛇伤药酒浓度1ml/ml时有抗5倍量眼镜蛇毒的凝集反应;有抗2.5倍量内毒素的凝集反应;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结论蛇伤药酒有抗眼镜蛇毒、抗内毒素和多种病原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