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药物缓释材料聚(乳酸-丙氨酸)的直接法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直接以外消旋乳酸(LA)、L-丙氨酸(Ala)为原料[n(LA):n(Ala)=9:1],采用熔融聚合法合成药物缓释材料聚(乳酸-丙氨酸)共聚物[P(LA-co-Ala)],并用特性黏数、FTIR、1H NMR、GPC、DSC、XRD等手段进行系统表征.熔融共聚中采用一次投料并分次预聚,可生成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达3200(分散度Mw/Mn=1.23)的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达到丙交酯开环共聚法的水平.首次报道了P(LA-co-Ala)]药物缓释材料的DSC与XRD表征结果,其与聚外消旋乳酸(PDLLA)相比,共聚物具有较低的Tg、Tm和结晶度.新方法步骤少、操作简便,且成本更加低廉.  相似文献   

2.
以氯化亚锡为催化剂,L-乳酸(LA)与天冬酰胺(Asn)直接熔融聚合,所得生物材料聚(乳酸-天冬酰胺)[P(LA-co-Asn)]用[η]、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进行表征.随着投料比中Asn增加,共聚物由结晶...  相似文献   

3.
樊国栋  张春梅  林振宇  陈春兰  杨锐  李甜甜 《功能材料》2011,42(Z3):541-543,548
以乳酸为原料,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梯度升温法,在168℃、0.098MPa下直接熔融缩聚生成端羧基聚乳酸共聚物P(LA/SA)、P(LA/CA)和P(LA/AC).用乌氏粘度法、FT-IR、1H-NMR、DSC、TGA及XRD等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和PLA相比,3种端羧基共聚物Tg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端羧...  相似文献   

4.
程艳玲  龚平 《功能材料》2007,38(A05):1935-1937
以乳酸(LA)、乙醇酸(GA)为单体,通过直接熔融共聚法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PLGA)共聚物.研究了聚合时间、催化剂种类、搅拌速度、单体配比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LA/乙醇酸GA为1:1,反应时间10h,氯化亚锡为催化剂,搅拌速度为200f/min时聚合物特性粘数最大。同时对共聚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TBCL对PLA及LA/CL共聚物预聚体的扩链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乳酸或乳酸及ε-己内酯,与二元醇如丁二醇或一缩二乙二醇在催化剂的存在下缩聚,合成端羟基聚乳酸预聚体(HO-PLA-OH)或乳酸-ε-己内酯共聚物预聚体(HO-P(LA/CP)-OH)。以对苯二甲酰双己内酰胺(TBCL)为扩链剂,研究了扩链温度、预聚体结构、扩链剂/预聚体配比、扩链时间等对扩链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扩链温度为150℃,酸值为0.9、黏均分子量为1120的(HO-P(LA/CP)-OH)预聚体,在扩链剂/预聚体的摩尔比为1.2时,经2 h扩链反应后,黏均分子量达到8630。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扩链前后聚合物的分子量变化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不同构型乳酸对乳酸-羟基乙酸直接熔融共聚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以外消旋乳酸 (D ,L LA)和左旋乳酸 (L LA)为原料 ,与乙醇酸 (GA)直接熔融共聚 ,以 0 .5 %氯化亚锡为催化剂 ,在 16 5℃、70Pa下反应 10h ,合成了不同配比的系列生物降解高分子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 (PLGA)。用GPC、FTIR、1 HNMR、DSC、X 射线衍射等进行表征 ,发现原料乳酸 (LA)的构型对聚合物的Mw、Tg、结晶性、组成等产生影响。单体投料摩尔比LA GA =5 0 5 0时 ,D ,L PLGA的 [η]和Mw比L 型大。以D ,L LA为原料时 ,共聚物结构相对简单 ,共聚物性质易受GA链段控制。投料摩尔百分比LA(或GA)≥ 90 %时 ,共聚物易于结晶 ,以L LA为原料时更为明显。利用1 HNMR数据计算共聚物组成 ,发现GA组分含量高于其投料值 ,且D ,L PLGA中GA的组成高于L 型产物。根据上述实验事实 ,提出D ,L LA、L LA分别与GA共聚时 ,由于GA在共聚中反应速率比LA高 ,并且D ,L LA与L LA存在反应速率差异 ,故有不同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直接以廉价的外消旋乳酸(D,L-LA)和赖氨酸(Lys)为原料,采用熔融聚合法合成药物缓释材料聚(乳酸-赖氨酸)共聚物[P(LA-co-Lys)]。用特性黏度[η]、FTIR1、H-NMR、GPC、DSC、XRD等手段对P(LA-co-Lys)进行了系统表征,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熔融聚合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不同投料比对聚合物合成的影响。当单体乳酸和赖氨酸投料摩尔比为90/10,在160℃、70Pa、催化剂SnCl2的用量0.5%的条件下熔融聚合8h时,聚合物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可达6200。随着赖氨酸投料量的增加,共聚物Mw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逐渐降低,且共聚物均为无定形态,能满足药物缓释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不同投料比对胆酸改性聚(D,L-乳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功能分子胆酸改性聚外消旋乳酸(PDLLA),采用直接熔融聚合法合成了胆酸-聚(D,L-乳酸)共聚物。用特性黏数[η]、FT-IR1、H-NMR、DSC、GPC、XRD等进行系统表征,考察了不同投料比对共聚物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胆酸和乳酸投料比(物质的量)的减小,共聚物含有的胆酸单元核心逐渐减少。当胆酸和乳酸的投料比为1∶15,有4个胆酸核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最大,-Mw为12700,分散度-Mw/-Mn为1.68。基本上只含有一个胆酸单元核心的星型高分子,其具有一定的结晶性。  相似文献   

9.
以廉价易得的D,L-乳酸和均苯三酚为原料,采用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直接熔融聚合法合成了星形聚D,L-乳酸(SPDLLA).用特性黏度[η]、FTIR、1H NMR、GPC、XRD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Mw 最高可达到7600,并发现所合成的SPDLLA的Tg、Tm均小于线形聚D,L-乳酸(LPDLLA)的Tg、Tm.  相似文献   

10.
DL-乳酸熔融缩聚的催化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旋转蒸发器中进行DL-乳酸的熔融缩聚,考察辛酸亚锡、二氯化锡、钛酸四正丁酯等单一催化剂和辛酸亚锡/氧化锌、辛酸亚锡/氧化锌/对甲苯磺酸等复合催化剂对聚DL-乳酸分子量和收率的影响.单一催化体系,辛酸亚锡的催化效果较好.辛酸亚锡与氧化锌和对甲苯磺酸复合使用后,聚DL-乳酸的分子量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11000(v),收率达到96%.后期的热处理对促进DL-乳酸的缩聚反应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扩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性能更优良的聚乳酸材料,以乳酸、ε-己内酯、丁二酸酐为原料,采用梯度升温法合成了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用IPDI对其扩链.采用乌氏黏度法、FT-IR、1H-NMR、TGA及XRD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FT-IR和1H-NMR测试结果显示,预期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成功合成;几种聚合方法中,以先合成端羟基活性低聚物P(...  相似文献   

12.
以乳酸(D,L-LA)和ε-己内酯(-εCL)为原料,采用梯度升温法,通过直接熔融缩聚合成了系列端羟基聚(乳酸-己内酯)共聚物(PLCA)。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0.098MPa,催化剂Sn(Oct)2用量0.8%(质量分数),n(D,L-LA)∶n(-εCL)=8∶2,聚合温度170℃,反应7h。用特性粘度、FT-IR1、H-NMR、XRD、DSC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系列PLCA中的粘均分子量最大可达20785,Tg均比PLA的小,且随-εCL含量的增加,Tg越小,有效改善了PLA的脆性。结晶度比PLA有所降低,说明-εCL的加入使柔韧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未封端的聚乳酸(PLA1)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通过大分子链末端直接脱水酯化反应制备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体系(LB),并对比研究LB体系及纯PBS两种改性剂对封端聚乳酸(PLA)熔体流变性能的影响。流变测试结果证明,LB或PBS的添加均使PLA的储能模量有较明显的提高。但当改性剂的含量相同时,LB对PLA熔体流变性能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PBS,这可能是因为在LB共聚体系中除传统的"海岛"结构外还形成了新的PLA1-PBS"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4.
樊国栋  白晓丹 《材料导报》2011,25(21):95-99
为了改善聚乳酸的降解速率,提高其与细胞的亲和性,氨基酸对聚乳酸的改性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综述了聚(乳酸-氨基酸)共聚物的各种合成路线及产物降解性能的研究进展。在聚乳酸(PLA)分子中引入氨基酸,可以使产物的大分子侧链获得氨基、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与PLA相比,此类聚合物的降解性能有所提高,具有两亲性和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用于药物缓释体系及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聚(乳酸-氨基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详细介绍了聚(乳酸-氨基酸)线型无规共聚物、线型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交联共聚物的合成路线及其性能的研究进展.在聚乳酸(PLA)大分子链中引入氨基酸(包括赖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等)链段后,可获得含有氨基、羧基、羟基、巯基等反应活性基团的聚(乳酸-氨基酸)共聚物.此类共聚物在保持聚乳酸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基础上,还具有反应活性功能性、亲水亲脂两亲性、降解速度可控性.  相似文献   

16.
A novel synthetic method to synthesize hydroxyapatite/poly (D,L) lactic acid biocomposite i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by mixing only the precursors hydroxyapatite and (D,L) LA monomer without adding neither solvent nor catalyst. Three composition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with the weight ratios of 1/1, 1/3, and 3/5 (hydroxyapatite/(D,L) lactic acid), and the grafting efficiency of poly (D,L) lactic acid on hydroxyapatite surface reaches up to 84?%.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showed that the hydroxyapatite particles were successfu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poly (D,L) lactic acid polymer and X 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ydroxyapatite preserved its crystallinity after poly (D,L) lactic acid graft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shows that Tg of hydroxyapatite/poly (D,L) lactic acid composite is less than Tg of pure poly (D,L) lactic acid, which facilitates the shaping of the composite obtained. The addition of poly (D,L) lactic acid improves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hydroxyapatite for fibronectin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Furthermore, the presence of poly (D,L) lactic acid on hydroxyapatite surface coated with fibronectin enhanced pre-osteoblast STRO-1 adhesion and cell spreading. These results show the promising potential of hydroxyapatite/poly (D,L) lactic acid composite as a bone substitute material for orthopedic applications and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7.
白晓丹  樊国栋  李甜甜 《功能材料》2012,43(6):681-683,687
以乳酸(D,L-LA)和L-酪氨酸(Tyr)为原料[n(D,L-LA)/n(Tyr)=95/5],采用梯度升温法,通过直接熔融缩聚合成了系列聚(乳酸-酪氨酸)共聚物(PLA-co-Tyr)。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0.095MPa,催化剂Sn(Cl)2用量为0.4%(质量分数),聚合温度170℃,反应10h。用特性粘度测试、FT-IR、1 H-NMR、GPC、XRD、DSC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廉,系列共聚物与PLA相比,分子链中引入了活性基团,具有较小的Tg,结晶度有所降低,并且通过控制酪氨酸的加入量可以调节聚合物的结晶度。该聚合物分子量能满足用作药物缓释试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酪氨酸改性聚乳酸共聚物的合成及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乳酸(D,L-LA)和L-酪氨酸(Tyr)为原料[n(D,L-LA)/n(Tyr)=95/5],氯化亚锡(Sn(cl)2)为催化剂,采用梯度升温法,通过直接熔融缩聚合成聚(乳酸-酪氨酸)共聚物(PLA-co-Tyr).用特性粘度测试、FT-IR、1 H-NMR、GPC、DSC、XRD、TG等对其进行表征,通过SEM、XRD等方法研究了降解前后材料的表面形态、结晶度及失重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系列共聚物中的重均相对分子量Mw最大可达2900,与聚乳酸相比具有较小的Tg和结晶度,分解温度高于180℃,具有良好热稳定性且降解性能优于聚乳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