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新工科建设背景和当前培养新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的迫切性,指出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要着重把握新工科内涵,加大教育资金投入,紧跟教学热点,结合地方特色推进产学研融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等,促进其全面发展。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将新工科教育理念与国际工程教育CDIO教学模式的核心高度契合,能有效促进当代教育新模式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新工科可以促进CDIO理念的进一步深化,而CDIO理念又是实现新工科建设目标的手段之一,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可行性的指向。本文尝试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基础,以新工科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为标准,探索研究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面向新工科分析了机器人行业的人才状况,说明了增设机器人工程新专业的必要性。从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内容的设置、学时及教学方法的设置、校企协同育人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研究了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教融合与学科交叉,使机器人工程专业成为应用型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特征之一,为新工科及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提供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方综合性高校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人才需求发展,尤其是加强工科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成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我校借鉴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产学研全面合作基础上,对纺织工程专业02级学生实行了“3 1”教学模式的教改,探索校企合作、加强工程实训、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一、校企合作开展工程实训是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1.工科大学生的从业特征要求加强工程实训教学工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建设已成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改革创新的热点。本文提出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旨在构建专业链与产业链、教学与生产、实验室与企业"三重融合"的机械类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适应新工科建设要求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广西轻工业》2013,(10):115-117
突出特色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已成为大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要的办学定位。围绕这一定位,应用型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应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应该加强学科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办学实力同时,为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谢凤英  王辉  吴瑕  刘旭  张爽 《食品工业》2022,(2):219-222
基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现状,探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等院校和专业的基本情况出发,提出适用于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通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重构课程体系及改变原有课程体系中实...  相似文献   

8.
材料概论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理论与生产相结合的课程。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文章分析讨论了材料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基于OBE教学理念和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其符合新工科理念,旨在进一步促进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2017年以来,国家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在加强高等教育建设的同时,助力创新科技产业的转型升级。食品行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与国家的发展。探究食品类专业的创新教育模式是新工科发展的迫切需求。所以,在新工科背景下,要以创新的人才教育理念、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途径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多元化、创新型的卓越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0.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食品工程人才,本文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途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通过搭建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创新应用三大课程模块以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性教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适应食品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应用型人才教育与行业发展的深度结合,对我国当代食品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面向企业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以我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为研究对象,以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和产教融合实践为基础,探索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计划"的人才培途径。其中的一些经验可以为应用型高校"卓越计划"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变局中,这给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面向未来与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教育改革也必将深入推进。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人才问题,以及食品类人才培养的国内外现状,提出高校应主动应变。文章以渤海大学和大连民族大学的食品类专业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坚持思政引领、改革培养模式、科研反哺教学、深化产教融合和强化创新训练"五位一体"的食品类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模式及实践过程。该体系的实施稳步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显著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了地方高校工程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对创新一流专业建设思路,深化内涵建设,培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食品类新工科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程教育从工程科学范式向工程实践范式的转变,高等教育以“新工科”建设为起点,全面推进工科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养”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OBE理念更是推动高校工科人才培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达成的形式转变。文章以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的机电类人才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例,以实践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训练为目标,通过赛教融合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重构教学体系,优化师资队伍,以贯通4年三个阶段的学科竞赛为抓手,帮助学生建构理论知识,生成实践智慧,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对于培养新工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西轻工业》2015,(8):150-151
校企合作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实现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人才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地方院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及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结合荆楚工学院电类专业的学科优势,提出新工程背景下应用型大学电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新工科是中国教育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抓手,是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食品专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应用型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业耦合“工业4.0”的提出也对食品专业教育的增值提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更是体现了对食品行业等工科领域具备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形势下,探索改造传统专业,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面向新形势的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建设思路,建设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富有创新特色的校企合作课程,促进地方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食品原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包括农学、生物化学、营养学、商品学等多门学科。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地方本科高校的教育提出了转型的要求,本文在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探讨适应吉林地方经济的食品原料学的教学方法。"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教育部重点提出了地方本科新建院校的转型发展问题。转型发展对应用型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什  相似文献   

19.
工科本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印刷工程与包装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工科专业的特点和工科本科毕业生的培养目标,针对目前工科本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验教学创新改革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工科本科实验教学质量进行探讨.本文提出,提高现有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加强校外实验基地建设;增加实验教师的进修机会、提升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待遇;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等措施都能有效地提高工科本科实验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0.
文章立足地方理工科高校本科层次新工科人才培养,分析了目前3D打印工程实训课程现状,提出了山东科技大学3D打印实训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策略,力求提供该类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建立该类课程讲授的新方法,以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